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中国航天日"前夕,也是"东方红"一号升空50周年前夕,爱太空、"我们的太空"新媒体中心、新华网思客、乌镇北斗应用中心和《中国航天》新媒体共同举办"永远的‘东方红’一号——对话新中国老航天人"论坛。通过在线会议系统,"东方红"一号任务的两位亲历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并与数于名网友进行了互动交流。这是老人们第一次使用在线会议系统,也是很多热爱航天的年轻人们的首次聆听。从卫星方案的设计到发射任务的实施,那一年的旭日初升东方将白,那一代人的生于忧患筚路蓝缕,故事无关功名,对话长留深意。  相似文献   

2.
《航天员》2006,(1)
在太空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即使是身体最棒的航天员也会受到一系列航天病症的困扰,如胃肠功能紊乱、睡眠障碍、骨钙流失及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我国成功利用航天生物技术研发出针对航天员空间生存状况的太空健康保障产品——“东方红1号”宇航口服液。2005年8月,“东方红1号”宇航口服液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开始面向大众消费。  相似文献   

3.
1986年1月28日,教师出身的美国女航天员克丽斯塔·麦考利夫(Christa McAuliffe)走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时,梦想着在太空中为她的学生上一堂课,然而一声爆炸麦考利夫带着她的梦想逝去。2007年8月14日,同样出身中学教师、随"奋进"号航天飞机(执行STS-118号任务)登上国际空间站的芭芭拉·摩根(Barbara R.Morgan),终于圆了自己也是麦考利夫的"太空授课"梦。  相似文献   

4.
正2021年6月11日11时03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D运载火箭托举"北京"三号卫星直冲云霄,同时搭载的还有"海丝"二号卫星、"仰望"一号卫星、"太空试验" 1号天健卫星。随后,4颗卫星全部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北京"三号卫星是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的光学敏捷遥感卫星,可快速获取高质量、高分辨率、高定位精度地面影像,大幅提高我国商业遥感卫星技术水平。卫星成功发射后,可为全球市场提供大量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和信息产品,  相似文献   

5.
长久以来,社会各界一提到中国航天技术的成就,脑海中就只想到长征系列火箭和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殊不知我国在卫星制造技术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2006年10月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进入太空的“鑫诺”二号卫星以及它所采用的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就是一个明显的佐证。  相似文献   

6.
<正>"东方红,太阳升……"1970年4月24日,当人们耳熟能详的乐曲《东方红》第一次由太空中一颗星星清晰地演唱时,中国人被一种特殊的激情点燃了。人们奔走相告: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了!这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  相似文献   

7.
<正>有着中国"大力神"火箭之称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于9月5日凌晨0时14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基于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的鑫诺六号通信广播卫星送入太空。火箭飞行约26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精准进入近地点高度为213公里、远地点高度为42016公里、轨道倾角为25.2度的地球  相似文献   

8.
正视线由北京向上400余千米,寂寥的太空中,天宫二号正安静地飞翔,地面监测数据显示,舱体内空气洁净、温度适宜,这个太空中的"房子"已经准备好迎接航天员的入住。从北京南下2700余千米,位于海南文昌市的回迁房小区里绿意正浓,这个回迁房小区强调环保装修,屋内干净无味,居民可以直接拎包入住。这些地面上的房子让许多文昌人的"住房梦"有了可以安放的地方。一个是凝结着科技结晶的太空房屋,一个是承载  相似文献   

9.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翟志刚打开舱门,在太空中行走,进行了19分35秒。尽管时间不长,但它的意义非常深远。因为航天员出舱的成功,以及在太空中进行工作,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也为未来在太空建立空间站奠定了基础。因此"神舟七号"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载人航天历史上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中国正式开启了太空时代。50年后,2020年4月2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专题座谈会,隆重纪念"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50周年。会上,航天科技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袁洁,党组副书记方向明,党  相似文献   

11.
<正>4月20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成功,奔赴正在太空遨游的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志在打通中国的天地运输走廊。20日19时41分,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收官之战打响。被外界亲切地称为"太空快递小哥"的天舟一号,在"座驾"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护佑下,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载货启程。长征七号和天舟一号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  相似文献   

12.
杨蕾 《中国航天》2013,(7):37-38
神舟十号飞船箭在弦上,即将飞赴太空,与早已运行在轨道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相会"。此时此刻,仰望苍穹,人们纷纷投出探寻的目光:天宫一号,你在太空还好吗?你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为了将来的空间站建设,你还在做些什么?完美的"体检报告"迎接"贵宾"作为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已经在茫茫太空独自翱翔近两年,其"健康"状况是大  相似文献   

13.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准确进入预定地球轨道,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华民族掀翻了向浩瀚宇宙进军的崭新一页。5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当年参与设计研制华夏第一星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从"东方红"一号卫星起步,在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4.
《航天员》2008,(2):49-55
三十八年前夭折的航天员训练计划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太空奏响了"东方红"乐曲,从此解开中国航天的序幕。不久,钱学森提出,中国应该搞载人航  相似文献   

15.
1984年4月8日,我国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升上了太空,到今年4月8日,我国拥有自己的通信卫星已经整整30年。30年来,中国航天人拼搏发展,实现了通信卫星研制技术从东方红二号到东方红四号的“三级跳”,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不仅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50年过去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早已奠定了今日中国航天大国形象的基石。但从"581任务"到"651工程",几经周折,中国人造(地球)卫星计划如何开始启动?起点空白,经验为零,如何突破重重技术难关?历经挫折,"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如何将"东方红"一号运送成功?这段饱含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卓越精神的历史更值得我们铭记。  相似文献   

17.
发射短讯     
《航天器工程》2009,18(6):146-147
我国实践-11卫星发射升空 2009年11月12日10时4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C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11号01星送入太空。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公司研制生产,主要用于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0月2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新建的航天发射工位用长征-4B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六号03组2颗空间环境探测卫星送入太空。实践六号03组A星和B星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和航天东方红卫星公司研制生产,卫星上的空间环境探测系统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为主研制。设计寿命均为2年以上,主要替代2006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的实践六号02组卫星,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6月11日,"海洋"一号D卫星搭乘"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由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随后,卫星太阳翼顺利展开,卫星在轨运行稳定,状态良好,标志着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海洋"一号D卫星是我国海洋水色系列卫星的第4颗卫星,属于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海洋业务卫星。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卫星采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CAST2000小卫星平台,设计寿命5年。卫星采用太阳同步轨道,星上配置5个载荷,  相似文献   

20.
从空间走向地面,载人航天应用开始在中华大地上演绎太空“传奇”,独具慧眼的商家、企业纷纷走入航天科技应用的行列,架起前沿科技与百姓生活的桥梁。“天曲”牌益脂康片、“东方红1号”宇航口服液,它们悄悄地崛起,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占领市场,让人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航天科技民用究竟魅力何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