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2018年11月20日7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D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试验"六号卫星,并同时搭载发射了"天平"一号A星、B星,"嘉定"一号卫星,"软件定义"卫星共4颗微小卫星。卫星被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二号D火箭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迄今为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发射了101枚"长征"系列火箭,其中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5月17日23时48分,"长征"三号C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45颗卫星("北斗"二号GEO-8卫星)。"长征"三号C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此次发射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第200次发射。从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9月7日11时15分,我国自行研制的"海洋"一号C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海洋"一号C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是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十二五"海洋业务卫星的首发星,也是我国海洋水色系列卫星的第三颗星,主要用于全球大洋水色水温环境业  相似文献   

4.
5月10日发射升空的我国实践五号小卫星,已完成在轨测试,星上各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用户需要并达到设计指标要求,卫星开始进行各项科学试验。我国小卫星研制技术已达国际水平。实践五号卫星是首次采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开发的CAST968...  相似文献   

5.
正8月10日,随着高分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国家科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又一次拉开了大幕。高分三号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多极化、C频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同时也是世界上性能最先进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它的成功发射和应用,标志着我国低轨道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研制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也标志着雷达成像卫星全面服务国民经济建设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6月25日02时0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成功将"北斗"三号第2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2)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北斗"三号IGSO-2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第21颗"北斗"三号卫星,也是"北斗"导航系统第46颗卫星。截至目前,在我国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中,有18颗运行于中圆轨道(MEO)、1颗运行于地球静止轨道(GEO)、2颗运行于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据悉,卫星设计寿命12年,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10月9日10时4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S上面级)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二号01组卫星,此次发射是"远征"一号S上面级的首次发射。"遥感"三十二号01组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S上面级)由中国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9月19日14时42分,"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将"珠海"一号03组5颗卫星送人预定轨道。"珠海"一号03组卫星包含1颗第二代视频微纳卫星和4颗第二代高光谱微纳卫星。"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型可以通过陆地和海上发射的运载火箭。此次发射是"长征"十一号火箭继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6月11日,"海洋"一号D卫星搭乘"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由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随后,卫星太阳翼顺利展开,卫星在轨运行稳定,状态良好,标志着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海洋"一号D卫星是我国海洋水色系列卫星的第4颗卫星,属于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海洋业务卫星。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卫星采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CAST2000小卫星平台,设计寿命5年。卫星采用太阳同步轨道,星上配置5个载荷,  相似文献   

10.
正2021年6月11日11时03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D运载火箭托举"北京"三号卫星直冲云霄,同时搭载的还有"海丝"二号卫星、"仰望"一号卫星、"太空试验" 1号天健卫星。随后,4颗卫星全部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北京"三号卫星是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的光学敏捷遥感卫星,可快速获取高质量、高分辨率、高定位精度地面影像,大幅提高我国商业遥感卫星技术水平。卫星成功发射后,可为全球市场提供大量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和信息产品,  相似文献   

11.
序言     
正2018年5月9日2时28分,"高分五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全面实现"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三大重要目标的重要里程碑,是又一次大幅度提升我国对地观测能力的重要标志。"高分五号"卫星是我国利用高光谱技术完整实现对固体地球表面、植被生物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进行全面观测的空间遥感卫星系统,通过对大气污染气体、温室气体、气溶胶等物理要素的监测,填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9月23日05时10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第47、48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截至目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已研制发射277颗航天器。此次发射的双星是继2018年11月"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基本系统空间星座部署任务圆满完成后,2019年中圆轨道(MEO)卫星的首次发射,也正式拉开了"北斗"三号从基本系统向完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2月4日23时36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托举"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六号直冲云霄。随后,卫星被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六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主要用于卫星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等业务,并开展相关技术试验验证。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属于"金牌火箭"——"长征"三号A系列,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  相似文献   

14.
5月10日15时0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四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拓一号"卫星。"遥感卫星十四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生产,主要用于科  相似文献   

15.
实践五号卫星于1999年5月10日发射升空。到8月8日,已经完成其在轨90天的科学试验使命。目前卫星状态良好,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在利用其寿命潜力开展平台技术试验。该卫星是一颗科学试验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辐射探测、单粒子效应及对策研究、空间流体科学试验、新型航天器新技术试验。卫星用户为中国科学院,卫星研制通过招标,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实施。实践五号卫星发射成功,意味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开发的CAST968小卫星平台的推出和应用。这也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考虑到现代小卫星市场需求,不失时机地抓住实践五号卫星研制的机会,开展小公用平台技术研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12月28日11时2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高景一号商业遥感卫星发射升空。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我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八一·少年行"卫星。高景一号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商业遥感卫星系统的首发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旗下专业公司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商业化运营。  相似文献   

17.
平树 《中国航天》2005,(2):6-12
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目前正按计划进行研制。卫星各关犍技术已获得突破性进展,初样星的研制工作进展顺利。它将在未来两年内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8.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准确进入预定地球轨道,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华民族掀翻了向浩瀚宇宙进军的崭新一页。5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当年参与设计研制华夏第一星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从"东方红"一号卫星起步,在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9.
发射短讯     
<正>遥感卫星19号成功发射据中国航天报2013年11月22日报道,11月20日,长征4C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19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84次发射。遥感卫星19号和长征4C运载火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抓总研制,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试验五号卫星成功发射据中国航天报2013年11月27日报道,11月  相似文献   

20.
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全新研制的新一代大型低温运载火箭,2006年获得国家立项、正式开始工程研制;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取得圆满成功;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火箭执行首次应用性发射,成功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准确送入直接地火转移轨道,"天问"一号探测器也是世界航天史上发射过的最重的火星探测器。"长征"五号火箭首次突破第二宇宙速度,其成功发射拉开了我国行星际探测的序幕,使得我国的航天发射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成功研制及工程应用,标志着中国人独立、自主、自由进入空间的能力大幅提升,具备了更大、更强的空间探测及开发应用能力,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