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经过对数字化柔性装配工装技术内涵及柔性工装定位方式深入研究,结合某型飞机中机身壁板装配需求,设计了一套壁板组件预定位柔性工装,开发了基于现场总线的多轴控制系统,通过仿真完善了工装设计。工装能与现有自动钻铆机相配合,形成数字化柔性预定位、钻铆生产线,为提高中机身装配质量及效率,缩短生产准备周期,构建飞机数字化柔性装配生产线提供了一个良好范例。  相似文献   

2.
飞机部件级的数字化柔性工装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的深入分析,结合数字化测量和误差补偿方法、工装模块化设计等,针对某型号飞机前襟翼装配,设计一套数字化柔性装配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内外前襟及其左右对称件4个部件的数字化装配,为提高飞机前襟翼的装配质量稳定性和装配效率,缩短生产准备周期提供了保障,同时为飞机部件级数字化柔性工装设计提供了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3.
<正>为客观评估飞机数字化柔性装配工装的综合实施效能,进一步完善工装技术体系和提高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水平,本文研究了柔性工装综合实施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飞机数字化柔性装配工装是基于产品数字量尺寸协调体系的可重构模块化、自动化的装配工装系统。与刚性工装相比,柔性工装免除了装配中的专用固定型架、夹具,可缩短工装准备周期、减少生产用地[1-3],但  相似文献   

4.
飞机柔性装配工装技术作为先进数字化装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航空企业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迄今为止,飞机装配技术已经历了从手工装配、半自动化装配、自动化装配到柔性装配的发展历程[1-2].近年来,为了缩短飞机生产准备周期,开始向飞机产品的工艺装备提出了"柔性"的要求;另外同型号飞机的不同组件、部件或同类型飞机的对应组件、部件的工装很多具备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特征,也为实现产品工装的"柔性"提供了可能,所以飞机柔性装配工装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当前飞机机身装配工装效率低、定位精度不高、通用性差等问题,根据飞机机身结构,分析其装配需求,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研制了面向机身骨架的"龙门式"柔性装配工装。该套柔性工装能够适应截面直径尺寸小于3m、机身筒段长度3~5m的产品,通过伺服电机驱动、手工调整以及更换特殊定位器等来实现对新类型机身的定位。工装操作简单、适应性强,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提供较大的柔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飞机制造业已经逐步向多型号的生产方式转变,柔性工装装配技术在我国飞机制造中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大,是实现飞机柔性装配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我国传统的垂尾壁板类装配工装布局和特点,设计了一种用于垂尾左右壁板装配柔性工装,详细阐述了设计流程及其柔性工装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飞机壁板类组件数字化装配柔性工装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性工装技术是基于产品数字量尺寸协调体系的可重组的模块化、自动化装配工装技术,其目的是免除设计和制造各种零部件(如壁板类、翼梁类组件,机翼、机身部件等)装配的专用固定型架、夹具,可降低工装制造成本、缩短工装准备周期、减少生产用地,同时大幅度提高装配生产率。  相似文献   

8.
潘志毅  黄翔  李迎光 《航空学报》2009,30(5):959-965
 飞机研制过程中的频繁设计更改活动是造成装配工装设计修改工作量大、设计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运用公理设计原理描述了装配工装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飞机产品结构更改的装配工装变型设计模型。将数字化标准工装与工装概念几何作为控制几何,通过主几何层、源控制几何层、衍生控制几何层、工装部件层和工装设计基础库层之间自顶向下和自底而上相结合的综合运算实现装配工装变型设计,提高了装配工装设计对飞机产品结构更改的快速响应和应变能力。开发的变型设计工具集应用于飞机方向舵装配型架设计,避免了装配工装大范围设计迭代,有效提高了设计更改效率。  相似文献   

9.
<正>柔性装配工装在国内已经进行了部分应用,但目前对柔性工装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通过建立柔性工装及其技术的评价模型,可为企业分析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与水平、制定合理的装备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装备技术水平指明方向,并为实施柔性工装提供决策参考。飞机装配工装是根据产品的设计与制造需求,在装配过程中支撑定位产品零部件,以保持不同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传统上,每个部件的装配操作过程至少需要一个专用的刚性装配工装,当产品设计更改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沈飞公司在工装数字化设计制造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基于CATIA的装配工装设计技术、装配工装数字化安装技术,及其在波音737-X尾段中的应用情况;指出了今后国内飞机装配工装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