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提出一项具有饱和发生率和Levy噪声的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首先,利用Lyapunov方法和Ito公式,讨论了模型全局正解的存在性和随机一致有界性质.其次,探讨对应的确定性模型平衡点附近的渐近行为.最后,定义随机SIQS模型的基本再生数Rs0.当Rs0<1,传染病灭绝;当Rs0>1,传染病持久.  相似文献   

2.
在随机动力系统中,最大Lyapunov指数是定义随机分岔系统概率1意义分岔的重要指标.为了分析白噪声参数激励对三维中心流形上一类余维2分岔系统的影响,本文基于一维扩散过程的奇点理论,通过L Arnold的摄动方法,针对不同的噪声作用项系数矩阵讨论了相应的奇异边界分类情况和最大Lyapunov指数渐近分析式.  相似文献   

3.
系统状态观测器在故障检测与状态反馈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剐是非线性系统状态观测器的构造已成为目前控制理论界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针对一类含有建模误差的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状态观测器的结构形式,然后利用非线性变换,将含有建模误差的非线性系统变换为仅依赖原系统的输入、输出的规范形式,从而利用可测数据进行构造观测器。在此基础上,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以及微分同胚的性质,分析了非线性动态误差方程的稳定性。理论证明,在建模误差为零时,估计状态收敛到其真实状态;在建模误差不为零时,估计状态与实际状态之差一致最终有界。最后进行了详细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对一类模有界的参数不确定T-S模糊系统的保性能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一个二次指标函数表征了闭环系统的性能。采用分段二次Lyapunov函数(Piecewise quadratic Lyapunov function,PQLF)方法,在使闭环系统渐近稳定的前提下以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的形式给出了一种鲁棒最优保性能控制律。同时提出了一种新型分段并行补偿(Parallel distributed compensation,PDC)控制策略。该PDC控制器同样反映了模糊系统前提变量的规则结构信息。数值仿真显示,采用该设计方法所得到的闭环保性能值优于传统二次Lyapunov函数(Common quadratic Lyapunov function,CQLF)方法下的闭环保性能值,且系统动态性能良好,鲁棒性强。  相似文献   

5.
耗散结构论是研究系统从无序向有序转变的理论。本文简要介绍了耗散结构产生的条件,认为人体是一种耗散结构,并由此出发探讨了气功锻炼与人体有序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分段仿射离散系统,提出一种基于观测器的H∞控制器设计方法。采用分段二次Lyapunov函数构造耗散不等式,以保证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H∞性能。通过椭球体近似逼近凸多面体形式的作用域,并借用奇异值分解技术处理矩阵等式约束,从而把H∞性能指标最小化问题转化为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描述的凸优化问题,并运用LMI工具箱求解。最后通过仿真实例说明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Delta算子描述的不确定线性系统闭环极点有圆形区域约束的鲁棒控制,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对Delta算子不确定系统进行状态反馈设计,导出满足闭环极点圆形区域约束的状态反馈控制律存在的充分条件,用一个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可行解给出了状态反馈控制律的参数化表示.具体算例说明了试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一类非线性不确定中立型时变时滞系统的鲁棒镇定问题,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提出了一种能渐近稳定系统的自适应无记忆滑模控制器.基于滑模控制技术,确保了该控制器能驱赶系统状态达到事先指定的滑动超平面,从而获得预期的动态性能.一旦系统动态达到滑动运动阶段,系统对不确定是不敏感的.自适应技术的应用克服了不确定的未知上界,使可达条件能被满足.最后,仿真例子证明了该无记忆自适应滑模控制器的有效性,从而保证了闭环系统的全局渐近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四旋翼飞行器的飞行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小波神经网络的鲁棒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首先利用牛顿-欧拉方程得到四旋翼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然后用模糊小波神经网络在线逼近系统中的外部扰动和未建模不确定动力学特性,最后提出鲁棒自适应滑模控制算法,通过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整个飞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控制方法对外界干扰和模型的不确定性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复杂系统混沌行为判别与混沌时间序列的分形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以有限维自由度及Lyapunov指数联合分析为判据的复杂系统混沌行为判别方法.避免了判别过程中将纯随机行为及复杂确定性线性行为误判为混沌行为。以球磨机矿浆流量为例,在相空间重构的基础上对系统关联维数进行了分析.验证了系统具有有限维自由度。通过Lyapunov指数分析考察了系统的时空演化特性并验证了系统的初值敏感性,从而分析出该流量具有确定性与随机性相互统一的混沌运动特征。利用Hurst指数通过分形内插算法对流量信号进行了精确重构,建立了一种可准确重演系统时空变化规律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规范形理论是常微分程中分叉和浑沌研究的基本工具。将一个给定矢量场转化为它的规范形是规范形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国内外众多学者年年来关心和研究的热门课题。文中利用计算机代数技术,提出一种计算规范矢量场的新方法,从而成功地解决了带有小参数扰动的半单规范形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二维随机材料场作Karhunen-Loeve正交展开,应用传统有限条理论和摄动随机分析思想建立起静态随机板结构-系列微分方程,然后用传递函数方法求解这些微分方程得到结构的随机响应,该方法是一种半解析数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对采用观测器状态反馈设计的离散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针对传感器全部失效情况下的强稳定系统设计方法和步骤,并探讨了系统具有参数摄动时情况。仿真实例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将一类非线性时滞控制系统中的非线性部分,用一个单隐层神经网络来近似代替,采用线性微分包含(LDI-linear differential inclusion)的方法来线性化该非线性环节,对于线性化所产生的近似误差、时滞和执行机构故障作为系统的一部分设计可靠鲁棒控制器,相关的定理也一并给出。高阶微分和偏微分方程一般是用来解决这类非线性系统的主要方法,文章中提出的可靠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克服了以上这些方法求解困难的缺点,仿真示例用设计好的可靠鲁棒控制器与常规极点配置法进行了比较,从而表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评估防御体系的作战效能时,目标突防概率是人们关心的主要的性能指标.本文利用随机服务系统理论的状态分析和统计平衡分析,获得计算目标沿任意航迹突防概率的随机模型.模拟退火算法是基于Monte Carlo迭化求解法的一种启发式随机搜索法,该算法能通过模拟退火过程快速找到全局的最优解.结合计算目标突防概率随机模型与模拟退火算法,建立了定量解决武器系统作战布局优化问题的方法.算例的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很快找到火力单元理想的布局位置.这种定量的组网和布局方法比以往基于原则的手工布局更科学、更快速.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执行器增益故障,在考虑控制输入幅值约束下,研究了故障系统的主动容错控制策略。利用静态输出反馈控制策略,基于Lyapunov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给出了重构容错控制器的递推设计方法,确保故障闭环系统在满足给定控制输入幅值约束下的鲁棒稳定性,并具有与无故障正常系统接近的其他优化控制性能。仿真算例表明了本文容错设计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网络系统“亚健康”状态的性能退化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网络系统中节点存在正常、亚健康、故障三种状态的情形,研究了网络系统亚健康状态下的性能退化评估方法。依据网络系统亚健康状态的特征及网络系统中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入探讨了影响网络系统效能退化的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分方程的网络系统亚健康状态的性能退化评估模型,进而预测亚健康网络系统未来可能发生的转化规律。理论分析及试验论证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作者前期研究的网壳结构缺陷稳定分析的改进随机缺陷法为基础,将异常值检验、临界荷载分布规律检验、设计临界荷载的取值等与随机缺陷稳定计算程序相结合,并增加智能控制模块,实时监察临界荷载分布规律及其统计参数的变化。当计算样本容量已能够恒定反映临界荷载的分布规律时即可停止整个缺陷稳定分析过程,从而使随机缺陷稳定性分析的计算工作量尽量小。计算结果表明,程序智能控制的样本数能够恒定反映临界荷载的分布规律。改进随机缺陷法智能控制程序的开发不但节约了网壳结构随机缺陷稳定分析的样本数和计算时间,而且为计算样本数的选取提供了依据,从而可针对不同分析对象确定需要的最小样本数。  相似文献   

19.
结构系统可靠性理论与模拟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系统阐述了非线性结构系统可靠性理论的主体框架和模拟算法,重点分析了全局分枝-约界法、快速概率积分法、响应面法、随机有限元法和Monte Carlo模拟法的主要优缺点及其对强非线性问题和存在失效演化历程的复杂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和评估问题的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当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共同性问题进行了剖析,对将智能化方法引入非线性结构系统可靠性工程领域的方式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