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短程活动轮廓模型是一种基于变分法和偏微分方程的经典图像分割模型.由于乘性斑点噪声的存在,导致该模型不适用于sAR图像分割.基于sAR图像边缘榆测算子,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短程活动轮廓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将原有模型中基于梯度的边缘定位函数,替换为基于ROEWA算子的边缘定位函数,提高了模型的边缘检测能力和边缘定位精度,因而更适合于SAR图像的分割.另外,在新模型的能最泛甬中增加"气球力"项,增强了曲线演化的动力,进而加快曲线演化的速度并降低模型对初始轮廓的敏感性.在模型的数值实现时,采用无条件稳定的AOS差分格式并辅以快速的水平集甬数重新初始化算法,不但增强了模型的稳定性,而且还加快了模型的收敛速度.针对仿真图像、Radarsat和ERS实测数据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2.
彭锐晖  王向伟  吕永胜 《宇航学报》2011,32(7):1605-1611
图像分割是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图像自动解译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活动轮廓的思想,给出了一种适应于SAR图像分割的集成活动轮廓模型。该模型综合利用SAR图像的边缘和区域特性,通过检测算子提取SAR图像的边缘信息,利用似然函数的最大化提取图像中不同统计信息的区域;通过边缘和区域的共同曲线运动实现对SAR图像的分割。利用加性算子分裂算法,给出了该模型的快速实现方法。通过MSTAR和实测星载SAR数据进行试验验证,并与其他算法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适应性强,可适应复杂背景的SAR图像分割,并且分割定位准确、收敛速度较快;所提实现算法稳健,能适应不同参数设置,且对初始条件不敏感。〖JP〗  相似文献   

3.
刘保利  田铮  丁明涛 《宇航学报》2007,28(3):677-681
为了提高SAR图像分割精度,提出在以灰度共生矩阵产生的纹理统计量为特征所生成的图像上,同时考虑SAR图像像素间空间分布特征和局部灰度均值和方差等统计量给出多分辨双Markov框架下的GAR模型,采用多分辨MPM的参数估计方法及对应的无监督分割算法,对SAR图像进行纹理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一些高分辨SAR图像,与基于灰度图像上的多分辨双Markov-GAR模型纹理分割相比,在分割精度上能降低分割时的错分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传统的灰度共生矩阵来提取出具有旋转不变性的纹理特征,并且利用等权值的融合规则,融合了第二代小波即提升小波在频域上提取的纹理特征,最后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对图像分割。经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新的方法结合了这两种传统方法的优点,得到了相对于两种方法分别应用于图像分割时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梯度特征的图像自动分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琨  郑庆晖  廖冬学 《宇航学报》2006,27(6):1288-1292
利用遥感图像进行海上目标检测、监视的关键技术是实现海陆分离,从而为目标检测、监视减少不必要的处理工作。传统的采用阈值分割方法分离陆地,但是这种方法对于陆地上灰度级较低区域容易造成误分割。而且,很显然的不能够充分利用图像中的灰度变化信息,即梯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特征的海陆分割算法。首先利用边缘检测提取图像的梯度特征,梯度特征对灰度级并不敏感而对梯度的变化敏感,对于陆地灰度级较低的区域也能够提取边缘。对得到的边缘进行形态学处理,利用设定的面积阈值将图像分为主体陆地区域和孤立陆地区域,进一步可以屏蔽陆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的分割陆地中阴暗区域,对于未经辐射校正图像有较好的适用性,并且有较快的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6.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分割技术综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李禹  计科锋  粟毅 《宇航学报》2008,29(2):407-412
针对SAR图像分割问题,介绍了分割的物理概念和分割处理的理论依据,并对国  相似文献   

7.
基于主动轮廓法的复杂背景下飞机图象的轮廓提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一种适合于复杂背景下单个目标轮廓提取的方法———主动轮廓法(ActiveContourModel)。主动轮廓法是统计学分割方法的一种。基于统计学意义上的图象分割是把图象中各个象素点的灰度看作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 ,观察到的图象是对实际物体作了某种变换并加入噪声的结果。从观察到的图象中正确分割图象从统计学的角度讲就是要找到最有可能的 (即概率最大 )的物体组合。主动轮廓法就是基于这种概率最大的思想提出来的。研究过程中 ,对原有方法进行了大的改进 ,增强了主动轮廓法对初始形状的鲁棒性 ,保持了轮廓的光滑性。仿真中 ,应用该方法提取飞机图象的轮廓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计算所用的时间少。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造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民用探测带来了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挑战。精确定位卫星的重要部件,对故障卫星和太空垃圾的准确抓捕和维修至关重要。文章提出基于深度监督的TransUNet(Deep Supervised TransUNet:DSTransUNet)对卫星目标、星体和太阳翼进行像素级的识别与分割。通过对TransUNet解码过程中多层神经网络特征图进行深度监督,提高可见光卫星图像的分割精度,并进一步通过仿真方法构建卫星部件图像数据集,使用交叉验证的方法对DSTransUNet及7种现有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方法的分割精度进行了评估。文章提出的方法对卫星星体的分割准确率达到90.51%±6.86%,对卫星太阳翼的分割准确率达到91.63%±13.07%,对宇宙背景的分割准确率达到97.43%±2.85%,对数据集的总体像素分割准确率达到了97.08%±3.37%,其分割性能优于其他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9.
基于图论Gomory-Hu算法的SAR图像多尺度分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SAR图像含有斑点噪声,很难有效的分割出精确的结果,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图论的SAR图像分割方法,证明了算法具有最优解,分析了算法的复杂度,验证了算法具有实时性。该算法通过构造多尺度结构快速找到收缩图以及初始图的子图集合,然后对其分别应用Gomory-Hu算法得到对应的等价树,最后根据规则得到初始图的等价树,按照割值由小到大依次去边后,可得到对原图的最优划分,映射回图像则可得分割结果。实验结果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0.
杨萌  张弓 《宇航学报》2011,32(12):2575-2581
图像目标分割是SAR图像目标超分辨处理和自动目标识别的重要步骤。针对图像固有的稀疏结构,提出了一种SAR图像自动目标分割算法。通过构造变换字典将SAR图像数据投影到高维空间,实现了图像局部特征的稀疏表示,然后利用随机矩阵获得稀疏域局部特征的压缩采样,并对多组采样数据运用Mean-shift 算法并行处理,最后通过符号检验法,实现了对目标像素与背景像素的分类。试验表明,该算法对硬目标具有较好的目标分割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MBD(Model Based Definition)技术,以Pro/E和Intralink为协同设计平台,首次实现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全三维数字化模型设计。通过将设计、工艺、材料和制造等相关信息包含在三维模型中,并将三维模型电子分发下厂,实现了用MBD模型完全取代传统研制模式中的二维图纸;同时基于MBD模型实现了三维仿真和装配过程分析,减少了方案反复。结果表明采用MBD技术的三维模型设计可显著提高产品研制效率,并为三维数字化制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资源三号”卫星图像影像特征匹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遥感卫星的迅速发展,要求影像几何质量评价方法可以在待评图像和参考图像间提取出精确且分布均匀的控制点信息。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多源、高精度遥感图像的特征点匹配方法。该方法首先用加速稳健特征(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s,Surf)算法对"资源三号"卫星图像和参考图像进行粗匹配以建立两幅图像间的整体几何关系,通过对相同区域进行wallis滤波增强图像纹理信息,然后用Surf算法进行特征点的提取和匹配,最后利用对极几何约束剔除误匹配点。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全自动、快速和精确的提取影像控制点。  相似文献   

13.
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短标距薄板试件法对三维五向和六向编织复合材料试件进行了压缩试验。该方法可以避免试件产生整体屈曲和端部纤维束开裂破坏,适用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压缩试验。同时,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类材料的纵向压缩刚度、压缩强度和泊松比随编织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材料的失效形式。三维五向和六向编织复合材料在破坏前基本保持线弹性,纵向压缩破坏具有脆性特征。编织角的增大导致了材料纵向压缩性能下降。减小四向编织纱线的细度,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纵向压缩性能。此外,三维六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纵向压缩性能低于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为清楚阐明3D打印技术是否可应用于加工火箭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喷嘴,及加工方式会对推进剂的流动雾化产生何种影响,对相同结构的机械加工喷嘴与3D打印喷嘴的喷雾特性进行了冷态试验对比研究。基于背景光成像技术采用高速相机获得瞬态的喷雾图像,以及激光散射技术采用马尔文测量液滴粒径尺寸分布。研究发现:机械加工喷嘴同轴度普遍较差,喷嘴重复性较低,喷雾存在偏斜、分散等喷雾空间分布不均问题;3D打印喷嘴表面粗糙度较高,使得喷嘴流量系数比设计值低3%左右;在喷嘴同轴度较好的前提下,加工方式对雾化锥角及雾化粒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Shape-from-Shading的月球表面三维形状恢复算法。首先分析了在太阳光照射下月球表面成像模型,建立了使用Lommel-Seeliger反射模型描述的反射图方程。然后用有限差分近似微分运算,将反射图方程所示的一阶变系数线性偏微分方程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关于表面高度函数的代数方程。进而采用超松弛迭代法进行求解,获得月球表面三维高度函数值。最后使用合成图像和实际月球图像进行三维形状恢复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地恢复月球表面三维形状。  相似文献   

16.
采用压缩实验对三维编织四向、五向和六向结构炭纤维预制件在受压时的厚度与纤维体积含量的变化和压缩参数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首次压缩后干湿态炭纤维预制件的最大纤维体积含量,以及干态炭纤维预制件3次压缩后的最终纤维体积含量.结果表明,预制件的干湿状态和受压缩次数对预制件的压缩性有显著影响.预制件在卸除载荷后发生部分回弹,各编织结构预制件的初始预制件体积压缩性随着压缩次数的增加而减小;从结构上看,各编织结构预制件的编织纱截面和轴纱截面形状在压缩后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7.
某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启动过程三维流场一体化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固体发动机的燃烧室和喷管为一体化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流场控制方程,应用有限体积法计算了发动机点火启动过程中燃烧室和喷管内燃气的流场特性。发动机药柱上的着火点最初出现在药柱星角尖上,然后向四周扩展;在药柱点火初期,燃气压力波先于火焰峰到达喷管;随着燃烧室内燃气压力升高,压力沿轴向分布逐渐平缓;当喷管进口压力与出口背压比达到某一值时,喷管扩张段内出现一道激波,随着压力比的升高,激波最终移出喷管,燃气流速在喷管出口处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有限元/控制体积法模拟了三维编织支架底板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的充模过程,预测了不同注入口的数量和位置对干点的影响,比较分析了注入口的数量和位置、注入压强及树脂粘度对充模时间的影响,按照优化的工艺参数制造了三维编织支架底板复合材料构件,用超声波无损检测验证了渗透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底板超声衰减强度的损失较小,图像法测量空隙含量为0.93%。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三维六向编织T700/TDE86复合材料的纵向拉伸实验,从宏观角度研究了其力学行为,获得了这些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参数及破坏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影响三维六向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最主要参数是编织角,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受编织角的影响显著;编织角较小时,拉伸应力-应变曲线接近于线性,材料表现为脆性特征.本文还利用OLYMPUS体视显微镜对试件断口进行了观察,并对三维六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破坏机制进行了分析.所得结论为进一步研究三维六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刚度和强度预报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