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用地基导弹拦截空间低轨目标时的弹道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针对两级导弹,采用同面逆向拦截方式,选择合适的发射点和拦截点。建立了导弹主动段和自由段的弹道模型,对主动段飞行程序参数进行优化,在满足约束飞行程序约束条件下,用牛顿迭代法对拦截弹两点边值问题进行迭代计算,求出飞行程序的参数。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用所提优化方法设计的弹道能满足导弹的性能要求,在飞行程序控制下可在预定时间到达预定的拦截点,实现对低轨空间目标的快速拦截。研究为导弹武器对空间目标拦截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速燃发动机在战略导弹助推段突防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助推段拦截是美国NMD,TMD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作战方式对弹导弹的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速燃发动机降低助推段高度,缩短助推时间是反助推段拦截的有效手段。以一种假定的三级固体助洲际导弹为对象,分析了提高燃速对导弹射程及助推段性能的影响,验证了采用速燃发动机技术提高导弹突防能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石艳霞  黄小念 《中国航天》2004,(10):33-35,37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将强激光列为对导弹实施主动段拦截的主战武器。近几年,高能激光武器取得了迅猛发展,激光武器的许多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本文针对天基激光、机载激光武器的作战性能.分析了弹道导弹所面临的威胁,同时提出了弹道导弹对抗高能激光武器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乔阳  刘勇  徐敏  陈刚 《固体火箭技术》2007,30(2):98-101,119
基于无限插值理论和多块网格技术,生成了带多姿控发动机的拦截弹结构体网格。利用非定常N-S方程数值求解技术,计算了大气层内高超音速拦截弹带多个横向喷流的瞬态干扰流场,为拦截弹瞬态多侧向喷流的精确控制力建模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与单喷瞬态干扰相比,瞬态多侧向喷流干扰延迟效应更明显;多侧喷瞬态喷流尾流对尾翼存在更强干扰现象。  相似文献   

5.
中制导是大气层外拦截嚣复合制导体系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消除主动段结束时的速度误差和构造有利的末制导初始条件有着重要意义.以机动能力需求最小为优化目标,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大气层外拦截器的中制导规律.能量最优中制导规律的关键是在预测拦截点附近寻找最优的拦截点和对应的最优需用速度,并满足中段机动能力约束.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  相似文献   

6.
对于目前用于战术地地导弹的主要拦截技术和部分有代表性的拦截系统与设想进行了介绍,在上基础上,对红外诱饵技术,隐身技术,高速导弹技术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战术地地导弹反拦截的系统设想与方案。  相似文献   

7.
郑新  傅维贤  赵民 《航天控制》2011,29(1):93-98
弹道导弹主动段滚转,是可有效地突防主动段激光拦截的技术之一.但弹体的持续性滚转会引起耦合等效应,使导弹的动力学和控制特性变得复杂,并会对采用捷联惯导方案导弹的落点精度造成较大影响.为实现有效突防、及对作战目标的精确打击,需要对滚转弹道导弹的运动特性、制导、姿控系统设计,及落点散布规律进行研究.本文对滚转导弹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空空导弹拦截是巡航导弹突防中面临的较大威胁,将空空导弹引信干扰技术应用于巡航导弹的突防。分析了空空导弹脉冲多普勒引信的工作原理,将引信干扰技术分为干扰引信"早炸"和干扰引信"瞎火"。根据脉冲多普勒引信干扰技术的特点,经比较,选用了干扰引信"瞎火"方式。  相似文献   

9.
延迟对拦截弹制导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针对拦截弹在末制导段拦截战术弹道导弹(TBM),本文分析了拦截弹制导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导引头信息处理延迟、制导控制指令延迟和执行机构响应延迟对制导精度的影响。在拦截弹弹道修正和姿态控制规律的基础上,考虑拦截弹与TBM的初始位置偏差、导引头测量误差和弹道控制执行机构推力偏差,完成了不同制导控制延迟条件下拦截弹拦截TBM制导精度的六自由度Monte-Carlo仿真计算。根据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最后给出了拦截弹拦截TBM目标的制导精度与制导控制延迟之间的约束关系。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战争中,“爱国者”改进型首次参加实战,拦截TBM的概率提高为32%。介绍了PAC-3的改进情况。PAC-3拦截能力的提高,将对TBM突防技术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11.
弹道导弹弹头攻防技术的新较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宣布建立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引发了新一轮弹头攻防技术的升级 ,这也是矛与盾不断斗争的结果。为针对特定反导拦截技术而产生的突防技术 ,都是围绕着对抗拦截时的红外寻的技术而进行的 ,即在“刺刀见红”的冲刺阶段来降低拦截器杀伤命中率。象用于真空段的弹头红外冷屏蔽技术、带有告警装置的弹头小范围机动飞行技术等弹头突防技术都是属于该类型的 ,它们都是在运用“以快制快”的原则进行对抗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拦截弹的抗干扰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和快速滑模控制的三通道自动驾驶仪。首先建立考虑有界未知不确定性和外界干扰的拦截弹系统模型,构建扩张状态观测器对有界未知不确定性和外界干扰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动驾驶仪系统特性,设计了一种快速滑模控制算法使得系统在受到有界未知不确定性和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仍然能精准快速跟踪指令信号,并基于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了其稳定性。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针对卫星发射主动段存在遥测盲区问题,开展卫星发射主动段遥测数据接收方法的研究,突破发射场通信建立、地面测控天线指向控制、卫星发射主动段遥测接收系统搭建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PID的卫星发射主动段遥测接收系统,进而高质量实现卫星发射主动段遥测数据全时段接收与监测。提出的方法在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发射任务中得到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卫星发射主动段遥测数据接收完整且有效。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中多杀伤拦截技术的发展,使得基于假目标的中段突防措施的有效性得到削弱,基于此,提出采用空间烟云进行中段突防的技术设想。在分析MKV工作原理及过程的基础上,讨论了空间烟云对MKV末制导系统干扰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空间烟云具有有效干扰MKV末制导系统探测与识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红外拦截弹输出反馈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晶  周军  郭建国 《宇航学报》2018,39(5):516-523
针对采用红外导引头的拦截弹,提出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制导控制一体化(IGC)控制方法,在导弹的部分状态已知和非匹配不确定性影响下,确保了其高精度拦截效果。首先,由于采用红外导引头的拦截弹的视线(LOS)角速率难以获取,系统将不满足干扰估计的匹配条件,设计了一种新型滑模观测器,通过构造补偿滑模观测器,同时实现导弹的未知状态和干扰的有限时间精确估计。然后,利用未知状态和干扰估计信息,设计反步控制器实现导弹的制导控制一体化,证明了系统的有界稳定。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获得较小的脱靶量,且对存在的不确定性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美国导弹防御系统(NMD)的防御特点,对弹道导弹突防的战略技术进行简要评估,分析了弹道导弹突防采用不同弹头、释放有源或无源干扰物、隐身和反探测、助推段机动、旋转导弹等技术。  相似文献   

17.
针对导弹拦截目标制导过程中的测量噪声和干扰以及未知目标机动,本文提出了具有严格解析形式的三维非线性H∞导引律的设计方法。通过构建基于改进极坐标系下的三维弹目相对运动方程和存在多种测量噪声和干扰下的弹目相对运动方程,归纳推导出简洁的导弹拦截目标的系统方程;利用非线性H∞控制理论构造相应的HJI偏微分方程不等式,并且提出了HJI偏微分方程不等式的一种解法,得到了一组解析解,同时得到了拦截系统的一个正定储能函数,进而构造了非线性H∞导引律;通过分析非线性H∞导引律的设计方法和几项关键的制导拦截影响因素,定性指出了如何调整设计参数能够有效对抗各种不利因素,提高制导性能;最后,仿真研究验证了非线性H∞导引律的有效性和定性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反高超声速目标拦截弹中末制导交接班窗口小、变化快引起的交接班难题,设计了带终端位置和速度指向约束的拦截弹中制导弹道。首先,考虑交接班时间、动压、热流、过载、控制量以及终端弹道倾角等约束,建立了拦截弹纵向平面中制导弹道优化模型;其次,构建了中制导段的弹目拦截几何,提出了能量受限的侧窗探测拦截弹中末制导交接班窗口概念,并将其作为拦截弹中制导段弹道设计的终端约束条件;然后,基于hp自适应网格细化方法设计了面向中末交接班的优化弹道。仿真结果表明,所构建的中末制导交接班窗口条件完备有效,能较好描述中制导末端约束条件,所设计的优化算法收敛速度快、求解精度高。另外,通过仿真提出了临近空间拦截弹宜采用背风探测的交接班方案。  相似文献   

19.
惠忠 《中国航天》1994,(3):41-41
美国评估战术弹道导弹助推段拦截方案在助推段对目标进行拦截有着许多优点:目标的飞行速度相对较慢并有明显的红外特征;此时目标还没有释放其子弹或多弹头,可将其作为一个单一的整体目标进行攻击;在助推段拦截成功后,碎片通常落在目标拥有者的领土上,不会落到它所要...  相似文献   

20.
由于拦截器侧向发动机纠偏能力的限制及TBM的初始位置误差的影响,拦截交会角需要满足一定的范围才能命中目标.本文研究了战术导弹防御的拦截交会角约束问题,提出了一种运动学几何分析方法,推导了TBM的初始位置误差引起的横向偏差与拦截交会角的解析关系,分析了拦截交会角对末制导段纠偏的影响,确定了可命中目标允许的拦截交会角范围.通过仿真计算和分析,论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