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开展了单级G-M型脉管制冷机直流抑制实验研究,考察了直流流动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估算了不同制冷温度下制冷机循环的需气量,采用两个并联排列、指示箭头方向相反的阀门,称之为并联逆向双阀双向进气结构对直流进行抑制,成功地解决了传统单阀双向进气结构脉管制冷机存在的直流问题。在2kW(RW2)和4kW(CP4000)压缩机驱动时分别获得了18.4K和14.7K的最低制冷温度,对应在30K的制冷量为11.5W和29.5W。  相似文献   

2.
在脉管制冷机中,由双向进气结构诱发的直流流动,不仅会增加冷端换热器的负载,降低制冷机性能,而且还是引起制冷温度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如何有效地抑制直流流动已成为脉管制冷机能否大规模应用的关键。而对直流形成机理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是发展简单、有效直流抑制手段的前提。针对该研究热点,本文开展了双向进气结构脉管制冷机直流形成机理研究,基于流体网络理论,考察工质物性对直流的影响和作用机理,进一步揭示了直流的形成本质。  相似文献   

3.
回热器填料布置方式对脉管制冷特性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考察了不同工作模式下,回热器填料布置方式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回热器填料布置方式对制冷性能的影响不尽相同。对于实验用单级G—M型脉管制冷机,采用2kW压缩机RW2驱动时,在小孔模式下,受调相能力的制约,回热器冷端采用铅丸代替不锈钢丝网,并不能进一步降低制冷温度,其制冷温度被限制在30K温区附近;而对于双向进气模式,最低制冷温度则从原来的27K降低至18.4K,相应的制冷量和COP在所测温度范围内均明显增大,而且有效地避免了制冷温度不稳定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针对双向进气结构脉管制冷机稳定性,本文开展了研究。理论分析了脉管制冷机温度不稳定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制冷功率、填料组成和工质组分等因素对脉管制冷机稳定特性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不稳定现象形成的机理,对于今后开展脉管制冷机的实用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流体网络理论,利用Matlab编制了脉管制冷机调相计算程序,分析了有气库和无气库条件下的惯性管和双向进气型脉管制冷机的调相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向进气和惯性管联合工作的耦合型无气库型脉管制冷机的理论设想,并进行了调相特性研究.该成果对于发展结构紧凑、系统能耗低的新一代无气库型脉管制冷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主动制冷的角度,探索冷端无运动部件的低温制冷机-脉管制冷机高频下达到液氯温区的条件,在前期理论设计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台预冷型的单级高频脉管制冷机,采用低温惯性管和低温气库为调相方式,开展了频率、平均充气压力、预冷温度以及输入功率等对制冷机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氦-4为工质,预冷温度为4.54 K,工作压力为0.775 MPa,工作频率为40 Hz时,该制冷机最低无负荷制冷温度达4.23 K.  相似文献   

7.
开展了脉管制冷机调相机理研究,从调相和调幅两方面出发,理论分析了各种形式脉管制冷机的调相特性,为探索其工作机理开辟了新途径。该方法很好地弥补了传统相位理论片面注重各种结构的调相功能而忽略其调幅功能的不足,更好地揭示了它们的作用机理.具有简单、直观的突出优点。进一步对其完善,该理论成果可用于脉管制冷机的定量设计和新结构的研发。  相似文献   

8.
运算放大器的零点漂移、逆变桥功率开关管的特性不一致等原因会使逆变器输出交流电压中含有直流分量。对于无输出隔离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各模块输出电压直流分量不一致会在模块间产生较大的直流环流。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了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检测和抑制方法,通过对逆变器基准正弦波直流分量的高精度数字调节,相应调节逆变器输出电压直流分量以抑制直流环流。试验结果证明,本的直流环流检测与抑制方法对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隔离交错并联双管正激Boost变换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隔离boost变换器在应用于有隔离要求的单级功率因数校正和双向DC/DC变换器方面得到广泛关注。针对隔离推挽boost变换器和隔离全桥boost变换器各自固有的缺陷,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隔离boost变换器,它具有开关管电压应力低,没有变压器单向磁饱和问题。该变换器可以实现交错并联双管正激电路所有开关管零电压开关,明显提高了功率密度。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其原理和工作过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作者设计的500W原理样机,验证了该电路拓扑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光伏发电作为太阳能的重要应用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普遍采用前级DC-DC变换和后级逆变的结构。单相逆变器的输出电压通常为220 V(AC),这就要求前级DC-DC变换器具有很高的升压比。由于单级式DC-DC变换器难以满足要求,本文采用Boost变换器加ZVS全桥直流变压器的两级式结构。针对ZVS全桥直流变压器的不足,将LLC谐振网络应用于全桥直流变压器电路,提出了一种全桥LLC谐振直流变压器,从而实现整个负载范围内开关管的ZVS和整流二极管的ZCS。最后,分别制作了两台1 kW的原理样机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在直流变换器中,采用三电平技术可以将输入直流电压减半后加至开关管上,从而减小了开关管上的电压应力,特别适用于高输入电压场合。而带箝位二极管的零电压开关三电平(ZVSTL)直流变换器既可实现零电压开关,又可保证开关管电压应力为输入直流电压的一半。由于箝位二极管的作用,可有效消除副边整流电压尖峰。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ZVSTL直流变换器。这种变换器将原电路进行简化,去掉了其中的两个续流二极管,可达到与原电路同样的效果。文中分析了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实现零电压开关的措施,给出了600W实验样机的实验验证结果,并对该变换器的特点作了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12.
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基于熵产最小法,对热电制冷系统随有限温度的变化、由外部热源与内部工质之间的温差而形成的热漏及内部耗散所产生的传热不可逆性进行了最优化研究,建立了不可逆热电制冷循环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参数对热电制冷系统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区别。本文推导出熵产率最小时对应的优化性能特性关系和重要设计参数的最佳值;绘出了相关优化性能曲线并说明了这些参数在总体和优化性能中的作用。计算结果对实际热电制冷系统优化条件的确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结冰风洞热流场品质符合性是大型结冰风洞适航应用的基础.为明晰制冷系统性能升级优化对3 m×2 m结冰风洞热流场品质的影响,开展了热流场符合性验证试验,评估了热交换器出口和试验段两位置处热流场品质,给出了气流总温修正关系,形成了热流场控制包线.结果表明:热交换器出口和试验段模型区内热流场品质在主要试验工况下均优于SAE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