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向土星     
徐克 《飞碟探索》2001,(1):44-45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旅行者l”号宇宙飞船1980年访问了土星系统,这是其行星际大旅行的最后一站。“旅行者1”号是1977年9月5日离开地球的,它于1979年与木星神奇地相会。对土星系统的观测始于1980年8月22日,其时这艘飞船与土星尚相距1亿多千米。11月12日,“旅行者1”号在与土星相距126000千米以内的地方经过,在此期间,它与土星的联系大大加强,前后持续约一个月之久。  土星系统到太阳的距离差不多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0倍:它与我们这颗覆盖着水的行星及其惟一的卫星(即月亮)迥然不同,它与太阳系内圈的其他行星——水星、金星或火星…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说过,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一个人的人生有可能在经历了三十年后会有这样凄凉的回忆,然而别的呢?  相似文献   

3.
阳光 《太空探索》2001,(9):18-19
通过专用探测器,人类已对月亮表面进行了很详尽的测绘。因此,业余天文爱好者已没有必要再去绘制“月图”。但给月亮画像还是自有一番乐趣。大多数人画月亮是因为它的美景,或是将它看作“静物”来写生。 望远镜和天空 本文讲的画月均指使用典型的业余天文望远镜。从一定的角度上说,观测和描绘月亮(及行星)要比观测深空天体容易。由于月亮和行星亮度较高,所以天色黑暗和城市灯光都不会对画月有大的妨碍。  相似文献   

4.
这幅令人吃惊的全景图呈现了智利帕拉纳天文台巨大望远镜的观测平台。拍摄时间为清晨,月亮仍高悬在天空,一片安静宁和的景象,与天文台内的忙碌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5.
《飞碟探索》2012,(6):27
2012年4月,水星运行到西侧离太阳最远的位置,和太阳的最大视距约为27°,而且有月底的眉月相伴。它们一同出现在清晨的天空中,一同往陡峭的黄道面攀升。在这张取景佳妙的时序影像里,月亮和水星悬在澳洲昆士兰省布里斯本市灯火的上方。右侧是水星,它和月亮相隔8°。  相似文献   

6.
给出海尔-波普彗星近日点附近大尺度观测的结果,提出:1997年2月16,17和18日海尔-波普彗星等离子尾部分有断尾事件发生。观测时刻的离子尾内物质运动速度约为50km/s;离子尾射线向主层主轴的并扰速度约为0.080’/s。1997年3月3日海尔-波普彗星离子尾有波动现象发生。波动发生在距离彗星密度中心约130*10^4km,偏离主轴30°处,振幅约20*10^4km,其离子束宽度为8*10^4  相似文献   

7.
利用子午工程富克站(19.5°N, 109.1°E)全天空气辉成像仪、VHF雷达、三亚站(18.4°N, 109.6°E)数字测高仪及C/NOFS卫星观测数据,对2014年3月30日中国上空的等离子体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天夜间观测到一个等离子体泡群,约由9个等离子体泡组成,发生在日落后,一直持续到午夜后。其自西向东运动,南北向最大尺度超过1200 km,东西向绵延超过1400 km,在演化中部分结构融合在一起。等离子体泡被气辉成像仪观测到的同时,数字测高仪及VHF雷达观测到了相应扩展F及羽毛状不规则结构。同时,C/NOFS卫星检测到相应电子密度耗散。这表明,该等离子体泡同时被地基光学观测、无线电探测及C/NOFS卫星观测到。研究结果给出了多仪器同时观测到的等离子体泡群演化过程,丰富了多仪器融合研究电离层不规则体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1999年9月27日,月亮十分明亮,发出淡黄色的光芒。晚20时30分我正在家中看电视。上晚自习回来的弟弟跑来对我说看见了飞碟,我们马上跑上房顶去看。发现在月亮的左上方,视线与地面夹角约为40往右的地方有一个物体悬浮在空中,其视宽度约为1厘米,像一个铁饼,中间的部分隆起,上面有一个发光的东西,呈白色,而下面却有几个窗之类的东西,还射出光线。它好像向我们飞来,越来越大。它飞时一点声音也没有,我感到一阵恐惧。大约到了ZI时,我又上楼去看,发现它越来越小,像是飞离了地球。我估计它出现了近半个小时。弟弟说二十多天前,他…  相似文献   

9.
星敏感器光学系统及成像阵列易受太阳和月亮强光干扰.针对弹载捷联星敏感器提出一种规避强光的解析几何方法.通过天文公式解算出观星时刻太阳、月亮矢量,将其转换到当地地理坐标系下;将太阳、月亮方位、地心指向和星敏感器圆视场的几何分布关系划分为3种类型,并结合星敏感器遮光罩太阳月亮规避角参数,分别建立矢量公式求解星敏感器光轴的指令指向;利用STK仿真软件进行算法验证,选择任意时间段并设定星敏感器光轴指向,经本算法解算的光轴指令指向均可成功规避太阳月亮和地平.该算法可实现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自主保护、观星窗口的选择,可以通过姿态机动实现太阳和月亮的规避和有效星光观测.  相似文献   

10.
月亮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在茫茫的太空中孤零零地围绕地球旋转,已经经历几千万个世纪了。只是到了公元20世纪中叶,月亮才开始有了许许多多小兄弟,它们就是人类送向太空的人造卫星——人造小月亮。  相似文献   

11.
为识别二维二次太阳翼关键环节和预示其在轨展开故障模式,开展不同位置绳索断裂失效对太阳翼展开的影响程度分析。采用考虑绳索断裂的绳索联动轮力学模型,建立了适应于不同联动轮半径的联动轮受力模型,提出角度触发约束消除方法,解决了太阳翼第2次展开过程连续仿真问题,建立了太阳翼第2次展开动力学方程,分析了不同位置绳索断裂失效对太阳翼各板展开角度、展开构型和其他绳索张力的影响。分析表明,越靠近星体的绳索联动机构失效对太阳翼展开过程的影响越大,其中连接架上绳索联动机构失效可直接导致二维二次太阳翼在轨展开失败。  相似文献   

12.
曹军 《太空探索》2001,(9):16-17
月亮是地球的近邻,古往今来引发了人们无限的遐想。虽然现代科学已经证实月面上是一个死寂的世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欣赏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千古佳句。 月亮也是最美丽的天体之一。许多人将他们的望远镜所对准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月亮。由于没有大气,月亮表面的细节可以非常清晰地观察到。 月亮表面构造形态主要有月海、月陆、环形山(月坑)、山脉和月溪、月谷等。  相似文献   

13.
1998年2月26日,有上万的游客和科学家在加勒比海和南美洲北部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目睹了本世纪西半球最后一次日全食。这次日食的整个过程历时约4小时,月亮遮挡日光,在西半球投下150千米宽的阴影。阴影经哥伦比亚北部慢慢移动至委内瑞拉北部的加拉柏哥斯...  相似文献   

14.
小号 《国际太空》2007,(12):39-39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2007年11月7日公布了正在环月观测轨道上运行的“月女神”拍摄到的月球视频资料。有关视频是于10月31日从距离月球表面约100km的高空分2次拍摄而成的,每次时长约8min。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还公布了从视频资料中获取的3张静止图像,从中可以看到环形山、沟壑等月球表面地形。  相似文献   

15.
武汉上空中层和低热层大气潮汐的流星雷达观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武汉流星雷达是2002年元月建成的我国第一部全天空流星雷达,本文对2002年2月19日到7月31日流星雷达观测的潮汐的讨论表明,武汉中层顶以周日潮汐为潮汐运动的主要分量,它的强度远大于半日潮汐,周日潮汐和半日潮汐的波源都在80km以下.周日潮汐分量在3、4月份最强,并且经向分量略强于纬向分量.两个分量的峰值在约95km处出现,分别达到44m/s和60m/s.半日潮的最大值24m/s出现在4月初约93km处.周日潮汐和半日潮汐的振幅和相位随时间呈现出拟周期变化的特征,这可能是潮汐与行星波非线形相互作用的结果.观测结果与GSWM模型的比较表明,GSWM模型在相位随高度变化趋势上与观测结果一致,但模型的周日潮相位比观测约超前1—2h,半日潮相位约滞后1—4h.在周日潮汐较强的月份,模型与观测有较大的差异,观测的幅度通常在95km附近有极大值,而模型并没有极大值.GSWM模型对半日潮的幅度的估计通常过小,观测的半日潮汐幅度有时甚至超过模型值的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地球的本影     
《飞碟探索》2012,(2):27-27
地球影子黝黑的中心区称为本影,是个延伸到太空的锥状暗区,在月食时最容易见到它浑圆的切面。举例来说,2011年12月10日满月切进地球本影的南缘,让大部分地区得以见到月全食。月亮总共花了51分钟在本影内,这也是此次月全食食甚阶段的长度。上面这幅从北京拍摄的影像,叠加了数张连续的全食和偏食阶段照片.以展现地球本影弧状的边缘、月亮所在距离的地球本影的相对大小和月球切入本影的过程。在较暗的全食阶段时,依稀可见到背景恒星。  相似文献   

17.
八月天象     
藉鑫嫌燕杰呱距,日落后出现在西南方天空,地平高度约18度,亮度约一4.3等。’‘ 火星:11月合日,与太阳同升落,难以观测。 木星:在巨蟹座顺行。中旬起约于凌晨3时30分从东北方升起,亮度约一1.8等。 士星:在金牛座顺行。约在凌晨1时从东方升起,亮度约0.2等。一l日18时下弦2日9时海王星冲日5日12时土星合月6日12时水星合轩辕十四8日1时木星合月9日3时朔10日9时水星合月11日石时火星合日11日7时月亮过近地点12日6时余星合月巧日IB时上弦21日12时海王星合月22日21时金星东大距22日22时天王星合月23日6时望27日2时月亮过远地点31日n时下弦八月天象…  相似文献   

18.
地球同步轨道上目标数量多,运动形式多样.为了保障航天活动的安全,有必要开展地球同步轨道目标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发生在中国专属地球同步轨道带的空间事件.2015年12月地球同步轨道带动态监视光学系统样机正式安装在中国丽江高美古观测站.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利用该样机对台站上空地球同步轨道带的样本天区开展了试验观测.结果表明,样机能够对27颗地球同步轨道目标进行连续监测,其中两颗为北美航空航天司令部未编目的目标;目标天文定位的内符精度在方位上约为4",在俯仰上约为1".利用多圈次观测结果对轨道进行改进,在无轨控发生时,24h和48h点位预报精度在方位和俯仰上分别优于9"和2".以3颗GEO目标为例,通过实测资料对轨道变化事件进行了初步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19.
在2月16日于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三届地球观测高峰会议上,约60个国家签署了一项为期10年的行动计划,以加强地球观测方面的协调,包括采用通用标准、改善地基探测器的维护和减少卫星餐力的重复建设。该计划称为“全球对地观测综合系统”(GEOSS).将在日内瓦的世界气象组织所在地设立一小型秘书处。  相似文献   

20.
研制了一台低功耗电离层垂测仪,该系统采用新型Delta天线、可变接收时长和类巴克码脉冲编码设计,安装在宁夏银川地震监测试验场。2021年8月开展了全天连续观测试验,观测获得的科学数据验证了垂测仪的探测能力和探测效率。试验结果表明:F2层临界频率日变化与银川地区太阳高度角日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原始频高图中O/X波自动分离,获得两极化波临界频率之差约为0.7MHz,与银川当地0.5倍磁旋频率0.7 MHz基本一致。该电离层垂测仪系统运行稳定,试验数据可靠,对后续星地联合多维度探测和信号处理具有一定的算法参考和数据积累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