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有不少媒体报道,俄罗斯克鲁因斯基等五位科学家在开展“月球对地球的影响”研究后,向俄国政府提出一个惊人的建议:摧毁月球。他们认为,月球是地球一个庞大的寄生虫,月球强大的引力使得地球以一种笨拙的倾斜姿势绕着太阳转,从而使地球上的气候无常,灾害不断。如果将月球摧毁,地球就不再倾斜,地球上不再有四季轮回,俄罗斯寒冷的冬季会一去不复返。地球从此变成天堂,不再有自然灾害与饥荒。摧毁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在俄罗斯“联盟”型火箭上装上6000万吨级的核弹头,然后射向月球即可。  相似文献   

2.
在很长时间里,天文学家都认为月球是一颗没有大气、异常干燥的无水星球。2009年9月,印度“月球飞船1”号探测器项目的科学家发表研究报告,公布了有关月球南北两极的土壤中存在水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建立月球基地 科学家认为.再次登上月球的价值不仅在于让人类进一步掌握月球的起源与地球的关系,更重要的则是以月球为跳板,探索离我们更远的星球,因此建造月球基地将是登月后要做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飞碟探索》2007,(5):5-5
科学家认为月球表面在特殊的太空天气下,会带有数千伏特的电压。月球表面的带电与放电现象将成为未来月球探勘活动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太空探索》2009,(12):38-38
撞月地点位于月球南极卡比厄斯月坑的永久阴影区,科学家认为在月坑永久阴影区有可能存在水冰。水冰可能来自撞击月球的彗星。月球南极的卡比厄斯月坑大约位于南纬85度、东经310度。  相似文献   

6.
发生在1969年-1972年间的六次“阿波罗登月”飞行,成功地将12位航天员送上月球,但却留给了研府究地球卫星的科学家两大遗憾:遗憾之一是任务唐突地结束,留下诸多层面仍待探索的月球;更令人惋惜的是,阿波罗任务圆满完成,让大众误以为,既然航天员已经成功登月,看来应该没有理由再重返月球了。  相似文献   

7.
作为建设有人月球基地的第一步,俄拟在2020年后发射两辆月球车,并在2022年发射一个着陆站。俄科学家的核心目标是研究月球极区及气体尘埃外大气层,采集土样,并找出最适宜建设月球基地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最数字     
《飞碟探索》2012,(11):63-63
欧洲空间局的“金星快车”卫星已经在这颗行星的大气里发现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寒冷区域,这里的低温环境或许能令二氧化碳冻结成冰或者雪。在对欧洲空间局“金星快车”5年间收集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后,科学家已经发现,距离金星地表大约125千米的大气处的温度低达-175℃。尽管金星距离太阳更近,但是这个古怪的冷层比地球大气层的任何部分都更加寒冷。  相似文献   

9.
徐克 《飞碟探索》2001,(2):13-14
自从 1609年伽利略从望远镜中观测月球表面以来,许多天文学家和业余爱好者都曾目击到月面上闪光点的移动、雾状物的涌出、气体的喷发,以及火山口和在 50年间就改变得面目全非的月面地貌。这些现象与我们历来所认为的月球是一个真空的死寂世界,毫无相同之处。由于到目前为止,这些现象究竟是怎么回事、缘何发生,还不能做出确切的判断,所以月球并没有成为广泛议论的话题。很多学者认为,在月面观测到的异常现象无论如何不能归于自然现象;而且即使是自然现象,那么也不应当在我们已知的月球自然条件下发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不是…  相似文献   

10.
开发月球     
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提出了开发建设月球的设想,利用月球上的资源和特殊的自然环境,把他建设成进行天文观测,物理化学实验和生命科学实验的基地,一旦让月球形成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它将成为人类的另一个故乡开发月球  相似文献   

11.
亚洲航天大国印度对月球早已虎视眈眈。印度原打算2008年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月球初航1号,后来为了与中国竞争而提前到2007年。在斯玛特1号成功击中月球表面预定位置后,印度现在也准备进行撞月探测,其科学家正在设计一个重30千克的撞击器,它搭载在月球初航一号上一起升空,然后撞击月球,激起月球土壤,获取矿物质和水的科学数据。所以,其发射计划有可能推迟到2008年。  相似文献   

12.
高峰 《飞碟探索》2010,(9):26-26
<正>歪心眼的月亮阿波罗飞船上的航天员使用测震仪对月球进行了观测,发现从地质学角度来讲,这个灰色星体并不是一个完全死亡的地方。发生在离月表以下几千米深处的小型月震被认为是受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有时会有碎片喷出月表,并伴有气体逃逸现象。科学家们认为,月球应该有一个炽热、部分熔化的  相似文献   

13.
美国科学家凯伊·戴维森曾披露美军曾打算在月球上引爆一颗原子弹。接着,曼哈顿科学家爱德华·泰勒又在最近出版的《原子能科学家》杂志上披露了更大的内幕:美国空军和陆军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打算在月球上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军事基地,并且欲宣布月球归美国所有,不允许其他任何国家染指。结合美国军方现在的举动,相信媒体曝光的不仅仅是历史。1961年5月25日,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一次国会演讲中提出了“把人类送上月球,又能让他安全返回地球”的目标。8年后的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艾尔德林把人类的…  相似文献   

14.
邓月 《国际太空》1996,(12):12-12
据1996年10月7日~13日美国《空间新闻》报道,日本的第一个月震探测器——月球-A(Lunar-A)将于明年发射。目前,日本科学家正打算继月球-A之后发射一个月球着陆器。月球着陆器暂名Selene-1,它是日本循序渐进开发月球的漫漫长途中迈出的又...  相似文献   

15.
□□美国“阿波罗”登月飞行后30年,全世界的科学家又在考虑重返月球的问题。2002年9月12日,在美国著名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举行了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的名称是“2002年以后的月球:月球科学和下一步探索”。会上各国科学家讨论了21世纪人类对月球的开发和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54 月球是如 何形成的? 对月球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家曾有过许多假说,如派生说、俘获说、碰撞说等。 派生说认为,在地球形成早期,由于旋转速度非常  相似文献   

17.
30年前,阿波罗-11飞船的航天员留在月球表面的一台仪器至今还在向地球提供科学数据。这台仪器叫做“月球激光测距仪”。科学家们用这台仪器测得的精确数据分析,发现月球正在远离地球,地球形状正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极其微小,没有月球激光测距仪这种前所未有的极高精度的测量是察觉不到的。科学家还利用月球激光测距仪验证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若干预言。月球测距仪实际上是一台激光反射器,其作用是反射从地球射来的激光束。通过测量激光束脉冲从地球到月球,再从月球返回地球的时间,计算出地月之间的距离。该激光测距仪与其他留在…  相似文献   

18.
《太空探索》2004,(1):F003
科学家分析美国阿波罗登月航天员和苏联“月球”号探测器带回的月球土壤,发现月球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总量达100万吨以上。  相似文献   

19.
据苏联科学家说,苏联计划在八十年代初期发射月球极轨道器,以获得月球表面各个地区的详细数据。并计划用一个探测器从月球背面取回以前在月球三次着陆才能取回的100—150克样品。在苏联加紧这些新的月球探测计划时,美国航宇局却由于经费缺乏而决定不进行  相似文献   

20.
最新消息     
月球形成时曾撞击地球据新华社华盛顿5月31日电,根据克莱门汀-1月球探测器发回的数据,美国夏威夷大学科学家保罗·卢西认为,月球曾是火星大小的天体岩石,撞击地球后被反弹到空间,形成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美专家拍摄到雪茄形小行星图像美国航宇局的科学家借助于新型深空跟踪雷达系统,拍摄到了太阳系中一颗长约4.8千米的雪茄形状小行星的图像。即使在观测能力极强的天文望远镜上,小行星通常也只以遥远光点的形式出现,然而在1994年8月间,雷达对在小行星中排名第1620号的“地理星”进行为期一周的探测后,揭示了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