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因为有了UFO,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生气,也更加有希望。《飞碟探索》已经创办25周年了,这意味着中国进行UFO研究的历史也已经经历四分之一个世纪了。回顾世界近60年、中国25年的UFO研究历程,可以自豪地说,UFO探索与研究正处在一个新起点。UFO研究事业是人类迄今  相似文献   

2.
自从20世纪40年代UFO首次被一家美国媒体曝光以来,UFO就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1978年联合国第33次特别会议提议,各国都应加快对UFO的探索和研究。国际宇航会议从1955年以来,就增加了对SETI(寻找外星生命)的讨论组。在全球,有关UFO的各种协会相继成立,如美国的MUFON、日本U  相似文献   

3.
20世纪 80年代初,随着“飞碟”一词引入中国,诞生了目前世界上同类杂志中发行量最大的《飞碟探索》。 20世纪末,随着在中国领空不断出现的 UFO,掀起了又一“飞碟热”。 《中国 UFO目击案 (1990~ 1999)》就是在这一热潮中诞生的。很多年以来,面对众多国外 UFO方面的译作,中国的 UFO爱好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 UFO总是光顾外国,而从不在中国出现呢 ?”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通过飞碟探索编辑部的不断收集、整理,终于将石沉大海的种种发生在中国的 UFO目击案例积累成册。在书中 148起案例中,如按地区划分共涉及 31个省…  相似文献   

4.
书案上摊开的是时波先生的书稿《域外 UFO散记》,作为这部文稿的责任编辑,我深深地被这部书稿吸引住了,大有恨不得一口气读完它之感。 时波先生自 20世纪 80年代末旅居法国,至今不觉已十多年了。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没有停止对 UFO的研究,著述不断。这部书稿是时波十年中所见所闻的随笔,其中有这十年间世界各地离奇的 UFO案,有他采访世界各国有名望的 UFO学者的过程和谈话记录,有不同流派、不同立场的 UFO研究者的观点。书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描述的许多案例是国内读者闻所未闻的,对 UFO爱好者来说具有很强的可…  相似文献   

5.
2007年7月23日,刚刚参加完上海UFO科学论坛的金帆返回大连,在接受记者采访前,他的思维仍然沉浸在他所探索的未知、世界里。  相似文献   

6.
在"蓝皮书"计划中所涉及的UFO事件是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60年代的案例,其中至少有5%的事件是用现今的科技所无法解释的,这就是说,有大约600件典型的UFO事件是难以否定的了.而在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三十多年之中,又出现了成百上千件难以解释的UFO事件,更使UFO否定论者陷入了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7.
王思潮 《飞碟探索》2007,(11):46-47
我一直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工作,20世纪70年代一份偶然收到的不明飞行物报告,改变了我的研究轨迹.从我35年在一线对UFO事件的调查分析和四十多年对行星科学(包括火流星、陨石、彗星、小行星等)的研究看,现在全球的UFO研究与一些成熟的学科(例如天文、物理)相比,总体上还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但是UFO研究有着很大的探索空间和很强的吸引力,并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在某些局部上我们还能有相对优势,这就需要我们选择好的U-FO典型事件(有许多高质量的目击报告,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科学调查,例如:贵阳空中怪车事件、多起螺旋状、扇状和光团状UFO事件等),并进行认真的科学分析,尤其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的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们缺乏足以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证明UFO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我们似乎更缺乏令人信服的理论来否定UFO的存在,但我们毕竟遭遇了太多的不可思议的现象。假如,UFO果真像许多人耳闻目睹的那样神奇、可怕———能随心所欲地劫持人类做种种研究等等———那么每一位对未知事物充满兴趣的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虑:UFO本领高强,为何没有攻占地球?征服人类?笔者认为,分析这类问题至少得从UFO有没有能力和有没有必要以及攻占地球的标志是什么等方面去考虑。为此,我提出以下八种假说,仅供UFO爱好者参考。第一,UFO与地球文明不在同一类空…  相似文献   

9.
自从肯尼斯·阿诺德看到碟形物体在天空中飞行,并最早在世界上提出不明飞行物(UFO)的问题以来,几十年间人类对UFO探索和研究的进程一直都十分缓慢而且步履蹒跚。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UFO的认识还仅仅局限于目击资料的占有,迄今仍处于无任何实质性进展的研究阶段所致;另一方面则是受到人们对UFO的存在是否属于虚无飘渺之争论的影响。但我们必须看到,UFO现象及其研究,反映了人类文化心理的一个侧面,即对自身命运的关切和探究。因而不论结果如何,就UFO探索的本质而言,其研究过程仍然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多少世纪以来,人类一直不懈地探索着…  相似文献   

10.
祁莲 《飞碟探索》2013,(12):F0002-F0002,1
在微博上关注了一位读者,没想到是位年近七旬的老先生,一位UFO发烧友。他给我发了很多条私信,讲他探索UFO现象的经历、对UFO探索行为的思考。最后他说:“UFO探索只是一种流行文化,和科学无关。”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47年第一次发现“飞碟”以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了对不明飞行物的研究。随着中国大门向外开放,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西方飞碟学逐渐东移,进入古老的华夏国门,在中华大地掀起阵阵飞碟热。两大标志是:武汉大学出现的“中国UFO爱好者联络站”和进而成立的“中国UFO研究会”(英文缩写为CURO);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创办并全力以赴的全国性第一家UFO杂志《飞碟探索》。UFO从发现到消失一般只有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时间,留给人们神秘的感觉,让人们怀疑和猜测。这给人们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不便。UFO现象给2…  相似文献   

12.
钱磊 《飞碟探索》2008,(7):16-17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拒绝终止UFO研究 许多不明飞行物研究者对康顿报告并不满意,他们认为这只是掩饰中央情报局在不明飞行物现象研究活动中的一种手段。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一些事件,又更使他们相信是情报局在从事间谍活动。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 UFO研究会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协支持下,于 1986年 6月 1日正式成立。在全体理事会成员共同努力下,做了大量的 UFO研究工作,同时也深入探讨了相关的天文、气象等课题 ,这也是全方位、大跨度、多层次探索宇宙奥秘的必然结果。 1988年 8月 25日~ 31日在牙克石西北夜空出现奇异的不明飞行物,内蒙古自治区 UFO研究会在广泛拥有图片、录像资料的情况下,做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受到了全国第二届 UFO研讨会的一致好评。   1993年,内蒙古自治区 UFO研究会在当地科协和上级学会支持下,成功地在呼和浩特举办了大型 UFO图…  相似文献   

14.
钱磊 《飞碟探索》2008,(6):34-35
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凯伊豪、大卫森等不明飞行物研究者继续抨击中央情报局,要求其公开关于UFO的信息。大卫森宣称中央情报局:“自从1951年起,就开始制造UFO狂潮作为冷战的心理战争工具。”虽然公众一再要求召开美国国会意见听取会,公开关于UFO的所有信息,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5.
众议院     
王思潮;谢谢几位发来的中秋贺卡。让我又回忆起8月美好的丝绸之旅。8月美好的丝绸之旅过后不久,在内蒙古西部上空就出现奇异的巨大光团,仿佛是庆贺《飞碟探索》杂志在中国西部创刊30周年的壮丽礼花。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我在此寄上贺膏和鲜花,谨祝各位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花好月圆。祝喜洋洋和钱茹女儿快乐成长!月有阴晴圆缺,UFO探索研究困难还不少少。上海作家于江夏老师在《飞碟探索》杂志创刊30周年座谈会上说得好:“对UFO,应生命不息,探索不止”。UFO探索会有月明之时。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最后一年本可在平静中度过。然而在 1999年 12月 2日上海上空发现燕尾形 UFO的报 道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一时间有关 UFO的话题又火了起来。与此同时,全国掀起另一热潮 :各地有关燕尾形 UFO的目击报告、照片及录像纷纷出现,如北京昌平、湖北武汉、河南郑 州、江苏南京、浙江杭州等地。在各种媒体对 UFO的报道“旧酒加新瓶”之后,接着便是由 此产生的副作用:将飞碟等同于 UFO来讲,借以全然否定 UFO的存在。如果这种错误只发生 在普通民众身上尚可原谅,但是这种认识却往往也出现在一些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的人士身 上,这…  相似文献   

17.
gtyzol 《飞碟探索》2010,(2):44-45
众所周知,UFO这一个宁母组合是不明飞行物的英文缩写,俗称飞碟。人们对UFO的垂青已风靡了半个多世纪,而近日英国国防部突然宣布停止对UFO案件的调查。此言一出,即遭到热议,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为何会出现UFO热?UFO为何有如此让人着迷的魔力?  相似文献   

18.
UFO研究的主题   美国著名的 UFO否定论者菲利普·丁·克拉斯认为: UFO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任何证 明它是外星来客的痕迹和证据都是不存在的。但是笔者通过统计、对比国内外众多的具有可 信人证的 UFO事件,发现从目击的形态特征以有无智能行为表现为准可划分出两类 UFO:某 种未知自然因素形成的无生命的不明光亮 (移动 )现象,如地震光、“鬼火”、等离子火球 等形成的 UFO;在被目击时表现出智能行为的 UFO,说明它们是智慧生物遥控或亲自驾驶的 飞行器,它们的行为特征用“地球上的自然现象”是绝对解释不了的。为了与第一…  相似文献   

19.
破译UFO     
UFO,始终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名词。二三十年前,报刊上的UFO奇闻不是出现在南美洲的偏僻山林,就是大洋深海中的荒岛———总之是你到不了、也查不清的地方。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神秘的UFO离我们越来越近,甚至敢于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上空不分白天黑夜,无论风霜雪雨,招摇过市。更令人称奇的是,UFO的出现一发而不可收,在1999年的岁末,达到了“峰值”———在中国大地频繁出没,奏响了世纪末的“绝唱”。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UFO大有其研究价值。可是,找遍天文、气象、航天、航空等科研机构,却找不到一个…  相似文献   

20.
高鹏 《飞碟探索》2012,(5):16-17
戴维·M.雅各布斯博士,是坦普尔大学的历史学副教授,专门从事20世纪美国历史和文化的研究。雅各布斯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出现在美国的不明飞行物,他积累了这一课题超过35年的主要研究数据和分析假设。自1973年以来,雅各布斯博士就将自己大部分的职业生涯及个人精力投入对UFO现象,特别是外星人绑架现象的研究上。雅各布斯博士曾对超过125名被绑架者实施了超过750次催眠术,这使他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UFO绑架现象研究者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