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著名的“幻影”战斗机问世之前,达索也有几个喷气作战飞机的得意之作.其中有许多是我们所熟悉的.比如”超神秘”、“军旗”系列.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不太为大家所知的达索作战飞机。  相似文献   

2.
想把大自然改造得更好一点,非常困难,这是因为那错综复杂的结构和模式部是在长期的进化和调整中被慢慢塑造出来的。但我们可以向自然之母学习,比如,很多医学技术便是我们从动物身上学来的。  相似文献   

3.
探索指南车制造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跃 《飞碟探索》2010,(12):57-57
中华历史有着5000年的悠久文明,在这历史的长河里,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化瑰宝,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谜团,比如:黄帝制造指南车的技术就是谜团之一。  相似文献   

4.
温学诗 《太空探索》2006,(10):60-63
对于北半球中纬度的广大观察者来说,北斗七星常年可见。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所以大熊座也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星座了。大熊座范围广阔,是全天第三大星座。大熊座远离银河.好像为我们观察遥远的深空天体打开了一扇天窗.大熊座里值得我们一看的目标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人有5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有人认为,除了这5种感觉之外,还有一些感觉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和意识里,只是我们不知道或不甚熟悉。例如杂技演员在高空走钢丝,这时他身上的第六感觉会帮助他维持身体平衡,这是“空间位置觉”。还有一种感觉在影响着我们,就是“时间觉”。  相似文献   

6.
海洋魔光     
大海的神奇常常超乎我们的想象。老练的水手总能讲出无数和海洋有关的神秘现象,比如海洋莫名其妙地发光。  相似文献   

7.
并非结语     
子骥 《飞碟探索》2008,(12):17-17
我们为什么要制作这样一个航天员目击UFO的专题?只是单纯地为了顺应神七的发射,人为地制造一个与民同庆的应景专题吗?不是的,真正熟悉我们这个杂志的读者,真正对UFO感兴趣的爱好者们,其实很清楚地知道:从人类宇航业的起步开始,不明飞行物已经与我们如影随形了。  相似文献   

8.
悠悠 《飞碟探索》2014,(6):30-31
传统观点认为宇宙是永恒存在的,大爆炸的奇点是宇宙的起始。在理论模式中。宇宙是周期循环的,将永久持续膨胀和收缩,我们能探测宇宙未来20年发生的变化。比如,利用普朗克探测器获得的有关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数据,科学家能够预测宇宙的起源,进而分析宇宙的起始和终结。  相似文献   

9.
最近出现的“超级月亮”成为全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诚然,我们对于月球的了解不可谓不多,但月球仍有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秘密。以下便是与月球有关的令人吃惊或陌生的事实,它们就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很多人并不熟悉的地球的天然卫星。  相似文献   

10.
日升日落,我们对太阳这颗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似乎再熟悉不过了,它好象每天都是那副模样,没什幺新鲜的。那么,假如有一天你突然看到太阳上有一头驯鹿,你是否会感到惊讶呢?  相似文献   

11.
北辰 《飞碟探索》2004,(3):34-36
我们知道,生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原子在形成有机分子的时候,可以通过四根共价键和四个相同或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相连,并形成三维的空间结构,由于相连的原子或基团不同,它往往会形成两种分子结构。这两种分子拥有完全一样的物理、化学性质:比如它  相似文献   

12.
UFO信箱     
北京台宁:看过贵刊124期《UFO可能是地球人所为》这篇文章后,我想很多和我一样的UFO迷都会发出持不同观点的啧啧声。王先生所言之亲身经历很值得我们研究,但所做出的结论并无实质说服力。理由如下:不管是人造飞行物或是非人造飞行物都可分为两种基本模式,即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先谈有人驾驶,王先生是个摩托车驾驶员,走的是一条近路,显然王先生对这条路的地形也很是熟悉。这是因为不是第一次走这条路了,如果说那个飞行器的驾驶员对地形和王先生同样熟悉,那么可以假设这个飞行器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那里,是否有过类似的目击…  相似文献   

13.
丹·尼·肯·如·是·说董时新编者按因《众神之车》一书闻名与世的瑞士学者埃里希·冯·丹肯尼早已为我们所熟悉,无论我们对他的观点赞同与否,必须承认,他使我们对外星文明的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本文是他给《人类——外星人的子孙》一书所做的序,摘录如下,仅供参...  相似文献   

14.
张生 《飞碟探索》2011,(7):32-33
30种现生单细胞生物,它们寄生在淡水鱼、螫虾和热带两栖动物身上。内黏菌虫或鱼孢菌是类似变形虫的和(或)具有单鞭毛阶段的寄生动物。由于它们的名字比较难记,因此科学家渐渐习惯于使用其俗名DRIPs。这一俗名来源于这类生物已知四个属的首字母。D、R、I、P分别来自皮囊孢虫、鲑鱼寄生虫、鱼孢真菌和胶孢子虫。  相似文献   

15.
钱丹 《飞碟探索》2011,(9):32-33
会会点37:欢迎剩余的真核生物!时间:可能在20亿年前。地点:海洋中。加入者:50000种现生的物种,包罗广阔,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与动物、真菌、植物和绿藻及红藻有亲缘关系。我们还不清楚它们各自加入到朝圣队伍的时间顺序,只能假设它们在加入我们的队伍之前已经结成一队了。它们中包括寄生的贾第虫、带壳的有孔虫、具有可爱小壳的放射虫、光合硅藻、眼虫和所有的褐藻。  相似文献   

16.
巴勒贝克平台(中)程干泽编译我们希望能在这个地区进行一番挖掘搜寻工作,因为近东地区的一大特色,便是有很多的秘密在悠长的岁月中给保存了下来。人们都熟悉死海手稿的故事,而关于电池的案例则更加激动人心,现在依然如此。最初一批电池是1936年在巴格达附近的胡...  相似文献   

17.
《飞碟探索》2011,(2):29-29
备注:有一天我们乘坐塞斯纳飞机旅行。飞机从大熊山机场起飞,在大熊山附近逗留了一会儿。风景美极了。所以我的相机就一直开着。不停地拍照片。飞机上共有3个人:飞行员,我的一个朋友和我。我当时坐在飞机的尾部,因此是最后一个看到飞行物体的人。我的朋友之前就看到了它并指给了我。飞行物体快速飞向了东边。转瞬即逝。这个飞行物体的形状并不规则,也不像我们熟悉的任何一种飞行器。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飞碟探索》改成双月刊了,很多读者打电话来,询问我们为什么改成了双月刊。可以拿出来说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纸媒市场现在不景气了,大家都不看杂志改看手机了;比如,我们要在微信公众号、微社区等线上平台投入更多的精力,等等。但这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得在这风云际会的时代保证一份从容和笃定。这些年处处技术革新,时时理念颠覆,不论环境还是个人,都  相似文献   

19.
迟惑 《太空探索》2023,(2):22-29
<正>关心航天的人,对太阳能电池都很熟悉,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太阳翼”或“太阳能帆板”。航天领域是人类第一个大量、全面使用太阳能的。没有航天技术几十年的探索、开发和应用,今天庞大的光伏产业可能就无从诞生。太阳能电池,如今往往被叫做光伏材料。虽然一部分深空探测器已经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电源,  相似文献   

20.
王燕平  张超 《飞碟探索》2011,(10):38-39
如今的夜空中,星座的总数一共是88个。但在这88个星座之外,偶尔会有些生僻的名字,在全天星图上难寻踪迹。比如古希腊神话中承载着英雄远游的“南船座”,比如每年年初坠落流星雨的“象限仪座”,比如《圣斗士星矢》中被打得落荒而逃的“地狱犬座”等星座,它们曾经确实存在过,或是更换了名称,或是被分割为多个星座,或是被并人其他星座。在这些废弃的星座中,隐藏着壮阔曲折的故事,也演示着人类科技与文明的更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