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形势和对策□□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危机对俄罗斯的通信卫星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俄罗斯面临完全或部分地丧失轨道-频率资源的威胁,也就是说,国家的整个卫星通信正受到威胁。俄罗斯曾得到13个轨道位置用于卫星通信,其频谱范围能保证俄罗斯52路干线通信,但是如果到2000年11月没有卫星占用这些位置,俄罗斯就要失去使用这些轨道-频率资源的权利,就可能会转移给别的国家。1999年,在俄罗斯联邦卫星通信系统中只有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7颗“地平线”(Gorizont)卫星、2颗“快讯”(Express)卫星和1颗“荧光屏”(Ekran)卫星在工作,其中不少是超期服…  相似文献   

2.
印尼是发展中国家最早建立卫星通信系统的国家。自1976年、1977年发射“统一”A1、A2,并于1983年发射“统一B1”卫星后,印尼乃至东南亚的卫星通信有了飞速发展。正当印尼继续扩大其卫星通信业务时,1984年2月,由航天飞机发射的“统一B2”卫星未能进入静止轨道。该星后来由劳埃德保险商付给印尼7,500万美元保险费,付给美航宇局550万美元的航天飞机租赁费,付给休斯公司500万美元营救设备研  相似文献   

3.
航天简讯     
美国麦道公司、马丁·玛丽埃塔公司、通用动力公司和休斯公司将研制新的中型运载火箭,它能把953公斤的卫星送入18,520公里的轨道,于1989年交付使用,发射军用导航卫星。美国无线电公司向阿里安空间公司预订用“阿里安-4”火箭在1989年9月或10月发射“卫星通信 K-3”和“卫星通信-4”两颗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4.
日本邮政省无线电研究所从1976年起就一直在研究移动卫星通信技术。根据这些研究,今年8~9月,将在所发射的“工程试验卫星-5”(ETS)上进行移动通信实验。“工程试验卫星-5”用三级 H1火箭从种子岛空间中心发射,其是  相似文献   

5.
宽带卫星通信在中国的发展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宽带卫星通信发展背景□□宽带卫星通信是当前卫星通信最为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 ,它一方面是社会需求的推动 ,另一方面又是现代卫星通信技术发展的结果。美国政府 1993年 2月 2 2日正式宣布建设“国家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在 10年~ 15年内建成。其主要内容是建设一个能覆盖全国的、以光纤通信网络为主的、辅以数字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的数字化大容量高速通信网 ,把几千个数据通信网和上万个各类数据库连接起来 ,为用户提供多种业务服务 ,进行交互式信息通信。这给人类未来生活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被世界各国作为 2 1…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有效提高我国卫星通信自主化产业发展水平,中国通信学会卫星通信专业委员会于2016年6月22-23日在浙江绍兴召开了“第七届卫星通信产业研讨会”。本届会议的主题是“军民融和,创新发展自主卫星通信产业”。  相似文献   

7.
图片新闻     
美国导弹防御局计划2008年发射两颗“太空跟踪与监视系统”(STSS)卫星由轨道科学公司建造的地平线-2(Horizons-2)通信卫星于2007年12月21日由阿里安-5火箭发射升空非洲地区卫星通信组织的RASCOM-QAF-1卫星,它与地平线-2卫星同时发射图片新闻  相似文献   

8.
关于太空战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空战又称为天战、空间战,是指发生在外层空间的作战行动。近年来,美军进行了多次太空战计算机仿真演习,例如2000年美国空军进行的“全球攻击V”和美国海军进行的“全球2000”的作战演习。2001年1月22~26日,美国空军在施里弗 (Schriever)空军基地的太空作战中心(SWC),秘密地举行了名为“施里弗2001”(又称施里弗-1)的太空战演习。2003年2月20~27日,美国空军又进行了有300多军人和民间人士参加的施里弗-2的太空战演习。与“施里弗2001”演习一样,第2次空间战模拟演习的背景也设定在2017年。不过,演习邀请了更多的商业卫星通信与图像…  相似文献   

9.
日本邮政省无线电研究所研制出了机载卫星通信用的天线。其特点是重量轻、高性能。在结束测试后,预计1987年春季将安装在日本航空公司的“B747”客机上,进而1987年夏天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将在发射的“工程试验卫星-5”上进行 L 波段移动通信实验。对于机载天线,除要求其重量轻外,还要求可耐受最大9G 的振动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卫星通信的特点和优势,可以预测21世纪的卫星通信技术发展会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新的卫星轨道 1.极轨道卫星群,如包含有星际链路相互连接的“铱”卫星系统; 2.大椭圆轨道卫星群,如苏联“闪电”型那样的卫星系统,用于卫星移动通信业务;  相似文献   

11.
目前,西德巴特尔(パツテル)研究所正在研制卫星通信系统“ISL-2”,该系统的特点是应用了 CO_2(二氧化碳)激光器。它与应用微波方式的系统相比,可以传输10倍以上的信息,误差率非常低,在10~(-8)以下。这是一项在未来星间通信领域中颇有  相似文献   

12.
巴西目前的国内卫星通信地面站共有63 个,天线直径为6—10米,其中23个是收/发两用站,40个是电视接收站。在空间租用的是“国际通信卫星-5”的7个转发器。1985年2月和8月巴西将要发射“巴西卫星-1和-2,分别置于西经65度和70度的对地静止轨道上,其中一颗为工作星,  相似文献   

13.
最新消息     
“阿里安”火箭第102次发射获得成功阿里安-44L火箭11月12日把一颗瑞典通信卫星和一颗印尼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日欧将共建千兆位卫星通信系统今年11月6日,日本邮政省明确了2005年1将覆盖全世界的大容量、高速度的卫星通信系统推向实用化的方针,并预计在2002年与欧盟共同进行试验。按照这一方针,将发射5颗静止轨道卫星,星地间的传输频率为20~30GHz。其信息传输量可与光纤媲美,为现在美国卫星通信系统的1000倍。各卫星间利用光通信。日本卫星将覆盖东亚、东南亚和澳洲,欧盟卫星覆盖欧洲和非洲。因人行破障B本能迅用竹2X张…  相似文献   

14.
卫星移动通信是光纤等任何其他通信手段都不能代替的卫星通信领域,因此有能力的国家和组织都在努力开发它。日本已发射的“技术试验卫星”5号装有航空、海事移动通信的2台转发器,中心控制站与卫星间采用C频段,移动终端与卫星间采用L频段。1992年将发射的日本“技术试验卫星”6号还将开发S频段的卫星移动通信。日本波音747-200F飞机早在1987~1988年就成功地进行了这种通信试验。美国和加拿大的陆地移动通信卫星将分别于1993年和1994年发射,美国将发射3颗采用L频段的移动  相似文献   

15.
美军全球战略作战对卫星通信手段依赖性极强,但随着其经济的衰退、潜在对手技术实力的提升以及作战需求对卫星通信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美军卫星通信建设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充分利用商用卫星等多种卫星资源满足其作战需求成为首选路线。  相似文献   

16.
1日俄罗斯与德国签署了研制并试验称为“特别快车”的微重力实验回收舱的协议,这是两国宇航合作的第一个项目。“特别快车”将于1994年送上近地轨道,在太空中飞行一周之后,返回地球,用降落伞回收,地点在澳大利亚。 2日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了用“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发射亚洲2号通信卫星的合同,同时出售给亚洲卫星通信有限公司一台卫星近地点固体发动机。亚洲2号卫星将于1995年第一季度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这颗卫星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90年代新的大型卫星。  相似文献   

17.
亚洲卫星通信公司打算在最近几个月内采购其第4颗卫星——亚洲卫星-4。该公司目前正与卫星制造商讨论新卫星的要求,据该公司总裁彼得·杰克逊说,新卫星将类似于亚洲卫星-2和亚洲卫星-3,它是一颗C频段和KU频段结合的卫星。春华摘自1997-of-27~02-02《空间新闻》亚洲卫星通信公司采购第4颗卫星  相似文献   

18.
全球风云变幻促使各国的军事战略发生了根本的转变,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军事战略越来越依赖于海、陆、空立体联合作战的能力。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以前的陈兵欧洲一线要转变到以美国本土为基地,至少要有25%的兵力具有全球应急的能力,并能适应各种作战环境,靠快速、可靠、超视野的通信迅速远征和集结。战术卫星通信自然就成了最佳选择,并要求通信的范围由军、师级扩展至战区内各级指挥员以至单兵。目前,美国的军事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国防卫星通信系统”(DSCS)“舰队卫星通信系统”(FLTSAT)和“空…  相似文献   

19.
夏光 《国际太空》2008,(3):23-28
1月□□1月15日,天顶-3SL火箭发射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瑟拉亚-3(Thuraya-3)移动通信卫星。该卫星属于瑟拉亚卫星通信公司,发射质量约为5173kg,设计寿命为12年。·1月21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发射了以色列的“北极星”(Pola-ris)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即“技术合成孔径雷达”  相似文献   

20.
美国目前使用的国内通信卫星系统有三个,即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卫星通信系统”,西联公司的“西联星系统”以及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GTE卫星公司的“通信星系统”。此外,休斯飞机公司正在研制商业用的国内通信卫星系统。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通信卫星。一、无线电公司的“卫星通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