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DW10、15系列自动空气开关与低压熔断器配合使用的低压配电系统中,当某一馈电支路出现短路时,由于变压器出口总开关的动作时间和熔断器的熔断时间的配合问题,系统会出现越级跳闸现象,扩大停电范围.文章分析了产生越级跳闸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方法,对已经实施并收到很好效果的相关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为改进现有低压配电设备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TB20飞机在我院作为训练飞行用机,起落次数多,因而有关起落架收放系统的故障也相对较多。其中在飞行过程中液压泵出现非正常的频繁间断性工作或长时间工作致使液压泵电机烧坏的故障时有发生。一旦电机烧坏,起落架就不能按正常收放方式工作,只能采取应急放下措施,这样对飞行安全不利。本文首先对液压泵电机烧坏故障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为防止电机烧坏,在正驾驶警告灯板上加装一个监控指示器,从而实现对液压泵电机进行实时监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电动机微机保护原理的分析研究,设计开发一种基于DSP的新型电动机综合保护平台,目的在于依托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控制能力,检测电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类型,并对电机运行进行较为全面的保护。平台以TI公司生产的32位DSP(TMS320F2812)作为核心,在微机保护平台硬件和软件设计方面均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以电机保护功能为设计指标,对各模块单元均采用了自顶向下,分层设计的方法,为电机微机保护领域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反应迅速、抗干扰能力强、性能可靠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两个弯曲振动模态与一个纵向振动模态复合的新型两自由度直线超声电机。介绍了这种电机的结构特点。阐述了电机实现两个自由度直线运动的原理,并从理论上证明了电机驱动点的运动轨迹为椭圆运动。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设计了电机,并制造了原理性样机。利用PSV-300F多普勒激光测振仪对电机的工作模态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电机的工作振型和工作频率等均满足设计要求。电机的试运行表明了其工作原理和设计结果的正确性,并给出了电机的输出性能。最后指出了该样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DSP的新型双凸极电机的控制原理与实现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双凸极电机是一种新型交流无刷电机,它具有结构简单、高可靠性和高速运行能力的优点。本文介绍了基于DSP的双凸极电机调速系统。文中首先介绍了双凸极电机系统的控制原理,为了提高电机的平均输出转矩,利用Pspice软件仿真双凸极电机平均输出转矩与换相角之间的关系曲线,然后分别从硬件构成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介绍了双凸极电机数字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最后以实验室一台6/4结构双凸极电机为例,设计构成了一套数字控制双凸极电机调速系统,并进行了系统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数字控制和双凸极电机的结合体现出很好的调速性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采用MCS-8098单片机及其相应接口电路构成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详细论述了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硬件实现方法及基本的控制软件流程。并以作者研制的四相8/6结构500W样机为控制对象,在实验室进行了实际支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控制与保护功能完善,调速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7.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角度提前控制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双凸极电机采用标准角度位置控制时,在高速运行换相时,电流的上升率较小,制约了电机的输出转矩和功率。转子角度位置提前控制对双凸极电机特别是高速运行时的输出转矩和输出功率有很大的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电励磁双凸极电机角度位置提前控制的关系对电机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提前角度与与输出转矩和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角度提前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机高速运行时的输出转矩和输出功率。  相似文献   

8.
由于物体弹射过程极短,传统型直线电机通过变频控制推力输出,需高性能逆变器配合,变极距长初级短次级双边直线感应电机不同弹射位置的电机极距不相等,可以保持供电电源电流频率恒定情况下,产生恒定电磁推力输出,简化直线电机控制方式,更高效地完成弹射指标任务。设计极距变化型长初级直线感应电机,完成待加速物体弹射任务,计算机建模分析恒频电流供电时的控制方式。推导在q-d-0坐标系下的电机电压、电流和磁链方程,搭建电机数学仿真模型。利用Simulink构建仿真分析模型,在不考虑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完成由变极距直线感应电机提供电磁推力的控制分析。变极距直线感应电机采用恒定电压、恒定频率电源供电,控制方式较传统电机更为简易,更有利于控制短时间弹射任务。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采用MCS-8098单片机及其相应的接口电路构成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详细论述了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硬件实现方法及基本的控制软件流程。井以作者研制的四相8/6结构500W样机为控制对象,在实验室进行了实际运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控制与保护功能完善,调速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0.
双凸极电机转矩脉动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双凸极电机的凸极结构及其供电电源的开关形式,导致了在输出转矩中存在稳态转矩脉动和换向转矩脉动,由于换向转矩脉动对电机性能影响较大,本文主要对影响电机稳态性能的换向转矩脉动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凸极电机进行电流控制,改变控制参数,采用双拍工作方式以及改变励磁电流波形等几何方法来改善双凸极电机的输出转矩特性,减小输出转矩脉动。数字仿真结果验证了这些方法对减小转矩脉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A novel variable camber wing driven by ultrasonic motors is proposed.Key techniques of distributed layout of drive mechanisms,coordination control of distributed ultrasonic motors as well as novel flexible skin undergoing one-dimensional morphing are studied.The system integration of small variable camber wing is achieved.Distributed layout of parallelogram linkages driven by geared ultrasonic motors is adopted for morphing,aimed at reducing the load for each motor and producing various aerodynamic configurations suitable for different flying states.Programmable system-on-chip(PSoC)is used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ion control of the distributed ultrasonic motors.All the morphing driving systems are assembled in the interior of the wing.The wing surface is covered with a novel smooth flexible skin in order to maintain wing shape and decrease the aerodynamic drag during morphing.Wind tunnel test shows that the variable camber wing can realize morphing under low speed flight condition.Lift and drag characteristics and aerodynamic efficiency of the wing are improved.Appropriate configurations can be selected to satisfy aerodynamic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flight conditions.The study provides a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piezoelectric precision driving technology in flow control.  相似文献   

12.
微机数控伺服驱动系统的自动升降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机数控系统在启动、停止或切削加工过程中改变进给速度时,由于于侗服驱动元件的响应频率跟不上微机插补运算所输出的进给指令信号频率,而容易产生失步或超程,直接影响加工精度。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以微机数控用步进电机或直流伺服电机作为伺服驱动元件的开环、闭环(半闭环)控制系统中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介绍了为解决以上矛盾所采取自动升降速处理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3.
由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的步进时间,实现了实验模型按正弦规律同步地平动和转动。叙述了实验装置的机械结构和控制器电路及软件编程要点,同时还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套运动机构和控制系统,利用单片机控制存储器以恒定速度读写来实现步进电机的位移脉冲,使实验模型按拍翼运动规律同步地平动和转动.叙述了实验装置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组成,同时还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人眼视觉暂留效应,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体三维显示方式,搭建了将一系列二维切片图像融合成一幅三维立体图像的原型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并阐述了其主要组成元件的功能。实验证明,该系统可直接裸眼观察三维图像,而不用借助于立体眼睛等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模态转换型超声电机表面质点椭圆运动的形成,研究了基于定、转子耦合和利用独立耦合器的模态转换型超声电机的原理。通过对具有斜槽的纵扭振动耦合器上观察到的表面质点椭圆运动进行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利用主结构中的子结构的局部振动获得模态转换的方法,可用于模态转换型超声电机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NF-6风洞压缩机及驱动系统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NF-6风洞是我国第一座增压连续式跨声速翼型风洞,轴流压缩机是影响风洞安全运行和流场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介绍了NF-6风洞轴流压缩机的运转性能要求、在风洞回路中位置的选取;压缩机驱动轴系的扭转振动分析;双电机串联主从驱动方式的关键技术等。通过2003年10月的试运转表明,压缩机以及驱动系统的研制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型的五自由度磁悬浮电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五自由度磁悬浮电机系统,它由两自由度无轴承电机和三自由度磁轴承两个独立悬浮单元构成。其中无轴承电机将悬浮绕组与转矩绕组叠绕在一起,同时实现转矩驱动和转子两自由度径向悬浮;三自由度磁轴承利用单极永磁偏置磁场实现转子轴向悬浮以及两自由度径向悬浮。该电机结构紧凑,有利于向大功率、高转速方向发展。文中介绍了悬浮力产生的基本原理,简要推导了系统数学模型,给出了控制系统框图。最后对实验样机转子在五个自由度上的悬浮情况以及绕组电流变化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所述原理和控制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开关磁阴电机系统是性能优良的新型调速电动机系统。本文阐述了双凸极磁阻电机的非线性二维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据此进行了系统主电路的非线性网络数字分析,进而作了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电流波形仿真、系统性能计算及控制参数的优化选择,初步实现了开关磁阻调速电动机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并通过所研制的500W样机的具体计算和试验验证,证明计算和实测结果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20.
压缩机作为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的驱动系统,其运转性能与风洞总体性能的匹配设计是风洞研制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大型连续式跨超声速风洞的发展,压缩机研制呈现出运转功率大和运转效率高、调节范围宽和调节精度高等鲜明特点。基于0.6 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的研制,对大型跨声速风洞轴流压缩机的布局方案进行研究。从气动性能、结构设计、控制等方面对压缩机位置布局和方案布局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风洞压缩机一体化设计的重要性。在压缩机布置于第一、二拐角段之间的前提下,通过压缩机性能试验,验证了电机外置两端驱动方案、多台电机同步控制方案和压缩机内流道整流技术等的可行性。风洞调试结果表明,压缩机运行性能良好,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技术要求,为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