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验证空间站柔性机械臂系统在有初始位置、姿态误差的情况下能否成功完成辅助舱段对接任务,文章建立了空间站柔性机械臂辅助舱段对接动力学模型,模型考虑了对接机构的接触碰撞,依据关节精细动力学模型、力矩控制方法和阻抗控制程序进行了空间柔性机械臂辅助舱段对接过程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关节输出端位置测量精度为17位时,依靠阻抗控制的方法,空间柔性机械臂在主动舱存在最大位置误差150mm,最大姿态误差2.5°的情况下仍能完成对接;对接成功后,空间柔性机械臂系统控制力迅速下降,仍然能较好地保持构型,不会影响对接舱段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空间机械臂辅助舱段对接过程中存在测量与控制误差,易导致对接机构间存在较大接触力,传统FMA (Force MomentAccommodation)控制方法在测量接触力时无法消除大负载惯性力对测量的影响,且测量仪器的引入会进一步降低空间柔性机械臂的刚度。为此,文章提出了柔性机械臂辅助大负载空间舱段对接的阻抗控制方法,采用拉格朗日法推导了空间机械臂的关节输入力矩方程作为前馈输入,建立了含动力学前馈的空间机械臂阻抗控制程序,并以在商业软件ADAMS中建立的空间柔性机械臂与对接舱段组成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作为控制对象,对系统进行ADAMS灢Matlab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按照此控制方法,系统可克服外力干扰使目标解析点按照期望的方式运动;同时,通过测量机械臂关节运动参数即可实现对外力的准确感知,而不需额外添加力传感器,既消除了大负载惯性力对测量的影响,也不会导致柔性机械臂刚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导弹生产过程中舱段对接精度差、效率低且一致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激光跟踪仪及Steward平台的导弹数字化对接系统。在基于激光跟踪仪的动态测量方面,提出采用阵列靶球和T-Probe相结合的测量方式,通过对阵列靶球的测量获得高精度基准,通过对T-Probe的测量实现动态测量,从而实现对导弹舱段的高精度且高动态测量。基于所提出的导弹数字化对接系统,进行了导弹舱段数字化对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导弹舱段间导向销的径向峰值偏差为0.26mm,姿态峰值偏差为0.015°,能够满足导弹对接导向销的安全对接条件,对接时间小于25秒,提高了导弹舱段对接的精度及效率。  相似文献   

4.
雷达卫星有效载荷舱正在装备中加拿大雷达卫星的有效载荷舱于1994年3月10日送往渥太华的加拿大空间局的戴维佛罗里达实验室(DFL)进行试验。有效载荷舱内有一台合成孔径雷达、一台计算机、专门的时序和控制设备、温控系统、能源和雷达天线等。有效载荷运到DF...  相似文献   

5.
全天空流星雷达相位差监测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直接利用流星观测数据, 根据流星的时空分布特性和天线的空间布阵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对全天空流星雷达各天线通道的相位差进行监测分析和估算的新方法. 通过分析全天空流星雷达的流星观测数据, 获得了流星时空分布特性, 天线阵相位差变化对流星空间分布的影响, 特别是流星高度分布的标准差特性与各天线相位差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 模拟研究了利用流星高度分布的标准差来估算天线相位差的偏差, 并应用于中国三亚地区全天空流星雷达进行相位差监测分析和校正. 结果表明, 新方法无需任何附加硬件, 通过日常观测数据就能对某一通道的相位差变化或多个通道的相位差变化进行估算和分析,相位差监测精度优于2°. 对这些相位差变化进行校正, 可有效提高全天空流星雷达对流星的定位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6.
“量子”天体物理舱由实验舱和过渡舱组成,都是圆柱形。总密封容积40立方米,长约6米,最大直径4米。过渡舱外有一个正八角形承力架(外切圆直径4米),这是仪器舱。过渡舱另一端是被动对接装置,用于和飞船对接。仪器舱外有交会天线、飞行传感器、遥测天线、遥控天线和监视对接的电视摄象机。实验舱底部呈圆锥形,也是和“和平号”空间站的对接处。它的外部有温度调节和气体成分保障设备、密封舱门和舱外作业用的梯子。圆柱部分装有散热片,货运飞船向空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的第一颗地球观测雷达卫星将被装入航天飞行器运载舱。运载舱系统建造任务由美国鲍尔公司的空间系统小组完成。目前美国鲍尔公司和加拿大斯巴尔太空有限公司已为建造航天运载舱签订了5500万美元合同,但这还只是整个项目的一部分。实际上雷达卫星是由NASA(美国宇航局)和加拿大宇航局联合搞的一个项目。雷达卫星将使用雷达系统对北冰洋的冰层位置和冰层类型进行监测预报来达到导航  相似文献   

8.
按美国《空间新闻》报道,苏联有关方面计划,自5月20日起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工作的2名苏联宇航员阿纳托利·阿尔采巴尔斯基与谢尔盖·克里卡廖夫将在至今年年底的6月个内进行8次舱外活动,以完成各种空间维修与保养业务。计划中的舱外活动次数超过了以往的记录。苏联官方在新闻广播中透露了这些舱外活动计划。据一位西方的苏联空间计划分析专家认为,苏联方面所计划的这8次舱外活动显然有3个目的,即: 1.将现安装于晶体舱上的2个巨大的太阳电池翼移到量子1号天文物理学舱,因为和平号复合体上其他太阳翼阻挡了投射到这2个太阳翼上的阳光。 2.更换量子1号舱上对接天线的损坏  相似文献   

9.
在叙述“天线对零”过程重要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ATE技术的末制导雷达“天线对零”自动过程的实现方案。该自动“天线对零”方案已经应用在“末制导雷达通用检测系统”中,保证了系统的高精度自动化测量。  相似文献   

10.
在空间交会对接近距离逼近阶段,CCD光学成像敏感器作为相对导航信息获取的主要测量敏感器,其测量性能直接关系到空间交会对接能否成功.针对适用于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CCD光学成像敏感器的双目测量算法展开研究,推导了基于主像机坐标系的双目测量算法计算公式,并重点对其抗干扰能力进行研究,最后对该双目测量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并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1.55μm的全光纤测速激光雷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相干激光雷达难于实现本振光与信号光波前匹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纤低损窗口1.55μm的全光纤测速激光雷达.系统以全光纤器件构成整个光路结构,偏振无关光纤环形器与Cassegrain型望远镜组成收发合置光学天线.给出了激光雷达的整体方案和系统设计,并对接收机的光混频、天线与单模光纤的耦合、信号检测和数据采集处理等技术进行了讨论.通过实验说明,全光纤测速激光雷达对空间光随机噪声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提高了干涉条文可见度和雷达系统的性能,所得的速度分辨率优于0.5mm/s,输出非线性度小于0.1%.  相似文献   

12.
综合天线方向图测量和光学测量方法研究了天线远场测量和近场测量光学测试系统, 进而利用光学仪器测试了星载天线波束指向的两种测试方法. 望远镜结合天线远场测试系统能较准确地测试出天线波束指向. 同时, 提出了采用准直仪及波罗棱镜在天线平面近场测试系统测试波束指向的方法. 海洋二号卫星载荷校正辐射计观测天线波束指向的测试表明, 该方法是有效性和准确性的, 其可以推广至一般高增益天线测试.   相似文献   

13.
中频雷达是获得临近空间60~100 km范围内大气风场的重要探测设备之一. 全相关分析方法是空分天线模式中频雷达的一种重要风场反演方法. 通过介绍全相关分析方法算法的一般理论, 根据廊坊中频雷达的天线配置, 分别研究了利用三副天线数据与四副天线数据的风场反演算法FCA-3A和FCA-4A, 讨论给出了全相关 分析方法的剔除标准. 用廊坊中频雷达实测的回波相位和振幅, 得到由该算法反演 的大气风场. 为验证算法的可靠性, 将其结果与ATRAD公司的反演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大气纬向风和经向风随时间和高度的变化特性基本一致. FCA-3A与FCA-4A的风场反演结果基本一致, FCA-4A略好于FCA-3A.   相似文献   

14.
高分辨率多模式星载SAR系统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朝高分辨率、多模式方向快速发展的趋势,兼顾星载SAR系统多种工作模式的特点,总结星载SAR系统的星地一体化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分辨率、多模式星载SAR系统星地一体化设计方法,给出了系统星地一体化设计流程,对雷达天线参数设计、雷达系统参数设计、雷达发射功率选择进行重点分析;以国外高分辨率、多模式星载SAR系统为例,以其总体技术指标及轨道参数为依据,设计了系统的中央电子设备参数、天线参数及波位参数,并分析了系统的性能,从而对所提出的设计方法进行了验证.该方法克服了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为高分辨率、多模式星载SAR系统研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光学测量的大型天线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照相的电磁场数值计算测试电大尺寸天线辐射特性的新方法. 根据光学照相实测大型天线的形面三维坐标计算出天线表面电流分布, 利用物理光学计算得到天线远场方向图和增益. 采用该方法得到的海洋二号校正辐射计观测天线和充气天线的辐射特性与平面近场测试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其具有足够的准确性. 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 可以推广到电大尺寸天线测试.   相似文献   

16.
多径干扰是天线测量中普遍存在的环境干扰,它通常是由待测天线附近的设备对测试信号的反射所引起。针对天线定标中的多径干扰问题,提出采用数字吸波体反射抑制(MARS)技术对天线接收信号进行模式滤波,将信号中的多径干扰分量进行分离并滤除,进而降低测量环境中的多径效应。推导了相关公式,在天线平面近场测量系统中对该技术的效果进行了验证,实验中采用分布于待测天线附近的多个角反射器模拟环境中的反射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测量环境中多径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在待测天线最大辐射方向上的平均增益误差小于0.1dB,提高了天线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7.
多径干扰是天线测量中普遍存在的环境干扰,它通常是由待测天线附近的设备对测试信号的反射所引起。针对天线定标中的多径干扰问题,提出采用数字吸波体反射抑制(MARS)技术对天线接收信号进行模式滤波,将信号中的多径干扰分量进行分离并滤除,进而降低测量环境中的多径效应。推导了相关公式,在天线平面近场测量系统中对该技术的效果进行了验证,实验中采用分布于待测天线附近的多个角反射器模拟环境中的反射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测量环境中多径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在待测天线最大辐射方向上的平均增益误差小于0.1dB,提高了天线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8.
从原理和结构上介绍了激光雷达扫描仪,并针对其绝对测距原理进行分析。结合该仪器的技术特点,对激光雷达扫描仪应用于网状天线形面测试和电性能测试做了介绍。通过对测试结果分析,证明激光雷达扫描仪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面对(110~170) GHz天线准确计量的需求,设计了一套基于机械臂自动扫描的(110~170) GHz天线平面近场测量系统,它由矢量网络分析仪、扩频模块、机械臂扫描架、小型光学平台、扫描探头等硬件组成,通过测量软件设置仪器参数,控制机械臂扫描轨迹,采集扫描面上测试点的幅度和相位,将近场采集的数据用付氏近远场变换算法还原成天线增益方向图。采用标准增益喇叭天线对该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并将近场测量结果与远场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测量方向图主瓣最大偏差为0.25 dB,能够满足天线计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