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孔迪 《航空发动机》2014,40(3):60-65
针对飞机在大攻角飞行时易引起进气道和发动机进口流场畸变的情况,对某型发动机的综合抗进气压力畸变能力进行了整机试验研究。试验采用插板式畸变模拟器研究发动机综合抗总压畸变能力,获得了各规定风扇换算转速下发动机临界畸变指数,完成了畸变条件下遭遇加速试验,发动机过渡态工作正常。结果表明:该试验方案可行、数据可靠、结果有效,该型发动机满足飞机/发动机相容性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飞机大攻角气动力建模领域中,将已有的模型归纳为代数模型、积分模开和微分方程模型三类。文章给出了非线性气动力两种常用的代数模型-多项式模型和样条函数型;简要阐述了非常气动力积分模型的建立及其简化过程;重点综述了新近开发的微分方程模型,从有分离的的翼和有涡破裂的三角翼气动力模型形式推广出微分形式的飞机大攻角气动力模型。应用实例表明,积分模型和微分方程模型能够描述大攻角气动力的非定常增升和迟滞效应。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飞机大攻角动态特性时必须考虑非线性空气动力影响,因为大攻角下的空气动力现象比较复杂,难以定量预测。近年来由于对飞行品质要求的提高及扩大飞行包线使用范围的需要,对大攻角的动态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简要介绍了大攻角动态特性、动导数研究方法,并就动导数对大攻角飞行特性的影响作了一些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椭圆细长体在大侧滑角、大攻角状态下的流动特性。数值模拟的出发方程为三维可压缩流的全N-S方程,数值格式为TVD格式。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椭圆截面细长体在M∞=2.5、侧滑角β=45°状态下,攻角从10° ̄35°范围内流场中的分离特征。  相似文献   

5.
自动驾驶信号仿真系统能够模拟某型教练机进行自动驾驶操作时所需要的动态信号。解决飞机地面试验时无真实动态的飞机攻角、高度、马赫数等大气机数据以及飞机姿态角、升降速度等惯导数据信息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某型教练机自动驾驶信号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攻角预测模型的航空发动机高稳定性控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了发动机稳定性控制问题.作战飞机在超机动飞行时,发动机进口流场畸变严重,采用常规控制并不能保证其稳定工作.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攻角预测的发动机超机动飞行高稳定性控制器:首先建立了进气道攻角预测模型,以实时估计发动机进口流场畸变,并在此基础上用增广线性二次型调节器(augmented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简称ALQR)方法设计了高稳定性控制器,最后在发动机/三自由度飞机综合模型平台上模拟大攻角飞行任务进行了数字仿真验证.数字仿真结果验证了提出的控制思想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平尾的气动特性直接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基于改善飞机平尾在负攻角下流动特性的应用需求,设计一种涡流发生器,安装在平尾下表面。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平尾在不安装涡流发生器和安装涡流发生器两种构型下的流动特征和机理,分析飞机在负攻角下的俯仰力矩特性。结果表明:安装涡流发生器的平尾负失速迎角推迟了4°,负攻角下的俯仰力矩拐点推迟了4°左右,拓宽了飞机的飞行边界。  相似文献   

8.
干线飞机飞行模拟器研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维翰 《飞行力学》1994,12(3):1-4,52
叙述了研制干线飞机飞行模拟器的必要性,提出了干线飞机飞行模拟器所必需具有的功能和相庆的配置方案,针对干线飞机研制工作的实验情况,探讨了干线飞机飞行模拟器研制的实施途径。作为干线飞机的型号设计部门,重点研究了研制干线飞机飞行模拟器所必需提供的原始数据和分步实施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飞机大攻角动态特性时必须考虑非线性空气动力影响,因为大攻角下的空气动力现象比较复杂,难以定量预测。近年来由于对飞行品质要求的提高及扩大飞行包线使用范围的需要,对大攻角的动态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简要介绍了大攻角动态特性、动导数研究方法,并就动导数对大攻角飞行特性的影响作了一些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FL-1风洞攻角(飞机模型的俯卸角)控制系统的理件和软件配置,介绍了PC机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叙述了把十四位并行二进制码实时转换成攻角(度)的方法,以及在PC机上用高级语言编写的主程序调用汇编语言编写的子程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述了目前歼×飞机的攻角位置校准的试验方法。通过分析比较 ,认为采用微波空间定位校准法进行攻角位置误差校准优于目前风洞试验校准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非航电系统模拟器的基本功能、主要作用和实现方法,并对某型号飞机的非航电各系统的模拟器进行了回顾,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未来机型的系统综合试验非航电系统模拟器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面向先进飞行器设计的非定常空气动力学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着重综述飞机在大攻角飞行中遇到的非定常气动力问题,同时强调进一步发展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对先进飞行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飞机载荷设计中会涉及求解大量不同攻角和襟翼偏度的机翼气动压力分布,而风洞测压试验所测得的压力分布是有限的,如何选择一种合适的插值算法求出载荷设计中所需攻角和偏度的压力分布,是飞机气动载荷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采用样条曲面系数插值法,通过构造机翼压力分布的样条曲面函数,得到两种攻角和偏度情况下的压力曲面,进而插值出在两种攻角和偏度之间的任意一种攻角和偏度的压力曲面。将插值得到的压力数值和试验数据进行相似性对比分析发现:插值和试验值的相似系数较高与试验数据吻合度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后体上翘的运输类飞机机身(机身+起落架舱)的CFD数值模拟,研究了起落架舱对机身最小阻力攻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后体上翘较大的运输类飞机,相对于净机身,加上起落架舱后,机身阻力增加,但最小阻力攻角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液控制的发展、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现代飞机液压系统采用精密液压伺服元件的数量愈来愈多。精度愈来愈高。飞机液压系统的污染控制问题倍受重视。为满足型号研制试验的需要,近几年我所对液压系统的污染控制进行了一些研究.并已取得一定成效.有效地降低了飞机液压系统的故障率。本文以某型号飞机液压系统模拟器为例.对其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污染控制的改进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改善压气机端区流动的新方法——前缘边条叶片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压气机叶片进气存在端区附面层扭曲而造成局部大攻角问题,借鉴飞机边条翼理论,阐释了LESB(前缘边条叶片)概念,开发了对主叶片施加修型形成边条叶片的造型方法,从而形成LESB技术.为验证其技术效果,选取折转角为60°的NACA65扩压叶栅进行了LESB修型,在利用叶栅试验数据确认CFD模拟精度及掌握使用经验后,对主流区0°攻角、5°攻角带端区附面层扭曲来流条件下NACA65原型叶片及LESB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其中流场结构、性能参数及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ESB技术能有效组织端区流场,改善压气机性能,15%叶高的LESB修型在0°攻角、5°攻角下改善区域分别可至30%和40%叶高.   相似文献   

18.
民用飞机攻角传感器安装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民用飞机风标式攻角传感器安装定位进行了研究。根据相关条例中攻角传感器安装使用的要求,提出了侧滑敏感性分析方法和攻角校线分析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传统机头和"流线型机头+翼身组合体"构型进行气动计算,通过侧滑敏感性分析方法和攻角校线分析方法,对攻角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规律进行分析,最终在两种机头外形上得到相同的攻角传感器安装定位规律——轴向48%~100%机头最大宽度线上为攻角传感器的最佳安装位置。将得到的规律应用至构型一的攻角传感器安装定位中,并通过风洞试验对安装位置处的侧滑敏感性以及攻角校线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侧滑敏感性和攻角校线试验结果与CFD计算结果完全一致,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攻角传感器安装定位分析方法合理、可行,总结的规律正确,对机头外形类似飞机的攻角传感器安装定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一种简化的飞机模型,数值模拟了推力矢量尾喷流与高速主流的干扰效应,系统总结了来流马赫数、攻角、喷管偏转角、喷流马赫数、喷流总压、喷流总温等参数对飞机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流动机理,结果表明:对于该简化战斗机模型,推力矢量尾喷流对高速主流的干扰局限于尾部局部区域,对全机气动特性的影响较小,仅在较大攻角下才有一定体现;但高速主流对尾喷流的干扰显著,推力矢量角损失随来流马赫数和攻角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SA(Spalart-Allmaras)一方程湍流模型是目前工程湍流计算中主要采用的湍流模型之一。首先,针对某典型战斗机的小攻角、中等攻角、大攻角流动工况,利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分析SA一方程模型中8个参数取值对上述工况下飞机升力和阻力系数计算结果的影响规律;然后,建立工程湍流模型参数的辨识方法,并将其用于该战斗机大攻角工况下湍流模型参数cb1值的辨识调整。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湍流模型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规律不同;在附着流状态下,对升力和阻力影响较大的参数是cv1和cb1;在中等攻角和较大攻角下,对升力和阻力影响较大的参数是cb1;适当减小参数cb1的取值后,升力和阻力系数的计算结果有较明显的改善,这可能与飞机大攻角分离流场中涡粘系数和剪切应力的发展与自由剪切流存在一定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