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发射并回收的14颗返回型卫星底部的分析和地面试验结果的验证,对返回舱底部的加热率和总加热量作出了判断并给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中国的3种返回式卫星的发展,即FSW-0、FSW-1和FSW-2卫星,介绍了返回式卫星各种分系统。文章从卫星遥感成果和搭载科学试验两个方面阐述了这些成果。  相似文献   

3.
文章简述了中国的3种返回式卫星的发展 ,即FSW—0、FSW—1和FSW—2卫星 ,介绍了返回式卫星各种分系统。文章从卫星遥感成果和搭载科学试验两个方面阐述了这些成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03,(7):46-46
日本近日成功回收了装有在太空中生产的超导材料的一个卫星返回舱。该舱从卫星分离后溅落在日本南部的太平洋上。这是日本首次在没有美俄等国帮助的情况下回收空间实验材料。由政府支持的无人空间实验自由飞行器研究所在一份声明中称,这向世人展示了日本的技术水平。称为“无人空间实验回收系统”(USERS)的这颗卫星是2002年9月10日由H-2A运载火箭发射的,用于建立无人自主回收系统和开展晶体生长实验,包括低重力环境下高温超导材料的生产。这些在电加热炉内生产的大块超导材料很难在地面上生产,原因是保证不了纯度。研究人员将对晶体的生…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返回式测图定位卫星热控系统方案,根据卫星的特点,描述了相应的特殊热设计以及热惯性法在热设计中的应用。记录好部分地面热试验数据与01批3颗卫星的飞行试验遥测温度数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返回式测图定位卫星热控系统方案,根据卫星的特点,描述了相应的特殊热设计以及热惯性法在热设计中的应用。记录了部分地面热试验数据与01批3颗卫星的飞行试验遥测温度数据。数据比较表明,二者一致性良好,星体与星上仪器温度均较好地落在所要求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中国返回式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2006年为止,我国共进行了24次返回式卫星(FSW)的发射,其中发射成功23次,回收成功22次。我国返回式卫星的发射情况见表1。 6种型号的返回式卫星发射回收情况简述如下: FSW-0:共进行了10次发射,9次发射并成功回收。通过该型号取得了卫星制造、卫星发射、跟踪测控和卫星回收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04,(9):6-6
8月29日15时5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约9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发射的第19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据有关部门介绍,这颗卫星将在太空预定轨道上运行若干天后返回地面。卫星运行期间,主要进行空间科学研究、国土普查和地图测绘等任务。用于发射卫星的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78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连续36次发射成功。卫星在轨运…  相似文献   

9.
返回式卫星轨道设计方法,是在我国发射并回收成功16颗卫星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并参考了已经制定的各类有关轨道设计标准,包含了有轨道控制和无轨道控制返回式卫星轨道设计方法。对涉及的各项工作,都作了较为详尽的叙述,包括轨道设计任务、设计依据、轨道参数的选择、摄动因素的考虑、轨道控制策略的制定、设计程序和设计方法以及发射窗口的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返回式卫星是在50年代末为军事照相侦察卫星而发展起来的。自70年代后期,返回式卫星在空间微重力试验以及为将来空间站的货物运输方面有着新的广泛的用途。西欧和日本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开展返回式卫星的研制,近些年来,获得了一些进展。本文介绍了近十年来,世界各国在研制返回式卫星方面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一、历史性突破 中国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工作是从1966年开始的.在攻克了卫星姿态控制技术、卫星再人防热技术和卫星回收技术等一道道难关后,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终于由长征2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它在轨道上运行了3天,11月29日按预定时间返回了中国大地.  相似文献   

12.
13.
文章介绍了返回式遥感卫星有效载荷的分类和特点、返回式相机系统组成、返回式国土普查相机、星相机和测绘相机;重点介绍国土普查相机的设计要求、工作原理,组成及功能等设计考虑。  相似文献   

14.
文章概述了返回式卫星技术在世界各国发展的情况;介绍了中国返回式卫星发展历程及其取得的成就;总结了取得的科学技术成果及其在中国空间技术方面的贡献;最后面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出中国返回式卫星发展远景设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返回式卫星在完成预定的主任务外,利用其剩余的载荷能力,以搭载形式进行了一系列空问科学和空间技术试验,达到一星多用,一次发射多方受益的目的。文章简要地叙述了这些年来的搭载任务,特别是在空间材料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试验方面取得的成果,其效果相当于搭载发射了1颗返回式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相似文献   

16.
返回式卫星现阶段在经济与军事等方面有其巨大的应用价值,同时它也为航天高技术的核心——建立永久性载人空间站的两个先决条件——裁人技术与在轨技术提供试验条件,因此具有十分诱人的发展前景。我国返回式卫星具有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掘其潜力将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尽早地安排一些关键技术的研究与试验,统筹兼顾主战场任务与航天高技术发展的需要,将使返回式卫星在发展我国航天高技术的总体规划中立新功。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返回式卫星火工品的种类和点火控制电路的组成,并重点叙述了用于地面综合测试时监测火工品点火控制电路状态的监测器的设计思路、原理和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钱学森对中国航天工程的涉及面很广,文章的论述仅限于1966年到1976年钱学森在中国返回式卫星工程方面的工作,重点论述了钱学森及其领导的航天队伍在研制中国第一种返回式遥感卫星的过程中所取得的业绩,目的是揭示钱学森及其领导的航天队伍对开创中国返回式卫星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9.
简要论述了返回式测图定位卫星总体结构布局设计的特点及为了保证任务的圆满完成,在设计中考虑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该文简略介绍日本返回式卫星EXPRESS的再入试验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