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动应力测量试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风扇叶片设计验证和改进提供依据,针对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的结构特点和振动强度设计要求,获取了飞行中发动机风扇叶片的振动特性,对风扇叶片振动强度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应用于测试方案设计,对飞机和发动机本体进行了改装,建立了飞行试验方法。基于充分的技术准备,完成了国内首次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动应力测量试飞,填补了国内试飞领域的技术空白,掌握了发动机风扇叶片动应力测量试飞技术,为中国开展航空发动机转子叶片动应力测量的研制试飞和适航审定试飞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付仁合  王伟 《航空发动机》2010,36(4):57-60,36
综述了CFM56系列大涵道比发动机在风扇叶片、防冰、吞水、燃烧室、尾喷管方面所采用的结构技术。  相似文献   

3.
美国GE公司正在为波音7E7飞机研究候选发动机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主要有按三维气动技术设计的风扇、高负荷压气机、双环形预旋技术燃烧室、高压涡轮和有关的材料等。预计新发动机将在2007年取得适航合格证  相似文献   

4.
钎焊扩散焊蜂窝结构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钎焊扩散焊蜂窝结构在航空发动机的风扇叶片、燃烧室火焰筒、封严、消音等方面的应用,并扼要介绍了钛蜂窝宽叶弦风扇叶片和蜂窝封严环的制造工艺。  相似文献   

5.
航空发动机机匣包容试验叶片飞脱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风扇机匣包容性试验是航空发动机适航许可试验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风扇叶片的飞断方法是风扇机匣包容试验的关键.简述了发动机风扇机匣包容性试验中常用的3种叶片飞脱方法,重点介绍了预制裂纹与线型聚能切割器爆破切割相结合的爆破飞脱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钛合金实心平板叶片进行了静态爆破切割试验,试验结果与设计方案相吻合,达到了预期目标,证明了该爆破飞脱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民用航空发动机持续适航维修特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持续适航维修是保证民用航空发动机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为了给评估维修品质提供参考依据,应用因素分析法,基于卡方检验方法和广义Logistic模型,提出了1种民用航空发动机持续适航维修特性评估方法。选取具有研究意义的国内主要航空公司近20年来民用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硬物冲击损伤持续适航维修记录数据,参考发动机维修手册中硬物冲击损伤的分类与维修方法对风扇叶片硬物冲击损伤持续适航维修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维修特性涵盖的发动机类型、损伤类型与损伤处理方式等关键因素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性,特定的损伤类型更倾向于采用确定的损伤处理方式以满足持续适航要求。研究结果与航空公司持续适航维修方案一致,该评估方法能够为民用航空发动机持续适航维修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工程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航空钛合金叶片数控砂带磨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航空发动机来说,核心机一旦定型,后续发展主要通过采用新技术、新设计,加大风扇直径,增加增压压气机级数,改进高压压气机、高压涡轮叶型设计,提高高压涡轮叶片材料与涂层的耐高温性能等来提高部件效率和发动机的推力.这其中,表征循环参数的高温热部件材料的发展相对较慢,而压气机叶片、风扇叶片设计改进较为频繁,可以说,钛合金压气机叶片和风扇叶片制造是航空发动机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8.
美国IHPTET(高性能涡轮发动机综合技术 )计划中第三阶段JTDE(联合技术验证发动机 )的技术进展主要如下 :1 GE公司 /AADC公司将通过XTE77验证机验证先进风扇、低压涡轮以及加力燃烧室技术 ,以便给用于F 35JSF的F136发动机提供更大的工作裕度、更高的安全性和未来的增长能力。2 先进风扇、低压涡轮和加力燃烧室技术已用在P&W公司的XTE6 7验证机上。XTC6 7核心机利用这些低压转子技术 ,将有助于第三阶段目标的验证 ,给F135发动机提供更大的工作裕度、更高的安全性和未来能力的增长。3 中等展弦比风扇具有线性摩擦焊、前掠叶片…  相似文献   

9.
风扇机匣材料应用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主要用于大型客运和货运运输飞机动力装置,其明显外观特点之一是具有较大的风扇进口迎风面积.发动机迎风面积的增加可以大幅提高发动机的进气量和发动机推力,但同时也增加了发动机吸入外来物体,打伤风扇叶片的可能.随着涵道比的增大,风扇转子叶片的尺寸也相应增大,大尺寸叶片在高速、高压的恶劣环境下工作,受到飞鸟、冰块、砂石、轮胎碎片、地面杂物等外来物撞击或因为叶片材料疲劳等原因导致意外断裂脱离时,就会在巨大的离心力作用下高速撞击到风扇机匣上,若机匣不能阻挡飞出的叶片,就会导致非包容事故发生,轻者飞机丧失部分动力,重者金属碎片会击穿飞机的机舱、油箱、液压管路和控制电路等,导致机毁人亡的事故发生(图1[1-2]).  相似文献   

10.
后掠大流量宽弦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的风扇叶片比钛合金夹芯结构的风扇叶片轻,在抗振特别是抗颤振性能方面也优于钛合金,抗鸟击能力和低噪声指标也获得适航当局的合格批准。装有高韧环氧复合材料风扇叶片的GE90发动机已装于波音777飞机,并在1995年投入航线运营使用。此项技术在十多年的使用时间里表现出色,无需例行的在役维护。  相似文献   

11.
以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风扇增压级、高压压气机、高压涡轮、低压涡轮和燃烧室部件效率对涡扇发动机共同工作的影响。不同部件效率变化,不同的控制规律对部件的共同工作影响不同,有些参数变化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适航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适航技术在中国大涵道比发动机上的应用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索,结合发动机研制情况,对适航工作的开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海 《航空发动机》2019,45(6):97-102
为满足中国军用运输机和民用大飞机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研制需求,加速提升中国试验技术能力,根据国外先进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整机试验取得的成果,分析并明确了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整机试验验证依据,制定了未来中国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整机试验验证规划,系统地论证了不同类别整机试验的关注点,总结了中国开展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整机试验需突破的关键技术,为开展其整机试验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14.
民用涡扇发动机结构与建模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学模型是航空发动机性能仿真与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技术基础,针对民用涡扇发动机建模需求,以广泛使用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外经验并结合理论分析,进行与整机建模相关的发动机主要部件结构特点和部件建模方法研究,给出发动机大风扇特性分解方法,分析空气引气系统、压气机稳定性控制系统、涡轮叶尖间隙控制系统、反推力装置等系统的结构和建模方法,以期为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整机建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采用掠形设计技术对一台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风扇转子叶片进行了三维优化.通过三维定常Navier-Stokes(N-S)方程计算,分析了叶片尖部及根部掠形设计参数对风扇转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尖部前掠和根部后掠都能增加风扇转子的堵点流量,扩大其稳定工作范围.采用叶片尖部前掠和根部后掠的组合方案优化了叶片.单转子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叶片的堵点流量增加约2%,设计流量点总压比和等熵效率分别增加5%和2%;风扇/增压级整机内外涵联算结果表明,优化后在起飞、巡航和爬升转速下,外涵的稳定工作范围都明显增加,巡航转速下,堵点流量增加约2.3%,失速点流量减小约5.2%,设计流量点的外涵总压比和等熵效率分别增加2%和0.8%,优化后内涵特性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大型客机使用的当代先进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及其下一代的风扇/压气机气动设计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了我国研制高性能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在风扇/压气机方面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为了满足我国研制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需求,需要在风扇/压气机气动研究方面尽快展开的一些关键研究.   相似文献   

17.
推重比15一级发动机关键技术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面阐述和分析了推重比15一级涡扇发动机总体、风扇和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加力燃烧室、喷管等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设计特点,基于部件一维气动设计结果,分别建立高压压气机叶片(增压级、中压压气机叶片重量估算模型与高压压气机叶片相同)、风扇叶片重量估算模型:通过简化高压压气机叶片结构,采用等效厚度、气动修正因子等方法,建立了基于统计分析法的高压压气机叶片重量估算模型;通过分段简化风扇叶片结构,采用弦长、最大厚度拟合规律及分段求解体积等方法,建立了基于统计分析法的风扇叶片重量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风扇叶片飞失情况下结构保险装置设计,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为了能够从正向设计的角度认识结构保险的设计过程,回顾了结构保险的设计理论,分析了风扇叶片飞失典型适航条款要求和物理过程及该在过程中大涵道比发动机的受力情况。讨论了6种可能布置结构保险装置的位置,并从中总结出2种比较合适的布置方案,包括主要结构保险和次要结构保险的形式。研究结果表明:结构保险必须基于发动机结构和载荷的特点;单一的结构保险往往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需要多个保险配合作用才能发挥效用;结构保险布置方案的选择不仅会影响其是否有效,还会产生其他连带的危险故障模式,必须在保险结构方案设计中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