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我国最早从事空间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研究所于1967年11月开始从事空间光学遥感技术的研究,是我国最早从事空间光学遥感器研制的单位。截至目前,研究所先后为我国各类遥感卫星提供了上百台(套)空间光学遥感器,超过我国所有在轨业务运行空间光学遥感器的80%,性能均达到或优于设计指标,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中国最早从事空间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研究所于1967年11月开始从事空间光学遥感技术的研究,是我国最早从事空间光学遥感器研制的单位。截至目前,研究所先后为我国各类遥感卫星提供了上百台(套)空间光学遥感器,超过我国所有在轨业务运行空间光学遥感器的80%,成功率100%,性能均达  相似文献   

3.
《宇航学报》2001,22(4):49-4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光电技术研究所以北航陀螺惯导研究室 (第五研究室 )光纤陀螺课题组为基础 ,于2 0 0 0年 9月成立 ,主要从事光电子技术、光学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等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教学、学科建设工作和光纤陀螺技术、集成光学技术等项目的研究工作。研究所现有教授 3人 ,副教授 7人 ,中级职称和技术人员多人。学科带头人张维叙教授是国内光纤陀螺技术的著名专家 ,从事光纤陀螺技术研究二十多年 ,对我国光纤陀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杨德伟研究员是国内集成光学技术专家 ,在 Li Nb O3集成光学技术领域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1,32(5):2-F0002
2011年5月23日至25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508所承办的“空间光学国际前沿论坛”在宁夏银川成功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龚惠兴院士、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顾逸东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技术部常务副主任秦玉文、副主任张兆田等多位领导,以及中国光学学会秘书长倪国强教授、来自西安...  相似文献   

5.
光电倍增管(PMT)是空间光学探测应用的重要探测器件之一,由于制造工艺的限制,光电倍增管具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性。设计了一套应用于星载激光大气探测雷达的光电倍增管寿命评估自动测试系统,并建立科学的测试方法与流程,通过对光电倍增管光电响应与暗电流等关键参数的试验、监测与分析,研究评估了其寿命特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以下简称光电院)建于2003年11月。作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体制机制创新的重大改革举措之一.光电院是兼具总体管理与总体技术职能的高技术研究单位。同年,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作为组织实施中科院承担的载人航天工程重大专项任务的非法人研究单位.依托光电院:2009年3月。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中国航天》理事会第二次联络会议于2011年7月27日在西昌市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国家测绘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宁波星箭航天机械有限公司、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十一所(京)、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等理事单位的代表。北京高博特广告有限公司的代表应邀列席会议。  相似文献   

8.
俄国圣彼得堡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的空间光谱测量研究实验室。在用于地球以及大小行星的光学遥感成像光谱仪研究和制造方面,均有实践经验,文中介绍了他们研制的几种紫外、可见光和红外成像光谱仪。  相似文献   

9.
1998年8月21日,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即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五研究院第508研究所)成立40周年纪念日。值此之际,让我们回顾研究所的发展历程。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中国)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宏图。为了开创中国的空间事业,中国科学院将研制人造卫星列为1958年第一项重点任务,并于当年8月21日成立了负责这方面工作的“581”领导小组。“581”领导小组下属3  相似文献   

10.
《航天》2013,(12):52-53
10月10日上午,浙江省平湖市航天国防教育“五进活动”启动仪式在平湖市体育场隆重举行。随着“五进活动”的启动,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张履谦、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的钟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龙乐豪、清华大学的金国藩、昆明物理研究所的苏君红、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的姜文汉、北京理工大学的周立伟、  相似文献   

11.
简介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0四研究所)是我国专门设计、研制各类空间飞行器的有效载荷、测控系统以及相应地面设备的专业研究机构,隶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65年6月29日正式建所,主要从事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及电子系统与设备、飞行器地面测控和卫星应用电子系统与设备的研制、生产及相应电子学的研究,在卫星通信、遥感、测控技术、微波、天线及高速数  相似文献   

12.
俄国圣彼得堡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的空间光谱测量研究实验室,在用于地球以及大小行星的光学遥感成像光谱仪研究和制造方面,均有实践经验,文中介绍了他们研制的几种紫外,可见光和红外成像光谱仪。  相似文献   

13.
航天第十信息网介绍航天第十信息网(空间环境工程专业信息网)是隶属于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下的一个全国性的学术组织,成立于1985年。网长单位为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副网长单位有:兰州物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
在深冷与超高真空环境下,光学精密机械传动与测控的设计是无法按常规方法进行的。特别是运动付的润滑形式、材料的选择,测试传感器的选用等都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给出了结构设计与测控方法,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5.
《航天电子对抗》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8511研究所主办,报道内容涉及与空间飞行器、导弹武器系统相关的雷达、制导与引信、通讯、导航、C4I等电子设备和系统的电子/光电攻防对抗技术等。主要报道电子/光电攻防对抗的最新技术、科研成果、工程设计和应用、性能检测与评估、模拟试验等论文与信息。1985年创刊,双月刊,大16开本,64页码,期定价8元,年定价48元,中国标准刊号为ISSN1673-2421/CN32-1329/TN。订阅请与天津市大寺泉集北里别墅17号(300385)“联合征订服务部”联系,亦可与南京1610信箱(210007)编辑部联系,电话:(025)84638543。《…  相似文献   

16.
光学遥感器光电信号处理系统的空间辐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光学遥感器光电信号处理系统,描述了空间辐射效应研究的方法和途径。首先介绍了光学遥感器常用运行轨道的空间辐射环境,然后选择光学遥感器的光电信号处理系统作为分析模型,介绍了光电信号处理系统的电路组成和主要元器件,从器件级、电路级到系统级对空间辐射效应的危害性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元器件的抗辐射性能现状,归纳了辐射效应的薄弱环节及主要元器件需要进行的辐照试验。最后对空间辐射效应研究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20 0 3年 8月 2 1日 ,是中国航天系统第 5 0 8研究所(即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以下简称研究所 )成立 4 5周年纪念日。值此之际 ,回顾研究所为把中国的航天事业而奋力拼搏的历程 ,具有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毛主席号召的产物在世界伴随着苏联于 195 7年 10月 4日发射成功第一颗人类研制的卫星———伴侣 1号人造地球卫星而进入航天时代后 ,中国就决定发展本国的航天事业。195 8年 5月 17日 ,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的讲话中提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伟大号召。为了使中国在世界航天…  相似文献   

18.
正《航天器环境工程》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隶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内航天器环境工程专业领域唯一的学术、技术性期刊,广泛报道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主要涉及空间环境及其效应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等各方面的研究内容,涵盖真空与低温、力学、热学、声学、电磁学、辐射与防护、光学、材料科学、可靠性技术等多个学科。办刊宗旨是推动航天器环境工  相似文献   

19.
<正>《航天器环境工程》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隶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内航天器环境工程专业领域唯一的学术、技术性期刊,广泛报道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主要涉及空间环境及其效应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等各方面的研究内容,涵盖真空与低温、力学、热学、声学、电磁学、辐射与防护、光学、材料科学、可靠性技术等多个学科。  相似文献   

20.
正《航天电子对抗》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8511研究所主办,是中国宇航学会电磁信息专业委员会会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报道内容涉及与空间系统、导弹武器系统相关的雷达、制导与引信、通讯、导航、C4I等电子设备和系统的电子/光电攻防对抗技术等。主要报道电子/光电攻防对抗的最新技术、科研成果、工程设计和应用、性能检测与评估、模拟试验等论文与信息。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的全文收录用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多种文献数据库收录。19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