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深入认识旋翼结冰的影响,从结冰强度和桨尖冰脱落两个方面阐述了旋翼结冰的特征及其主要响应因素,进而归纳了结冰对直升机升阻力特性、悬停特性、操纵特性等气动影响,并提出了评估旋翼冰脱落对直升机物理损伤的主要思路和方法。介绍了旋翼防/除冰应用中的电热防/除冰、液体防冰和气动除冰等主要技术,系统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电热防/除冰除冰效率高,但能耗较大;液体防冰能耗低,但作用时间短,且防冰效率不高;气动除冰系统虽然能耗低,但其安装部位有限,并且易造成直升机气动损失。在此基础上,还针对当前直升机防除冰系统存在的缺点,从旋翼结冰的高精度预测、多种防/除冰系统的耦合开发、大面积超疏水材料制备工艺提升等多个方面,全面展望防/除冰未来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旋翼防除冰是保证直升机在中等结冰条件下安全飞行的基本功能,目前,国内旋翼防除冰技术还未应用于工程设计。本文从旋翼防除冰设计出发,分析研究电热防除冰方法和防除冰控制律,电热防除冰设计涉及的旋翼防冰范围,热力计算以及防除冰加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直升机防冰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见平 《飞行力学》1999,17(4):71-74
根据直升机的自然结冰条件,研究了云层液态水含量、水珠平均有效直径和大气温度等要素对直升机结冰的影响;同时论述了直升机旋翼无防冰设备民政部下各要素对直升机性能的影响,以及具备防冰能力的直升机必须的结冰试验项目与内容;根据国外直升机结冰试验结果,提出了旋翼防冰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可供直升机防水设计和试验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旋翼结冰对直升机飞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国知  曹义华 《航空学报》2011,32(2):187-194
基于旋翼冰风洞试验数据,考虑桨叶表面附着冰脱落及桨叶表面局部温度对结冰的影响,提出了旋翼结冰的工程模型,建立了直升机旋翼结冰后的飞行动力学模型,以UH-60A为样机,研究了直升机旋翼结冰后的平衡特性,分析了结冰对直升机稳定性的影响.根据有人驾驶垂直/短距起落飞机军用品质规范(MIL-F-83300)与军用旋翼飞行器驾驶...  相似文献   

5.
结冰会影响飞机的气动性能,严重威胁飞行安全,防止或消除飞机关键部位的结冰尤为重要。首先总结了飞机结冰的主要原因以及冰的类型,对目前广泛采用的多种飞机防冰除冰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然后介绍了相关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两种新型防冰除冰技术——超疏水表面以及等离子体驱动器的防冰除冰机理以及探索性的研究成果。与传统的防冰除冰技术相比,两种新型防冰除冰技术更加绿色环保,能耗更低。  相似文献   

6.
美国冰风洞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洞是从事飞行器研制和空气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地面模拟设备,若是考虑飞行器在冰云条件下飞行,还必须建造冰风洞来模拟空中的冰云飞行条件,以便对飞行器(如飞机翼面、发动机入口、直升机旋翼以及各种暴露在大气中的传感器等)的积冰、防冰和破冰性能进行深入研究。美国作为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拥有多座这样的设备。我国冰风洞的建造刚刚起步,现对美国的冰风洞状况进行一些初步分析,以便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黑鹰直升机旋翼桨叶防/除冰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翼系统是直升机的关键动部件之一,旋翼桨叶结冰会降低直升机性能,危及飞行安全。为了使直升机具备全天候飞行能力,有必要在直升机上安装旋翼桨叶防/除冰系统。黑鹰直升机上装备的电热防除冰系统是美国西科斯基公司最早开发的比较成功的一款旋翼防/除冰系统。详细介绍黑鹰直升机旋翼防/除冰系统的发展历程和设计特点,对比了UH-60A和UH-60M直升机上防/除冰系统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杨倩  郭晓峰  李芹  董威 《航空学报》2023,(1):148-162
大型客机机翼、短舱多采用热气防冰作为主要防冰策略。为了缩短热气防冰系统优化设计周期,提出了基于本征正交分解和代理模型的防冰性能快速预测方法。采用本征正交分解对数值仿真积累的温度和溢流水快照进行特征分析,选取包含绝大部分样本特征的基模态线性拟合所有快照;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建立笛形管结构参数与线性拟合系数间的代理模型,实现对热气防冰蒙皮外表面温度分布和溢流水分布的快速预测。针对三维缝翼笛形管热气防冰系统开展的验证表明:该方法对防冰表面温度分布的预测效果较好,并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水滴撞击区域内的溢流水分布;建立的预测方法计算成本较数值计算方法大幅降低,对于热气防冰系统优化设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飞机热气防冰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飞机热气防冰系统的应用背景及基本结构,回顾了其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从防冰表面水滴撞击特性计算、蒙皮外部结冰/溢流水模型建立、热气防冰腔内部结构参数研究以及多物理场防冰表面内外耦合仿真这4个关键问题角度,分析了热气防冰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分析表明:准确预测三维溢流冰形成过程、优化热气防冰腔内部结构参数、确定防冰安全边界和防冰裕度以及冰风洞防冰系统实验的参数缩比等关键研究点是热气防冰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3 m×2 m结冰风洞是我国“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是国际上尺寸最大的非季节性结冰风洞。自2013年建成以来,已经完成了70余项试验,有力支撑了我国飞机的自主研制和适航取证。本文首先介绍了3 m×2 m结冰风洞的组成和特点,其次重点阐述了2020年至2022年间风洞试验能力和试验技术的若干新进展,通过发展双闭环自适应温度控制技术、多路热气供气防除冰试验技术、冰形在线测量技术、发动机进气精确模拟技术、旋翼结冰与气动载荷同步测试技术等,使风洞的温度场模拟能力、热气防冰试验能力、冰形测量能力、进气模拟能力和直升机旋翼结冰试验能力得到增强,综合试验效率显著提升。最后,针对大型结冰风洞过冷大水滴试验面临的挑战,对下一步试验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许心钰  陈仁良 《航空学报》1987,8(7):398-403
符号 β_0、β_0 β_s和ξ_0、ξ_0、ξ_0分别为挥舞和摆振系数f_β、f_ξ挥舞和摆振弯曲振型函数ω_x、ω_z直升机滚转和俯仰角速度Ω旋翼转速μ_x、μ_y、μ_z飞行状态特性系数.  相似文献   

12.
宋兆泓  宋弢 《航空学报》1988,9(5):260-266
 本文应用叶片特征截面法,建立了叶片双自由度弯扭耦合动力方程,计入轮盘行波运动相位角影响,引入非定常气动力载荷,研究均匀叶片转子与具有交叉错频分布的非均匀叶片转子的稳定性。研究了非均匀叶片转子抑制颤振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是借助于某发动机压气机一级叶片为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非均匀叶片转子具有抑制颤振发作的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直升机机身对旋翼的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茂 《航空学报》1988,9(3):108-112
 本文用简化的自由涡模型研究旋翼近场尾涡系在机身影响下的畸变及其产生的诱导速度交化。在机身影响下,旋翼近场尾涡形状发生畸变,从而改变桨盘处的诱导速度分布。尾涡畸变引起的诱导速度变化比机身直接在桨盘处诱导速度大得多。  相似文献   

14.
某旋翼系统装于某型直升机,实测了该直升机在悬停、盘旋、平飞、过载、机动飞行科目下的桨叶变距拉杆的铰链力矩,据此计算了该型机纵向和横向操纵助力器所受载荷;同时根据该机操纵助力器输出力与操纵速度特性曲线,考核验证某旋翼系统的铰链力矩、某型机操纵助力器的承载特性即桨叶和助力器的设计及其匹配是否合理、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拉杆转子力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力学模型。该力学模型刻画了拉杆转子各部件之间在相互联接处的力学状态和性质。用动态子结构方法时一试验模型拉杆转子进行了理论计算,同时在实验室对模型拉杆转子的固有频率进行测试。由计算和试验的对比分析表明,这种力学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拉杆转子系统的物理本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机械零件和旋翼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方法并以某直升机桨叶连接销为例,通过分析计算探讨了旋翼可靠性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7.
忻志明  王适存 《航空学报》1985,6(6):521-529
 本文给出了无铰旋翼直升机稳定性与操纵性计算方法。考虑并研究了旋翼诱导速度的一阶谐波分布和桨叶的一、二阶挥舞弯曲模态的影响。特别是详细地描述了王适存广义涡流理论导出的诱导速度场在无铰旋翼直升机操稳研究中的应用。采用了μxyz推导方法和数值求导法。最后以Bo-105直升机为算例,计算结果与有关试飞数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油膜轴承动态特性参数及转子不平衡的现场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柔性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在不施加人工激励的前提下识别油膜轴承动态特性参数和转子不平衡的一种时—频域混合法。这种方法可以对每个轴承进行单独识别,亦可进行统一识别,真正实现了“现场”和“在线”,而且不破坏油膜的正常工作状态。最后给出了合理的现场识别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熊克  陶宝祺  陈仁文  刘果 《航空学报》1997,18(6):641-647
直升机自适应旋翼由复合材料桨叶、埋入式驱动和传感元件以及控制系统组成,它能够有效地抑制桨叶的振动、改善旋翼的操纵系统和空气动力特性。对自适应旋翼的基本含义和关键技术之一--驱动器进行了评述,并从旋翼驱动材料、驱动系统和力学模型等方面介绍了当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几个不同的空气动力学和动力学模型计算旋翼需用功率的方法,并以SA349/2小羚羊直升机旋翼为算例,进行了不同模型计算结果与飞行试验结果的比较。结果表明,气动模型对预测的旋翼需用功率影响不大,三种组合模型预测的旋翼需用功率与试验结果都吻合得很好,刚性桨叶模型的误差在10%以内,而弹性桨叶模型的误差则可降到5%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