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油面角是直升机燃油系统地面模拟试验的主要模拟参数。如何确定油面角是试验的主要环节。本文介绍了直升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油面角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筒形件强力旋压中各工艺参数在生产中常用试旋的方法确定。本文用数值模拟方法给出了筒形件强力旋压时减薄率、进给比、旋轮工作角等对旋压件内径尺寸精度的影响规律,计算与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低速风洞大攻角张线式支撑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用于CARDC-Φ3.2m亚声速风洞的大攻角张线式支撑系统的组成,试验装置的结构及其特点,给出了模型考核试验和支架干扰试验的主要结果,并进行了简要的讨论,试验表明,本支撑系统具有可试验的攻角和侧滑角范围大,支撑干扰小,控制和测量精度高,支撑刚度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Fluent多相流模型,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圆环滑油箱结构集成设计进行了分析。分析过程中,考虑了不同飞行姿态和过载条件对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油面角、内部流场、高度-油量公式和气液分离效率曲线,并对滑油箱结构提出了优化方案。研究表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滑油箱结构集成研究简单有效,对比优化前后数值模拟结果,可定量分析结构对工作性能的影响。本文研究方法可为其它类型滑油箱设计和优化参考。  相似文献   

5.
轴对称射流矢量喷管的试验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基于激波来实现推力矢量的轴对称射流矢量喷管的缩比模型进行了测力和测压试验,用推广到可计算可压缩流的SIMPLE方法其内外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喷管主流与次流相互作用产生的复杂流场结构、二次流流量和落压比对气动矢量角的影响,在落压比3~6范围内,二次流流量和喷管主流比值增大,气动矢量角增大,两者比值相同时,落压比增大,气动矢量角减小。  相似文献   

6.
基于SPH的小型飞机水上迫降姿态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航条例中要求飞机必须具备良好的水上迫降性能。早期主要通过试验方法研究飞机的水上迫降性能,但是试验耗资巨大、时间周期长。采用一种新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飞机水上迫降问题,利用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SPH)方法模拟三级波浪,建立小型飞机水上迫降模型。考虑到飞机姿态角和起落架收放状态对迫降性能的影响,建立7种计算工况,模拟得到相应的加速度响应和姿态角变化。以飞机在迫降过程中应该受到较小的加速度响应和姿态角变化为依据,通过对比分析计算结果,最终给出12°姿态角、起落架收起为最优迫降状态的结论,为飞机迫降的入水姿态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实时准确地测量油箱中的剩余油量可以精确计算飞机续航时间,保证飞机安全飞行.本文对某型飞机燃油计算软件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稳定、可靠、准确的燃油计算方法,该算法包含油面高度和油面角的计算、燃油质量特性数据库查询、差值解算和信息后处理,可精确得出各油箱内的燃油油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三阶MUSCL TVD格式解三维可压缩平均雷诺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组,湍流模型为Spalart-Allmaras代数模型,数值模拟了两种斜切角喷管在喷口压比为2.0,2.8,3.4和4.0条件下的欠膨胀超声速射流场,获得了射流场流谱和参数分布,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符合良好,并给出了喷管斜切角和喷口压强比与射流偏转角和扩张角的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9.
用N-S方程计算翼型非定常粘性大攻角绕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用NS方程对翼型非定常粘性大攻角绕流的数值模拟。控制方程为二级时均可压缩完全NS方程;湍流模型采用双层代数涡粘性模型 ̄[1]。使用近似因式分解ADI差分格式离散求解,网格是用保角变换方法生成的相对翼型固定的C型网格。本文给出两类典型非定常绕流数值模拟结果:翼型过失速常攻角周期流动和大攻角强迫俯仰谐振非定常绕流。并与国外的实验和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了本方法准确、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给出了用NS方程对翼型非定常粘性大攻角绕流的数值模拟。控制方程为二维时均可压缩完全NS方程;湍流模型采用双层代数涡粘性模型。使用近似因式分解ADI差分格式离散求解,网格是用保角变换方法生成的相对翼型固定的C型网格。本文给出两类典型非定常绕流数值模拟结果:翼型过失速常攻角周期流动和大攻角强迫俯仰谐振非定常绕流。并与国外的实验和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了本方法准确、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卫本琦  胡卫兵 《航空学报》1993,14(10):515-517
采用将油箱分割成多单元斜六面体的方法解决了外形复杂油箱的描述问题;采用切片法计算燃油质量特性,方法本身考虑了飞机姿态角对燃油形状的影响。解决了在给定重心活动范围情况下供油顺序设计问题。算例证明本方法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江义军 《推进技术》1991,12(4):82-88
研制高强燃烧及有强油滴燃烧“微爆炸”特性的燃料是高能燃料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对各种燃料广泛试验的基础上发现,双叠氮化合物具有极高燃烧率并具有产生“微爆炸”的必要条件.试验还表明,某些卤代碳氢化合物的少量添加除能保持和改善双叠氮化合物的高强燃烧特性外,还能诱发早期的极强的油滴二次破碎(“微爆炸”).例如,dC5+dI6,dC5+dBr5混合燃料的燃烧率可比普通碳氢燃料大6~7倍,强烈的油滴二次破碎可发生在油滴仅烧掉初始质量的30~40%.实际应用时,这类燃料可望用作基本燃料或燃料添加剂,在JP4中添加少量dC10或dC11可诱发明显的,强烈的“微爆炸”,并可增加燃烧率约25%.  相似文献   

13.
王健  王家骅 《推进技术》1993,14(5):42-45
本文利用CO2红外气体分析仪和取样管对高密度喷燃料和常规喷气燃料在直流喷嘴下游的浓度场分布进行了测量,就气流速度,油压降和下游距离对浓度场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常规喷气燃料的最大浓度值比高密度喷气燃料的大;气流速度和油压变化对高密度喷气燃料最大浓度点穿透深度的影响大于对常规喷气燃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装有 3个双旋流气动雾化喷嘴的矩形燃烧室试件 ,在头部流场测出的情况下 ,用燃气分析技术对燃油分布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在回流区以及两个喷嘴之间的区域局部油气比很高但燃油质量流量低 ;而在主流区内的局部油气比接近恰当比但燃油质量流量高。这个结果对进一步研制该型发动机的主燃室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某型号燃油调节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捷初 《推进技术》1998,19(2):24-27
详细介绍了高空工作的某型冲压发动机燃油调节系统的调节方案和调节线路的工作原理,叙述了该调节系统有关参数的测量方法。最后,列出了该调节系统参加飞行试验的结果,考核了调节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一种离心甩油盘雾化性能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离心甩油盘性能试验器上对一种离心甩油盘雾化性能进行了较详细的试验研究,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测量了不同转速下甩油盘的燃油雾化粒度索太尔平均直径(SMD)、雾化锥角等性能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转速范围内,随甩油盘转速增大,甩油盘雾化锥角α逐渐减少; 随甩油盘转速增大,雾化粒度SMD值逐渐减少,当甩油盘转速大于25000r/min时,燃油的SMD值基本保持不变; 在同一甩油盘转速下,燃油的SMD值随离甩油盘喷油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邱涛  钱卫  管德 《航空学报》1996,17(4):470-472
提出了外挂副油箱中油液惯性特性的工程处理方法。在不同的油箱细长比、尺度比、油液深度和振荡频率下进行了系统的试验 ,得出了比较简单的油液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当量惯性系数。用这些当量系数对某型飞机进行了机翼 -外挂副油箱的动力特性计算 ,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铝镁贫氧推进剂低压可燃极限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推进剂静态燃速测试和非壅塞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铝镁贫氧推进剂配方对其低压可燃极限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加氧化剂的含量、添加燃速催化剂和采用超细金属添加剂,可以拓宽铝镁贫氧推进剂的低压可燃极限,满足非壅塞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高温富油燃气超燃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空气流量1.2 kg/s 左右的地面连管试验台上, 进行了模拟飞行Ma= 4, 5, 6的三个气流总温状态的碳氢燃料(煤油) 超燃试验。试验用双燃烧室方案, 由突扩型亚燃燃烧室燃烧产生的高温可燃气以马赫数1.25喷入超燃室, 超燃室空气流马赫数为2.15 (或2.13)。不同空气流总温状态下燃料当量比对亚燃燃烧室和超燃燃烧室的试验结果表明, 双燃烧室方案实施煤油的超声速燃烧是可行的。若进一步采取混合增强和合理控制油量分配等措施, 则可提高双燃燃烧室超燃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