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苏衍 《西南航空》2007,112(5):34-41
广汉三星堆古城和祭祀坑遗址的发掘,使一个已经失落的古老巴蜀明,一个只有茫昧迷离的献记述而缺乏物化实证的巴蜀明,破土而出,喷薄而发,闪现出灿烂耀眼的光芒。然而,在一个古老的王国被发现、一个古老的谜团被解开的同时,历史又留下了新的谜团,古蜀人如何建构出了三星堆明?为何又在它达到如此高的成就时,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编按]  相似文献   

2.
作为世界青铜文明奇迹和东方长江文明典范的三星堆,是二十世纪最为震撼人心的考古发现,它的轰然再现无疑为异彩纷呈、迷雾萦绕的古代文明史描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5.12大震后,它成为了我揪心的牵挂,那些精美绝伦让人魂牵梦绕的三星堆文物在强烈的大震后还依然完好无损吗?抑制不住那份似乎是恒定不变的抹不去的热爱,我决定再次走进三星堆。  相似文献   

3.
时间慢慢地流淌着,它带走了很多,掩埋了很多,却又留下了很多。西部悠久的文明,留下了太多的优秀文化遗产,那些还未湮没的物什辗转进入了我们的博物馆,为我们重访它们的时代留下了线索与机会。四川三星堆遗址博物馆,那曾经失落的古老的巴蜀文明犹如浴火的凤凰。  相似文献   

4.
作为世界青铜文明奇迹和东方长江文明典范的三星堆,是二十世纪最为震撼人心的考古发现,它的轰然再现无疑为异彩纷呈、迷雾萦绕的古代文明史描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5.12大震后,它成为了我揪心的牵挂。那些精美绝伦让人魂牵梦绕的三星堆文物在强烈的大震后还依然完好无损吗?抑制不住那份似乎是恒定不变的抹不去的热爱。我决定再次走进三星堆。  相似文献   

5.
席永君 《西南航空》2007,114(7):96-100
回到鱼凫时代“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诗仙李白纵有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也不得不在《蜀道难》中发出这样的感叹。那么,“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王国,究竟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文明?难道蚕丛和鱼凫仅仅是神话中的帝王和英雄人物吗?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国传说,因三星堆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邹忌 《西南航空》2006,(5):74-83
北纬30度,这是我们这颗蓝色星球上一根神奇的纬线,这条纬线串起了早期人类最炫目的上古文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当然,还有黄河、长江流域的华夏文明。多少年来,偏处一隅的成都平原似乎与这些辉煌无缘。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次考古发现终于打破了这块土地的沉默,随着一具具古纹斑斓的文物重见天日,传说中的古蜀国在广汉三星堆撩开了神秘的面纱。2001年,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的全沙遗址再次横空出世,这次考古发现的成果让全世界目瞪口呆。随着三星堆和金沙两大文化遗址的双星闪耀,璀璨的古蜀文明以无可辩驳的铁证昂首步入了人类文明史的前台。  相似文献   

7.
李杰 《西南航空》2012,(12):98-100
巴蜀绘画历史悠久,人才众多,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影响深远。但巴蜀绘画的命名一直是个遗憾,且巴蜀美术的梳理一直没有形成体系。关于巴蜀绘画命名这一话题今天又被重新拾起,并成为艺术家们争论的焦点。大家围绕推广“巴蜀画派”还是“西蜀画派”进行过激烈的讨论。但实际上,“西蜀画派”只代表巴蜀绘画一个时期的繁荣。而且由于重庆的特殊原因和在巴蜀绘画史上的贡献来看,“四川画派”显然也不全面。所以,“巴蜀画派”这一命名的确立可以说既适应了时代的需求,又尊重了历史的客观性,是具有现代性和前瞻性的历史命名。笔者认为,研究、探讨巴蜀画派,只要不违背史实,不穿凿附会,纵使有某些出入,也是允许的,学术问题存疑比强求统一要好。  相似文献   

8.
陈玎 《西南航空》2010,153(11):74-76,78,80
西昌,这一偏居川西南一隅的城市因卫星从这里升起,成为蜚声世界的航天城。而西昌实际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古称邛都,曾经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大重镇,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如今,老城的城墙依然巍峨挺拔,那熊熊燃烧的火把依然在这里燃放着彝家的激情。逶迤而来的安宁河孕育了这里的古老文明,也在西昌城城南5公里处留下了一面偌大的水域——邛海。  相似文献   

9.
《今日民航》2009,(Z1):44-46
鲁西平原,广袤无际,沃野千里,古老而又神奇。中华母亲河——黄河哺育的农耕文明、黄河文化,世界第一人工河——京杭大运河滋养的商业文明、运河文化,在此交流碰撞,相生相济,共同孕育了一座璀璨的明珠城市——聊城。  相似文献   

10.
魏晋 《西南航空》2007,116(9):58-62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仿佛是飘落在青藏高原的三条哈达,曲折蜿蜒。它们顺着横断山脉,平行进入滇西北。来到石鼓镇,金沙江突然来了个"V"字形大转弯,告别了怒江和澜沧江缓缓向东北方向流去。"三江并流"因它的这一决定而就此打住,而它在中国的土地上却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文明。虎跳峡便是它改变航道后,在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之间"劈"开的自然胜境。虎跳峡,这是一个被赋予了传奇色彩与被寄予了梦想的峡谷。  相似文献   

11.
《西南航空》2012,(11):24-24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在中国博物馆小镇安仁镇精心打造了巴蜀画派会馆(宝墩艺术馆),并于10月底开始举办开馆书画展览。巴蜀画派会馆(宝墩艺术馆)是巴蜀画派促进会的艺术产业项目之一,会馆占地面积2000平米,3个天井院坝,装修古典,具有浓郁的川西民居风格特色,并彰显作为巴蜀画派艺术  相似文献   

12.
藏獒     
吴建春  樊明亮 《西南航空》2007,112(5):98-103
藏獒、牦牛、秃鹫是雪域高原三种神圣的生命。如果说雪域高原因牦牛而富足,因秃鹫而超越生死,那么藏獒便是上天赐予雪域高原这一切的守护神。当藏獒为饥饿中的藏民送来青稞,为恐惧中的牧民驱走豹狼,它便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圣兽,成为人们吉祥富足的希望。在人类尚未涉足这雪域之巅时,藏獒便在酷寒中坚韧地生活了几十万年,并形成了勇敢沉稳的天性,似乎在冥天之中就注定了藏獒将来会成为这一切的保护者。它是自然在反复磨砺后为人类造就的完美助手,帮助人类在世界之巅这样的高寒地带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文明。世界上没有第二种狗像藏獒一样有着那么多的神话与传说。我不知道传说中的故事是否全部都是有着准确的出处与来源,但我深信藏獒本身就是一个古老的传奇。  相似文献   

13.
才波 《西南航空》2011,(5):106-107
美,从来就是川菜厨师追求的最高目标之一,"美的创造是川菜的最高准则。"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川菜美"却不尽相同,关于川菜美大概有以下三种主流诠释:第一是"大众"说川菜之"川",将它横放则近似"三",三人为众。自古富庶的巴蜀大地造就了也许是中国内地最具平民精神和大众意识的巴蜀文化,而这种文化也理所当然贯穿于巴蜀美食创作的实践过程之中。川菜之美源于民间,随着时代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彭彤  李绪成 《西南航空》2004,(10):28-30,32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方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就如李白诗中的咏叹一样,古蜀国给后人留下一团千古迷雾。多少年来.人们对那段隐秘历史的触摸仅限于悠悠遐想,连辅助想象的神话都无处可寻。上世纪八十年代,四川广汉的考古发现无异于一场史学地震,古蜀遗址三星堆“一夜跃为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和玛雅文明相提并论的人类文明象征。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把历史风化在千仞绝壁上的悲情部落,这是一个把灵魂镌刻在湍流危崖的苍凉民族。古僰族,自夏朝始,宛若一曲深邃的天籁,在静吟过悠悠三千余载后,在明万历年间的一个秋日,黯然断弦,成为永世绝唱,留下千古谜团。  相似文献   

16.
马耳他行记     
穆桦 《今日民航》2012,(3):46-47
在意大利南端的地中海上,有一个国土面积仅为316平方公里由5个小岛组成的国家,这就是马耳他。早听说不少中国人在此留学或是做生意,马耳他这几个字被叫得好热。马耳他是一个有着丰富古迹、遗产的地中海中心群岛,曾经是古老文明和欧洲贵族的家园,有着深厚丰富的历史背景。瓦莱塔是马耳他的首都,是一座堡垒城市,一个绅士建造的城堡。从岁月的长河走过来的瓦莱塔有过许多名称,每个名称背后都记载着一个辉煌灿烂的过去。瓦莱塔,是一座圣约翰骑士建造的不朽城堡;是一座巴洛克建筑的杰作;一个欧洲的艺术殿堂;一份瑰丽的世界艺术遗产。  相似文献   

17.
孙谦 《西南航空》2013,(10):100-107
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人用水墨在宣纸上成就了国画丰富的精神力量和人文精神,而在地球的另一方,人们却用松节油在麻布上调制出了油画那绚烂而缤纷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西南航空》2013,(7):26-26
2013年6月6日-8日,财富全球论坛在四川成都召开。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受财富全球论坛成都市筹备办的委托,在巴蜀画派众多知名艺术家中,甄选艺术佳品以馈来宾。经成都市筹备办最后审定.确认了邱笑秋、梁时民、马光剑、戴跃、罗云、陈志才、周雅玲(女)、李江(女)、范澍宁、孟夏(女)、闫明海、邓敬民、刘学伦、周平、王申勇等15位巴蜀画派艺术家为这次盛会挥毫泼墨.所创作的艺术臻品将随着与会的各国政要和世界500强企业嘉宾,向全世界递上了“巴蜀画派”这张重要的四川名片。  相似文献   

19.
唐梓 《西南航空》2007,111(4):96-99
东郊工业区,成都曾经的工业脊梁,数十万东郊人在这里挥洒过青春、热情、创造着成都工业的辉煌。如今,100多家工业企业搬走了,机器的轰鸣也远去了……东郊的老工业景观被浓缩盛装在成都东郊工业文明博物馆内,而它也承载着记录成都工业历史的重任。我们在一个个的实物中触摸过去,在一幅幅的照片中感怀历史。  相似文献   

20.
元波 《西南航空》2012,(2):108-109
当下,"文化自信"是一个热点且值得深思的话题。若要建设一个文化大国、文化强国,必须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假若没有"文化自信",那么,"文化自觉"从何而来?从另一种意义上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又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之一,虽然不算最早的,但它却是惟一没有中断、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