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机起落架扭力臂变行程疲劳试验技术研究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凤鸣  张鸿元 《航空学报》1993,14(10):503-505
阐述了起落架扭力臂变行程疲劳试验的必要性,提出了扭力臂变行程疲劳试验的实施方法,设计了加载装置。通过某型飞机起落架扭力臂变行程疲劳试验的实施,使外场故障再现,证明了该试验实施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
飞机起落架在着陆过程中承受较大冲击载荷,致使起落架缓冲器内部承受较高的油压和气压,对缓冲性能有较大影响。首先,在缓冲器轴向载荷的基础上推导缓冲器各腔压力公式;其次,使用二质量系统建立起 落架着陆运动微分方程;最后,应用 MATLAB/Simulink搭建起落架着陆缓冲器压力仿真模型,利用此模型分析不同着陆速度下各腔压力随时间与缓冲器行程的变化规律,及不同正反行程回油孔面积的油腔压力对缓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着陆速度下,各腔的压力在着陆过程的特定时刻呈现一定规律性;正行程回油孔不能太小,保证油液充满回油腔,反行程回油孔不能太大,保证油液充满主油腔;着陆冲击阶段的缓冲器内油压对柱塞的稳定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起落架噪声是飞机着陆阶段噪声的主要组成部分。以某型飞机前起落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离涡模拟方法对其支柱及扭力臂结构件简化模型的周围流场进行非定常计算,利用Fw—H方程积分法对各部件表面产生的声场进行求解,分析缓冲支柱及扭力臂结构件气动噪声的产生机制、声源特性。对该飞机起落架支柱及扭力臂结构件进行声学风洞试验,通过麦克风对噪声的测量获得结构件噪声频谱特性。仿真及试验结果均表明:支柱及扭力臂结构件气动噪声包含支柱和扭力臂引起的钝体扰流噪声和两者相对位置引起的干扰噪声,支柱噪声对总噪声的贡献大于扭力臂噪声,噪声辐射特性具有偶极子声源的辐射特性。  相似文献   

4.
以某型飞机前起落架为研究对象,通过气动声学风洞试验研究缓冲支柱及扭力臂组合件的气动噪声产生机制、声源特性和影响因素。根据所得数据绘制了噪声频谱特性曲线。通过改变扭力臂的位置,分析了扭力臂对起落架噪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缓冲支柱及扭力臂结构件的气动噪声包含钝体绕流噪声和干扰噪声,主要噪声源为偶极子声源,且噪声场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扭力臂在缓冲支柱后时总声压级低于扭力臂在前时的总声压级。试验结果可作为起落架低噪声结构优化设计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Jourdain速度变分原理和有限元离散化方法导出柔性机翼与刚性机身的耦合动力学方程,在此基础上考虑起落架缓冲系统的作用,得出整机着陆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对计及机翼柔性的起落架缓冲系统着陆动态性能进行研究,并与不考虑机翼柔性的情形进行对比。文中的结果表明机翼的柔性作用有利于降低缓冲器峰值载荷、峰值行程以及最大轮胎压缩量;但是降低了缓冲器吸收、耗散着陆撞击能的效率。因此大柔性机翼的飞机起落架缓冲系统设计有必要考虑机翼柔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某型飞机在使用后检查发现,飞机的右主起落架下扭力臂大双耳根部R处有一裂纹。通过对扭力臂的受力分析,以及对故障件的宏观观察、裂纹理化分析,找出了扭力臂出现裂纹的原因,并给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系统刚度(航向、侧向和扭转刚度)是支柱式前起落架设计的重要指标,探明系统刚度对摆振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对起落架的防摆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改变缓冲器初始气体压力的方式,分析缓冲器行程对系统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系统刚度对支柱式前起落架摆振的初始扭转角、收敛时间、收敛比例和稳定区域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支柱式前起落架系统刚度,可提升防摆性能,但同时会造成初始扭转角和摆振收敛时间的增加,这会降低起落架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因此,不能过度增加支柱式前起落架系统刚度。  相似文献   

8.
某无人飞机在飞行试验中,出现主起落架在地面运动中缓冲器卡滞现象。以该无人机主起落架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简化受力分析模型,并推导了该型无人机主起落架上下轴承支反力与地面载荷的函数关系。估算了该型无人机主起落架的地面载荷工况,并据此进行了缓冲器静态和动态临界摩擦系数分析。分析表明:在偏航着陆工况和最大回弹载荷工况下,临界摩擦系数为0.008 6和0.050 4,易发生卡滞现象。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起落架虽然可根据行程和压力的变化来调整阻尼力的变化,但是调整系数有限并且不能根据不同着陆速度改变控制策略;磁流变技术起落架缓冲器则克服了上述缺点,可调系数显著增大,可以根据不同着陆速度改变控制策略。本文设计了一种磁流变缓冲器,并对其落震性能与控制策略进行分析,控制目标为降低载荷峰值,增大缓冲器效率。首先运用位移控制的方法控制电流,在着陆过程中使得缓冲力平缓增大到峰值,以实现控制目标;其次采用模糊控制策略控制起落架着陆,基于着速度大则控制电流大,加速度大则控制电流小的控制思想,设计了模糊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方法提高了缓冲效率,较好地实现了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以某无人机起落架为研究对象,基于经典卡滞分析理论,建立了起落架卡滞特性分析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在不同地面载荷工况下的卡滞特性,发现在右转弯工况下临界摩擦系数小于0.1,存在卡滞隐患.进而以存在卡滞隐患的右转弯工况为例,开展了缓冲器上下支承初始间距、轮轴半轴长和扭力臂位置角对卡滞特性的参数影响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针对该工况的起落架结构参数优化设计,通过优化设计,可使起落架减重6%左右.  相似文献   

11.
提高飞机起落架着陆性能,需要探索设计缓冲器油针形状的有效方法。利用平面多体动力学建立起落架数学模型,并利用NSGA-Ⅱ遗传算法,以油针轴向不同位置的截面直径为设计变量,以起落架过载系数和缓冲效率为目标函数,进行起落架着陆性能双目标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有效提高了缓冲效率并降低了过载系数,改善了轮胎载荷环境同时提升了起落架着陆性能;该方法同样适用于特定缓冲器高性能油针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支柱柔性对起落架缓冲器摩擦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通过缓冲支柱柔性对起落架缓冲器摩擦力的影响研究,为起落架缓冲器摩擦力建模方法和柔性起落架防卡滞设计提供技术指导。伴随着超高强度钢的逐步应用,刚度问题成为起落架设计中日益突出的矛盾问题,传统的缓冲支柱刚性假设可能并不适用于一些新类型起落架的分析。本文结合某无人机飞行试验中出现的主起落架缓冲器卡滞问题,首次建立了考虑支柱柔性影响的起落架缓冲器摩擦力模型,计算了最严重工况下的摩擦力值,并与缓冲支柱刚性假设计算得到的摩擦力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在考虑支柱柔性和理想平面滑动轴承约束的情况下,摩擦力大小为原来的6倍,缓冲器发生卡滞。分析了平面滑动轴承的实际约束情况,提出了轴承支承变形协调系数的概念,并分析了其与摩擦力和卡滞的关系,进而研究了支柱外筒和活塞杆刚度对于缓冲器摩擦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变形协调系数不小于0.53时,缓冲器发生卡滞;适当改变活塞杆和外筒的刚度使其相匹配可以降低缓冲器的摩擦力。  相似文献   

13.
飞机起落架着陆撞击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有油—气式缓冲器结构形式.针对模拟起落架着陆撞击过程的落震试验模型.考虑起落架航向刚度和阻尼的影响,依据撞击过程中各变量间的运动关系.建立了描述着陆过程中的运动微分方程组.并采用龙格库塔法对运动微分方程组进行求解。最后采用该方法对K8飞机主起落架(单腔)和某机起落架(双腔)落震试验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起落架缓冲性能优化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起落架缓冲性能设计是起落架设计的核心问题,具有良好缓冲性能的起落架,才能使飞机和起落架在着陆、滑跑和地面操纵过程中具有较低的疲劳载荷、较好的稳定性、舒适性和较高的可靠性。起落架缓冲性能的好坏主要依赖于缓冲器的设计是否合理,而缓冲器参数(包括充填参数和结构参数)配置得恰当与否,对缓冲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通过某种优化设计方法优选缓冲器参数使起落架缓冲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5.
舰载直升机起落架收放系统事故树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落架装置是舰载直升机受力较大的部件,在直升机着陆和滑行中要承受很大的载荷.起落装置中的起落架收放系统是很容易发生故障的部分,起落架收放系统的可靠性对舰载直升机的着陆性能与安全有重要影响,因此对起落架收放系统事故树进行定性分析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主起落架放不下"作为顶事件,建立了起落架收放系统事故树,利用最小割集的相关理论对事故树进行定性分析,找出了顶事件发生的各种原因组合,这对于掌握事故的发生规律,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磁流变缓冲器在起落架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起落架上采用了间隙密封式环形截流口结构的磁流变缓冲器,并对其进行了力学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对缓冲器的受力进行了简化;基于Bingham模型建立了缓冲器的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该力学模型能准确地反映起落架缓冲器的工作特点,适用于起落架缓冲器。  相似文献   

17.
飞机起落架缓冲性能分析、试验、设计一体化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齐丕骞  牟让科 《航空学报》1998,19(3):332-334
 提出了一种飞机起落架缓冲性能分析、试验、设计一体化的工程方法。利用起落架落震试验结果,自动识别缓冲器空气压缩多变指数和油孔流量系数等不可测参数,以便建立准确的起落架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缓冲器充填参数和油孔尺寸进行优化设计,使得起落架着陆最大冲击载荷达到最小。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成功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飞机支柱式起落架落震仿真及缓冲器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支柱式起落架缓冲器的各个参数,包括缓冲支柱的初压力、初容积、油孔面积、活塞面积、缓冲支柱行程等。介绍起落架落震时缓冲器轴向载荷的计算公式。结合具体飞机型号利用初始参数通过AD-AMS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最后以起落架缓冲器的油孔面积作为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给出最优值。  相似文献   

19.
一种摇臂式起落架的两种建模及结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适坠性能要求,一种摇臂式起落架采用了双腔缓冲器。本文详细推导了拉格朗日方程下该起落架的动力学方程,并编程数值计算了四种状态的着陆性能。同时在Adams/Aircraft平台下建立了该起落架模型,通过编写子程序的方法实现了该双腔缓冲器的功能扩展。Adams/Aircraft平台下的仿真结果与数值计算的结果吻合较好,为起落架性能分析提供了很好的相互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20.
彭志军  李彬  叶彬 《航空学报》2009,30(6):1012-1016
推导了某型飞机尾起落架主支柱转角与缓冲器行程的关系,以及尾起落架主支柱转角与轮轴倾角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在停机载荷下,尾起落架轮轴倾角受到主支柱转角的影响。将某型飞机与它同类型飞机尾起落架的转弯情况进行了比较,发现某型飞机尾起落架转弯困难的原因是:在停机载荷下,缓冲器压缩量较大,轮叉转动较小的角度就可以导致轮轴与地面之间产生较大的倾角。在满足缓冲性能的基础上,将某型飞机的尾起落架缓冲器重新进行了充填,提高其充气压力,减少灌油量,使尾起落架缓冲器在停机载荷下的压缩量为0。缓冲器经过重新充填后,在停机载荷下,该型飞机尾起落架轮轴与地面的倾角始终为0°,机轮垂直地面,即使在小转弯半径条件下,牵引转弯和首飞滑跑转弯时,尾起落架机轮左右转动也很灵活。改变该飞机尾起落架缓冲器充填参数后,解决了转弯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