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从载人航天和多次重复使用的角度,对未来航天运输系统在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方案论证阶段就需要考虑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对可靠性和安全性技术的发展提出一些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载人航天精神蕴藏着能做事、敢做事、能成事、做出成就来的职业道德内涵,是推进小我与大我相互融合的一种崇高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所具有的工匠精神、自信精神、初心精神是其融入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价值所在.载人航天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策略方面可以把载人航天精神融入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课本中去,围绕载人航天精神在校园内开...  相似文献   

3.
载人航天中的微重力燃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阐述了载人航天中防火安全的重要性,列举了美国型号研制中的几次着火事故。介绍了载人航天中防火安全问题的处理原则。回顾了国外开展微重力环境中燃烧研究的发展。对微重力条件下可燃性、液滴燃烧、层流气体喷流扩散火焰以及沿固体面火焰的传播研究予以介绍。讨论了开展微重力燃烧研究的内容及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取得了卓越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都凝聚了无数航天人呕心沥血的付出和努力。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得益于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支持,也得益于在中国航天事业伟大实践中形成的航天精神和航天文化的支撑。教育转型发展新常态下,将建设航天文化、弘扬航天精神纳入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去,培养一流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贺信     
<正>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首届"航天日"活动期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将军发来的贺信值此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首届"航天日"活动举办之际,我谨代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并以我个人的名义,预祝贵校"航天日"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6.
1992年底航空航天部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应邀先后派出三批专家考察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等地俄罗斯航天科研生产单位。考察内容为“宇航结构的强度与环境”、“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和应急救生系统”和“载人飞船环境控制系统关键器件”。就宇航结构的强度与环境问题考察了俄罗斯中央机械研究所、列宁格勒机械学院和俄罗斯航空研究院,参观了试验室和展览馆,与同行专家进行了座谈,讨论了双方技术合  相似文献   

7.
国际空间站是载人航天系统工程的典型范例,其标准化工作为国际空间站的研制、建造和实施过程提供了重要准则和依据,对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针对国际空间站标准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国际空间站标准体系的特点和分类架构,梳理了国际空间站标准化管理的流程。基于国际空间站标准体系的剖析,提出了对我国载人空间站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启示和思考,进一步明确了标准体系架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要求以及多边关系协调是载人空间站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航天器故障诊断技术的重要性。回顾了航天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历史,列举了现已开发的航天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着重介绍了两个重要原型系统。指出了航天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捆绑火箭和载人飞船的结构强度及环境情报交流会1991年10月16日至20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召开。交流会是由航空航天工业部航天系统第八情报网和北京宇航学会联合主  相似文献   

10.
航天精神文化由航天传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构成。通过对三所高校大学生的网络问卷调查,论文运用统计学方法从"定位认知"与"内容认知"两个方面考察新时代大学生对航天精神文化的认知现状:定位认知的代表性、重要性、引领性特征和内容认知的不全面、不深入特征及内容认知的校际显著差异性和个体一致性。基于以上认识,论文从内容建设和传播渠道选择两方面提出促进新时代大学生航天精神文化认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我们多年来对齿轮故障诊断的研究工作。论述了故障齿轮振动信号的数学模型;论证了齿轮故障诊断的新方法:细化复包络分析、宽带解调技术、三阶谱分析、相关谱分析和最大熵谱分析,并列举了实例。 细化复包络谱是将细化技术应用到复包络谱上,可以提高频率分辨力。理论分析与计算机模拟表明,宽带解调技术具有很高的信噪比。三阶谱与相关谱对某些故障的分析很有效。理论分析表明,对调相信号的最大熵谱估计是有偏估计,文中还给出了线性调相与线性调频两种情况下的偏移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Petri网的故障树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故障树是事件间的一种布尔逻辑关系模型,基于故障树的诊断方法的广泛应用由于实际故障树分析过程NP困难问题而受到妨碍。Petri网作为一种特殊的有向网,它能反映系统的状态变化和事件发展,尤其适合于表达故障的传播关系。本文因此提出了两种基于Petri网的改进方法,与下行法相比,用该方法寻找最小割集和最小路集能有效地节省计算时间,提高推理速度和效率,并且其算法便于计算机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为了正确高效地诊断故障,以并发故障为例,建立了基于证据理论聚类算法的诊断模型,提出了基于Dempster理论的聚类算法,该聚类算法既分析每个单类,还考虑单类的各种组合,并利用质心特性,将单类聚类原型推广为适合组合类特性的聚类原型。通过故障实例说明,本文模型既适合普通故障诊断,更适合并发故障诊断,且计算的时间复杂度较小。  相似文献   

14.
活塞式内燃发动机是现代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动力机械装置。由于其内部燃料喷射、蒸发、燃烧等复杂的工作过程会对发动机的结构可靠性、能量利用效率和污染物生成产生极大影响,研究内部过程的物理机理并确定控制策略对于发动机的设计和改进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近年来,为更加深入理解发动机内部工作过程,研究人员广泛采用光学诊断试验技术来测量发动机缸内流动和燃烧特性。本文首先介绍了各类用于模拟发动机工作过程的试验台架(如定容燃烧弹、快速压缩机、光学发动机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类光学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发动机研究中的应用。光学诊断技术分为两类进行讨论,分别是基于传统光学的传统诊断技术(如纹影法、双色法等)和基于激光的先进诊断技术(如粒子图像测速法、激光诱导荧光法等)。光学诊断技术可在多尺度下测量缸内温度、物质浓度、液滴粒径等参数,为准确评估发动机喷油、蒸发、燃烧过程提供试验依据。更重要的是,光学诊断技术为更加深入理解高温高压环境下流动、燃烧的物理/化学机理提供了可能性,为开发高功率、高能效、低排放的先进发动机提供可靠的试验手段,同时为研究人员未来开展基础试验研究、更加深入地理解发动机工作过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以某工程机械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CAN总线的嵌入式BIT智能检测方法,研制具有高可信度的工程机械智能故障诊断仪,以提高工程机械作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RS码多路并行译码器的容错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RS码的最小重量码原理,首先提出了一种以最佳配置的移位伴随式实现纠错的并行译码新算法,基于该算法多种并行处理的特点,本文介绍了对实现该算法的核心电路-移位伴随式产生电路进行容错设计的方法,以最少的硬件冗余获得97%的平均冗余替代率,以此方法研制的译码器,体现了纠错码的信息冗余技术与译码器的硬件容错技术的结合,能有效地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一起发生在用户作训期间的短波电台干扰类故障,在常规线路导通和串件试验均无法判定故障点的情况下,工程技术员根据故障现象,结合馈线图进行层层分析,剖析该故障产生的原因,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给直升机大修及外场维护过程中解决该类故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航空发动机地面试验激光燃烧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湍流燃烧基础问题和改进实际燃烧装置性能,基于激光的燃烧诊断技术已发展成为当前发动机湍流燃烧实验研究的主要测量工具。在已发展的激光燃烧诊断技术中,每种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发动机模型燃烧室内部流场测量的要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激光诊断技术。在温度测量中,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ARS)技术主要用于单点温度测量,单脉冲CARS谱测温不确定度优于5%;高时空分辨温度场的测量需要采用双色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测温方法,但其测温精度通常也会相应降低。在速度测量中,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适用于低速流场速度的精细测量,羟基分子标记测速(HTV)技术适用于高温超声速甚至高超声速流场的速度测量,HTV测速不确定度可优于4%。在组分浓度测量中,主要采用自发拉曼散射(Spontaneous Raman Scattering,SRS)和PLIF技术进行主要组分和中间反应物的浓度分布测量。本文对航空发动机湍流燃烧温度、速度、组分浓度等参量的高时空分辨测量所涉及的激光燃烧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针对铁路列车滚动轴承故障在途检测的需要,提出一种轴承故障声学诊断方案,并重点讨论了在时域和频域内选取特征参数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试验证明此方案可以较高精度地对铁路货车滚动轴承故障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20.
飞机电源系统BIT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飞机电源系统内自检测技术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中介绍了BIT技术及其四个方面,即;检测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故障识别和诊断技术,故障处理技术。阐述了飞机电源已经历了四代发展及其已实现了数字化,标准化的现状,指出飞机电源BIT技术的核心是故障诊断技术,并对我国今后飞机电源BIT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指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