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一种新Turbo码交织器的VHDL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Turbo码和交织技术,分析了几种常用交织算法的特点。根据组合交织器的设计思路,提出了隔行写入螺旋式交织方案。利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编程设计了这种交织器的电路,并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
AWGN和衰落信道下具有改进型Code-matched交织器的Turbo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Code-Matched交织器,它能减少低重量码的数量,从而提高mbo码的性能。这种改进型的Code-Matched交织器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生成矩阵产生的mbo码,而且不会影响Turbo码在中高信噪比处的性能。同时,在Rayleigh信道下,这种交织器能降低错误平台。  相似文献   

3.
基于最大序列相关性的Turbo码交织器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昭军  张立民  钟兆根 《航空学报》2019,40(6):322764-322764
针对现有算法在Turbo码交织器识别中存在低信噪比适应性差,且识别性能随交织长度增加而急剧恶化的缺点,提出了基于最大校正序列相关的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已识别的交织位置序列对每一帧交织位置上的信息序列进行估计,通过遍历可能的交织位置,并作互相关运算,当遍历位置为交织映射关系时,该位置上的数据序列与估计序列具有最大的相似度,从而完成交织位置识别;然后充分利用这些交织位置上的序列,分别估计出校正数据序列,将校正的序列再与原始序列叠加,完成码元校正,直到所有的交织关系识别完成。所提算法直接利用了截获的软判决信息,同时能够实现码元校正,这就克服了以往算法的两个缺点。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1 dB,交织长度为1024时,所提出算法仅仅需要1000数据帧,就能达到100%的识别率,与以往算法相比,性能提升2~3 dB,同时完成一次可靠识别所需的数据量仅需以往算法的1/4。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Turbo码的编码器和译码器的结构,分析了交织器、距离计算和迭代次数对Turbo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联合正交变换与信号交织的测距仪脉冲干扰抑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涛  成玮  张学军 《航空学报》2014,(5):1365-1373
为解决宽带航空数据链以内嵌方式工作在测距仪(DME)频道间而带来测距仪发射脉冲信号干扰宽带航空数据链正交频分复用(OFDM)接收机的问题,提出一种联合正交变换与信号交织的OFDM传输方法。首先,该方法利用测距仪脉冲信号在频域呈现为强相关高斯脉冲的特性,通过发射机正交变换与信号交织器,配合接收机解交织器与逆正交变换器将强相关脉冲转换为非相关脉冲;随后,基于期望最大化(EM)算法迭代重构非相关随机脉冲;最后,通过频率域脉冲干扰消除抑制脉冲干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联合正交变换与信号交织的OFDM传输方法可有效抑制测距仪脉冲干扰,显著提高OFDM接收机链路传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Turbo码对解决远距离微弱信号处理问题提供了良好的途径,然而其交织器对存储的要求和译码算法的复杂性,提高了其工程实现的难度。本文提出一种实用的方案,采用二次置换多项式(QPP)交织器和线性拟合Log—Map译码算法,减少了计算量,节省了存储空间。同时,通过参量优化设计,提高了纠错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满足低信噪比条件下的误码率要求,易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7.
结合复合材料自动纤维铺放(AFP)技术,提出了一种交织铺层结构层合板成型方法,制备了非交织、交织正交层合板、非交织、两向交织和四向交织准各向同性层合板复合材料,并对交织铺层结构复合材料的层间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交织正交层合板的拉伸、压缩、弯曲性能较非交织板性能均有所下降,但其层间剪切性能有明显提高,提高幅度约为16%;随着交织铺层组厚度的增加,交织层合板的拉伸性能呈下降趋势;交织层合板的开孔后拉伸、开孔后压缩和冲击后压缩强度保持率均高于非交织板,且冲击后分层损伤面积明显低于非交织板。交织铺层结构层合板相对于普通非交织层合板具有更好的损伤容限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三维全五向矩形编织工艺的携纱器运动规律,系统研究了三维全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纱线空间运动方式、纱线间交织结构形态,建立了三维全五向编织结构各区域的单胞几何模型,推导了编织角等工艺参数与各单胞结构参数间的数学关系,计算了纤维体积分数的预测值,并与实测值相比误差较小,表明所建模型较为合理、准确.  相似文献   

9.
包悦 《民航科技》2007,(1):46-47
本文讨论的内容为点迹录取器中NVRAM及闪存数据丢失后的恢复过程,其中还涉及到点迹录取器作为询问器的枢纽部分,如何与CMS及询问器中其他部件进行联系,同时,也对导致数据丢失的原因做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0.
改进的状态X^2故障检验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状态递推器存在误差时间累积的缺点,在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传感器故障检测过程中,基于状态X^2检验方法提出了以速度误差作为更新依据的状态递推器更新判断准则,并与双状态X^2检验方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大减少了状态递推器受故障污染的几率,同时有效提高了故障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返回地球的气动特性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方  周璐  李志辉 《航空学报》2015,36(1):24-38
航天器返回地球的飞行过程中,气动特性是实现将宇宙飞行速度减到落地前速度、保证再入飞行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再入防热安全可靠的关键因素。针对简单旋成体气动外形、半弹道式再入控制、烧蚀防热类返回航天器,综述了返回地球过程中变化的空气流域特性、航天器周围的气体绕流环境、空气与航天器作用产生的动力学与热效应等。系统地给出了该类航天器的再入气动特性参数与飞行性能的共性规律,包括:气动阻力与再入减速、气动升力与再入轨迹控制、配平攻角与飞行稳定性、气动加热与防热,以及再入过程中不同气动特性航天器、气象条件变化等对再入飞行性能的影响规律。为航天器开展返回飞行过程的跨流域气动性能工程研制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通过loft建模方法创建飞机模型、如何由max文件转换成3ds文件、X文件以及X文件加载的全过程。着重介绍了在转换、加载过程中模型的屏幕坐标和物体坐标之间的关系,各种文件转换时的开关量的设置。论述了以四元数法调整模型的屏幕坐标和物体坐标的方法。针对加载过程中飞机各个活动部件与飞机机体出现夹角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快速有效的解决算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对数据传输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数据的保密和安全是十分必要的。文中设计的OFB算法操作模式是DES加密标准通用的四种模式之一。其中主要介绍了OFB算法操作模式加密与解密的原理及操作过程。利用LFSR寄存器产生MI,将MI进行DES运算后与明文相异或产生密文,解密为其逆过程。为了加强密码的安全性,本文采用了64位OFB的模型,在没有错误扩散的基础上,更适合数字化音频或视频的加密。  相似文献   

14.
数字孪生及其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孟松鹤  叶雨玫  杨强  黄震  解维华 《航空学报》2020,41(9):23615-023615
数字孪生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可看作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纽带。其通过建立物理系统的数字模型、实时监测系统状态并驱动模型动态更新实现系统行为更准确的描述与预报,从而在线优化决策与反馈控制。本文分析表明数字孪生体相比一般的模拟模型,具有集中性、动态性和完整性的突出特点。数字孪生的发展需要复杂系统建模、传感与监测、大数据、动态数据驱动分析与决策和数字孪生软件平台技术的支撑。在航空航天领域,数字孪生可应用于飞行器的设计研发、制造装配和运行维护。重点讨论了应用机身数字孪生进行寿命预测与维护决策的案例,相比于周期性维护,具有检修次数更少、维护成本更低的优势。最后,给出了数字孪生在空间站、可重复使用飞船的地面伴飞系统中的初步应用框架。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上分析谐振器的静电制动特性和机械力学特性,给出了活动梳齿的谐振频率和谐振振幅的解析解,提供谐振器结构设计的依据.设计了四种结构形式的谐振器,充分考虑不同静电激励方式对谐振器的影响,合理选取结构参数,有效提高了谐振器抑制侧向失稳和粘附效应的能力.借助有限元软件在考虑硅微加工特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对谐振器模态和固有频率的仿真和计算,优化了谐振器结构参数,使工作模态远离其他高阶模态,具有良好的频率特性.  相似文献   

16.
彭连松  郑孟宗  潘天宇  苏冠廷  李秋实 《航空学报》2021,42(7):124571-124571
蜻蜓在悬停飞行过程中,通过控制翅膀的运动规律,进行前后翅相位差为180°的扑翼运动。为了分析两对翅膀之间的干涉效应对悬停气动性能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手段对蜻蜓悬停状态的串列扑翼和单对翅扑翼进行模拟。通过对两种模式下的流场进行分析,并计算对比了悬停效率、气动力及气动功率的数据,发现了悬停状态下翼间干涉的气动效应:尾迹集中效应和来流偏折效应。尾迹集中效应可以减少翅膀附近的涡耗散和尾迹耗散,提高悬停效率;来流偏折效应可以通过减小后翅在下拍过程中的来流攻角,从而降低前缘涡的尺寸和强度,降低悬停功率。数值结果表明:在运动规律相同的情况下,与单独拍动的前翅和后翅进行的悬停相比,串列双翅悬停的效率分别提高了18.6%和25.5%,功率分别降低了4.8%和14.0%。  相似文献   

17.
The development of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rgely relies on the education and academic contribution of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covering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of Tsinghua University, with a history of eighty years since the set-up of its Department of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in 1938, graduated 5273 undergraduate students, 1939 master students and 931 Ph.D. students.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data related to undergraduate, master and Ph.D. students of this school. These data include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number of students and the actual status of students like their various interests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 data and information shared in this paper may be useful for comparative study and for those who need primitive data to study relevant issues such as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promotion of gender balance and educational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8.
康焱  刘刚  张柏楠  王倩  谷巍  王威 《航空学报》2018,39(7):322112-322112
以航天器电缆网传统研制模式的局限性为出发点,提出了电缆网全息模型的概念及其通用模型体系,实现了包含全要素设计信息的完整产品数字化定义;基于先"修路"后布线的设计理念,系统地提出了导航式电缆网快速协同设计方法及其相关算法,建立了航天器整器级统一的电缆网络通道"地图",有效增强了电缆网的顶层设计,减少了每束电缆并行设计时路径统筹规划不够和走向不优化的问题;构建了电缆网机电一体化协同模式和面向研制全周期的一体化业务流程,建立了跨型号跨专业的通用模型库、参数库、算法与规则库,完善了电缆网系统级设计和底层数据模型,实现了不同专业间的并行协同;开发了导航式电缆网快速协同设计系统,实现了基于参数驱动的复杂电缆网快速三维布线,提升了设计效率效益,并在以空间站为代表的载人航天型号中开展了应用,为复杂电缆网的研制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推进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吸气式高超声速一体化飞行器最显著的特点是子系统之间的耦合较其他类型飞行器更加强烈,这使得其设计具有挑战性。所有的子系统之间部件相互干涉,包括:气动、推进、控制、结构、装载和热防护等,特别是机体与超燃冲压发动机之间的耦合最为突出。飞行器的前体和后体下壁面既是主要的气动型面,又是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外压缩型面和尾喷管的膨胀型面,在产生推力的同时也产生升力和俯仰力矩。机体与发动机的强耦合作用对飞行器的推力、升力、阻力、俯仰力矩、气动加热、机身冷却、稳定性和控制特性有直接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机体推进一体化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的相关研究工作,包括:密切曲锥曲面乘波进气道和基于双激波轴对称基准流场内转式进气道设计方法、独创的大尺度脉冲式燃烧加热风洞一体化飞行器带动力试验技术和高超声速内外流耦合数值模拟技术等。对高速飞行中激波边界层相互干扰、流动分离机理、可压缩湍流转捩及其控制、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流动机理等相关基础问题也进行了研究,强调了对高效高精度计算方法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20.
高超声速飞行器流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非流线型构件或突起物的扰动效应、高马赫数和低雷诺数极限效应、低湍流度环境效应和由激波或摩擦导致的气动加热效应等4个方面的影响下,未来高超声速飞行器涉及的流动主要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典型流动结构强度高、尺度大,如强激波和厚边界层;局部流动结构数量多;激波、膨胀波和边界层结构之间相互干扰十分严重;转捩、压力脉动和一些流动结构对细微因素非常敏感;压力、摩擦应力和热流峰值现象普遍;升阻比屏障难以突破;流场同时依赖大量无量纲参数和有量纲参数,导致实验模拟难度大。本文在回顾传统高超声速流动主要流动现象的基础上,对上述7个方面涉及的典型流动现象的基础研究现状、问题本质和因果关系进行综合描述,讨论如何更有效地面对基础研究和工程实际问题。该文既可为解决典型流动现象中尚未解决的基础研究提供帮助,也可为如何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已知知识解决工程应用问题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