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欧洲首艘“自动转移飞行器”(ATV)货运飞船“凡尔纳”9月29日在南太平洋上空再人大气层并被烧毁.结束了它的国际空间站之旅。欧空局称该飞船的各项表现都超出预期,而飞船建造者阿斯特里姆公司则呼吁把ATV改造成载人飞船。“凡尔纳”  相似文献   

2.
由欧空局和俄联邦航天局合作实施的“机组航天运输系统”(CSTS)飞船计划已决定选用一种带服务舱的锥形乘员舱.而不是俄以往采用的球形舱设计。该飞船准备在2015年首次试飞.2018年进行首次载人飞行。首次试飞和首次载人飞行均将在俄拟建的东方航天港发射。与美国的“奥利安”载人飞船类似.CSTS飞船可将6人送到低地轨道.也可将4人送到月球。根据俄欧双方4月15日达成的协议.双方将联合完成系统工程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11,(11):49-49
应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邀请,欧空局载人航天飞行与运营部主任托马斯·莱特、德国宇航中心航天部主任盖德.库珀分别率欧空局、德宇航代表团于10月31日到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并于11月1日凌晨在现场观看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实况。  相似文献   

4.
欧空局已提出称为“先进返回飞行器”(ARV)的一个项目,准备耗资3亿欧元(4.75亿美元)用3年时间完成。该项目将提交给今年11月的欧空局部长会议.可能成为准备在2020年研制出一种载人飞船的基础。ARV拟由欧空局重20吨的一次性货运飞船“自动转移飞行器”(ATv)演变而来。将使用阿里安5火箭发射。首艘ATv飞船已在今年4月对接到国际空间站上。货运型ARV的重量比阿里安5火箭的低轨运载能力轻约5吨,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09,(8):44-44
阿斯特里姆德国公司和欧空局7月7日签订了价值2100万欧元的合同。根据这份为期18个月的合同.该公司将开始设计用于在地面和国际空间站之间往返运输货物的一种不载人飞船。它将论证如何对欧空局现有的“自动转移飞行器”(ATV)货运飞船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6.
胡杨 《航天》2011,(4):F0002-F0002,1
2011年4月,堪称载人航天的“黄金月”,人类载人航天历史上三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分别迎来了自己的“生日”: ——50年前的4月12日,载人航天的先驱者加加林一鸣惊人,乘坐东方号飞船踏上了人类首次太空之旅。  相似文献   

7.
张雪松 《航天员》2012,(2):66-67
1967年4月“联盟”1号飞船成功发射后,苏联就开始筹备载人飞船交会对接任务,这是苏联载人航天核心项目——N1-L3载人登月计划的需求。虽然N1-L3项目占用了大部分资源,但为了保障两艘“联盟”载人飞船对接成功,苏联还是进行了一系列对接试验。  相似文献   

8.
《航天员》2010,(1):12-12
2010年1月4日,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团称,俄罗斯今年计划向国际空间站发射10艘飞船,其中包括4艘载人飞船及6艘货运飞船。 “能源”火箭集团当天发布公告说,2010年该集团面临的航天任务将大大增加。初步计划向国际空间站发射4艘“联盟TMA”载人飞船和6艘“进步”号货运飞船,同时该集团将在今年开始“联盟TMA”新一系列载人飞船的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9.
刘爽 《航天》2014,(9):F0002-F0002
当地时间7月29日晚8时47分38秒,双层巴士大小的“欧洲自动货运飞船”(ATV-5)从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发射升空,开启欧洲最后一趟国际空间站补给之旅。应欧洲空间局让·雅克·多尔丹局长的邀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一行3人现场参观了发射任务。并转达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对任务发射成功的祝贺和对多尔丹本人的问候。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09,(11):37-37
历经多次推迟后.由10人组成的美国载人航天计划评审委员会10月22日终于公布了其最终评审报告。报告题为《寻求一个大国应有的载人航天计划》,共155页。评审委员会称.NASA应考虑采用商业飞行器来帮助实现其目标.或许应取消打算用于发射未来载人飞船的“战神”1火箭。  相似文献   

11.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新闻网站7月22日报道,将由俄罗斯和欧洲合作研制的一种新型载人飞船的设想图已面世.这种飞船称为"机组空间运输系统"(CSTS),可重复使用,将取代俄现役联盟号飞船,并将使欧洲能直接参与载人航天运输工作.  相似文献   

12.
晓雨 《中国航天》2006,(1):19-22,25
由于航天飞机存在安全性差和成本太高等缺点,美国正在发展新一代的飞船式载人航天器“机组探测飞行器”(CEV)。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在发展自己新的载人航天运输工具,准备用于取代已服役多年的联盟号系列飞船。这种新型飞船称为“快船”,将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飞船,  相似文献   

13.
20 0 3年 10月 16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飞成功 ,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终于从梦想成为现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85 11研究所经过 10年的奋斗 ,出色地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任务。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主要参加单位之一 ,85 11研究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陆伯祥同志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飞船应用系统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另外 ,李明同志被人事部、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授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章中国航天科工集团8511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郑婕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2003,(1):3-10
本刊综合报道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对我国全面掌握和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的“神舟”4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2号F火箭托举升空。火箭起飞十几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神舟”4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又迈出重要一步。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4次飞行试验,也是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这次试验将全面实现和验证各项载人飞行的功能和性能。按照研制计划,我国要发射若干艘无人飞船,然后实施载人飞行。这次…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中国“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1992年~1995年总体设计技术的发展,该发展包括了四个阶段,即:载人飞船系统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阶段,载人飞船系统技术、经济可行性方案复审阶段,载人飞船系统方案论证阶段和载人飞船系统方案设计阶段。文章论述了“神舟号”载人飞船总体主要方案和技术状态的确定,包括载人飞船舱段组成的论证与设计、载人飞船轨道舱留轨利用方案的论证、载人飞船应急救生方案的论证和设计、载人飞船降落伞方案的论证和设计、返回舱构型和总体布局设计。最后,文章给出了“神舟号”飞船总体方案设计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杭柯佳 《中国航天》2005,(11):23-34
2005年10月12日9时,举世瞩目的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升空,把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船在太空飞行5天后,于10月17日4时33分安全返回地面。神舟六号飞船以实现多人多天飞行为目标,搭载了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的试验设备和科学试验设备,全面验证和考核了飞船的生命保障功能以及结构与机构系统和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等。它首次实现了“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任务的揭幕之战。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工程》2010,(5):42-42
据“太空飞行现在时网”2010年8月27日报道,欧洲与日本的航天局正考虑对其机器人空间站服务飞船进行升级,以此实现运送货物返回地球,这有可能在2020年为载人太空舱打好根基。两航天局的官员希望在2011年前对新的宇宙飞船做出决定。目前,两航天局还没开始研制载人飞船,但都已开始设计将货物运回地球的再入飞行器。一旦2011年航天飞机退役,从空间站运输货物返回地球的能力将严重短缺。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工程》2016,(2):106-112
载人航天未来的发展面临着能力和效益的挑战,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技术是降低载人航天任务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对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概念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系统级可重复使用和部件级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的含义。研究了全生命任务周期中载人飞船成本与可重复使用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在经济性上较一次性使用载人飞船有明显优势,且可重复使用次数达到10次以上时,能够使成本趋近于最低。对国外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发展现状和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对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所须攻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以上研究内容可为我国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余未  文青 《航天》2012,(5):40-43
欧空局的自动货运飞船是欧洲有史以来研发的最大、最重、最复杂航天运载器,也是欧洲为国际空间站常规运行做出的重大贡献,它的运行周期已延至2020年。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2009,(1):27-27
欧空局部长级会议于2008年11月25~26日在荷兰海牙举行。欧空局18个成员国及加拿大主管航天工作的部长于11月26日一致决定为欧洲航天计划新拨款近100亿欧元(128亿美元)。对地观测和气象卫星以及阿里安5火箭一种运载能力更强的型号的初期工作新得到了大笔经费,空间科学年度开支也有所增加。各成员国政府还同意为保持欧洲的国际空间站使用权出资,主要是根据同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协议再提供4艘“自动转移飞行器”(ATV)无人货运飞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