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修理去年九月损坏的推进系统,礼炮-7号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于4月底到5月初至少进行了4次舱外活动。4月23日,宇航员在进行舱外活动期间,花了4小时15分钟才把容器固定在该空间站的外部。4月26日,宇航员进行了5个小  相似文献   

2.
多舱段载人航天器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保乘员安全性,载人航天器需通过氧分压控制系统将密封舱内的氧分压控制在指标范围内.提出了一种两舱段载人航天器密封舱氧分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包括密封舱体、乘员、供氧组件、舱间通风(IMV)等多个子模块.通过与相关试验数据进行对比,证明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针对由两个容积为60 m3密封舱组成的组合体,利用该模型分析了乘员驻留位置、舱间通风量、氧分压监测模式对两舱氧分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舱间通风量为0.5 m3/min 且6人驻留在氧分压非主控舱时,两舱氧分压上限差别达到2.2 kPa.两舱氧分压差别会随着舱间通风量的增加而减小.单舱监测模式和两舱监测模式对两舱氧分压影响并不显著,当舱间通风量超过1.5 m3/min时,两种控制模式的氧分压控制效果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3.
“阿波罗9”号飞船在地球轨道上第一次进行了登月飞行必需的完整测试。登月舱首次进行了一系列模拟登月飞行演练。即将在月球上使用的很多设备,如宇航员舱外移动装置(EMU)、加压太空服和便携式生命保障系统(PLSS)等,在宇航员们的舱外活动中得到了检测。宇航员还进行了从登月舱到指令舱的转移演练,用来检测当宇航员登月后乘登月舱返回时,与指令舱对接  相似文献   

4.
生活在太空     
在太空这个全新的生活环境中,宇航员的生活方式自然与在地球上时迥然不同,在太空的衣食住行既有不少惊险,又有许多奇趣。 太空中如何穿衣 ? 宇航员在密封的座舱中穿的服装与在地面上穿的没什么区别。只是在太空失重环境中,衣服失去了重量,将衣服展开,它可以在空间中保持原状,只要将手臂伸进袖筒就穿上了。 宇宙空间几乎是一个真空的环境,若宇航员要走出座舱,进入宇宙空间,就必须穿上特制的宇航服才能生存和工作。宇航服实际上是宇航员个人的独立生命保障系统,每件造价高达上百万美元,重约一百多千克,真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  相似文献   

5.
纪实 《国际太空》1989,(5):13-13
欧洲空间局(ESA)已同意重新设计赫尔墨斯航天飞机的建议。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将把航天飞机再入时的质量维持在16吨左右(发射最大重量为23吨),所以准备把航天飞机的大部分有效载荷移到阿里安5运载火箭的适配器中。适配器在航天飞机执行任务时一直与之连接,然后抛掉。适配器是赫尔墨斯资源舱(MRH),载有同美国自由号国际空间站的哥伦布舱和ESA的有人照料自由飞行器(MTFF)对接用的装置。MRH中有一个与有效载荷密封压力舱相连的转移通道和一个独立密封舱,以便在航天飞机与哥伦布舱或MTFF对接时进行舱外活动。  相似文献   

6.
在加紧空间站硬件制造的同时,俄罗斯正在“以人为本”,研制宇航员太空行走安全装置。这种微型的独立机动装置名叫USK,与美国航天飞机上出舱行走用的安全装置很类似。在宇航员进行出舱工作时,一旦系绳断裂,或宇航员搁浅、漂移时USK将会派上用场,因此有人也把这种装置称为“太空救生艇” USK由俄罗斯能源科学联合体属下的星辰宇航服制造厂研制,重40千克,使用时扣在“奥兰”宇航服的外面。它采用2组共8个加压充气小火箭来控制,每个小火箭可产生500克的推力,一台计算机系统  相似文献   

7.
郑岩 《国际太空》1991,(9):22-22
量子2号舱是苏联和平号空间站的组成部分,装载有设备、仪器、消耗材料和燃料。该舱于1989年11月26日发射,12月6日才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成功。量子2号舱由3个密封舱组成——货物舱、设备舱和过渡舱。货物舱内装有淋浴设备、盥洗室、贮水箱,使宇航员在空间站保持一个良好的卫生状况。舱内还有许多标准集装箱,箱内安放着如带胶卷的暗盒、生物预防剂的药瓶等物品。这些箱子固定在“地板”和“天花板”上。货物舱内还有生命保障设备的控制台和各种系统的备用工具。设备舱内安放了动物室、家禽运输集装箱、空气导管集装箱、监视和控制台、多光  相似文献   

8.
随着空间站的建造紧锣密鼓,宇航员将要频繁出入太空,进行舱外作业。如何让它们既能从容工作,又能自由活动,甚至紧急援救呢?科学家早在1994年就替这些勇士想好啦!请看时光回放中的美国舱外活动机动装置,有人将它们称为喷气背包,或戏称太空摩托艇。  相似文献   

9.
8月莫斯科时间23时23分,苏联和平号空间站上的宇航员维克托连科和谢列布罗夫进行了2小时56分钟的舱外活动。他们在量子-1号舱外安装了两台重80公斤的星敏感器,以便提高空间站的定位精度。 9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上午7时35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从卡那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第39号发射台顺利升空,开始为期10天的太空飞行。 10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后25小时,将美国海军的辛康4-F5通信卫星部署到轨道上。 11日英斯科时间21时01分,苏联和平号空间站上的宇航员维克托连科和谢列布罗夫进行今年的第二次舱外活动。他们安装了一个对接点,准备接收将在3月末发射的量子-3号技术舱;在量子-1号舱外安装了装有  相似文献   

10.
美国空间站计划决定进一步扩大机器人的作用。派宇航员去舱外活动(EVA),进行空间站的组装与维修,因宇航员在舱外活动时容易产生疲劳,作业时间受到限制。因此,工作效率不高。在这些场地工作,机器人就显得格外重要。为此,美国将哥达德空间飞行中心作为研究机器人的中心,与产业界通力协作开发机器人系统。涉及空间站机器人系统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课题。首先,面临机器人工作环境,在空间站的失重环境下,外界条件给予它的影响就应谨慎地加以研究。在地面因重力作  相似文献   

11.
7月份,一名叙利亚宇航员将在苏联“和平”号空间站上驻留7~8天;今年6月,一名保加利亚宇航员将驻留8~10天;明年下半年,一名法国宇航员将在“和平”号空间站工作一个月,还将在舱外活动。苏联人希望在法国宇航员上天时,“和平”号空间站将另外对接一个大型实验舱。编者按:7月22日,经过18个月训练的叙利亚宇航员穆罕默德·法里斯和两名苏联宇航员乘坐“联盟 TM-3”飞船进入空间,7月24日与“和平”号对接,7月30日返回  相似文献   

12.
降压法抑制自然对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具有强迫流动的航天器密封舱在地面模拟试验时常用降压法来抑制自然对流的影响,但降压比的确定往往取决于一些未知参数,这些参数的不确定使得自然对流的抑制效果难以保证,该文提出了一种通过数值模拟验证来确定降压比的方法,以某航天器密封舱为原型,通过直接对在轨飞行和不同舱压地面状态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最佳降压比。  相似文献   

13.
“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第23次飞行(编号61-B),于1985年11月26日夜晚从肯尼迪空间中心发射。此次飞行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由在舱外工作的宇航员首次在宇宙空间装配大型结构,以论证空间站关键的组装技术。这次飞行拟进行两次各为6小时都以建造空间站为目标的舱外活动。宇航员们将在航天飞机货舱上使用100多个部件从事空间  相似文献   

14.
舱外机动装置姿态自适应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舱外机动装置是一种帮助宇航员在航天器舱外活动的机动装置,航天员自身的质量特性的不确定性使得其姿态控制问题为非线性时变,并且带有不确定参数的系统的控制问题,传统的控制系统理论难以处理该问题.自适应控制指令跟踪法用于舱外机动装置的姿态控制系统以应付质量特性不确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对舱外机动装置姿态机动和稳定控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控制鲁棒性,姿态控制精度达到0.5°,姿态稳定度达到0.1 °/s.   相似文献   

15.
漫步太空     
1965年3月18日,是人类航天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乘坐“上升2”号飞船在太空飞行中,离开座舱用一根绳索系在飞船上,到太空飘飞了十多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太空漫步的人。1983年4月7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太空飞行期间,两名宇航员在太空自由自在地飘行了5个小时。这是人类首次不系绳索自由地在太空行走。宇航员为何能在太空行走呢?原来,宇航员从飞船或航天飞机进入太空时,除了要穿上特制的宇航服外,还要背上机动飞行器。有了它,宇航员才能在太空自由“行走”。机动飞行器…  相似文献   

16.
航天简讯     
苏联宇航员称空间行走风险极大曾于1988~1989年,在和平号空间站渡过了240天的苏联宇航员波利亚科夫最近说,苏联在空间行走200小时的记录是在冒极大风险情况下进行的。他亲眼目睹了同伴们在舱外进行的艰难活动。他说,1988年,苏联宇航员亚力山大·沃尔科夫和法国宇航员让一卢·克雷蒂安在空间活动6小时之后,累得连鞋带也解不了,罐头盒也打不开,茶杯也端不起来。克雷蒂安筋疲力竭,迈不动  相似文献   

17.
武岩 《国际太空》2006,(12):19-20
1 航天飞机气闸舱 □□航天飞机的气闸舱是比较标准的气闸舱,内径为1.58m,长为2m,内部容积为4.2m3,能同时容纳2名穿着航天服的航天员.前后有2个压力密封的舱门,内舱门与中层甲板舱相通;外舱门与航天飞机的货舱相通.舱门呈D字形,直径为1m.气闸舱的舱门具有以下特点:从舱门的2边都能锁上和打开;使用寿命达2000次;身穿航天服的航天员用一只手就能打开和关闭;在前后方向上能耐受20gn的冲击力;压差在1.38 kPa时仍能打开舱门;开关的手柄最大能承受132N的力.  相似文献   

18.
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在地下微重力实验中心(JAMIC)开始制作落塔(在北海道上砂川镇)所使用的密封舱(参见图),今年秋天完成,年内结束工厂试验。该密封舱直径1.8米,长7.85米,重量约5吨。其组成是:①搭载遥测装置和实验支持装置的公用舱(长2.15米);②搭载实验装置的有效载荷舱(长3.2米);⑧搭载推进器和储气器的推进舱(长2.5米)。  相似文献   

19.
按美国《空间新闻》报道,苏联有关方面计划,自5月20日起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工作的2名苏联宇航员阿纳托利·阿尔采巴尔斯基与谢尔盖·克里卡廖夫将在至今年年底的6月个内进行8次舱外活动,以完成各种空间维修与保养业务。计划中的舱外活动次数超过了以往的记录。苏联官方在新闻广播中透露了这些舱外活动计划。据一位西方的苏联空间计划分析专家认为,苏联方面所计划的这8次舱外活动显然有3个目的,即: 1.将现安装于晶体舱上的2个巨大的太阳电池翼移到量子1号天文物理学舱,因为和平号复合体上其他太阳翼阻挡了投射到这2个太阳翼上的阳光。 2.更换量子1号舱上对接天线的损坏  相似文献   

20.
[据美《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1978年10月9日报道] 苏联计划在轨道上对接多艘礼炮号,组成一个比现在只能容纳两名宇航员大得多的大型空间站,从而迅速扩大单一礼炮号的空间能力。苏联宇航员说:“一个理想的礼炮号轨道科学实验站,至少应有七、八个对接口。”而现在的礼炮-6只有前后两个对接口。他说:“在不久的将来,需要优先发展的将是轨道站的标准舱构件。这样,将来就可以把这些标准舱对接起来,进行诸如地球物理学、天文物理学和工艺学方面的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