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冰  高仍清 《飞行力学》1995,13(2):51-57,62
采用六自由度全量运动方程和三通道飞行控制系统模型,使用时域动态响应的方法,研究了F-16飞机在大迎角下飞行的深失速特性和尾旋特性,并对尾旋进入和改出的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研究可午出结论:F-16飞机具有深失速特性,若进入深失速后,可用先拉杆后推杜操纵方法改出;F-16飞机进入尾旋的主要原因是航向自转和偏航、滚转气动交感;在改出尾旋过程中,方向舵操纵力矩、航向静不稳定力矩、偏航惯性交感力矩对制止  相似文献   

2.
影响飞机尾旋特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气动特性、惯量特性等对尾旋特性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模型自由飞试验的一些结果分析了重心位置的变化及操纵面的偏转对尾旋特性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得到的结论是:重心位置的弦向(纵向)变化对飞机尾旋特性的影响是不够显著的,而重心的横向变化对尾旋特性的影响则是十分显著的。方向舵、升降舵等操纵面对尾旋特性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升降舵在尾旋中的影响是与操纵时机有关的,在改出尾旋时若不掌握推杆的时机则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郭林亮  祝明红  傅澔  杨洪森  钟诚文 《航空学报》2018,39(6):122030-122030
以某飞机尾旋特性为例,在水平风洞中利用具有3自由度的模型支撑装置开展飞机尾旋特性研究并进行理论分析;将基于3自由度装置的建模仿真结果与传统的6自由度飞行仿真、立式风洞尾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三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3自由度支撑装置开展飞机尾旋特性研究还可获得飞机尾旋进入和发展阶段的运动参数,可实现尾旋进入、发展及改出的全过程模拟。同时,研究了支撑装置曲杆惯量、机构摩擦和质心偏离等因素对飞机尾旋特性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曲杆及飞机模型设计时,需严格控制曲杆惯量和质心偏移,机构摩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某型民用飞机的高涵道比发动机不同内部流量对飞机尾旋特性的影响,首次通过在飞机自由尾旋模型的发房内部添加能模拟不同通气流量的堵块,在尾旋风洞中进行自由尾旋试验和改出试验。通过试验发现,添加模拟不同发房通气流量堵块对模型尾旋中的攻角和偏航角速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对尾旋改出特性也没有本质的影响;但对模型在尾旋中的滚转角速率和侧滑角有影响,随着通气量的减小和阻塞效应的增大,滚转角速率和侧滑角随时间记录数据的振幅也在增加。而左右发房通气量的不对称对飞机模型的尾旋特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某型教练机大迎角/失速/尾旋设计定型的技术难题,依据GJB3814《军用飞机失速/过失速/尾旋试飞验证要求》,开展了尾旋试飞技术研究,提出了符合军标验证要求的尾旋特性试飞方法,包括不同进入方法、不同改出方法、最佳改出方法以及改出过程中误操纵等。通过试飞发现:该飞机对偏离是敏感的,但对尾旋等过失速模态是阻抗的;该飞机存在"过失速旋转"、"落叶飘"、"振荡正飞陡尾旋"以及"倒飞尾旋"四种典型的过失速模态;"三中立"法可以较迅速改出发现的四种过失速模态,与失速改出方法具有同一性且不需要过多驾驶技巧,为试飞员推荐的最佳改出动作。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某常规布局(大展弦比、后掠翼、翼吊式发动机)大型民用飞机的尾旋特性,制作了一个满足动力相似准则的无动力缩比模型,在Ф5m立式(尾旋)风洞中首次进行了大型民用飞机模型在不同构型、不同重心位置、不同重量、模拟不同飞行高度条件下的尾旋研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架飞机的尾旋特性良好,模型在尾旋运动中比较稳定,旋转方向不发生改变,且旋转速度较慢。采用反舵(到底)推杆(到底)法可以满足所有状态下的尾旋改出,模型最快能够在不超过1/2圈或1s中改出。此种改出方法操作简便,是一种适合于大型民用飞机的尾旋改出方法。通过反尾旋伞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反尾旋伞参数。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某民用飞机A采用舵面组合偏转法的尾旋改出特性,对大攻角静态测力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利用美国NASA兰利研究中心所研发的TDPF~[(I_x-I_y)/mb~2]判据法对飞机的尾旋改出特性进行了评判。通过尾旋风洞试验对采用舵面组合偏转法飞机尾旋改出特性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反舵推杆法对常规布局运输飞机改出尾旋效果最佳。此外,为了提高飞机的试飞安全,需要加装反尾旋伞系统,而研制一款合适的反尾旋伞对保证飞机试飞安全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使用国际上公开的研制反尾旋伞资料中所提供的方法研制了不同面积大小,不同伞绳长度的反尾旋伞,并通过尾旋风洞试验检验了这些反尾旋伞的效果。结果显示:随着反尾旋伞面积的增大,改出效果越好;中等反尾旋伞伞绳长度改出尾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飞机改出尾旋控制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昶  蒋明 《航空学报》1990,11(2):1-9
 本文以分支和突变理论方法(BACTM)为基础,采用六自由度非线性运动方程,通过平衡面特性的分析,研究了飞机改出尾旋的操纵方法,并给出了一定的物理解释。文中运用庞特里亚金的最大值原理,对用BACTM方法导出的尾旋改出方法进行了优化处理,获得了快速改出尾旋的优化操纵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次优化改出尾旋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立式风洞尾旋试验系统对飞机自由尾旋试验结果的影响,开发了一套适用于尾旋模型的舵面遥控系统、优化了模型悬挂系统,研究了悬挂系统对飞机尾旋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模型操纵面控制系统具备任意操纵面组合偏转的能力,可以满足飞机尾旋试验要求;悬挂系统各部件重量和外形变化对旋转角速度略有影响,对飞机尾旋迎角、尾旋改出方法、尾旋改出圈数等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
黄灵恩 《飞行力学》1993,11(3):87-91
对无动力J—7LP动力学缩比模型进行了遥控试飞,以研究其失速尾旋特性,全偏平尾和方向舵可使模型进八尾旋,舵面全回中即可从各种尾旋中改出。偏转副翼对尾旋特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F-16飞机大迎角飞行偏离/尾旋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俯仰力矩系数随迎角的变化对F-16飞机的气动特性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大迎角时的偏离特性进行了剖析,通过计算给出了F-16飞机的m^βx,m^βy,m^δy,m^δyx,m^δyy,m^δyxy以及侧滑偏离参数(m^βydyn)和横向操纵偏离参数(LCDP)随迎角的变化曲线,最后通过m^βydyn和LCDP的综合,预测了F-16飞机的偏离特性,同时通过计算对尾旋运动特性和改出特性进行了研究,为分析F-16飞机大迎角飞行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T”型尾翼飞机的深失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贤芬  刘昶 《飞行力学》1996,14(3):39-43
应用时间历程法讨论了“T”型尾翼飞机的深失速开环特性,分析了气动力矩特性和升降舵操纵规律对深失速改出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深失速闭环特性计算数学模型,分析了驾驶员数学模型参数变化对深失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动力矩特性,升降舵操纵规律和驾驶员模型参数的变化对“T”型尾翼飞机的深失速改出特性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一个具体的飞行事故,对尾旋发生的原因和控制改出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尾旋事故的具体表现,分析了无人机尾旋事故机翼自旋、航向发散和滚转发散等现象发生的机理。针对尾旋控制面临着气动舵面操纵效率低、耦合严重,以及控制舵面的角速率饱和而诱发姿态振荡等问题,找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时序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研制与安装应急反尾旋伞系统对现代高机动飞机的大迎角特性试验研究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失速/过失速/尾旋特性试验鉴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了反尾旋伞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反尾旋伞的数学模型,估算确定了反尾旋伞阻力面积,并对用反尾旋伞出尾旋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同时,研究了不同尺寸反尾旋伞的尾旋改出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飞机六自由度全量方程出发,计算、模拟了JJ-5飞机失速/尾旋特性和各种改出尾旋的方法,对JJ-5飞机特技机动飞行及其相应的尾旋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把计算结果和试飞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值计算与试飞基本上符合,结合计算机实时成像技术,对相应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动态实时显示,显示结果直观、逼真,可望运用于有关尾旋飞行训练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BACTM法配合时域动态响应研究了JJ-6飞机进入和改出尾旋的操纵规律.文中所用的操纵面是方向舵和升降舵。通过计算、分析,确定出可能出现尾旋的操纵区。最后探讨了尾旋进入和改出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BACTM理论配合时域动态响应研究JJ-6飞机进入和改出尾旋的操纵规律.文中所用的操纵面是副翼和升降舵。通过计算、分析,确定出可能出现尾旋的操纵区,最后探讨了进入和改出尾旋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JL8飞机失速尾旋飞行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JL8飞机失速尾旋试飞状态、试飞试验和试飞结果。试飞结果表明,JL8飞机具有良好的大迎角特性及低速和高速失速特性。其正飞尾旋获得了三种模态,即“落叶飘”型非定常尾旋、非定常陡振荡尾旋和左均匀平尾旋;倒飞尾旋呈不稳定型态。而且各种尾旋都能成功地改出。另外,还评价了误操纵对失速和尾旋的影响。可供飞机大迎角和失速、尾旋特性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JJ6飞机进入和改出尾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振平  郑洁 《航空学报》1989,10(10):479-488
 本文对JJ6飞机的尾旋特性运用微分方程的分叉、突变理论作了分析和预测。并进行了时域动态响应计算。探讨其运动机理以及各操纵面在尾旋进入和改出中的作用。理论计算与试飞结果相比,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旋转气流环境中快速鉴定飞机气动特性的兰利尾旋风洞中的旋转天平设备。设计者为获得机内旋转天平数据图表,预测稳定尾旋模型并同时获取数据,可在现场研究高抗尾旋形态,如果尾旋特性用于特技飞行或训练,就可演示所希望的尾旋特性。旋转天平数据也用于计算随时间变化的最初阶段、发展阶段和改出尾旋阶段。本文介绍和讨论这些尾旋分析技术:旋转天平数据评价,稳定尾旋平衡预测,大角度、六自由度随时间变化的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