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陶春虎  张少卿 《航空学报》1989,10(5):305-308
 应用于航空工业中的MB15镁合金(Mg,5.0~6.0%Zn,0.5~0.9%Zr)为高强度变形镁合金。为进一步提高此合金的强度而添加稀土元素。本文报导含有Y及混合稀土的Mg-Zn-Zr-RE系合金的相组成及其微观形态的研究结果。 试验用合金的化学成分列于表1。表中MM为混合稀土,其中主要元素La10.76%,Nd17.54%,Gd14.60%,Dy14.09%,Y26.88%,此外还有少量Ce、Pr、Ho、Er等。试样用材为铸锭及挤压型材,后者是铸锭经350℃加热2h后挤压而成。  相似文献   

2.
碳-铝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其工艺过程有密切联系。因此,通过分析研究其显微组织特征,可以发现工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正确选择工艺参数,改善工艺过程。提高纤维及复合材料的性能提供参考。本文介绍了用金相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在各工艺条件下的碳纤维、镀镍碳纤维、真空热处理镀镍碳纤维、碳-铝复合丝以及碳-铝热压试样的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3.
石墨/铝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是用于宇航领域的理想材料。 石墨/铝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将直接影响其力学性能。为了探讨石墨纤维与铝基体之间的结合机制,揭示石墨/铝复合材料显微组织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必要对石墨/铝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尤其是石墨纤维与铝基体界面区域的显微组织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研究氢作为暂驻元素渗入Ti-10V-2Fe-3Al(Ti-10-2-3)合金以后对细化晶粒组织和提高其超塑性性能的效果。首先用金相观察和定氢技术优化了细化Ti-10-2-3合金显微组织的渗氢除氢制度,然后结合材料渗氢前的组织,安排了一组正交试验考察渗氢处理前后晶粒组织和超塑性力学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秦铁光 《航空学报》1990,11(3):183-187
 利用高压透射电镜对高强度铝合金LC4-CS进行高温同位组织观察,研究合金由完全时效状态快速瞬时加热到300℃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变化,测定不同温度加热后的性能。试验证明,快速瞬时加热可以将晶间析出和基体沉淀,控制在预期的沉淀序列的不同阶段上。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快速凝固 Al94Ti4C2 (at% )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相结构特征。常规金属型铸态组织由分布于 α-Al基体中的片状 Al3Ti和以团簇形式存在的尺寸为 0 .3~ 1 μm的 Ti5C4 颗粒组成。经快速凝固以后 ,Ti5C4 分散为 2 0~ 40 nm的颗粒 ,接近连续地排列于α-Al晶粒边界 ;而 Al3Ti的形成受到抑制并为一有序 LI2 结构的亚稳相 (~ Al4 Ti)所替代 ,该相的晶格常数为 a0 ≈ 0 .40 4 nm,呈单个颗粒分居于每个 α-Al晶粒内 ,同 α-Al之间保持完全共格关系。以此为基础 ,对凝固过程特别是 Ti5C4 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系统研究了LY-12铝合金自然时效及240℃人工时效试样的应变疲劳性能和疲劳位错结构。通过疲劳位错组态、位错的滑移特征以及位错同微观组织相互作用的研究,解释了该种实际合金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8.
7075铝合金板材残余应力深度梯度的评估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提高航空结构件残余应力的测试精度, 意味着可提高其安全可靠性, 减轻重量及降低成本, 然而现有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如钻孔法、X 射线法等) 只能测定构件外表面与浅表层的残余应力。为此, 引进一种被称为裂纹柔度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新技术, 对7075 铝合金板材在T73, T7351, T7352 与T7353 状态下的内部残余应力进行了专门研究与评估。有关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残余应力测试新技术不仅能测定7075 铝合金板材的全厚度残余应力分布及其应力梯度, 而且比逐层钻孔法与X 射线衍射法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9.
张德荣 《航空学报》1990,11(2):60-68
 研究了圆锥杯形件的变形模式,将其成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根据超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和有关假设,对每一阶段的成形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各阶段的最佳加载曲线方程,不同加载方式下成形时间的计算方法以及最小厚度等几何参数的计算公式。最后,进行了简短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凹半球降落伞模型在加速和定常流中的流场观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北京航空学院水槽中,用氢泡法对绕凹半球模型流动进行了研究。模型前后流速分布是用氢泡时间线测量的,它与在起动开始时由无旋流理论估算值接近,但当起动旋涡变大以后,在尾流中流速差别变大。在模型后部诱导出较大的反流速席。所以由无旋估计的虚质量只在开始时是可用的,并且在起动涡变大时,虚质量应更大。 在定常流中,在模型前有时形成一个大旋涡,这个旋涡是非定常的并且可能引起侧向力和伞的非定常运动。模型上适当开孔可减小甚至消除此旋涡。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2324-T39合金状态厚板未稳定化及经125℃/50h,150℃/50h稳定化处理后室温拉伸性能及其显微结构变化,探讨了热稳定化处理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变形所造成的位错强化也是2324-T39稳定化后拉伸性能优于2024-T351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Ti—15—3钛合金超塑性最佳变形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Ti-15-3钛合金在等速和应变速率循环两种变形模式下的超塑性能,进而探讨它的最佳变形模式计算机优化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未经细化处理的Ti-15-3钛合金在应变速率循环的变形模式下具有比常规变形模式更显著的超塑性,而通过计算机优化可以进一步挖掘材料的潜力,获得更为优良的超塑性。  相似文献   

13.
李淼泉 《航空学报》1995,16(4):122-125
研究了未经预处理LY12CZ在强电场中的超塑气压胀形。结果表明:外加强电场可使胀形制件的相对极限高度提高15%。经微观晶粒尺寸及等轴比的测定和细观空洞观察证实:强电场改善了LY12CZ气压胀形时的超塑性及将强电场超塑成形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Al-Li-Cu-Mg-Zr合金的超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1.91Li-1.25Cu-0.46Mg-0.21Zr合金超塑性变形结果表明,最佳的时效工艺是400℃8h;冷轧工艺得到了比温轧(550%)更高的超塑性延伸率(630%);最佳超塑性变形工艺是T=500℃,(?)_i=3.33×10~(-3)s~(-1)(起始拉伸速度)。研究指出,Al-1.91Li-1.25Cu-0.46Mg-0.21Zr合金的超塑性预处理的时效工艺和轧制工艺影响了合金超塑变形初期的应变诱发再结晶,从而影响超塑性性能。超塑变形中的动态回变和动态再结晶是晶界滑动的重要协调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高强耐热铸造铝硅合金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均  陈玉勇  桂满昌  朱键 《航空学报》1994,15(2):242-245
 优化了一种高强耐热铸造铝硅合金的化学成分,确定了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分析了该合金的强化、耐热机理。此合金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其机械性能:室温σb≥300MPa,δ≥3%;250℃σb≥200MPa、δ≥4%。可提供优质导弹舱体等铸件的生产。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TC11合金经不同制度热处理后试样的500℃低循环应变疲劳的△ε_t~N_f曲线,在不同的△ε_t值条件下,拟合出N_f与φ、δ_5之间的经验关系式。结果指出:强度相近时,合金的塑性越低,其500℃时的N_f越低;虽然魏氏组织500℃的N_f一般低于等轴组织,但若魏氏组织中的片状α或束域比较细小时,其500℃N_f值可明显提高,并与等轴组织的差别缩小。  相似文献   

17.
用高压电子显微镜对LC4-CS合金进行不同温度下的高温同位组织观察,证明该合金的晶间析出和基体沉淀可以同时固定在时效沉淀序列的不同阶段,使晶间呈过时效状态,而基体组织处于峰值时效状态。通过本文提出的热冲击再时效工艺方法可以获得以上组织状态,从而达到高强度铝合金主要性能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8.
李园春  李淼泉 《航空学报》1997,18(2):183-188
 采用大变形刚粘塑性有限元法模拟了超塑性恒压充模胀形过程,分析了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应变硬化指数n和厚向异性指数R等材料参数对胀形件厚度分布、成形时间、等效应变场及胀形成形能力的影响;通过对铝合金LY12CZ板料的相应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