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三维线性粘弹性模型,对构造的8个药柱模型分别进行有限元计算,得出了药柱在轴向过载作用下的变形结果,指出了药柱内危险部位的位置,分析了半径、长径比、翼槽结构对药柱位移、应力、应变场的影响,得到了轴向过载作用下缩比发动机药柱间变形的比例关系,为离心试验时小尺寸模拟发动机药柱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轴向过载下固体推进剂药柱变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Φ315试验发动机,对某新型推进剂翼槽型药柱进行了10g,20g,30g和35g的轴向过载离心实验,测量了药柱前端面靠近内孔处测点的位移;并运用三维线性粘弹性有限元模型,对离心实验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以确定固体推进剂药柱在轴向过载作用下的变形问题。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证实了粘弹性有限元模型适用于过载条件下药柱变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用长期贮存定期检测法预测药柱使用寿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贮存期的某固体火箭发动机所用HTPB药柱进行了大量的力学性能试验,得到了该推进剂有关力学性能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规律, 分析了药柱在生产、运输、贮存、勤务处理和点火燃烧等过程的受载状态; 针对最危险的载荷, 对不同贮存期的药柱进行了应力、应变状态的有限元分析。对比不同贮存期推进剂的力学性能, 预示了药柱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应用Simple方法进行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中的三维流动仿真。所考虑的物理因素如下:翼柱型药柱,三维加质不可压湍流,移动的燃面边界,燃气的热辐射等。方程为:三维连续、动量和能量方程,k-ε湍流模型,三维热辐射通量方程等。为了处理燃面移动边界,提出了标记网格示踪技术。计算结果获得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翼柱型药柱中三维流动的参数分布。同时,揭示了某些新现象和新规律:翼和柱通道间的几何匹配及其中的加质强度对流动参数有强烈的影响,甚至可能发生反向流动和旋涡;在一定条件下,翼通道下游附近可能产生明显的周向旋涡。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三维药柱燃面自动化设计的新方法:根据设计者输入的设计指标和全局参数值,自动确定一系列药柱结构可选方案,自动对每一个结构方案进行药形几何参数的优化设计,自动对结构方案进行优选,并确定出可行的药柱设计方案,输出燃面设计结果。经实例设计,表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目前广泛采用的“坐标药柱通用模拟计算法”作了有益的改进.模拟装药表面的各基本几何型面更加灵活通用,数学过程也变得简单方便.可对各种类型的三维装药进行快速、准确的计算.通过对某翼柱型装药的几何计算,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三维燃面计算方法的比较与实体造型方法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蜀州  胡克娴 《推进技术》1994,15(1):32-38,57
对已有的几种三维药柱燃面推移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一种新方法-三维实体造型法,并进行了翼柱形装药的工作过程仿真计算,证明该方法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输出信息完备,计算精度高等特点,适合在工程设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钟涛  王中伟  张为华 《推进技术》2005,26(4):360-363
分析了固体火箭发动机侧壁开孔长管式点火器点火热流与固体药柱表面间传热机理,根据轴对称边界层原理,借鉴平面间阵列圆孔射流传热模型,在考虑管式点火器与药柱表面同轴圆面间射流传热过程的基础上推导得到传热系数表达式,仿真研究表明模型合理,能对试验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9.
杨涓  戎海武  朱燕堂  徐伟 《推进技术》1997,18(2):98-102
首次利用正交试验优化设计方法对固体发动机三维柱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在优化模型中,对药柱的燃面计算采用了通用坐标法。这种处理方法使本文的优化设计更为通用。  相似文献   

10.
长期贮存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的温度应力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在长期贮存过程中,由于温度载荷谱的变化所引起的力学响应,基于粘弹性积分蠕变型本构关系,推导出了能分析粘弹结构热载荷的有限元模型,并用它分析了梁、厚壁圆筒与真实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热应力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上裂纹的三维性和受力复杂性,文章提出采用三维 J积分理论和数值仿真来计算药柱上裂纹缝线上的 J积分值,并给出了三维 J积分的体积分表达式和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通过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上在燃烧室星角处的一条典型裂纹——横向贯穿楔形裂纹仿真计算,得出裂纹缝线上 J积分值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非均匀分布特点,证明了三维 J积分理论在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裂纹危险性研究上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星孔药柱发动机在旋转状态下工作过程仿真的物理模型和计算模型,给出了部分计算结果。通过数十发实验获得了燃速加速度敏感性的经验关系式,并且采用全尺寸发动机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和理论预示压强时间曲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一维内弹道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给出了带“锥-柱形”装药的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一维内弹道计算方法,其燃速计算采用分析方法,喷管流量采用等熵旋转喷管流的简化方法。所得结果和旋转试车台上实测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计算和实验表明,“锥-柱形“装药呈现较大速度效应。文中提供了计算方法具有较高预示精度,可推广到其它药型旋转发动机的内弹道计算,对旋转发动机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松柏 《航空学报》1992,13(4):137-143
优化设计是固体火箭发动机CAD的重要环节,其优化设计是按照导弹的总体提出的战术和技术要求,朝着一定的设计目标经过多次的方案计算而选出的最佳参数。在已有的优化设计中常避开燃面计算,而计算一些简单形状的药柱(一维或二维)进行优化,因而不能适应目前广泛使用的三维空间。本文对翼柱形固体火箭发动机优化设计进行研究,以发动机的质量比冲为衡量标准,并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火箭发动机喷管内型面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两种空-空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作为算例,为此,建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质量模型,喷管的质量比冲模型和目标函数模型,选择五种喷管扩散段内型面:锥形喷管,抛物线喷管,双圆弧喷管,二次多项式喷管和三次多项式喷管,进行优化设计,利用优化理论,成功地完成了五个设计变量的优化问题。优化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计算模型是正确的,并可用于其它大中型号的喷管设计。  相似文献   

16.
旋转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国飙  田辉 《推进技术》1999,20(1):11-15
对旋转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给出了旋转对推进剂应力应变的影响、产生的热力学方面的影响及旋转引起的气体动力学的影响等的分析计算模型。并在内弹道计算的基础上,对上述影响引起的发动机性能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固体推进剂药柱松弛模量随机粘弹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海联  周建平 《推进技术》2001,22(4):332-336
为了研究性能参数的分布对药柱结构完整性的影响,以不可压缩粘弹增量有限元和摄动法为基础,采用局部平均方法对随机场进行离散,发展了一种松弛模量随机粘弹有限元方法,讨论了模量的随机性对结构分析的影响。对药柱进行随机模拟,程序实施简单,计算效率和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SolidWorks二次开发在燃面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文波  刘宇  谢侃  廖慧 《航空动力学报》2008,23(8):1536-1540
以SolidWorks二次开发接口为基础,探讨了参数化设计在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燃面计算中的应用.通过不同的药柱建模方法实现了固体药柱的装药计算,发展了一种更为简单准确的燃面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吻合得较好,能够较好地模拟固体药柱的燃烧过程,可以满足工程计算上的需要,为固体装药的燃面计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岳松辰  王强  何迅舟 《推进技术》2020,41(6):1201-1209
为弥补现有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结构的不足,提出一种由一个中心圆孔和多个弧形内孔组成的新型单室双推力多弧形孔装药结构。该结构包含7个可控结构参数。导出了药柱燃烧周长及通气面积随燃烧肉厚变化规律的计算公式;利用火箭发动机设计结构,分析了不同参数下多弧形孔装药结构的内弹道特性;在相同技术要求下,对比了多弧形孔装药和双药型装药结构的内弹道特性参数。设计及计算结果表明,新型多孔装药结构易实现单室双推力的要求,在文中所取算例下,采用多弧形孔装药的导弹相比采用星孔-单孔管型药柱装药的导弹加速时间缩短75%,导弹最高速度提高17%,且导弹速度和推力都更加稳定。多弧形孔装药结构为单室双推力火箭发动机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朱浩  蔡国飙 《航空动力学报》2011,26(10):2346-2351
根据平行层燃烧理论,推导了不同药型燃烧面积和燃烧边界长度随燃去肉厚变化的数学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固液火箭发动机系统设计模型,将设计过程转化为数学模型;之后采用遗传算法对不同药型固液火箭发动机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对优化结果的比较和分析,开展了不同药型应用于固液火箭发动机的性能特点及其机理的研究,指出了固液火箭发动机不同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内弹道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