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K-8、山鹰、猎鹰被誉为中国新型教练机的三剑客,那么,它们的技术水平如何,各自有些什么特点和区别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近期专门访问了这三种飞机的试飞总师和试飞员。试飞总师和试飞员在新机的论证、试飞、测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新机型的最先使用者,因而也是最有发言权的专家。他们一致认为:这三种飞机都是我国现代航空界的杰作,其技术和功能各有千秋,在我国教练机研究制造上达到当代顶峰。下面我将他们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分别对这三种中国新型教练机的总体水平作一个简要评价。K-8和教8的主要区别只是动力装置  相似文献   

2.
2008年10月9日,在中国飞机城阎良圆满完成了国产新舟600的首次试飞。担任这次首飞和保障任务的是试飞团副团长、特级试飞员邓友明,试飞团二大队副大队长、一级试飞员袁志鹏,该院副院长、试飞团团长、国际试飞员张景亭三人组成的首席试飞员小组。这次试飞标志着:新舟600飞机从此正式转入了适航验证试飞阶段。笔者有幸经历了首飞的整个过程,并在首飞后第一时间采访了担任新舟600首飞任务的首飞试飞员袁志鹏。让我们跟随试飞员一起,走进首飞,走进新舟600。  相似文献   

3.
中国试飞员学院于1994年4月1日正式在西安的阎良成立。 中国试飞员学院,内称西北工业大学试飞员学院,适应国家发展航空工业的急需,经国家教委批准,以培养高层次新一代试飞员和试飞工程师为宗旨的高等教育机构;它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依托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和西北工业大学的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 中国试飞员学院的诞生,是推动和促进航空高科技高速度发展的重大举措,不仅对航空工业和航空教育,而且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  相似文献   

4.
周自全 《国际航空》2010,(11):75-77
飞行试验是在真实飞行条件下进行的科学研究和产品试验。现代飞机的飞行试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探索性强、风险性大、集成度高等诸多的技术难点,而试飞行业本身也发展为集科学探索、应用研究、工程发展、产品鉴定和使用效能评定于一体,支撑航空工业发展的综合性行业。试飞既是探索航空新概念、新理论,突破关键技术,验证关键系统的重要手段,也是为新机投产提供决策依据的重要验证过程和为新机投入使用摸索经验的必经途径。这一环节贯穿于航空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先期技术发展、型号工程研制和用户使用验证的全过程。为了让行业内外的人士进一步深入理解试飞的概念和作用,了解试飞技术的发展和试飞员队伍的培养过程,以及我国试飞人为航空工业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本刊将从本期起连续介绍飞行试验的方方面面,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飞行试验是新机研制的最后一个大阶段。飞行试验是飞机从研制阶段的“静”跃升到“动”的转折点,是新机理论设计的具体实践,是确定新机研制成功与否并决定其发展的关键,是集飞机设计、制造和使用三者矛盾的大交叉、大暴露和大解决。通过飞行试验,将提供新机试飞数据和操作使用经验。这些大量的试飞信息对提高和改进新机的研制质量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依据Ту-154М变稳飞机的特点,主要进行了不同操纵器、不同控制律和不同显示画面的飞行试验研究。特别是通过中央杆和侧杆、电传系统不同控制律飞行品质特性之间、两种先进控制方案及不同显示方式的比较,不仅掌握了这方面的试飞技术和评定技术,还亲身体验到变稳飞机在发展仿真技术,新机预研及提高试飞员试飞技术和评定技术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中国试飞员学院副院长、特级试飞员赵鹏取得了国际最高的试验类试飞员协会(STEP)会员资格,同时获得了国际试验类试飞员协会认可的国际试飞员资格,并成为我国首位获得国际权威试飞协会认可的国际试飞员。该资质的取得,为我国追踪世界尖端试飞技术提供了平台,架起了中国试飞员进行国际交流的桥梁。标志着:我国试飞员能力水平得到国际权威机构认可,中国高素质试飞员培养取得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8.
试飞员培训离不开教学专用的航空器和地面模拟设施等教学条件.这些教学条件是试飞教学实施、保持和持续提高试飞教员教学水平所必须的.教学条件的完整性和试飞教学师资力量共同决定着试飞员学校的培训水平和能力.首先分析了试飞员职业生涯的特点,介绍了国外试飞员学校的培训条件,说明了试飞员培训条件与教学体系、师资的关系,最后结合我国实际给出了试飞员培训条件建设的内容,供从事试飞员、试飞工程师培训的管理、教学和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先后多次选派试飞员分赴欧美航空发达国家进行学习和交流。通过现场参观、理论培训、试飞体验、经验交流等活动,试飞员对先进的试飞理念、技术、方法及经验有了清楚的了解。本文作者作为其中的一员,在此基础上对建立和完善我国试飞体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蒋祖国 《飞行试验》2003,19(2):39-44
回顾了我国首届硕士试飞员培养所走过的艰难历程,总结了我国硕士试飞员培养的特点和成功经验,对今后培养高级试飞人才(试飞员和试飞工程师)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空学会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专业委员会试飞技术专业组,于一九八三年五月八日在广西阳朔召开了首次试飞员技术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空军、海军、民航、中国科协,航空工业部、空军试飞团、空军各试飞大队、六三○所、六二八所等单位。参加会议的代表中,有富有实践经验的老一辈试飞员,也有朝气蓬勃的中青年试飞员,还有不少院校的研究员、工程师和技术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完成电传飞机尾旋试飞这样高风险的试飞任务,寻求最优的进入尾旋、快速改出的试飞驾驶技术,研究一旦改出失败后如何掌握开伞、抛伞时机以及开伞后的动态过程,试飞员、试飞工程师在试飞模拟器上进行了多次的试验验证。通过试验,试飞员掌握了电传飞机尾旋试飞驾驶技术,试飞工程师对所编的试飞大纲进行了验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单发直升机空中起动飞行试验是风险很高且意义重大的试飞科目。结合某涡轴发动机的性能鉴定试飞,开展了单发直升机空中起动试飞技术研究。通过分析空中起动试飞的风险点,设计了一套包含前置科目在内的单发直升机空中起动试飞方案,并基于试飞数据,验证了该方案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同时以试飞员这一独特视角,总结了试飞中的经验和关注的重点,可为飞行试验从业人员和试飞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空军的试飞人员已经结束了对贝尔-波音公司 MV- 22“鱼鹰”倾转旋翼机的作战评估,从而确定了该机全面进入投产阶段。这支所谓的多军种试验队伍从去年 11月起用 4架生产型的 MV- 22“鱼鹰”试飞了 830小时。试飞员们将用 90天的时间准备试飞报告。 MV-22“鱼鹰”完成试飞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军用飞机新机调整试飞应具备的条件、调整试飞内容、调整试飞目的、调整试飞基础文件、调整试飞应完成的工作、调整试飞结果文件,同时对调整试飞质量、调整试飞效益、新机调整试飞特点和有效开展军用飞机新机调整试飞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经过几年的努力,飞行力学杂志现在和读者见面了。回顾过去,我们飞机飞行力学专业组在航空工业部领导的关怀下,在国防科工委航空气动力协作攻关办公室(即7210办公室)的具体领导下,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广大飞机飞行力学工作者、试飞员、驾驶员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为新机的研制、现有机种的改进改型、飞行品质规范的研究和编制、试飞方法的创新等方面,提供了不少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广大飞机飞行力学工作者、试飞员、驾驶员齐心协力,共同攻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根据某新机的试飞实践和研究,提出新机试飞的三类三角管理模式。本文对具有多元性、转动性、贯穿性、稳定性和多样性特点的三角管理模式进行讨论,认为三角管理在新型号试飞中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8.
机载成品在飞机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机载新成品(以下简称新成品)给新机赋予生命和新的活力。老成品由于经过设计定型和使用,参与新机试飞一般不会发生多大问题。而新成品在试飞中暴露的问题较多,对新机的设计定型有重要的作用。某新机新成品占机载成品的45%,新成品中一  相似文献   

19.
StoryAboutModernArt-60InFlightTests在“新舟”-60取证试飞中,有10多个一类风险科目,也就是试飞中的最高风险科目,包括失速速度、失速特性、单发起飞、空中和地面最小速度、高速特性、颤振和自然结冰等,这些科目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讲,在我国航空史上都是首次进行,也是首次由中国试飞员完成试飞。这些高风险科目试飞的目的,就是要测出飞机安全飞行的边界数据,划定安全区域,从而确保安全营运。在实际的试飞中,要确定安全飞行的极限,就必须超过极限。一旦超越极限,就意味着各种意外都可能会发生。在世界航空史上,在试飞…  相似文献   

20.
Y—12颤振试飞是我国民机适航审定中首次进行的颤振试飞.本文着重从试飞员的角度,介绍了颤振试飞的准备、试飞程序、激振方法、驾驶技术和经验体会,并给出了典型的试飞结果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