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孔金属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能的多孔材料 ,既具有金属的特点 ,又具有泡沫的特征。根据其内部结构的不同可分为通孔和多孔两大类。其应用涉及物理学的若干领域 ,因而吸引了世界各国众多研究者。制造多孔金属材料有多种方法 ,如化学和电化学沉积法、铸造法、粉末冶金法、物理气相沉积法、气态共晶法等。铸造法中又包括发泡法、泡沫消耗铸造法及加压渗流铸造法。加压渗流铸造法工艺简单 ,对设备的需求不高 ,成本低 ,易于实现工业化。本成果研究了加压渗流铸造制备多孔铝合金的工艺方法。经过研究试验证明 ,采用加压渗流铸造法制备多孔铝合金 ,在…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超声速武器发动机对耐高温金属多孔发汗冷却材料的需求,本文以镍基高温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粉末粒度选型、成形和烧结工艺的综合调控,制备出了孔结构均匀的多孔发汗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孔发汗材料最大孔径<21.3μm,抗拉强度> 225 MPa,孔隙率> 25%;通过原料及制备工艺的调控,可实现发汗冷却材料的渗透率在10-13~10-12 m2范围内的有效控制;对多孔发汗材料的拉伸数据及断口形貌进行分析与表征,并证实其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3.
董志刚  高宇  康仁科  杨国林  鲍岩 《航空学报》2021,42(3):423841-423841
螺旋铣孔是航空航天领域新出现的制孔技术,其切削过程中会产生径向切削力,从而引起刀具变形并造成孔径偏差。针对该问题开展了钛合金螺旋铣孔孔径偏差试验,分析了包括进给方向在内的不同加工参数对孔径偏差的影响规律;基于螺旋铣孔运动学原理对不同进给方向下的材料去除过程和径向切削力方向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进给方向下的孔径偏差变化规律及形成原因,并设计切削力试验进行了验证;通过分析不同加工参数下的未变形切屑形状及径向切削力变化情况,研究了各加工参数对孔径变化趋势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进给方向为顺时针时,刀具受背离孔心的径向切削力的作用向孔径外侧发生挠曲变形,导致所加工孔径大于理论孔径;当进给方向为逆时针时则相反。进给速度和导程的增加将加剧孔径偏差,切削速度的增加则会减弱孔径偏差。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不锈钢多孔质材料研制了一种新的空气静压轴承,并对不同平均孔径的多孔质空气静压轴承以及一种表面复合节流空气静压轴承的承载能力和刚度进行了实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选用合适的不锈钢多孔质材料以及适当的加工方法可以制造高承载能力与高刚度的空气静压轴承。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生产中遇到这样一种零件:孔径为φ7~( 0.2)、长192毫米(通孔)、光洁度(?)6,防锈铝材料。开始采用钻、扩、铰方法加工内孔,由于材料较软,光洁度达不到要求,效率也低。 后来我们自制了一根挤压棒(见图示),把零件装在车床夹头上,主轴挂至空挡,使车头不转,并用刀架拉挤压棒,挤压φ7~( 0.2)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激光打孔的质量,采用水助激光扫描加工方法对钛合金进行激光打孔试验研究,通过响应曲面法设计试验,研究了各加工参数对孔径和孔锥度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对孔径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激光器电流、脉冲频率和水泵电压;对孔锥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脉冲频率、激光器电流和水泵电压。当优选激光器电流33.6818 A、脉冲频率30.6818 kHz、水泵电压12.6818 V时,孔入口直径最小、孔出口直径最大、孔锥度最小。同时,还发现水助激光加工通孔直径大于空气中加工,但孔锥度减小了33.2%。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国内气膜孔加工存在的几何精度偏低、质量不稳定现状,通过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利用气膜孔切片图像,在特征分割、点云拟合基础上对不同工艺参数激光加工的气膜孔孔径及几何特征质量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表明:超快激光工艺参数的圆形气膜孔通孔入口直径略大于出口,锥度在0.005°~0.020°之间,位置度误差最大为?0.072 mm,异型气膜孔入射角的范围在60°~70°之间。使用锥束CT(computed tomography)测量方法对气膜孔几何特征进行检测与评价是可靠的,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用于盲孔加工的自动进给钻上海飞机制造厂马滋澄飞机装配中大量的工作是制通孔,但由于飞机结构和强度的需要,也有少量是盲孔。由于孔的深度无法控制,所以盲孔的制造比通孔困难。我们在装配MD-82飞机部件时就有几种规格的盲孔,孔径(时)分别为0.3130~O....  相似文献   

9.
针对Lamilloy类型的3层多孔层板结构,对有横流存在的多孔多层板的流动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层板结构内的流动和壁面换热特性及层板热侧横流中的复杂流动换热现象,分析了多孔多层板发散冷却特性和流动换热机理.结果表明,多孔多层板发散冷却高效且均匀,层板结构内部的流动换热特性受横流影响很小,层板内强烈的冲击和对流换热是层板高效冷却的关键因素,如增大层板热侧开孔孔径或采用斜孔,可以进一步改善发散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多孔介质表面预混火焰熄火特性实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微型燃烧室中多孔介质表面预混火焰开展了不同孔径、孔隙率的多孔介质出口流场特性和熄火特性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圆管流,多孔介质出口流场边界层变薄,主流区宽度增加约50%,速度波动最大可达到前者的2.2倍.多孔介质孔径相同时,随孔隙率减小,或孔隙率相同时,随孔径减小,主流区的速度波动幅值均减小,在小孔径下更为明显,最大速度波动幅值从2.435m/s减小至1.099m/s.多孔介质表面预混火焰的熄火特性受出口流场和火焰形态的影响很大,孔隙率减小或孔径减小都会使相同当量比下熄火速度增加,多孔介质参数的影响最大可使熄火速度增加近1倍.   相似文献   

11.
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SC.Patran/Nastran,分析了剪切载荷作用下的复合材料墙腹板在无孔、开孔及开孔补强后的稳定性问题,讨论了开孔孔径和开孔位置对复合材料墙腹板稳定性的影响,并选取不同的开孔孔径研究补强参数对复合材料墙腹板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开孔降低了复合材料墙腹板的稳定性,通过补强可提高其稳定性;开孔孔径对复合材料墙腹板稳定性的影响较大,但开孔位置对复合材料墙腹板的稳定性影响较小,补强参数对复合材料墙腹板稳定性的影响随着开孔孔径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多孔介质强迫发汗冷却是解决高超声速飞行器前缘热防护问题的有效措施。其中,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及性能对于其冷却效果和可靠性影响显著,因此,制备出符合强迫发汗冷却要求的多孔材料至关重要。本工作以Ti6Al4V预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模压成型结合高温烧结,制备了不同开气孔率的多孔Ti6Al4V试样,通过金相及SEM观察、力学性能测试、XRD分析等方法研究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多孔Ti6Al4V孔隙形貌、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烧结温度、延长保温时间会降低材料的开气孔率;开气孔率高时,材料中孔隙连通,渗流率高,但样品强度低;开气孔率低时,材料中孔隙闭合,大孔数量减少,渗流率低,强度高。其中开气孔率为21.8%的多孔Ti6Al4V试样综合性能最好。当该多孔Ti6Al4V样品作为主动防热材料时,可以耐受平均热流为2.5 MW/m2的火焰烧蚀。  相似文献   

13.
孔阵排列疏密度对致密多孔壁冷却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为了获得气膜孔阵排列的疏密度对致密多孔壁冷却效果的影响规律,分别对四种疏密度排列下的平板热侧面上的冷却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各物理模型通过改变气膜孔径大小和孔间距得到不同的孔阵排列疏密度。为了便于相互比较,各计算模型的边界条件完全相同,而且平板气膜孔区单位面积上冷气流量均相等。计算结果显示:在一定的范围内,孔阵排列的疏密度越大,冷却效果越好。在热侧面上的气膜孔区及其下游区,致密多孔壁的冷却效果都非常好,比同等条件下常规气膜冷却的效果好得多。  相似文献   

14.
蔡文哲  代威  薛鑫  张弛  林宇震 《推进技术》2022,43(3):208-215
回流燃烧室的掺混射流在大曲率受限的弯管中与主流掺混,回流导致沿径向的压力梯度变化,增加了掺混流动的复杂性.为了研究不同掺混孔结构对掺混射流与主流在大曲率弯曲通道内的掺混规律,在有收缩比弯曲通道中多孔射流的出口温度分布测试中,对影响掺混冷却的各变化参数按照单一变量进行比对研究,对孔径、孔间距等掺混孔结构变量弯曲通道内的掺...  相似文献   

15.
多孔介质结构参数对表面火焰熄火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基于多孔介质头部的微型燃烧室,以甲烷/空气预混气为燃料,针对多孔介质结构参数(当量孔径、孔隙率)在不同预混气初始温度下,对表面火焰熄火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当量孔径为120μm的多孔介质表面火焰两侧同时发生脱火,当量孔径为80μm时先发生一侧脱火.随孔隙率或当量孔径的减小,熄火速度提升.当量孔径为80μm,孔隙率为0.55,0.50,0.45的多孔介质在当量比为1.0,预混气初始温度为300K时的熄火速度分别为1.11,1.22,1.31m/s.孔隙率为0.50,孔径为120,80μm的多孔介质在当量比为1.0,预混气温度为300K时的熄火速度分别为0.73,1.22m/s.预混气初始温度的升高对当量孔径为120μm或孔隙率为0.45的多孔介质影响更加明显,预混气初始温度从300K升至500K时,熄火速度分别增加了120%,76%.  相似文献   

16.
为了系统研究抽吸区域相对于分离点的作用位置、孔间距和孔径对抽吸控制翼型分离流动效果的影响,以NACA0012翼型表面分离流动为基准状态,在其吸力面设计了局部多孔抽吸结构,采用AUSM+-up格式、大涡模拟方法和双时间步长(LU-SGS)隐式算法,对低雷诺数下多孔分布式抽吸结构对流动分离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抽吸区域位于分离点之后时,抽吸控制效果最好;抽吸系数不仅存在一个下限值以达到快速、有效的控制效果,而且有一个上限值以保证抽吸控制品质因数(FOM)大于1;孔间距和孔径对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较小,但对FOM分布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系统研究抽吸区域相对于分离点的作用位置、孔间距和孔径对抽吸控制翼型分离流动效果的影响,以NACA0012翼型表面分离流动为基准状态,在其吸力面设计了局部多孔抽吸结构,采用AUSM+-up格式、大涡模拟方法和双时间步长(LU-SGS)隐式算法,对低雷诺数下多孔分布式抽吸结构对流动分离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抽吸区域位于分离点之后时,抽吸控制效果最好;抽吸系数不仅存在一个下限值以达到快速、有效的控制效果,而且有一个上限值以保证抽吸控制品质因数(FOM)大于1;孔间距和孔径对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较小,但对FOM分布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我车间承担全公司老设备改造任务,在改装、精化设备时,镗孔是主要加工内容之一。由于传统的内孔找正办法误差大,常影响到产品的孔径精度和孔距精度,甚至报废零件。为此,我们专门设计制造了深孔测量卡头。它的特点是找正准确、误差小(对多孔成组性的公共轴心线相对偏差小),可确保产品质量。此卡  相似文献   

19.
多孔铝合金材料吸声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加压铸造工艺制备了多孔铝合金。多孔铝合金的孔隙尺寸为0.5~1.6mm,孔隙率为60%~80%,通孔率为85%~11%,最大制品尺寸为11mm×100mm。多孔金属具有较大的吸声系数,不同的多孔铝合金其吸声系数随频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当声波频率增加时,多孔铝合金的吸声系数增大。减小孔隙尺寸和增加孔隙率,多孔铝合金的吸声系数增大。当声波频率在3.5kHz时,吸声系数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0.
纳米多孔金属是一种孔径在0.1~100 nm之间,且韧壁尺寸也在纳米量级的多孔金属材料。因其独特的孔隙结构、高比表面积和高导电性等特征,纳米多孔金属在许多领域都有着丰富的潜在应用。这篇综述比较了制备纳米多孔金属的几种常用方法:模板法、脱合金法与电化学法,其中,主要介绍了脱合金法,包括液态金属脱合金法及气相脱合金法的最新进展;重点阐述了纳米多孔金属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催化以及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现状及相关研究工作;最后,对纳米多孔金属的力学性能模拟及实验进行讨论,重点分析了纳米多孔金属力学性能的研究趋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