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讨论了跟踪式干扰机干扰卫星跳频通信的设计极限条件 (即跳频通信抗跟踪干扰的几何地理保护条件等 )。跟踪式干扰机使用“测频器”电路来确定跳频信号的驻留频率 ,然后再产生包含有该跳频频率在内的窄带干扰来干扰之。对几何地理保护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 ,这种跟踪干扰受到空间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实现。跟踪式干扰机的最小测频时间和正确测量的概率Phc都是接收SNR及测频器分辨力的函数。分析了快跳频 (指的是一跳或多跳每信息字符 )和慢跳频这两种情况 ,还讨论了使用跟踪式干扰机干扰卫星通信FDMA系统的性能 ,给出了最基本的干扰机设计诀窍  相似文献   

2.
相干BPSK调制方式的混合DS-SFH系统误码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跳频 (FH)方式威胁最大的干扰为部分频带噪声干扰 ,而兼具直扩和跳频两种扩频方式优势的混合 DS- SFH(DS- Slow FH:直扩 -慢跳频 )扩频方式体制则可以有效地减少部分频带干扰对跳频系统链路性能的影响。文中分析了相干 BPSK调制方式下混合 DS- SFH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3.
多载波跳频系统抗部分频带干扰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灵  冯程  胡修林 《航天电子对抗》2006,22(2):40-41,44
多载波跳频(MC-FH)技术结合了OFDM和跳频扩频技术的优点,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而部分频带干扰是一种常见的干扰类型。在介绍多载波跳频通信系统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多载波跳频系统的抗部分频带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常规快速跳频系统由于采用FSK体制,利用频率和时间分集的优势,相比于慢速跳频系统具备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但是,随着干扰方跟踪能力的不断提高,快跳频系统受跟踪干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文章对快跳频系统受跟踪干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仿真,同时分析干扰“置零”作为一种抗跟踪干扰的措施,“置零”的比例与FSK信号体制之间的关系,并在不同条件下仿真了干扰“置零”措施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得到的结论可以为实际工程中快跳频系统接收端有效对抗跟踪干扰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应用星载多波束调零天线进行跳频跟踪干扰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多波速调零技术与跳频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线性约束差分恒模算法的跳频跟踪干扰抑制方案。该方案干扰抑制速度快,对系统误差不敏感,能对快速跟踪干扰进行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6.
部分频带噪声干扰是常见的一种干扰形式,对于快跳频系统来说,当干扰功率一定时,存在最佳的干扰比例。自归一合并算法是快跳频系统中一种简单有效的抗干扰处理算法。文章结合自归一合并接收算法下快跳频系统的理论误码率,对部分频带噪声干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建立快跳频系统仿真模型,在不同条件下分别针对多种分集数进行了仿真,得到不同干扰比例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将实际系统的测试数据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仿真得到的结论可以为实际工程中快跳频系统的性能评估及参数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钱林杰  程翥  石斌斌  万建伟 《宇航学报》2010,31(4):1149-1155
根据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GNSS)卫星信号粗捕获(C/A)码的相关峰特点,提出基于双子空间跟踪及盲波束形成的GNSS抗干扰算法。首先通过噪声子空间跟踪将接收信号投影到噪声子空间进行干扰抑制,提高接收信号信干比(SIR)。然后利用指定卫星C/A码与干扰抑制信号进行相关运算,增强指定卫星信号的信噪比(SNR),结合一维信号子空间跟踪,获取指定卫星导向矢量,实现对干扰抑制信号形成波束指向的目的。本算法不需要知道传输的导航符号以及卫星方位,是一种盲自适应算法。由于采用低运算复杂度的子空间跟踪方法,降低了抗干扰接收机的运算负担,保证了算法的实时性要求。最后通过实验仿真验证了提出算法能够有效地对抗强干扰以及增强GNSS信号。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了适用于短波跳频通信的、基于时间信息TOD的自同步法,设计了实现该同步方法的系统原理框图。系统的关键有两个:一是发送端发送的同步头包含时间信息TOD;二是接收端的频率合成器有两个工作状态:跳频工作状态和快速扫描驻留工作状态。文章还对这种同步方法在缩短同步捕获时间和增强抗干扰能力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L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大功率载荷和高灵敏度双频导航接收机同时工作时潜在的同频干扰问题,基于某型SAR卫星,开展了SAR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星内、星地同频干扰分析及实物验证。星内同频干扰分析,表明星内存在较为严重的同频干扰问题,需要采用在导航接收机前端,增加随SAR载荷发射脉冲信号联动工作的电子微波开关的抗干扰抑制措施。利用实物在暗室无线环境下,完成了干扰措施有效性验证,导航原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措施有效且简单易行;针对星地同频干扰,由于SAR载荷合成孔径、低占空比脉冲工作的特点,使得地面GNSS接收机能够被SAR载荷照射的时间很短、照射概率很低,且照射强度也低于接收机的饱和电平,预期不会对接收机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传统卫星导航抗干扰高精度算法只适用于处理平稳的干扰信号,难以适应无序脉冲组成的多重闪烁干扰环境。本文基于干扰协方差矩阵重建思想,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多重闪烁干扰环境下的卫星导航高精度抗干扰算法并进行仿真对比分析。通过压缩感知完成单采样点干扰测向,使用干扰噪声矩阵重建理论构造协方差矩阵,使用自适应波束约束算法实现单采样点天线阵列波束赋形,最终实现在干扰方向形成固定零陷,在卫星方向形成波束指向。与传统波束约束高精度抗干扰算法相比,该算法可以实现单采样点抗干扰权值计算,适用于快时变多重闪烁干扰环境。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可以在有效滤除多重闪烁干扰信号的同时在卫星导航信号方向维持波束指向,保障卫星导航信号观测精度,满足高精度卫星导航需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低轨星座系统的快速部署及应用,非静止轨道卫星对静止轨道卫星系统的同频干扰问题日益凸显。为保护静止轨道卫星系统不受有害干扰,国际电联现行无线电规则中规定了非静止轨道卫星系统应满足的等效功率通量密度限值或干扰噪声比限值,但所适用频段及限值标准仍在不断修订完善中。为了精确定量评估低轨星座对静止轨道卫星的同频干扰,通过对等效功率通量密度限值和干扰噪声比限值的确定方法及演进历程进行研究,分析了上述限值与静止轨道卫星实际被干扰的对应关系,并以典型倾斜轨道星座和极地轨道星座为例,分析了不同干扰指标对卫星系统间干扰判定结果的影响,当静止轨道卫星系统的实际被干扰门限低于国际电联制定等效功率通量密度限值选用的参考门限时,建议低轨星座选择干扰噪声比限值作为开展频率干扰分析与判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军事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军事卫星通信已成为军事通信和战场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通信干扰和抗干扰技术已受到各国的重视。文章首先分析了干扰卫星通信系统的几种途径,然后分析了无人机在干扰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及优势。  相似文献   

13.
卫星的行为特性、意图判断、健康状态诊断等对于空间态势感知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探测手段无法确定在轨卫星是否正常运行。时域光度探测作为一种新型遥感探测技术,利用高速、低噪声的探测器对卫星机动调制的光学信号进行采样,解调后可反演卫星频率、振动等特性。文章针对低轨卫星目标,首先建立基于形态学滤波来抑制自然天体干扰的空间目标跟踪定位模型,获取目标时域光度信息,再采用频谱分析方法,获取目标频率特性与运行特征。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时域光度探测技术,在卫星频率特性反演和卫星运行状态识别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非静止轨道(non-geostationary orbit,NGSO)通信星座系统的大规模部署及应用,使用相同频率的星座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干扰的风险。NGSO系统间同频干扰概率的有效评估方法及合理评价指标是评估干扰风险及设计规避策略的基础,通过分析星座构型与地面站可视空域内卫星出现概率分布特性的关系,利用地面站接收端干扰噪声比保护阈值,建立了概率评估参数指标,并以OneWeb系统、O3b系统以及SpaceX系统为例,分析了全球范围地面站不同NGSO系统间发生有害干扰的概率分布特性。当系统间卫星出现概率分布趋同,会使有害干扰概率增加;反之,不同NGSO系统卫星在可视空域出现概率分布的较大差异会有效降低有害干扰概率。  相似文献   

15.
卢国兴 《上海航天》2004,21(4):60-63
为消除风云一号(FY-1)气象卫星星栽天线间的耦合,对天线间距离和极化形式对天线隔离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试验,认为前者是影响星栽天线间隔离度的主要因素。据此,采取了利用卫星整流罩空间,选择天线极化方向、设置隔离器和滤波器抑制电磁干扰等综合措施来提高FY-1卫星天线间的隔离度。最终测试表明,所设计的天线系统布局合理,整星状态下天线电性能满足任务书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信卫星系统易遭到敌方恶意干扰、地面无意干扰,对通信卫星系统的干扰排查具有重要意义,而通信卫星系统的干扰定位一直是重难点问题。在双星定位互模糊函数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弦波高精度互模糊函数频差估计方法,同时针对利用两颗静止通信卫星实现干扰定位时主信号和辅助信号信噪比差异大、辅助信号微弱的问题,采用改进的互模糊度函数实现双星TDOA和FDOA的测量,完成对通信卫星系统干扰信号的定位。仿真试验表明,采用本算法,对通信卫星系统干扰信号的定位精度较高,满足系统实际运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双星编队的InSAR雷达系统,提出了SAR与相位同步一体化的系统框架,在双星时间同步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时间同步误差、SAR和相位同步发射及接收链路时延的双星相位同步设计方法,给出了相位同步补偿后的辅星回波信号相位和双星干涉相位,推导了两种时变相位误差功率谱密度,经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证明:相位同步补偿后,时间同步误差不影响相位同步精度,只影响辅星目标位置。辅星回波固定相位误差较大,但不影响成像,双星干涉固定相位误差为千分之几度,对干涉测高精度影响可以忽略,辅星回波和双星干涉时变相位误差与主星相近。  相似文献   

18.
针对490N发动机推力在卫星变轨过程中不能始终通过卫星质心,由此形成额外力矩对卫星姿态控制造成干扰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根据发动机推力偏斜和卫星质心位置变化情况,优化发动机安装位置的方法。此方法通过平移和旋转两种方式调整发动机的安装位置,改变推力作用点和方向,使其指向卫星质心变化范围的中心,以缩小推力相对卫星质心的偏心距,从而达到减小干扰力矩的目的。以某卫星490N发动机安装的工程实施为例,对比优化安装位置前后推力形成的干扰力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优化方法对减小干扰力矩能起到显著作用,可为工程中确定卫星变轨发动机安装位置及实施安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薛光荣  陈磊 《上海航天》1999,16(4):59-62
N2O-C2H2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卫星系统电池外壳铝合金中的硅含量。讨论了燃烧器高度、燃助比、共振线等测定条件的选择方法,以及酸度、温度和N2O-C2H2火焰区对测定精度的影响。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灵敏度高,干扰小,选择性和重复性好,并具有操作简便,易掌握,分析周期短等特点;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卫星系统电池外壳体研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GEO移动通信卫星合成多波束天线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地球静止轨道(GEO)移动通信卫星星上多波束天线波束成形技术,研究了合成多波束对地覆盖、点波束天线增益以及波束间干扰抑制技术。利用仿真分析软件进行多波束天线的波束成形仿真分析,优化了天线系统的设计参数,改善了波束间的隔离度指标,提高了系统通信性能和局部地区的信道容量,完成了地球静止轨道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合成多波束天线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