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太空探索》2007,(9):F0002-F0002,1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位于古城西安,创建于1965年,是我国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中心和液体火箭发动机专业抓总单位,被誉为“中国航天动力之乡”。  相似文献   

2.
近日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称,韩国将完全利用本国技术研制一种运载能力更大的运载火箭,拟在2021年后开始发射。准备研制的该型火箭称为“韩国航天运载器”(KSLV)2。按照设计方案,该三级液体火箭高50米,最大直径3.3米,重200吨,能将1。5吨重的卫星送入低地轨道。现有的KSLV-1火箭(又称“罗老”1)为液体和固体发动机混合设计,  相似文献   

3.
固液推进技术在载人登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和地区新世纪载人登月计划的研究、美国"阿波罗"飞船登月舱动力系统的详细分析,基于固液推进技术的特点,利用遗传算法开展了固液火箭发动机替代"阿波罗"登月舱下降级和上升级液体火箭发动机方案的优化设计,并对两者在功能、质量、体积和推进剂特性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固液推进技术在载人登月以及深空探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优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9月20日,我国新型三级液体运载火箭长征六号一飞冲天,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上了太空。人们在为中国航天一箭多星技术取得突破而欣喜的同时,更对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完美首秀,充满了惊叹与惊喜!此次长征六号新型三级液体火箭首飞,其动力系统即一、二、三级运载火箭发动机,全部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研制提供。而长征六号新型火箭最大的亮点,就是第一次使用了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主动力。其中,一级火箭采用了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主动力,二级火箭使用  相似文献   

5.
<正>2023年7月12日9:00,中国民营航天企业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箭航天)的朱雀二号遥二(ZQ-2 Y2)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成为世界上首款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标志着近年热门的“液氧甲烷潮流”向着实用化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1概述朱雀二号遥二火箭是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也是国内民商航天首款基于自主研制的液体发动机实现成功入轨的运载火箭,填补了国内液氧甲烷火箭的技术空白,意味着我国首款大推力液氧甲烷发动机通过飞行验证,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日前,我国首次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承担着"神九"飞船逃逸火箭发动机、飞船舱体密封系统和航天员医监生化检测组件三大产品研制任务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迎来了50华诞。1962年7月1日,航天四院的前身——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固体发动机研究所在四川泸州成立。此后四院转战南北,相继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陕西蓝田、湖北  相似文献   

7.
猎鹰火箭发动机设计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宇 《太空探索》2014,(7):19-20
<正>提起Space X公司的火箭发动机,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汤姆·米勒(Tom Mueller),Space X公司副总裁,推进技术总负责人。汤姆·米勒曾经在美国TRW公司参与了15年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发工作,是TRW公司推进与燃烧部门负责人,而TRW公司的独门秘笈就是——针栓式喷注器火箭发动机。TRW公司从1960年代起,就一直专注于针栓式喷注器发动机的研  相似文献   

8.
正印尼国家航空航天研究院(LAPAN)表示,印尼将在巴布亚省建设航天基地。此前LAPAN在西爪哇省建有火箭发射场。巴布亚新基地规模更大,可发射大型火箭。LAPAN计划试射可将航天器送入300公里高度的火箭。LAPAN已可自行生产卫星,下一个在印尼境内的航天基地使用国产火箭将卫星送入太空。印尼将寻求国际合作,推进航天基地的建造工作。预计第一阶段工程将于  相似文献   

9.
7月22日,由原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北京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整合组建的国内唯一的航天液体动力专业化设计、生产和试验研究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科技集团公司新六院)在北京宣告成立。以此为标志,我国航天液体动力实现整合升级,该院成为国内唯一的航天液体动力专业研究院。  相似文献   

10.
今年4月2日,是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摇篮——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创建50周年纪念日。50年来,在上级单位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开拓创新、拼搏奋斗,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已经走出了一条军民结合、协调发展之路,为推动航天军民两用技术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由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国内迄今装药量最大的直径2米分段式固体火箭助推发动机全尺寸工程样机地面热试车圆满成功。直径2米分段式发动机是运载火箭固体助推动力的代表性产品。经过多年努力,设计人员先后成功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分段式固体发动机设计与分析方法,攻克了大型分段式发动机  相似文献   

12.
小型固体运载火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志强 《太空探索》2003,(10):18-19
运载火箭是把航天器送入太空的运输装备,也叫航天运载器。运载火箭的动力装置叫做火箭发动机。一般运载火箭由若干台发动机串联或并联组成。运载火箭发动机推进剂有固体和液体两种类型。如果一枚运载火箭的所有发动机部采用固体燃料,那么这枚火箭就是一枚固体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13.
<正>该用什么来代表逝去的那个苏联的航天科技水平呢?有人说用"斯普特尼克",人类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有人说用"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而笔者认为:那些都已经属于过去了,不如用RD-170火箭发动机来体现那个曾经的苏联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达到的一个技术高度。RD-170火箭发动机是人类有史以来研制的推力最大的多燃烧室液体火箭发动机。这款拥有4个燃烧室,1台涡轮泵  相似文献   

14.
Nemo 《太空探索》2014,(1):40-43
<正>与主流航天强国相比,印度的运载火箭发展要落后得多。印度的航天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运载火箭的发展也受到外援的很大影响。目前印度火箭使用的液体主发动机Vikas,实际上是得到阿里安火箭上Viking发动机的授权,印度的固体发动机技术也得到了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支持;印度目前使用的低温上面级发动机RD-56M是直接进口俄罗斯的存货,即使自行研制的7.5吨推力的低温上面级发动机,也不过是RD-56M发动机的仿制型号。印度火箭技术的不足,不仅体现在发动机对外的依赖上,也体现在火箭拙劣的设计中。印度极地轨道运载火箭(PSLV)选择了极其复杂的四级运载火箭设计,而且运载系数并不高,静止轨  相似文献   

15.
□□据8月8日报道,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正在研制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该发动机可以降低火箭成本,提高航天飞行的安全性。 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是在RS-84发动机的基础上开发的,用于可重复使用火箭和消耗型火箭。如果研制成功,那么该发动机将成为继航天飞机主发动机之后,美国第  相似文献   

16.
正8月2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以下简称四院)自主研制的我国直径最大、装药量最大、推力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民用航天3米2分段大型固体火箭助推发动机地面热试车圆满成功。试验的成功,进一步验证了我国大型分段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方案及其关键技术,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大型固体火箭助推发动机关键技术,也表明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固体助推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7.
<正>2023年3月1—2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承办,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执行承办,重庆航天火箭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航天制造技术》编辑部协办的“第十一届航天先进制造技术国际研讨会”在重庆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先进制造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和科研院所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及部分军工企业有关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相关企事业单位共计40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双进主持。  相似文献   

18.
<正>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市,祖籍盛康镇任家湾。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2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接收、拆装P-1导弹1956年12月,任新民接受了一项紧急任务,由其带队乘专列前往满洲里接收苏联援助的两发P-I液体近程弹道导弹及其辅助装备。  相似文献   

19.
液体火箭发动机爆震波点火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各种点火技术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各种点火技术方案应用于未来先进推进系统的多管多次点火系统的可行性,讨论了各种点火技术应用方案的结构形式.对爆震波点火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了气氢气氧爆震波点火的简化理论分析模型,对其在实际液氢液氧发动机中应用的具体方案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爆震波点火技术可以由低压混合气体产生高温高压的爆震产物,爆震波以高马赫数速度传播,迅速到达各点火位置.爆震波点火技术具备良好的同步性能和简单的结构方案形式,适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多管多次同步点火.  相似文献   

20.
电推进技术已应用于航天的多个领域,电弧等离子体发动机(Arcjet)因其高比冲、高推力/功率比以及大的推进剂选择范围等特点成为当前国际上电火箭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文章总结小功率Arcjet实验及性能研究,介绍了实验研究系统的主要组成,给出初步的发动机工作性能参数及实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