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正样Ⅰ通信分系统已经顺利出所,通过总体部验收、测试,进入靶场准备发射。至此,我所工作已告一段落,现在有机会对质量工作做一个总结。 1 明确质量与进度的关系 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在容量、技术水平及寿命要求上与以前型号的通信卫星相比都提高了一大步。面对强烈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又对东三这颗高可靠、长寿命的卫星提出了“后墙不倒”的进度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识到了质量与进度的统一关系。在卫星行业,产品没有过硬的质量保证,进度将是不牢不实在的。产品质量问题发现与解决得越早,对全局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01,(8):13-13
曾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我国东方红3号卫星,已在太空成功运行4年。“东三”储箱中的燃料足以保证卫星工作8年以上。 “东三”于1997年5月10日在西昌发射升空,10天后定点于东径125度赤道上空。4年来,该卫星的24个通信转发器主要用于中国电信的公众通信网业务,此外,还承担了转播足球四甲A比赛等临时性任务,卫星通信转发器表现非常出色。专家认为其功率、频率优于中星5号。据有关部门统计“东三”仅公众通信一项,每年就可节约数千万美元。同时,“东三”的成功运行,为通信卫星的研制和在轨运行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前 言1984年4月8日我国试验通信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有了新的飞跃。就其技术水平而言,正如国防部长张爱萍所指出的:“我国的运载火箭技术水平不亚于其他先进国家,卫星通信技术也接近世界水平”。无论运载火箭还是通信卫星,其性能指标的先进性,都要以制造工艺技术作为其基础来实现的。通信卫星制造工艺技术的特点是:由于重量要求尽量轻,以增加有效载荷,而采用了大量薄壁结构件以及比刚度、比强度高的材料,这就对制造工艺提出了防止变形的尺寸稳定化的技术要求,以及钛合金、非金属材料的制造技术问题;由于同步定点的高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我所研制成功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微波接收机本振源中晶振和倍频链的研制。该设备在通信转发器中是一个重要部件,它提供一个频率非常稳定的超高频功率信号,送到微波倍频器,经微波倍频器倍频,滤波后成为微波接收机的本振信号。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通量通信卫星系统发展,为了获得更多的频率资源,系统工作频段开始向频率资源丰富的Q/V频段过渡.为了满足通信卫星系统对微波接收机向V频段的发展应用需求.文章给出了一种星载V频段接收机的设计和工程实现方法.设计基于多芯片组件技术,通过对毫米波频段电路的精确仿真,将多种功能芯片封装在同一射频管壳中,实现了设备的高集成度;通过对毫米波频段星载接收机的稳定性设计、宽带互联设计等整机集成设计技术的研究,实现了设备的高稳定性;首次使用基于MHEMT低噪声工艺的微波单片集成电路芯片(MMIC)使得设备具备低噪声特性.研制的V频段接收机的工作带宽达到2.5 GHz,是现有通信卫星载荷中带宽最宽的接收机,噪声系数小于3.5 dB,满足系统使用要求.该V频段接收机是Q/V馈电载荷的关键设备,实现了对未来高通量通信卫星重要的技术储备,可广泛应用于各类通信卫星系统.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新一代中国通信卫星DFH—3的星上电子系统。为了适应卫星通信迅速发展的需要,有效载荷分系统的设计强调了增加通信容量,同时又能使有效载荷的质量、功耗、可靠性、体积等适应卫星平台。与上一代通信卫星相比,新一代通信卫星无论是星上各部件的性能还是整个分系统的性能都得以改善。应用CAD、CAM、CAT等手段,实现了减轻部件重量、延长卫星寿命的目的。本文同时给出了有效载荷的性能概要。  相似文献   

7.
结合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中各种卫星信号的频段分布,提出一种适用于双频接收机的射频前端结构,讨论基于该结构的本振频率的选取方法。以GPS的L1频段和Galileo的E1频段为例,对该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显示,双频接收机射频前端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信卫星逐步由高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向高、中、低轨结合的全球覆盖卫星方向发展,多业务和多重覆盖的发展趋势对通信卫星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信卫星配备灵活载荷已经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对面向个人用户的高通量通信卫星及高、中、低轨结合的组网通信卫星来说尤为重要。配备灵活载荷的通信卫星能实现端到端业务,能灵活调整覆盖区,实现灵活组网,并提升资源利用率。分析了国内外通信卫星灵活载荷的发展动态,介绍了通信卫星灵活载荷的技术特点,并给出了有效载荷方案,最后阐述了通信卫星灵活载荷发展的关键技术及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高轨卫星导航接收机是实现高轨航天器自主定轨的核心设备。为在地面测试阶段对高轨卫星导航接收机进行充分高效的验证,亟需设计基于高轨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地面测试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高轨卫星导航接收机的自动化地面测试系统,主要创新点如下:第一,本系统可对高轨卫星导航接收机实际在轨状态下接收到的导航星座信号进行仿真;第二,具有模拟包含北斗三号等多导航卫星星座信号的功能;第三,本系统充分考虑自动化、通用化与一体化设计。提出的基于高轨卫星导航接收机的自动化地面测试系统能够在地面测试阶段对高轨卫星导航接收机进行充分验证,并充分考虑测试实施,从自动化、通用化、一体化方面提升测试效率,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质量问题,解决人工判读带来的误判漏判问题。  相似文献   

10.
常规的电推进技术是针对大卫星应用而研制的,体积大、功耗高,不能满足小卫星飞速发展的实际需要。针对小卫星对电推进器的要求,提出了利用电子回旋谐振微波放电技术,采用微波同轴放电腔体的小型化离子推进器。由于同轴传输线不存在截止波长,放电腔体的直径选择非常灵活,可以适应小卫星的低供电能力和对体积重量的要求。实验样机的直径为50mm,在微波功率为30W,加速电压1.2kV,减速电压0.2kV的条件下,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达到了4.6×10^16/m^3,推进器的离子束流也达到6mA。实验样机的体积大大低于常规波导谐振腔微波离子推进器,实现了小型化,基本满足了小卫星对电推进器的体积重量要求。  相似文献   

11.
杭仁  文青 《中国航天》2005,(6):16-19,21
2005年3月12日,人们盼望已久的首颗第四代“国际移动卫星”终于由美国宇宙神5火箭送入轨道。这颗世界容量、体积和重量最大的移动通信卫星,比第三代“国际移动卫星”功能强大100倍,将克服目前陆地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小的缺陷,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和视频通信需求,尤其是其新宽带多媒体业务,可全面开启宽带移动卫星通信。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 自1965年4月发射第一颗国际通信卫星1至今,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已发射了六代共约50多颗国际通信卫星。国际通信卫星7是为替代将于1993年到期的国际通信卫星5A而研制的。 国际通信卫星7净重1425千克,转移轨道重量为3590千克,卫星星体宽2.7米,高4.2米,其设计寿命为10.9年,正常情况下可达14年,如用阿里安44LP火箭发射,则寿命可增至19年。该星的太阳电池阵在10.9年寿命末期仍可提供3900瓦左  相似文献   

13.
卫星有效载荷系统逐渐开始采用相控阵天线作为收发装置,由于卫星的体积和重量受限,星载相控阵天线必须朝小型化、轻量化方向发展。传统砖块式架构的ka频段64元相控阵天线的剖面高度约60~80mm,重量约2kg。近年来,研究人员从设计、工艺和加工等不同方向探索和研究了瓦片式的相控阵天线,期望能从设计和加工方法上减小相控阵天线体积和重量,从设计方法入手,研究了一种基于系统集成封装技术的有源相控阵天线,该天线的辐射单元材料采用微带介质板,相较于其它形式的辐射单元具有更低的剖面高度,微波射频电路被封装到低温共烧陶瓷基板内部,射频走线与辐射单元平行布局,通过高集成化设计将微波电路和天线辐射单元进行一体化组装,与传统砖块式架构的相控阵天线相比,在具有相同辐射口径的前提下,设计的天线剖面高度缩减到30mm,重量减小到1kg,工作在Ka频段,波束扫描宽度达到±60°。满足了减小相控阵天线体积和重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王景泉 《中国航天》1993,(6):23-24,26
一、卫星技术 1.有效载荷技术 (1)转发器 卫星转发器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减小有效载荷硬件的重量和体积,提高有效全向辐射功率、频谱效率和可靠性。 ·接收机技术 包括低噪声前端、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等集成技术和介质滤波器。特别是介质滤波器,如双模或三模谐振腔滤波器,体积和重量缩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它们可为射频信道的分离、组合提供理想的微波滤波网络,使多用户卫星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有大幅度提高,双模滤  相似文献   

15.
中国 我国2008年共发射了1艘载人飞船、1颗数据中继卫星、1颗通信卫星、2颗气象卫星、4颗遥感卫星和4颗科学技术卫星。 4月25日,长征3C火箭在西昌发射了我国第一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1号01星,这也是长征3C新型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该卫星填补了我国数据中继卫星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卫星导航接收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天线单元、射频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微处理器和电源等模块组成。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原来的分立元件的接收机设计成芯片,使得体积、功耗、重量、成本进一步降低,性能进一步提高。卫星导航接收机专用芯片组的核心部件包括射频信号处理芯片(射频芯片)、基带信号处理芯片(基带芯片)和微处理器芯片。将射频芯片、基带芯片和微处理器合而为一的单芯片可以提高  相似文献   

17.
对于C波段通信卫星而言,有效载荷中的微波接收机(以下简称接收机)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设备。它将地面发射的信号经过低噪声放大,然后一次混频,将6GHz频段的信号变为4GHz频段的信号,并为后级通道放大器提供一定的功率电平。可见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国外的同类接收机已比较成熟,在结构和电路中均采用先进的方法,因此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靠等特点。已成功地运用于许多大容量、长寿命的通信卫星中。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接收机中,各种高性能如大动态、高选择性等都受相位噪声限制。尤其在目前电磁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情况下,接收机经过混频从强干扰信号中提取弱小有用信号是非常重要的。文章搭建了本振的中频模型,分别建立了BPSK和伪码调制的信号模型,并使用Matlab编程仿真,研究了本振相位噪声对数字接收机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航 天 短 讯     
《航天器工程》2019,28(2):141-146
<正>天链二号01星成功发射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网站2019年4月10日报道,3月31日,天链二号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的首发星,标志着我国数据中继卫星系统能力再次大幅提升。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抓总研制,采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公用平台,主要为飞船、空间技术实验室、空间站以及中、低轨道遥感、测绘、气象等卫星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在  相似文献   

20.
星载GPS接收机广泛应用于卫星实时导航定位、定时。只要捕获到至少4颗可见GPS卫星,GPS接收机就能完成一次定位。但由于星载GPS接收机处于高动态运动状态,无法接收外界辅助信息,因此大部分星载GPS接收机仍然采用轮询搜索方法对所有GPS卫星进行捕获,导致定位时间长。在此背景下,提出一种星载辅助GPS(AGPS)快速搜索方法,通过减少捕获次数来缩短定位时间。方法以卫星轨道运动规律为辅助信息,基于动力学轨道外推预测星载GPS接收机的概略位置,然后通过计算俯仰角实时判断GPS卫星对星载GPS接收机是否可见。星载GPS接收机可以优先捕获可见的GPS卫星,从而减少捕获次数,缩短定位时间。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轮询搜索、决策树搜索方法,为搜索到相同颗可见GPS卫星,星载辅助GPS快速搜索方法需要的捕获次数最少;并且,随着轨道高度增加,星载辅助GPS方法需要的捕获次数增加得最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