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量块计量保证方案(MAP)是美国NIST近年来推行的一种科学的量值传递方法。它打破了传统的量值传递方法,采用l检验和F检验对量值传递过程进行控制,并通过数据反馈对参加试验室进行综合考核,以确保量值传递的质量。介绍了在我国推广应用量块计量保证方案的实施情况,并进行了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使用线阵CCD自动测量微小圆孔参数的方法。基于微小圆孔的夫琅和费衍射原理 ,使用正交线阵CCD实现了对微孔的直径和圆度误差的二维参数的自动测量。  相似文献   

3.
电子经纬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角仪器,由多台高精度电子经纬仪构成的测量系统可以实现三维坐标测量,用于对大型工业产品的几何检测。但经纬仪在测量过程中仍然需要人工瞄准目标,存在速度慢、效率低、人为因素影响大等不足。实现经纬仪自动照准目标功能将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的自动瞄准技术,通过在经纬仪上安装一台相机获取待测目标点的图像,利用图形目标识别技术获取目标点图像坐标,依据相机与经纬仪的空间关系可以获得各目标点相对于经纬仪的初始角度,从而实现目标点的快速概略定位,理论推导及实验证明本方法能够准确有效的获得目标点的概略位置。  相似文献   

4.
基于IP网络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实现IP语音测试的专项研究,介绍了基于VOIP(Voice over IP IP语言)的信令及语音测试相关技术实现方案,系统硬件及功能实现框图。对IP语音测试平台的硬件设计方法及语音质量测试(VQT),信令流及媒体流的测试模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SKA设计中实现干扰零点形成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SKA(平方千米阵列)的设计中,采用相控阵技术的一个原因是想利用其自适应零点形成技术来抵抗频率干扰。介绍了一种在该类系统中适用的自适应算法PASTd,该方法利用子空间跟踪技术区分子空间,然后据此在干扰方向形成深的零点。在一小型相控阵中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收敛快且比较精确。  相似文献   

6.
对近几年国际原子时 (TAI)进展中不同类型原子钟和不同时间实验室原子钟贡献的权重进行了比较 ,并介绍了原子钟权重受其频率漂移率影响的一些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投影栅和相位法视觉检测系统,该系统由投射器将具有正弦分布的条纹投射到被测物体表面,利用不同方位投射条纹的相位来确定双目立体视觉中的对应匹配点。文中对该视觉检测系统进行了标定,建立了双目视觉传感器的三维测量数学模型,标定结果的平均误差为0.039 6mm,均方差为0.023 1mm,角度相对误差为0.2%。最后不仅给出了V型体表面测量的结果,角度相对误差为0.22%,同时还给出了V型体的三维重建图。  相似文献   

8.
光伏阵列在局部阴影条件下,出现反向雪崩效应,导致输出功率出现多个局部极大值点,此时常规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失效。基于比较完善的光伏电池遮挡模型,对光伏阵列进行建模,验证其输出功率的多峰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的多峰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并积累粒子个体搜索经验,提高跟踪速度。仿真表明,当外界条件变化时,此方法可以快速跟踪光伏模块的最大功率,从而有效地利用能源。  相似文献   

9.
精密时间间隔测量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于短时间间隔测量的量化时延法可显示较高的测量分辨力。然而 ,随着测量分辨力的提高 ,则需要更多的延迟组件和附加电路 ,这样不但设备的复杂度增加 ,而且还会产生附加误差 ,测量分辨力受到限制。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即在量化测量原理的基础上 ,利用细测与粗测相结合的方法来测量精密时间间隔。这种方法与CPLD相结合 ,可以在使用较少数量的延迟组件情况下 ,获得得 4 0 0ps的测量分辨力。  相似文献   

10.
DRFM在高度信号模拟中的应用及关键技术研究CSC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无线电高度表高度信号模拟方法,该方法利用DRFM能复制射频信号细微特征的技术特点,实现了模拟高度的连续可调和在高度信号上叠加干扰信息,重点介绍了采用的采样数据循环存储技术、数字噪声调制技术和多目标产生技术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倾斜摇摆试验台的倾斜、摇摆及振荡等参数的校准原理及现状,提出了采用具有零频响应的高灵敏度加速度计对倾斜摇摆试验台进行校准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相应的校准装置,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实践表明,使用加速度计可完成倾斜摇摆试验台大部分参数的校准,操作简单方便,并可溯源至国家振动基准。  相似文献   

12.
静电悬浮加速度计地面高压悬浮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电悬浮加速度计是进行空间飞行器准稳态非重力精密测量的设备。静电悬浮加速度计研制中,需要借助高压悬浮来完成其功能和部分性能评价的相关工作。文章就地面静电悬浮加速度计检验质量高压悬浮中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地面悬浮原理、高压电路实现形式、工作点选取、稳定性控制、高压静电力作用分析等,给出了实际试验结果,表明地面上系统在0.1Hz附近具有10-8gn/Hz1/2左右的分辨率,并可在悬浮状态下,完成功能及相关性能测试,获得静电悬浮加速度计地面直接性能评价受限的主要因素,同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针对线加速度台用于加速度计测试时,随动台定位受稳速台旋转干扰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被测设备质量要在负载允许范围内,使设备质心尽可能靠近随动台回转中心,并对其配平,以使稳速台转动带来的干扰力矩大大降低,保证测试中随动台的定位准确度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微硅加速度传感器的动态特性补偿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用以扩展加速度传感器使用频率范围的动态特性补偿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构造出一个基于硬件的补偿网络,这个补偿网络的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分别与加速度传感器的传递函数的极零点相抵消,从而使由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经过补偿环节后其动态特性得到补偿,扩展了加速度传感器的使用频带,同时并不要求加速度传感器处于临界阻尼状态。  相似文献   

15.
面外轴向检测微机电系统(MEMS)加速度计(Z轴MEMS加速度计)是MEMS惯性系统中用于提供面外加速度信号的重要器件。文章首先介绍了Z轴加速度计的两种典型结构,列举了国内外科研机构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概述其在结构设计、工艺制造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在性能指标、三轴单片集成等方面的进展。最后,结合Z轴MEMS加速度计的研究现状,对其在结构优化、性能提升、工艺制造、单片三轴集成等方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平台惯导系统加速度计所采用的自标定方法受到加速度计零偏预装值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而且加速度计标定参数准确性的验证方法也较为烦琐,不利于操作。基于压缩映射原理,针对平台惯导系统加速度计提出了一种迭代式标定方法,消除了传统加速度计自标定方法中的误差,同时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地验证加速度计标定参数准确性的方法,并对这种迭代式加速度计标定方法的收敛性进行了证明以及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7.
三轴转台误差对加速度计误差模型系数标定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精确地在三轴转台上标定惯性组合中的加速度计,建立了三轴转台的误差模型,推导了加速度计输出与转台误差、加速度计安装误差间的关系,分析了转台误差对加速度计输出计算精度的影响,建立了转台误差与加速度计误差模型系数的标定误差之间的联系.分析结果表明转台误差对标度因子KI以及交叉耦合误差KIO、KOP、KIP影响较大.文中方法对确定转台的精度指标和进一步提高惯性仪表标定精度以及误差补偿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
Satellite gravity gradiometry has been applied in GOCE mission to obtain higher harmonics of the Earth’s gravity mapping. In-orbi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cision of GOCE gradiometry achieved a level of 10–20 mE/Hz1/2 in the bandwidth of 38–100 mHz, and the major error source came from the intrinsic noise of the core sensor electrostatic accelerometer. Two schemes for improving sensitivity of such accelerometer are presented by optimizing the parameters to reduce the dynamic range and choosing the heavier proof mass to suppress the thermal noise limited by the discharging gold wire. As a result, an accelerometer with a better resolution of 6.6×6.6×10−13 m/s2/Hz1/2 could be developed, and then a precision of 3 mE/Hz1/2, corresponding to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about 78 km half wavelength, is achievable for the future satellite gradiometric mission.  相似文献   

19.
差动式光纤Bragg光栅加速度计传感头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悬臂梁-质量块结构加速度计存在的灵敏度与固有频率不能兼顾的问题,设计一种差动式光纤Bragg光栅加速度计,建立系统模型,对测量精度等进行理论计算与分析.传感头设计采用主梁与微梁结合的结构,是悬臂梁-质量块结构的一种改进形式,并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其静态特性和动态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设计系统精度可以达到10.5×10-3g,固有频率为270Hz,固有频率是同等精度的传统悬臂梁结构光纤光栅加速度计的2.7倍;此结构的加速度计在不降低灵敏度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固有频率.   相似文献   

20.
运用模糊理论描述了影响加速度计标度因数稳定性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问题,针对其中的磁钢磁感应强度和石英摆片热膨胀系数两类稳定性影响因素,给出了其三角模糊数区间,并通过该型加速度计的磁-结构耦合ANSYS分析求出了在模糊参数不同组合下的仿真输出,根据仿真输出结果获得了标度因数模糊稳定区间,给出了加速度计标度因数稳定性分析流程及实例.分析说明了基于模糊理论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可以为加速度计加速稳定试验截止条件提供依据,对提高加速度计标度因数长期稳定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