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数字式颤振主动抑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邹丛青  陈桂彬 《航空学报》1994,15(6):647-651
介绍了数字式颤振主动抑制系统的控制律综合、风洞实验及其工程特性。控制律的设计采用连续域离散化的方法。对4种不同控制律进行了风洞实验,验证了理论计算与实验设计的正确性。实验中控制律用微机和工业控制机联合实现;还根据工程应用的观点提出了颤振主动抑制系统应该具有的特性。对一个与实际飞机动力相似的机翼/外挂系统的研究表明,颤振速度提高了20%左右,并且系统的工程特性也是基本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陈青  胡兆丰 《航空学报》1989,10(9):420-426
 本文研究了弹性飞机的颤振主动抑制就颤振发生的实质的讨论,提出一种研究颤振问题的探索性想法,即把对全系统颤振问题的研究归结到对其中少数有关的运动模态特性的研究。此一想法在颤振特性分析及颤振主动抑制方面得到具体的发挥,相应地产生了一种综合作图法和解析法特点的近似分析颤振特性的途径和一个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优化目标函数。后者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常用的二次型优化方法所固有的某些弊病。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建议和方法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邓彦敏  胡继忠 《航空学报》1992,13(4):118-123
连翼机具有前、后机翼,前翼后掠上反,后翼前掠下反;后翼在前翼展60%~100%之间与前翼相连。其前视图和俯视图均构成菱形。在低速风洞中对连翼机进行了纵向及横向测力实验,其中包括前、后翼几何参数改变对气动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与常规飞机相比连翼机具有如下优点:诱导阻力小,升阻比大且具有较好的失速特性。改变连翼机前翼上反角和后翼下反角对纵向气动特性影响不大,对横向气动特性有明显影响。减小前翼外段的后掠角可使俯仰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JT15D-4发动机上进行了数控系统的实验研究,探索数字控制系统的设计及运行中的问题。为了提高数字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系统中采用了双机通讯、状态性能监视、液压机械式备分的调节器、软件故障诊断报警等多种措施。通过数字仿真、半物理模拟及台架试车各阶段的实践,验证了系统结构、设计的正确性,为进一步开展全功能的数字控制的研究提供了实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形状记忆合金智能结构的主动振动抑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军  郦正能  叶宁 《航空学报》2002,23(5):427-430
 从形状记忆合金 (SMA)智能结构用于主动振动抑制的构想出发,建立了含SMA非线性本构关系的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结合试验验证了主动振动抑制的效果。试验和计算结果都表明SMA是振动抑制的有效驱动器,通过主动应变能调整 (ASET)的方法对结构固有频率的影响非常显著,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基频 (一阶固有频率 )的改变上,对高阶固有频率的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
FLUTTER SUPPRESSION USING DISTRIBUTED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 Flutter suppression using distributed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has been analyzed and tested. In constructing the finite element equation, effects of piezoelectric matrices are investigated. LQG method is used in designing the control law. In reducing the order of the control law, both balance realization and LK methods are used. For the rational approximation of the unsteady aerodynamic forces LS method is improved. In determining the piezoelectric constants d31 a new dynamic response method is developed. Laser vibrameter is used to pick up the model response and in ground resonance test the model is excited by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Reasonable agreement of the wind tunnel flutter suppression test with calculated results is obtained.  相似文献   

7.
机翼/外挂系统的颤振主动抑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奇凯  陈桂彬 《航空学报》1991,12(10):453-458
 本文对颤振主动抑制控制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为一小展弦比带外侧导弹的机翼颤振模型,模型具有外侧后缘控制面。依据该模型的全部动力特性和刚度特性,以最优控制为基础,采用动态补偿器方法,设计了两阶控制律。对该控制律进行了风洞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颤振临界速度提高了14%以上。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根据跨音速面积律将翼-身组合体模型转变为等效旋成体模型 ;并将风洞的矩形截面转变为等面积圆截面 ;由此通过轴对称跨音速小扰动速势方程求解圆截面风洞洞壁调节量 ;进而得到矩形截面上、下洞壁调节量。以堵塞比为 2 .64%的模型在西北工业大学高速二维柔壁自适应壁风洞中进行了翼面测压试验,并以同一模型在德国宇航院 HKG风洞中 (堵塞比为0 .35 % )做了对比试验。在近音速情况下 ( Ma∞=0 .94,0 .994和 1 .0 0 8),α=0°,2°时两者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李利春 《航空学报》1988,9(2):41-50
 本文对主动控制的高性能飞机的气动伺服弹性影响进行了设计研究。从普遍的弹性方程建立了将刚体和结构模态分开描述的耦合方程,推导了主回路弹性传递函数,并同时利用频率响应和最优离散输出反馈调节器两种方法,对一种参考飞机的纵向一阶弯曲模态进行了简化的分析。提出了推荐的频率域设计指标和按最优增益对传感器安装位置的灵敏度作为需要控制的判据。讨论了比例式和前向复合控制两种系统类型的弹性和刚体反馈律的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10.
轻型飞机翼梢减阻外形的风洞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彦敏  胡继忠 《航空学报》1994,15(8):897-903
介绍了三种翼梢减阻装置:后掠翼梢、分段后掠机翼和下弯翼梢。重点给出改变后掠翼梢的几何参数对减阻效果的影响。风洞实验表明,经优化设计的后掠翼梢可使诱导效率e提高4%~7%。后掠翼梢使飞机纵向静稳定性增大。水洞实验表明,后掠翼梢减阻的原因主要是在有迎角时,翼梢前缘涡和后缘涡共问作用削弱了翼梢涡,从而减小了飞机的诱导阻力。  相似文献   

11.
FL—23风洞洞壁对跨声速颤振的干扰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供了在FL-23风洞中进行的试验研究结果。试验采用动力相似的四种不同尺寸的60°三角机翼平板半模型。结果表明:洞壁干扰提高了跨声速颤振临界速压,当模型展长对试验段宽度的比值Lm/B为0.687、0.600和0.512时,使颤振临界速度的压缩性修正系数分别减小3.8%、2.5%和1.4%。改变开孔率的试验定性验证了上述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一个具有分布式压电驱动器的模型,设计了单输入/单输出(SISO),单输入/多输出(SIMO),多输入/多输出(MIMO)颤振主动抑制控制律,并进行了风洞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测量点和压电驱动器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EXPERIMENTALRESEARCHOFTHECONFIGURATIONOFWING-TIPDRAGREDUCTIONFORLIGHTAIRCRAFTDengYanmin,HuJizhong(FacultyofLightAircraftDesig...  相似文献   

14.
二元柔壁自修正风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叙述西北工业大学开展二元柔壁自修正风洞研究的情况以及所取得的结果。着重介绍了西北工业大学二元柔壁自修正风洞的参政选取以及自修正风洞试验技术的研究工作,如迭代试验方法的确定,一步法的研究等。同时提出了对今后开展自修正风洞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低超音速三维模型实验是在二维柔壁自适应风洞中进行的。将Wedemeyer理论推广到超音速流动,建立了洞壁调整量的计算方法;解决了洞壁预调量效应的计算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洞壁自适应调整方案,它可用于堵塞比较大的模型实验和任意初始壁面。按此洞壁调整方案所作实验结果表明,二维柔壁自适应风洞作超音速三维模型实验时,可有效地抑制压缩、膨胀波经洞壁反射后对气动数据的影响。其消波效果和三维自适应壁风洞的消波效果基本相同,主激波反射的消波效果甚至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6.
利用前缘旋转控制边条翼外翼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条翼在边条较小时中等迎角以上外翼就会出现分离,现提出用转动前缘表面来控制边条翼外翼分离。通过测力、油流和烟丝实验研究了转动前缘对机翼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这种机翼上转动前缘对控制分离是有效的,升力增量最大可达30%。可以预期,转动前缘与边条的综合作用,机翼的分离特性将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样机的技术概念和现状,并对数字化预装配过程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该技术在直升机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8.
飞机全动平尾颤振特性风洞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卫  张桂江  刘钟坤 《航空学报》2015,36(4):1093-1102
高机动飞机全动平尾颤振设计的重要手段就是颤振模型风洞试验。针对一个飞机的全动平尾,采用了单独平尾和中央固支的后机身-平尾组合体两种方案的低速颤振风洞试验,研究平尾的基本颤振耦合机理以及后机身垂尾气动力干扰的影响。然后采用半模跨声速颤振风洞试验研究马赫数对颤振特性的影响和机翼干扰对平尾颤振边界的影响。介绍了低、高速颤振模型的设计和风洞试验的结果,并综合形成了完整的平尾颤振特性规律,尤其在跨声速颤振风洞试验中,使用不同超重系数的颤振模型,研究了质量参数对颤振边界的影响规律。风洞试验结果显示,全动平尾颤振特性研究必须考虑后机身的弹性支持,并且需要使用不同的模型方案考虑机身、机翼和垂尾的气动力干扰,跨声速风洞模型需要考虑超重系数的影响。该研究获得了全动平尾颤振特性的一般规律,可作为相关飞行器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我国第一次进行的螺桨风洞试验-某型螺桨模型及改型桨模型风洞对比试验。首次得到了系统的缩尺模型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试验表明改型桨在爬升、巡航效率、静拉力等方面均超过设计要求的指标。介绍了螺桨驱动装置、试验模型、测量系统、试验修正、结果分析等。   相似文献   

20.
吴太欢  林麒  何升杰  柳汀  高忠信  王晓光 《航空学报》2020,41(9):123761-123761
研究绳系结构和绳索预紧力对全模颤振双索悬挂系统刚体模态频率的影响。首先,基于绳索并联机构理论,对双索悬挂系统进行静力学建模,引入加权矩阵,推导了双索悬挂系统静刚度模型;其次,建立双索悬挂系统无阻尼振荡方程,分析双索悬挂系统刚体模态频率变化规律;进而,搭建了双索悬挂系统地面样机,开展系统模态频率测试试验,研究系统刚体模态频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最后,参考试验结果修正所建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随着绳索预紧力的增加,系统刚体模态频率呈上升趋势,但各阶刚体模态的固有频率上升速率不同,平动模态的固有频率受绳索预紧力影响比转动模态小得多;在转动模态方面,滚转模态的固有频率最大且上升快;在平动模态方面,升沉模态的固有频率大于横侧滑模态的固有频率;双索经过的机身前后滑轮与飞机模型质心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支撑系统俯仰模态、偏航模态的固有频率,但几乎不影响其滚转模态的固有频率。研究发现,通过控制悬挂绳索预紧力的大小,合理设计机身上的滑轮安装位置,能够有效降低双索悬挂系统刚体模态频率。研究结果对于优化设计全模颤振双索悬挂系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