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1月12日,举世注目的“深入撞击”彗星探测器在德尔它2火箭的托举下,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这一价值3.3亿美元的彗星探测器,将在飞行4.31亿千米之后,于2005年7月4日,撞击“腾佩尔”彗星,以研究彗星内部的秘密。该项目主要负责人赫恩教授认为:“从太阳系形成至今,只有彗星的内部物质是一直没有变化的。在这之前,我们并不了解彗星内部的情况,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深入撞击’来收集彗星内部的信息。”此举是人类第一个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计划。俄罗斯发射白杨导弹2004年12月24日,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从普列谢茨克航天发…  相似文献   

2.
继2005年7月4日美国深入撞击彗星探测器在太空撞击坦佩尔-1彗星,实现了人类第一个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之后,2006年1月15日彗星探测再次掀起的高潮,因为这一天美国星尘号返回的首次携带彗核物质取样返回地球。2014年,欧洲的“罗塞塔”(Rosetta)探测器还将在彗星表面着陆。  相似文献   

3.
国太 《太空探索》2004,(4):40-43
在火星探测进行得热火朝天时,科学家们仍不忘将目光投向彗星这种神秘的天体,2004年3月2日格林尼治时间7:17分,欧空局将1个名为“罗塞塔”(Rosetta)的彗星探测器送入了太空。它将经过10年的长途跋涉进入“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轨道,并向该彗星释放着陆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欧美先后发射了“星尘”(Stardust)、“罗塞塔”(Rosetta)和“深度撞击”(DeepImpact)等彗星探测器。其中“星尘”成功取样,正在返回途中;“罗塞塔”将在彗星表面着陆;最举世瞩目的美国“深度撞击”探测器在2005年7月4日13:52首次成功撞击坦佩尔-1(Tempel-1)彗星,并发回了相关照片,这是人类第1次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  相似文献   

5.
国太 《太空探索》2005,(3):26-29
2005年1月12日,举世瞩目的“深入撞击”彗星探测器发射升空了。它之所以吸引了全球众多的眼球,是因为这一价值3.3亿美元的彗星探测器,将在飞行4331亿千米之后,于2005年7月4日,撞击名叫“腾佩尔1”(Tempell)的彗星,以研究彗星内部秘密的计划。  相似文献   

6.
1月12日,德尔他一2火箭发射了美国航宇局(NASA)的“深入撞击”(Deep Impact)彗星探测器。  相似文献   

7.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3,(7):8-9
抓住机会,留名彗星 2004年2月之前,您只要登录北京天文馆网站www.bjp.org.cn,在相关网页中成功注册,您的名字就将在2005年7月4日,搭载美国航字局“大冲撞”彗星探测器,抵达并永久地留在坦普尔1号彗星上。“大冲撞”探测器将对彗星内部进行探测,帮助科学家了解有关彗星组成和太阳系形成的信息。其使命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并非专属于科学家,每一位对太空充满好奇的人都可以参与。尽  相似文献   

8.
空间扫描     
欧空局于7月1日展示“罗塞塔”彗星探测器模型 它将在2012年与“维尔塔宁”彗星会合。欧洲在彗星探索方面已居于领先地位,1986年曾成功把“乔托”探测器发射到了距离“哈雷”彗星不到600km远的地方。与“乔托”不同的是,“罗塞塔”在2012年5月28日与“维尔塔宁”彗星会合之后,将沿距彗星表面仅1km的轨道环绕彗星飞行,而不仅是擦肩而过。它还将向彗星扔下一个100kg重的着陆器,着陆器再发射一把带倒钩的叉子,使之插入彗星,以确保探测器不会因为碰撞而弹离彗星。日本H-2A火箭开发受阻 1999年3…  相似文献   

9.
1999年2月8日北京时间凌晨5时 ,一枚德尔塔Ⅱ型火箭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把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星尘”号无人探测器送入太空 ,开始了它漫漫7年的“追星”之旅。这是一枚费时10年耗资1 66亿美元的彗星探测器 ,将于2004年与围绕太阳运行的怀尔德 -2彗星在太空相会 ,到时全球的科学家将为之瞩目。为什么要进行考察彗星的实验?彗星上真能找到地球生命的起源吗?“星尘”号都用了当今世界上哪些最先进的技术?彗星物质带给地球的将是惊喜还是灾难?这些便是“星尘”号彗星之旅最让人关心的秘密。浩瀚…  相似文献   

10.
空间扫描1     
《国际太空》2005,(2):9-9
阿莱尼亚航天公司获得7.75亿欧元的卫星合同,波音公司获得1.44亿美元的导航卫星合同据2004年12月28日报道,“深入撞击”彗星探测器于2005年1月12日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11.
1999年2月7日21点04分,美国航宇局的“星尘”号探测器从卡纳维拉尔角由“德尔它2”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为期7年的飞行,其使命是捕获彗星尘埃标本并且把它们带回地球。  相似文献   

12.
欧洲航天局发射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已经在太空中翱翔了6年时间,它的最终使命是在2014年与一颗彗星会合,并探索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奥秘。但在此之前的漫长旅途中,“罗塞塔”也顺便走访了其他天体,  相似文献   

13.
腾月 《太空探索》2006,(11):28-29
还记得美国航宇局用航天探测器撞击彗星曲事件吗?从那次撞击中.美国科学家获得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星尘,好像是尝到了撞击的甜头.美国人撞上了瘾.撞击彗星成功之后又开始策划撞击月球。美国人撞击月球计划的时间初步定在2009年1月。不过这次美国人可没有抢到先机,欧洲人已于今年9月3日率先撞击月球,与撞击彗星相比.撞击月球更具有实用意义.它可以为开发月球能源作准备。  相似文献   

14.
航天简讯     
“深度撞击”和星尘号探测器将重返太空□□据美联社2007年7月4日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将重新利用“深度撞击”和星尘号探测器,探索和观测太阳系内外的多颗彗星和行星。“深度撞击”的任务包括:收集太阳系以外行星的相关数据,以测定这些行星是否具有卫星和光环;作为观测站  相似文献   

15.
1992年2月7日,“星尘”号探测器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用“德尔它”2火箭发射升空,本刊当时曾对此进行过报道,题为《星尘向着扫帚去》,如今,在太空邀游了七年,飞越了48亿千米漫漫长路的“星尘”号,终于携带着彗星“维尔特二号”的样本,于今年1月15日顺利返回地球老家,可谓“七载携尘终归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在彗星物质所形成的巨大“尘暴”中,美国航宇局的星尘号彗星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04年1月3日凌晨3时许近距离飞过“怀尔德—2”彗星,成功收集到彗星喷射出来的尘埃。现在星尘号已经在返回地球的途中了。它将把彗星物质带回地球供科学家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文青 《国际太空》2004,(12):16-19
人类对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探索从很早就开始了,特别是对彗星的考察,使人类有望揭开太阳系形成的秘密,因为从彗星上能够找到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线索。彗星由冰、气体和尘埃构成,这些物质来自约45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早期的原始残骸。继美国航宇局(NASA)的“星尘”彗星探测器于2004年1月成功追上怀尔德-2彗星,并拍摄照片和收集其彗尾物质后,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东部时间6月10日13时58分,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美国用德尔他-2火箭把名为“勇气”的火星漫游者-A(MER-A)探测器发射升空。MER-A是美国近距离研究火星的两个探测器中的第1个,它将在2004年1月初降落火星。第2个探测器取名“机遇”(MER-B),原计划于6月25日发射,由于固体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2月,2个篮球大小的太空球将以每秒200米的速度撞击火星表面,并释放出微型探测器,探测器将钻进2米深的火星地下。 该微型探测器计划又叫“深空2号”,它是美国航宇局下一个千年计划的第2个深空技术认证的任务。这次任务将测试“网络”任务的关键技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新一代导弹预警卫星指日可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兵 《太空探索》2007,(2):42-45
美国空军2006年11月17日宣布,由洛马公司开发的美国新一代导弹预警卫星中的“天基红外系统-高轨道”(SBIRS-High)卫星上的探测器已进行了在轨传输数据的测试,测试取得了圆满成功。首颗大椭圆轨道卫星的星载探测器是由诺格公司负责制造的。如果把“天基红外系统-高轨道”卫星比作是反导系统中的“眼睛”的话,那么探测器则是“眼睛”中的“瞳孔”。新科状元技高一筹美国现正全力研制既可探测来袭的战略导弹,又能探测战术导弹的“天基红外系统”。它将用于监视和预警全球导弹发射,包括发射时间、地点、弹头轨迹以及着陆地点估计等;为“战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