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载人航天飞行始于本世纪六十年代,那时,英国的工业部门也制定了许多方案,但都只是“纸上谈兵”。最近两年来,英国宇航动力公司、空间和通信公司制定了研制一种单级、不载人、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计划,它不仅是创造性的航天运载器,而且可获得较好的飞行效果。最终,这种航天运载器将改成能把宇航员和乘客送入轨道的运输器。这种运载器被命名为“HOTOL”,即:水平起落式空天飞机。人们预测,用这种空天飞机发射卫星比使用美国的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2.
实言  何柳 《太空探索》2004,(7):14-15
人类的生存环境,在迈过了陆地、海洋、天空之后,已进入了第四环境,即外层空间。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发射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这人类登天三部曲已清晰地展露在世人面前。然而.仔细审视这三部曲.哪一步都离不开一个基础——进入空间的航天运载器。航天运载器在本质上属于广义的交通运输工具,就像在天路上迅驰的汽车.它的  相似文献   

3.
<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是指能够穿越大气层进入太空,自由地往返于地球与太空之间,具有重复使用性,并能够按照需要较长时间地在空间轨道停留或机动,执行卫星发射、在轨服务等各种类型的任务,既可军用也可民用的多用途航天器。它代表着未来运载器的发展方向,拓展了航天运输系统的概念内涵,其在大幅降低进入空间成本的同时,还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和响应性等方面的优势。人类发展航天运输系统的梦想目标之一,就是研制出能像飞机那样水平起飞和降落,并可多次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为此,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投入经费,开展了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研究。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 ,全球共发射了 60个运载器 ,其中包括用于进行 X-4 3 A验证机飞行试验的改进型“飞马座”空射火箭。由于此次发射任务属于非常规有效载荷发射任务 ,因而进行航天发射市场数据统计时将不把它作为统计内容。已发射的 59个常规运载器共把 70多个不同种类的有效载荷送入了  相似文献   

5.
航天技术经过40多年的发展,把卫星送入太空已经不在话下,载人航天乃至“嫦娥奔月”也早已成行,但要论经济性和便捷性,航天运载器与大规模地开发利用空间宝贵资源、或实现人类上天日常观光的要求还相去甚远。人们期待着能够在地球与太空之间快速往返飞行、经济上更为便宜的航天运载器。  相似文献   

6.
1994年8月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新的航天运载器政策,其核心内容是降低美国老式运载火箭的昂贵费用。这项仅8页纸的航天运载器政策,要求美国国防部负责改进现有的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以满足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军用和民用航天器发射的需要;航宇局发展新的航天运载技术,为2000年以后的可重复使用的发射系统打下一定的基础。此外,还鼓励私人企业与政府密切合作。这项政策打消了长期以来要研制一种能把大中型有效载荷送入轨道的、价值几十亿美元的运载器的愿望。该政策还规定:(1)裁减下来的战略弹道导弹,只有在改装…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航天运载器结构中的应用,通过把微型传感器纳入箭体结构设计之中,和箭体结构集成为一体,从而达到结构自身对环境参数、受载情况的实时监测。以小型无线温度传感器为研究对象,通过方案设计和试验验证进行了初步探索,并针对在航天运载器结构中应用的后续工作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航天领域的发展,鼓励政策密集出台,大大促进了产业和技术的进步。航天运输系统作为所有航天和空间活动的基础,更是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航天运输系统是将载荷从地球送入轨道的运输工具,可以分为一次性运载火箭和重复使用运载器两大类。其中一次性运载火箭是人类当前进入空间的主要途径,不过重复使用运载器也在快速发展,而且正在成为重要的趋势。另外,新方案、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预示着某些潜在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为航天运输系统的远期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国会要求美国空军"渐进一次性运载器"(EELV)计划正式更名为"国家安全航天发射"(NSSL)。EELV计划始于1994年8月。当时克林顿总统签署了一项《国家航天运输政策》,指定由国防部负责研制针对中重型有效载荷的一个运载家族。  相似文献   

10.
在ORS发展中,美军首次将临近空间飞行器与战术星、及时响应运载器统一纳入一个军事航天大系统中,提出由战术星、临近空间飞行器和及时响应运载器共同组成"联合作战空间"。超高空长航时无  相似文献   

11.
随着火箭运载能力的不断提高,"一箭多星"发射方式越来越多地被各航天大国所采用.多星发射不仅对运载器的运载能力有所要求,而且由于运载包络的限制、卫星的分离以及卫星与运载接口等问题,因此对卫星构型也有所要求.  相似文献   

12.
欧洲可重复使用运载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采用了两种方式降低航天运输成本、增加竞争力。一是改进以阿里安-5为主的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提高其安全性、可靠性并降低成本;二是研制新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LV)及其相关技术,目前正在研究和论证过程中。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空局(ESA)协调各成员国开展了一系列RLV的研制活动,从未来欧洲空间运输研究计划(FESTIP)、未来运载器技术计划(FLTP),到先进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计划(PEARL),直至目前的未来运载器准备计划  相似文献   

13.
<正>《国际太空》紧密配合中国航天器、运载器的研制情况,采用广泛报道与专题介绍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全面、深入地刊登航天领域的七大方面最新科技信息。·中国航天的最新科技成果·世界各国的新航天政策、计划和规划·全球航天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国际太空》紧密配合中国航天器、运载器的研制情况,采用广泛报道与专题介绍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全面、深入地刊登航天领域的七大方面最新科技信息。·中国航天的最新科技成果·世界各国的新航天政策、计划和规划·全球航天未来发展趋势·国外各类新型航天器  相似文献   

15.
正《国际太空》紧密配合中国航天器、运载器的研制情况,采用广泛报道与专题介绍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全面、深入地刊登航天领域的七大方面最新科技信息。中国航天的最新科技成果世界各国的新航天政策、计划和规划全球航天未来发展趋势国外各类新型航天器航天领域采用的新技术、新设计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邮购信息     
一、航天书刊 《世界航天运载器大全》390元,《航天邮票目录》44元,优惠价29元,《世界航天发射系统》50元(原价80元),《邮票与航天》16元,《当代中国的航天事业》13.5元,1989  相似文献   

17.
正据印度有关航天人士称,印度新研制的"静地卫星运载器"(GSLV)3型火箭有望在年底发射重约3.2吨的"静地星"19通信卫星。这将是印度发射的最重的一颗静地轨道卫星。印空间研究组织不久将对其未来可用于航天发射的超音速燃烧冲压喷气发动机进行试验。超燃冲压发动机将能减少运载器的氧化剂携带量,有助于降  相似文献   

18.
正《国际太空》紧密配合中国航天器、运载器的研制情况,采用广泛报道与专题介绍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全面、深入地刊登航天领域的七大方面最新科技信息。·中国航天的最新科技成果·世界各国的新航天政策、计划和规划·全球航天未来发展趋势·国外各类新型航天器·航天领域采用的新技术、新设计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16年,世界航天活动异彩纷呈,私营航天企业蓬勃发展.全球共执行85次航天发射,共将209个航天器送入轨道.新型航天运载器的研制和发射场的建设如期实施,以火箭一子级垂直起降为代表的重复使用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0.
读者服务窗     
一、航天书刊 如果您想了解当今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妨看看以下书目: 《世界航天运载器大全》390元,《航天邮票目录》44元,《世界航天发射系统》50元(原价80元),《中国空间事业一瞥》24元,《邮票与航天》15.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