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射短讯     
<正>北斗三号第1颗、第2颗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据新华社2017年11月5日报道,当天,北斗三号第1颗、第2颗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此次发射任务拉开了北斗三号全球组网的序幕。此次发射的是北斗三号首组2颗MEO卫星,是北斗导航系统第24、25颗卫星。北斗三号卫星星座是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系统由24颗MEO卫星、3颗GEO卫星和3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04,(9):6-6
8月29日15时5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约9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发射的第19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据有关部门介绍,这颗卫星将在太空预定轨道上运行若干天后返回地面。卫星运行期间,主要进行空间科学研究、国土普查和地图测绘等任务。用于发射卫星的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78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连续36次发射成功。卫星在轨运…  相似文献   

3.
发射短讯     
《航天器工程》2017,(1):145-146
<正>印度一次性发射104颗卫星据腾讯网2017年2月15日报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在2月15日使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创纪录地发射了104颗卫星,其中101颗为外星。此次发射的有效载荷总质量约1380kg,主载荷是印度的1颗CartoSat-2D卫星(质量714kg)和2颗30kg微卫星;美国普兰尼特(Planet)公司有88颗,剩余13颗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以色列、荷  相似文献   

4.
海外同行     
Lockheed Martin发射GPS卫星美国用于全球定位系统的下一代的第一颗卫星于近期由Delta2型火箭发射升空,发射的2R-M卫星是将被连续发射8颗卫星中的第一颗。现有的28颗卫星群包括12颗IIR卫星,将发展到能够提供全球覆盖和提高更多的性能。更进一步现代化的GPSIIR-M系列卫星,将具有  相似文献   

5.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6):118-118
2008年11月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2D运载火箭同时将创新一号02星和试验卫星三号2颗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创新一号02星是一颗小型数据采集传输试验卫星,由中国科学院研制,主要用于水利、水文、气象、电力及减灾等领域各类监测站点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任务。试验卫星三号是中国第3颗技术试验卫星,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抓总研制,主要用于空间大气环境探测新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工程》2010,(2):86-86
据中国航天新闻网2010年2月2日报道,大约1个月之前发射的组成GLONASS导航卫星系统的最后3颗卫星已经开始进入运行阶段。其中,有22颗卫星在轨道群内,其中18颗已被用于此前指定的用途,有2颗目前在临时的技术维修中,另外2颗将被撤出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需要至少18颗正常使用的卫星,以维持系统不间断的正常运行,这18颗卫星负责24小时接收从全球范围内传送的导航信号。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7月29日9时48分,"长征"三号B/"远征"一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第33、34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上级有关部门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袁洁,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保华在北京和发射现场指导发射。此次任务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第5次发射,将该系统的第9颗和第10颗卫星成功  相似文献   

8.
欧洲咨询委员会对1991~2002年的世界航天工业的形势和前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航天通信业将会成为主要的空间商业应用产业。 据统计,世界商业性航天通信市场(除苏联外)情况如下:全世界1988年发射了15颗卫星,1989年12颗,1990年12颗,1991年15颗。以后几年将会继续保持增长趋势:1992年将发射15颗卫星,1993年19颗,1994年24颗,1995年23颗。这就是说,在未来5年中,一共要发射96颗卫星,其中,美国25颗,欧洲22颗,日本12颗,其它国家18颗,国际组织19颗。  相似文献   

9.
随着“天网”4卫星的发射,明年英国防御部队的通信能力将有很大的改善.初步安排是发射两颗卫星,第一颗将在1986年2月左右用航天飞机射入轨道.第二颗是在轨备用卫星,也将在一年后发射.另外,第三颗卫星可能也会很快发射,尽管英国海  相似文献   

10.
美国空军部同洛克希德公司已签订了为期三年半的八千万美元的合同,该公司将研制、试验和发射用于军事导航网络,导航星的四颗补充卫星。这四颗卫星将用于继续进行导航星系统的试验。导航星系统打算用于全球、全天候和昼夜导航,其定位精度可达10米。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8月25日7时52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B/"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执行"一箭双星"发射任务,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35、36颗卫星发射升空,随后,火箭上面级成功与双星分离,将其顺利送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第6次发射,是该系统的第11颗和第12颗卫星。此前,"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成功完成5组卫星的发射。  相似文献   

12.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11,(3):48-48
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德尔它4H重型火箭1月20日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NRO)的一颗保密侦察卫星.代号NROL-49。据信这是“锁眼”12(或称“锁眼”11B,又称“高级晶体”)光电侦察卫星系列中的第6颗卫星。该型卫星由洛马公司建造,最初建造了5颗。但在用于接替它的“未来成像体系”(FIA)计划光学卫星项目因费用上涨、进度推迟和技术受阻而被砍掉后,同家侦察办又从洛马增订了2颗这种卫星。  相似文献   

13.
格林尼治时间 2 0 0 2年 12月 2 5日 ,俄罗斯航天局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使用质子号 K运载火箭发射了 3颗 GL ONASS补网卫星 ,这些卫星将成为 GL ONASS卫星导航系统的一部分。俄罗斯自从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开发 GLONASS系统 ,原计划系统由 2 4颗卫星组成 ,但现有的卫星数量已减少。此次发射的 3颗卫星进入第三轨道面后 ,使系统目前可用的卫星数量增加到 11颗 ,而系统正常运转需要15~ 18颗卫星。现在星座上的工作卫星数量只有 7颗 ,其中使用时间最长的 3颗卫星是在 1998年底发射 ,1999年初投入使用的。由于俄罗斯的卫…  相似文献   

14.
据现在飞行网站12月1日报道:俄罗斯的质子运载火箭周六从拜克努尔航天发射中心升空,将三颗Uragan导航卫星发射入轨,这三颗卫星将用来替换俄罗斯GIDNASS全球定位系统。所发射的三颗卫星中,有两颗是标准的Uragan卫星,一颗是Uragan-M卫星,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11月19日2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B/"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执行"一箭双星"发射任务,将2颗"北斗"全球导航卫星(即"北斗"三号卫星)发射升空。随后,火箭上面级顺利与双星分离,将其送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是"北斗"三号工程的第10次发射,是该系统的第18颗和第19颗卫星,也是我国发射的第42颗和第43颗"北斗"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4月10日12时25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4C运载火箭成功执行"一箭四星"发射任务,将遥感卫星31-01组卫星及微纳技术试验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遥感卫星31-01组卫星由3颗卫星组成。遥感卫星31-01组卫星及1颗微纳技术试验卫星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所属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  相似文献   

17.
正3月30日1时56分,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托举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两颗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随后,火箭上面级与卫星成功分离,将其送入预定轨道。上级有关部门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吴燕生在发射现场指导发射。本次发射的两颗卫星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第7颗和第8颗卫星,也是我国发射的第30颗和第31颗北斗卫星。据悉,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由航天  相似文献   

18.
7月20日7时3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创新三号、试验七号和实践十五号3颗技术科学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3颗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碎片观测和空间机械臂操作等空间维护技术科学试验.  相似文献   

19.
<正>北京时间2015年7月25日20时2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经过约3.5h飞行后,"远征一号"上面级将2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覆盖的建设目标迈出坚实一步。此次发射的2颗卫星,均为地球中圆轨道卫星,也是中国发射的第18、19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入  相似文献   

20.
<正>据报道,美国两颗地球同步轨道监视任务卫星(GSSAP)已于近日搭载德尔它-4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与两颗GSSAP卫星同时发射的还有一颗局部空间自动导航和制导实验(ANGELS)微小卫星,三颗卫星均由轨道科学公司制造。美国空军称该项目的发射将使美国获得空间邻近监视能力。两颗GSSAP将部署在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带的上下两侧,并定点于在赤道上方。这种部署方式使GSSAP可以监测地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