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民航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随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民航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新的航空公司纷纷创立,现有的公司也在不断地拓展航线,增加航线占有率和市场份额,同时各航空公司都纷纷加快  相似文献   

2.
航空公司赚钱么?这个问题自己说了可能不算,毕竟民航业80%的不可控制成本完全取决于周边产业.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带着各种标签的巨额资本涌进民航业,以航空公司为目标市场的周边产业自然喜上眉梢,然而他们是否在未来会有所改变呢?  相似文献   

3.
为了帮助困难重重的本国航空公司,美国在“9.11”后率先对国内民航业进行补贴,由此导致欧盟国家的不满并采取了相应的制裁措施。目前,世贸组织尚无针对民航业不公平竞争的具体条款,欧美民航业补贴争端尚未平息,给我国民航业带来的思考也远未结束  相似文献   

4.
1994年是世界民航业自进入动荡不安的90年代以来最好的一年,航空运输的增长和经济状况的改善令航空公司欢欣鼓舞.民航业结束了从1990年开始的总计亏损200亿美元的局面,1994年已略有盈利.世界5大地区中有4大地区报告盈利.但是,民航业的复苏仍存在着不和谐之处,在世界前50家航空公司中,仍有少数公司处于亏损状况,估计这一状况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民航运输业回升的原因不难追溯,1994年世界经济继续保持5.7%的增长率,促进了过去4年中一直困扰民航业的过剩运力的  相似文献   

5.
航空公司属于高资本密集、高科技、高风险的服务性行业,在现代民用航空领域中具有独特性和至关重要性。航空公司承担着民用航空的主要生产经营任务,是民航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它本身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地面保障和空中服务等多方面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指挥,安全管理异常复杂。安全是民航工作永恒的主题.是民航业得以生存发展的核心。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民航业也取得了空前的发展.航空运输量逐年增加。与此同时,民航飞行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在加大。  相似文献   

6.
卢伟  李果 《国际航空》2007,(6):38-39
2006年的中国民航业,与全球民航业一样饱受油价高涨的煎熬,所不同的是,国内航空运输市场继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率。正因如此,大部分航空公司尽管业绩受挫,也不至于全盘亏损。进入2007年,面对航权开放、非国有资本的加速介入等情况,航空公司正在通过自身调整、横向合作等方式应对市场上的种种挑战。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只要存在产品的销售,就必然涉及销售渠道的管理。回顾中国民航业的发展,航空公司与销售渠道的关系随着民航业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变化也随之发生着改变。20世纪90年代前,国内民航服务产品统一由政府控制销售,属于计划经济的卖方市场。到了90年代,随着各地方航空公司的成立,航空公司各地营业部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王双武 《大飞机》2023,(9):51-54
<正>2020年初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的经济带来了重创,也对民航及相关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全球民航业遭遇了历史上少有的一次重创和变革,有的航空公司不得不因亏损而裁员,有的走投无路进行破产或重组,全球民航业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改变。当疫情受到控制,各国陆续开放边境和解除旅行限制时,压抑已久的航空运输市场出行需求得到了释放。欧美一些主流航空公司首先打破僵局,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用航空》2012,(7):10-13
中国美国商会对中国政府持续成功地发展健康和可持续的民用航空业表示赞赏。经济的强劲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自由化进程的加快也都成为推动民航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目前正在努力实现从一个"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转变。如今,中国"三大"航空公司在收入客公里数上已跻身全球前15大航空公司之列,而在2000年时三家航空公司还榜上无名。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世界民航业显著复苏,世界航空运量同比增速11.6%,较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高5.6个百分点,全球航空公司盈利将达15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一年,全球民航业呈现两种速度的复苏,各地区差异明显。2010年,中国民航业表现卓越:受益于世界经济复苏与国内消费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1.
<正>在民航业,航空公司运行着以飞机为核心的资产设备,提供给旅客安全舒适的航空运输服务。而机场以及其它相关的地面保障企业,又通过运行场内地面各种保障车辆、设备,既服务于航空公司,又服务于每一个旅客。每一个航班的安全、准点、可靠、高效运行,要高度依赖于航空公司以及机场等地面服务公司对规模庞大的资产设备进行高效有序的管理。而随着我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航空运输企业的资产资源规模不断扩大,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民航业以每年12%-14%的速度增长。为了适应市场需要,民营航空公司应运而生,航空运输企业不断增加运力。随着机队规模扩大,飞行人力资源紧张问题变得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盖地而来,全球经济陷入寒冬,民航业也未能幸免遇难。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预测2009年全球航空运输量将下跌3%,但另有报道指出:由于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的商务客人出现在了廉价航空公司的飞机上。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中枢航线结构是现代全球航空业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民航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机场、航空公司是实施航空中枢战略的市场主体,也是实现中枢航线结构不可分割的主要当事方,在构造中枢运营中具有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本文针对中枢战略对机场、航空公司的重要作用,分析当前双方在构造中枢运营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是评价双方在中枢航线结构关键要素上的利益所在和相互关系。文中所用机场、航空公司,无特别指明,专指那些有意愿并基本具备中枢运营条件的机场和航空公司。  相似文献   

15.
<正>过去的一年对任何一个航空公司而言都是一段艰苦的日子,航空维修业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虽略有滞后,但所受冲击也不小。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民航业作为一个伴随着国家经济腾飞的助推器,一定会有一个辉煌的发展,与之对应的民航维修业也必然将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世界经济的复苏企稳,给航空业带来了旺盛的需求2010年中国民航业的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司比增长25.6%和15.8%.在需求旺盛和运力趋紧的供需关系作用下,2010年中国民航客座率达到80.2%的历史新高,比上年提升了3 9个百分点.供需关系趋紧也助推了票价和航空公司收益水平的提高,2010年航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00亿元,同比增长近50%.  相似文献   

17.
2001年是中国引入和订购支线飞机的高峰年份,也是三大航空公司利用重组的机会改造各自航线网络的关键时刻。机队规划和网络设计不仅关系到各家国内航空公司的生死存亡,而且影响到整个中国民航业的涨落起伏。我们应当记取中国民航在90年代由盛转衰的经验教训,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民航业2 0多年来的成败得失,对 “支线热”和“枢纽热”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冷静的思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网络型航空公司与低成本航空公司运营模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航业近二年呈现又一轮高速发展的景象,三大航空公司基本明确了其迈向中枢辐射的网络型航空之路的发展战略,同时出现了几家新的航空公司在探索低成本经营的方式。不同类型的航空公司的运营模式存在根本的不同,因此了解不同的航空公司的运营特征和成功的关键之处对中国民航业的管理层是很有必要的。一、世界上航空公司存在的五种运营商业模式从战略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航空公司都需要有非常明确的战略定位,甚至需要重新定位。航空公司在制定战略时往往需要分析特定产品或者业务模式的优势,然后选择适合自身的战略定位。全世…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航空公司面临巨大成本压力。PMA件具有显著的经济优势,逐步被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和MRO所接受。本文以航空公司的视角阐述了PMA件的管理和应用,探讨如何合法合规地使用PMA件,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获得维修成本降低的竞争优势,为民航业其他用户对PMA件的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结合近年来民航业对于适航指令的执行及其符合性的问题现状,对适航指令的符合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探讨,为航空公司和维修单位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