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士元 《中国航天》1997,(11):38-42
载人航天故事(一)士元引言1997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40年前的10月4日,前苏联用卫星运载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卫星在太空正常工作了3个月左右。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万千。在过去的4...  相似文献   

2.
卷首     
六月,世界杯来了,带来了32支“梦之队”激情的旋风。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决定把属于我们的“航天梦之队”献给你们。平凡的你、我、他,在选择了走进这支“航天梦之队”之后,就成为了酝酿超越的幕后英雄。在我与他们共同经历的每一天里,我品尝到了这世界上最可贵的精神食粮。于是,我希望能将这句发自心底的感谢献给他们,谢谢他们  相似文献   

3.
人总要有一点精神。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改革大潮中,一个航天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孔有林,五0四所科技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一个平凡的航天人。1996年他在承担所内科研任务的同时,承担了《EPROM数字图像信号源设计规范》的编写任务。  相似文献   

4.
杨利伟 《航天员》2013,(5):26-29
十年前,他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完美执行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我国航天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圆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中国载人航天首飞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航天英雄杨利伟,与我们一起重温十年前那段极不平凡的岁月!  相似文献   

5.
2020年"中国航天日"前夕,也是"东方红"一号升空50周年前夕,爱太空、"我们的太空"新媒体中心、新华网思客、乌镇北斗应用中心和《中国航天》新媒体共同举办"永远的‘东方红’一号——对话新中国老航天人"论坛。通过在线会议系统,"东方红"一号任务的两位亲历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并与数于名网友进行了互动交流。这是老人们第一次使用在线会议系统,也是很多热爱航天的年轻人们的首次聆听。从卫星方案的设计到发射任务的实施,那一年的旭日初升东方将白,那一代人的生于忧患筚路蓝缕,故事无关功名,对话长留深意。  相似文献   

6.
《航天》2012,(9):26-27
从最小配置的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到全系统状态上天的神舟二号;从神舟五号第一次载人飞行到神舟六号多人多天飞行、神舟七号太空行走;从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到神舟八号、九号相继突破自动、手控交会对接,实现航天员短期驻留……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了载人航天,根据自己的国情和需求开展规模适度的飞行试验。20年神舟飞天,中国开启了一个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航天时代。随着第4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中国人的太空探索又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自信、自强、自立的中国人必将在更高的领域、更广阔的空间,创造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新辉煌。中国人也必将拥有更强的能力,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士元 《航天》2011,(4):30-33
2011年的4月12日似乎是很平常的一天,但50年前的今天,却发生了一件极为不平凡的事。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世界第1艘载人航天器——东方1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拉开了人类载人航天的序幕,从此人类在太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8.
《宇航学报》2015,(4):489
<正>为了推进航天学术交流与研讨,繁荣学术思想,引领学科发展,促进航天技术发展,中国宇航学会拟于2015年9月在北京组织召开"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法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德航天企业对接会"和"中荷航天企业对接会"也将同期举行。年会将以大会报告和专题研讨会相结合的形式,云集我同航天领域有关政府部门、企业的领导,科研院所院士、专家、学者,探讨航天发展的难点、热点及关键技术,内容将涵盖  相似文献   

9.
胡杨 《航天》2011,(11):1-1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空间交会对接,是今年中国最重要也最具轰动效应的航天活动,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各方媒体和广大公众的关注。与以往历次载人航天发射活动相比,天宫一号发射之前有关准备工作公开和透明程度相当高。发射之前几天,中央电视台每天都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回最新消息,镜头中不乏火箭和目标飞行器的一些部位的细节,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而在天宫一号发射前一天,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介绍任务情况,这在以前历次任务中也是从来没有过的。  相似文献   

10.
阳光 《中国航天》2012,(2):14-21
历年的全球航天活动总是有喜有忧,有机遇也有挑战,2011年也不例外。单从发射次数来看,这一年是全球航天活动相当活跃的一年。全年共进行84次发射(俄罗斯33次,中国19次,美国18次,欧洲5  相似文献   

11.
<正>2022年是中国航天的高燃之年、丰收之年、创新之年。这一年,航天发射任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创造了许多新的航天纪录,中国人迈向太空的脚步越来越快、越来越稳。2022年的航天发射给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一、接力腾飞,太空之家建造完成2022年,中国航天发射最大的亮点就是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完成,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太空家园。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规划,2022年是实现“三步走”战略最后一步的关键之年,全年共完成了6次重大发射任务,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完成。  相似文献   

12.
陈善广 《航天员》2008,(2):76-79
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鬟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2007年,钱老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这是当时"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的推荐辞,里面提到的"寿至期颐"是指钱老刚过不久的96岁生日。回顾钱老不平凡的一生,相信每一位炎黄子孙,都不能不为之震撼、为之钦佩、为之动容。对这样一位年近百岁、国人景仰的中国科学界的泰斗级人物,他的名字无疑将铭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世界航天发展述评(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是名副其实的航天年。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面向未来,纷纷出台了雄心勃勃的航天发展战略或中长期发展规划,航天预算不断增长;一些大中型运载火箭更新换代,多项新型运载火箭研制计划先后面世,低成本快速发射小型火箭研制进展迅速并取得重要成果;新型军用和民用卫星相继升空,研制计划取得新的进展,新一代卫星的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空间攻防对抗也有所进展;载人航天受到世界关注,中国神舟6号飞船实现多人多天飞行,美国调整载人航天发展途径,美俄公布新型载人航天器详细方案;深空探测有新的突破,行星、彗星和小行星探测取得重要成就,重返月球和火星探测继续成为今后的发展热点。  相似文献   

14.
《航天员》2012,(4):74-74
英国BBC:中国每一次载人航天实践都值得纪念,在过去的4次航天飞行中,每一次都有新技术出现,这体现了中国对于自身航天技术的信心十足。西班牙《国家报》:这是2008年9月以来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也是第一次有航天员参与的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对接任务将手控完成,便于中国科学家进行一项美俄两国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掌握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2013阔步前行     
《卫星应用》2013,(1):1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高密度发射捷报频传,全年完成19次宇航发射,将28个航天器送入太空,宇航发射取得"满堂红"。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实现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嫦娥二号首次成功完成飞越探测小行星,实现从38万千米到700万千米的深空跨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中国航天工业能力大幅提升,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全力迈进。  相似文献   

16.
《卫星应用》2012,(4):4-8
浩瀚无垠星空,中华神舟翱翔——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中国已成功发射了9艘飞船、1个目标飞行器,4次把航天员送上太空。1992年,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20年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基础技术的国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载人航天体系。天地往返、出舱活动、交会对接、航天员驻留……20年不懈探索,在党中央坚  相似文献   

17.
一、1992年世界航天经济现状 1.各国航天经费 美国、俄罗斯、西欧、日本和中国是世界航天活动的五大中心,但各国之间在民用航天投资以及军事和商业应用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整个80年代,世界大多数主要工业国家的经济都在增长,直到1990年开始缓慢衰退。经济萧条之后,航天投资也相应减少。前苏联因国家经济崩溃,自1989年以来它的航天投资大幅度削减,同时中国的航天投资也进行了调整。  相似文献   

18.
在今年6月召开的“太平洋地区国际航天科技发展及其应用讨论会(PISSTA'87)”上,中国航天界的两位高级专家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方针和中国现行的航天活动。 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任新民在致词中说:“我国的航天事业,三十年来通过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 Y11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于两天后与在轨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任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神舟十一号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旨在为中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此次任务是我国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将长达33天。  相似文献   

20.
文野 《航天员》2009,(4):60-61
作为套众人物,航天员每是都会收到四面八方的大量来信,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写信人都是热爱或者立志从事航天事业的学生,他们渴望学习到更多航天知识,渴望对航天这一神秘而高端的领域有更多的了解,渴望和那些为航天事业而奉献的所有伟大而平凡的航天人能够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