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我国卫星结构常用的碳/环氧、凯芙拉/环氧等先进复合材料构件,经常要进行切割修整加工,为此开展了金刚砂刀具切割、高压水切割和激光切割等。通过有关试验,积累了一定的试验数据,稳定了工艺状态,并且在航天产品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2.
高模量碳纤维 /环氧 6 48复合材料是目前应用于卫星结构的主要材料之一。文章对高模量碳纤维 /环氧 6 48复合材料的固化工艺进行了分析 ,最终选定合理的固化工艺  相似文献   

3.
文章简述了碳/环氧复合材料模压成型工艺特性,从模压成型模具基本要求、模压成型温度、压力和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制件性能的影响作了较为详细分析。文中还提出将复合材料基础理论分析应用于生产过程中,对有效控制制件工艺状态稳定及其性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模量碳纤维/环氧648复合材料是目前应用于卫星结构的主要材料之一。文章对高模量碳纤维/环氧648复合材料的固化工艺进行了分析,最终选定合理的固化工艺。  相似文献   

5.
根据卫星天线系统的主要构件之一——碳/环氧复合材料支承筒的研究概况,着重阐述选材和材料特性试验、铺层设计、成型工艺研究及制品的性能试验等。研制成功的碳/环氧复合材料支承筒通过一系列的地面环模试验,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碳/环氧复合材料模压成型工艺特性和成型工艺过程,并从模压成型温度、压力和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制品性能的影响作了较为详细分析。文中还提出将基础理论分析应用于生产过程中,对制品工艺状态稳定及其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碳/环氧复合材料模压成型工艺特性,并讨论了影响模压成型制品性能的主要因素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湿热老化对高性能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湿热老化试验(温度为85℃,湿度为95%),研究了T700纤维/环氧和F-12纤维/环氧两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热失重随老化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湿热老化后,两种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剪切强度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有较明显地下降。两种复合材料湿热老化机理有明显的区别,T700纤维/环氧复合材料老化后的性能稳定性优于F-12纤维/环氧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碳/环氧复合材料模压成型工艺特性,并讨论了影响模压成型制品性能的主要因素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文中对碳/环氧复合材料负膨胀结构铺层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变角度层±30~±35的含量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负膨胀性能;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不同性能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碳/环氧复合材料两次表面镜基板的结构与铺层、选材与成型工艺,性能测试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要介绍了碳/环氧复合材料薄壁细长管件的研制情况,着重介绍了工艺方案选定、选材和材料特性试验、成型工艺及解决主要技术难点等内容。制品经地面环模和飞行试验考验,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机械加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加工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工艺方法,包括钻孔、平板制件的切割及管件截断的方法.从刀具和切削参数等方面加以阐述,并辅以加工实例介绍了加工效果.这些刀具和工艺方法成功地应用于某型号卫星天线支架的研制中,攻克了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不易加工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碳/环氧复合材料两次表面镜基板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碳/环氧复合材料两次表面镜基板的结构与设计要求、选材和材料特性试验,确定了工艺方案及制造工艺流程。解决了成型工艺、质量控制及平面度精度控制等主要技术难点。经试验,制件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其研究成果应用于某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前太阳屏结构中,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碳/环氧复合材料缺陷修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碳/环氧复合材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常出现的缺陷问题,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产品缺陷的修补工艺研究。通过多种类型修补试片性能的测试分析,确定了最佳修补材料和修补工艺方法。并通过工艺试验,考核和验证了修补的质量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修复的碳/环氧复合材料产品效果很好,修补的弹翼承载强度超过了设计载荷,其它各项指标也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对T700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在超低温处理前后的拉—压疲劳性能进行了的研究。采用真空袋—热压罐成型工艺,制备了T700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单向板,在液氮中对试样进行超低温浸泡和超低温/室温循环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观测了试样在超低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微裂纹情况,并测试了超低温处理后试样的静强度和拉—压疲劳1000次、10000次及130000次后的剩余强度。对T700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超低温损伤机理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超低温处理和拉—压疲劳对复合材料剩余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低温处理和拉—压疲劳处理都会使试样产生微裂纹,并引起试样内的残余应力释放和试样的剩余强度降低;经历不同的超低温处理之后,试样的剩余强度达到最高值时所对应的拉—压疲劳次数不同;随着超低温处理和拉—压疲劳的作用,试样的剩余强度会经历先升高—再降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文章简要介绍了碳/环氧复合材料薄壁细长管件的研制情况,着重介绍了工艺方案选定、选材和材料特性试验、成型工艺及解决主要技术难点等内容。制品经地面环模和飞行试验考验,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碳/环氧复合材料两次表面镜基板的结构与铺层、选材与成型工艺,性能测试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用电池壁板是由碳 /环氧复合材料制成的。文章介绍了其结构特征及研制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同时叙述了模具方面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计算机在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和后加工工艺中的应用。简述了对原材料质量控制、成型设备、成型模具设计制造以及在后加工中的钻孔、连接、修补、切割等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