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遵照毛主席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导,小模数齿轮标准编制组依靠工人师傅,深入实际,大搞科学实验,获得了一系列新的公差计算式和关系式,为制订标准闯出了新路子。经过误差分析和统计计算,找出了齿轮各项误差形成的原因、表现形式、误差规律以及齿轮误差与齿轮参数之间的工艺性规律。实践证明,苏修标准中有些误差关系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平面磨削形状误差的产生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模型的合理性,同时揭示了各种要素对形状误差的影响规律,选定了能使形状误差最小的磨削加工条件。  相似文献   

3.
以InSAR和双轨法D-InSAR基本原理为基础,推导出基线误差、卫星平台高程误差、相位测量误差、外部DEM误差以及大气延迟误差对双轨法D-InSAR形变测量影响的关系式,并对这些关系式进行分析,揭示了这些误差对双轨法D-InSAR形变测量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叶片加工误差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压气机叶片在加工过程中会造成加工成型的叶片与设计者的初衷有一定的偏差。为了获知偏差对叶片气动性能的影响,结合我国现有的叶片检测方法,采用单因素法数值研究了叶片扭转、轮廓度、前后缘半径、前后缘形状及弦长误差对叶片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误差对性能影响不一,其中叶型扭转、轮廓度及前缘(半径、形状)误差是影响性能的主要参数,而尾缘(半径、形状)误差对性能影响不明显。其中0.5°的扭转误差会恶化性能高达46.56%,0.1mm的轮廓误差最高恶化性能达20.40%。所获得的误差影响规律可以用于提供合理的加工技术要求及制定叶片质量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双基站固定的情况下,测向交叉定位中测量角度和最大位置误差的分布问题。结合固定双基站的特点,先推导出可能产生最大位置误差的几何坐标,然后在测角误差不同的条件下分;别对最大位置误差的分布进行了仿真,最后得到了最大位置误差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完善了燃烧室出口测温热电偶接点的换热模型,发展了热电偶测温辐射误差,导热误差的修正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热电偶几何参数对辐射误差,导热误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热电偶接点大小,偶丝的粗烟以及偶丝的长度等几何参数对辐射误差和导热误差具有显影响,设计热电偶时可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对这些参数进行优化选取。  相似文献   

7.
建立和完善了燃烧室出口测温热电偶接点的换热模型 ,发展了热电偶测温辐射误差、导热误差的修正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热电偶几何参数对辐射误差、导热误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热电偶接点大小、偶丝的粗细以及偶丝的长度等几何参数对辐射误差和导热误差具有显著影响 ,设计热电偶时可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对这些参数进行优化选取。  相似文献   

8.
现行的形状误差标准和形状误差评定方法是建立在几何学基础上的形状公差带问题.作者在研究回转体零件圆度误差评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统计圆度误差的概率分布,并进行实验测量和数据采集,将拟合后的圆度误差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统计分布结果,证明符合一定的概率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给出了平面近场测试中探头位置误差对远场的误差表达式;然后,利用计算机仿真的方式分析了平面近场测试中位置误差对-50dB副瓣的影响。此种误差分析方法根据概率论的知识,结合天线方向图的特点,从全域的角度对误差进行评估,更全面的考虑了所有的因素,从而结果更为可靠和精确,并得到了一些有用的规律和结果,为平面近场测试中误差的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建立和完善了燃烧室出口测温热电偶接点的换热模型,发展了热电偶测温辐射误差、导热误差的修正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热电偶几何参数对辐射误差、导热误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热电偶接点大小、偶丝的粗细以及偶丝的长度等几何参数对辐射误差和导热误差具有显著影响,设计热电偶时可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对这些参数进行优化选取.  相似文献   

11.
加工误差对压气机叶片气动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压气机叶片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加工误差。为了研究加工误差对压气机叶片气动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加工了4套平面叶栅用于模拟加工中常见的前缘及轮廓误差,并通过平面叶栅吹风试验获取误差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前缘形状误差及正轮廓误差使得性能下降,前者使得叶型损失最高增加了23.4%而后者使得叶型损失最高增加了40.1%;此外负轮廓误差使得叶型性能有所提高,最高使得叶型损失降低16.6%。对应的影响规律可以用于提供合理的加工技术要求及制定合理的叶片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12.
齿轮误差数值的规定,应符合制造过程的工艺性规律。这就是说:要根据误差随齿轮参数(主要是模数、分度圆直径、齿宽等)增长的工艺规律性,来确定在同一精度等级内各项齿轮误差的计算方程,知道了对一定等级所规定的公差计算式,应用一定的公比(?)就可求得其他等级的公差值。确定齿轮偏差与其参数的关系这个问题是制订齿轮公差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以用于测斜仪的三轴转台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其运动规律,探讨了三轴转台不正交度误差源对三轴转台精度的影响,并用MATLAB对它进行了误差建模,仿真计算得出了系统装配不正交时三个坐标的误差率;最后,引入实际测试过程中角度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在三轴不正交的前提下又对三坐标测量误差进行了数学建模,通过仿真分析,研究探讨了角度传感器带来的误差规律,在实际应用中为测斜仪标定测试和误差补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推导了球铰临界角理论公式,并以平面四连杆机构作为应用实例分析研究了机构输出误差规律,结果表明连杆弹性变形和球铰间隙是连杆长度误差的主要因素;连杆最大摆角误差与球铰间隙、连杆压力载荷和球铰摩擦系数正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应用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作为球铰涂层的设计方案并制造了涂层球铰,球铰摩擦转矩测量实验证明了球铰涂层的减摩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气浮陀螺K0项漂移精度的控制一直是陀螺研制中的难点,而空气轴承涡流力矩是影响陀螺K0项漂移精度最主要因素。因此,本文根据气浮陀螺研制中的实际问题,结合机加工中空气轴承出现的误差形式,建立了空气轴承制造误差对涡流力矩影响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空气轴承制造误差对涡流力矩的影响规律,得出了浮子圆度误差和窄缝装配误差是引起涡流力矩最主要因素,并通过空气轴承结构参数与涡流力矩的灵敏度分析,得到了径向平均间隙和窄缝平均间隙结构参数的最优值。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控制陀螺涡流力矩的技术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本文理论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狭缝节流气体静压轴颈-止推串接型轴承的静态特性,分析了节流狭缝宽度和气膜厚度等因素对径向和轴向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三棱形圆度误差对径向和轴向承载能力的影响, 揭示了轴颈轴承部分和止推轴承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并且研究了当有误差存在时轴承内部气膜压力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上建立了离子束抛光中切向定位误差对加工残差影响的模型,分析发现了该误差对加工残差的影响与面形的梯度有关.特别地分析了定位误差对不同频率成份误差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验证了残差大小与相对定位误差成正比这一结论.同时利用相对定位误差对残差影响理论,评价了KDIBF1600离子束抛光机的设计精度,机床设计精度满...  相似文献   

18.
浅谈视差     
1什么是视差?在时指示性仪表读数时,由于眼睛的位置不正确而造成的误差称为视差。从误差的来源说,视差与信读误差都是人员误差,但2者有根本的不同。首先,视差属于系统误差,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当眼睛的位置正确时,视差完全可以消除。而信读误差在正常情况下属于随机误差,一般没有规律,如果说有规律,那就是正态分布规律,估读误差是必然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除。其次,估读误差与刻线的粗细、间隔大小有关,一般在O.1个分度值左右,而视差有时可以很大,达若干个分度值。在数显仪表中,视差根本不存在,而估读误差仍不可完全避免…  相似文献   

19.
以薄壁件加工过程为研究对象,针对薄壁件加工的误差预测、补偿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三次B样条插值的薄壁件加工误差补偿方法.在获得薄壁件历史加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插值理论建立误差模型,得到误差分布规律,考虑切削力与弹性变形之间的迭代影响建立误差补偿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弹性变形、热误差、几何误差等多种误差源,通过数值分析方法建立误差模型,避免以往薄壁件误差建模中误差源分析不全、解析困难的弊端,最终以薄板工件为例,通过实验验证,应用该误差补偿方法可有效提高薄壁件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20.
对于工程上的表面热流辨识问题,通常希望能够根据测量精度对辨识结果误差进行快速估计,用以优化测试方案。本文首先对给定单一频率的热流辨识误差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辨识误差与热流频率和测量精度之间的响应面模型。然后对多个给定频率组合情况下的辨识误差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频率组合热流中的低频分量能在辨识结果得到较好地复现,高频分量是导致辨识结果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辨识结果精度可以通过最高频率热流分量的辨识误差与测量精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来进行大致估计。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利用时域不同频率组合的热流分量在频域可解耦的性质,通过Parseval定理得出高频分量的能量占比,建立了频率组合热流的辨识误差估计方法,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