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混合破片战斗部杀伤元运动机理复杂,计算飞机在其打击下的易损性较为困难。利用ANSYS/LSDYNA建立混合破片战斗部威力场模型,通过后处理软件LSPREPOST筛选出威力场稳定时刻破片的速度及飞散角大小等信息,得到模拟的混合破片战斗部飞散特性数据。建立某型飞机易损性计算模型,在四种不同破片战斗部威力场下,同时考虑冲击波超压毁伤、穿透毁伤、引燃毁伤和引爆毁伤四种杀伤模式,通过编写程序计算飞机的杀伤概率。计算结果表明:在战斗部尺寸相同时,混合破片双层战斗部对飞机的杀伤概率最高,为导弹战斗部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军用飞机在军事行动中所面临的威胁类型,指出了进行易损性评估需要研究的途径,提出了影响飞机生存力/易损性的因素,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影响军用飞机生存力/易损性各因素的权重;利用加权最小偏差值法对各影响因素的值进行了定量地确定;结合某地军用飞机装备情况,给出了实例计算,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反舰导弹攻击航空母舰毁伤概率结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简单介绍了航空母舰编队的编成。根据其防御特点,建立了反舰导弹攻击航空母舰毁伤概率结构模型,分析了各层元素之间的关系,指出了作战仿真中需重点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7.
聚焦破片战斗部是防空导弹常用战斗部,由于战斗部总质量往往受限,因而分析在破片总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单个破片质量对毁伤能力的影响十分必要。假定聚焦破片战斗部的破片总质量不变,为[8kg],应用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不同质量破片打击靶弹不同目标舱段的毁伤效果,共进行了15种情况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研究表明:单个破片质量为[2 g]的战斗部对靶弹的整体杀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对机群的毁伤效果建立了仿真模型,在对其进行易损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导弹攻击机群毁伤效果的定量分析问题,运用基于微元仿真的模拟方法,实现了多弹攻击下的机群毁伤效果的计算机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9.
军用飞机重叠关键部件二次杀伤易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缩军用飞机的易损面积,有时会将关键部件的重叠布置作为其方法之一,但在考虑二次杀伤的情况下,重叠布置并不一定会减缩飞机的易损面积,为此分析对比了飞机重叠布置在考虑二次杀伤情况下和不采取重叠布置时易损面积的变化,得出了飞机在重叠布置下易损面积变化的通用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首先定义了二次效应这一概念,然后在传统的飞机易损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估二次效应对飞机杀伤的两种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计算说明了模型的正确性与可用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基于等效靶方法的飞机单击中易损性通用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单击中易损性/生存力经常表示为飞机在给定一次威胁(例如碎片)随机打击条件下的杀伤概率及易损面积结果.将弹药威力评估领域中的"等效靶"方法引入到飞机易损性评估中,提出了一种飞机在弹丸或导弹碎片单次打击下的杀伤概率及易损面积的通用计算模型.为了更加反映真实情况,该模型考虑了一枚碎片(弹丸)连续穿透部件后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应用表明,所提出的通用模型解决了易损性评估中Pk/h(部件给定打击下的杀伤概率)的计算问题,与其他通常采用的单击中模型相比更容易实现计算机化. 相似文献
14.
关键部件的分析是易损性数值量度的基础。使用\"关键度\"的概念,可以用来定量描述部件对军用飞机总体易损性的重要程度。根据部件被杀伤的指标特征可以构造部件的三个杀伤指标,并由此对燃油系统易损性关键部件的关键度进行定量计算,从而可以直观地得出燃油系统各个子系统对整体易损性的重要程度。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为军用飞机易损性评价提供原始数据,也可以辅助军用飞机易损性减缩设计并预测易损性减缩效果。 相似文献
15.
空空导弹破片战斗部对空中运动目标的单发杀伤概率模型存在不足,精确计算其单发杀伤概率,并对导弹战斗部主要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对战斗部的总体设计和提高战斗部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战斗机要害部位特性的基础上,根据战斗部对运动目标的杀伤机理,分别建立单枚破片对目标的击穿模型、引燃模型和冲击波杀伤模型;基于所建立的战斗部条件杀伤概率模型,采用多指标单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战斗部的装填系数、破片数量、单枚破片质量、破片静态飞散角和破片静态飞散方向角五个主要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不仅改善了高密度内埋空空导弹单发杀伤效能,而且减小了战斗部的质量。研究结果可为新型战斗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飞机网络战斗生存力(ACCS)是飞机生存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飞机生存力设计水平,必须重视飞机网络战斗生存力设计。遵循飞机战斗生存力(ACS)设计原理和框架,类比解析了飞机网络战斗生存力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框架,给出了优化飞机网络战斗生存力的设计实例,说明了在实际飞机设计时,过分强调网络武器或忽视网络武器都是片面的。给出了6个敏感性减缩措施和6个易损性减缩措施,飞机设计时需要对各种提高飞机生存力的措施进行权衡,力争设计并制造出能力强大、成本效益更好的军用飞机。 相似文献
17.
军用飞机在执行作战任务过程中,常常会与武器系统遭遇,如何分析其生存能力从而进行改进设计一直是航空领域的研究难点。回顾了作战生存力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从敏感性计算和易损性计算两方面总结了生存力的定量分析方法,重点综述了基本信号探测敏感性模型、雷达对抗下的敏感性模型、红外对抗下的敏感性模型,以及部件间弹道遮挡关系确定、部件毁伤测度与判据、重叠及高维空间易损性计算、薄弱部位确定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在此基础上,针对未来体系对抗与先进武器环境,提出了生存力研究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包括网络与信息战下的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对抗装置的效益代价与权衡设计、部件易损性毁伤机理与判据、先进武器及多因素耦合下的易损性分析以及大数据背景下的性能降级易损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