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曲建俊  田秀  周宁宁 《宇航学报》2008,29(6):1942-1945
在环境压强从常态到高真空的循环条件下,测试了45盘形行波型超声马达的转速、转矩 随环境压强的变化,并获得了其负载特性。所选择的低真空和高真空的环境压强分别为2Pa和5×10 -3 Pa。结果表明,行波型超声马达的转速和转矩均随环境压强减小而 减小。超声马达的负载越大,真空中的转速下降量越大。超声马达的负载特性随环境压强减 小而变差。从超声马达特性和摩擦学理论角度,探讨了真空下超声马达的堵转力矩比常态下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航天用大力矩高精度超声波电机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超声波电机与传统电磁型电机不同 ,它是一种靠摩擦驱动的新原理电机 ,具有低速大力矩、响应快和功率质量比大等特点 ,能直接驱动 ,适合航天领域的应用。先简单介绍超声波电机的特点及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情况 ,随后介绍了所研制的一种低速大力矩超声波电机的结构、摩擦材料、特性和步进定位控制策略 ,其结构型式为纵扭复合型 ,样机直径为 80 mm ,堵转力矩达到了 13Nm,转速 12 .5 r/min,重复定位精度优于 0 .0 2 0°,纵扭振动的一阶谐振频率较接近 ,电机的工作频域较宽 ,近 7k Hz,起动时间在 5 m s左右 ,关断时间在 2 m s以内。  相似文献   

3.
田秀  曲建俊  周宁宁 《宇航学报》2010,31(5):1452-1456
在真空低温的苛刻环境下,测试了盘形行波型超声马达的负载特性和转速稳定性。引 入输出总功率的概念,分析了在真空低温下超声马达的驱动特性变化情况。针对超声马达的 结构组成,探讨了几个影响非常态下超声马达驱动性能的因素,如胶粘剂、摩擦材料、压电 陶瓷等,为非常态下的超声马达结构设计提供指导。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压电陶瓷的 压电性能下降,但采用低温胶制作定子时,超声马达在低真空和低温-80℃环境 下仍能运行。Ekonol基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受温度的影响较小,适合低温使用。
  相似文献   

4.
二自由度行波型超声波电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自由度行波型超声波电机是一种新型多自由度超声波电机,其电机结构较复杂和实现相对困难,但其又具有独特的优点。从二自由度行波型超声波电机的驱动机理和基本结构出发,阐述此类电机所需要解决的一些基本问题,并就电机的结构实现、驱动球转子的最佳定子结构以及调谐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具体提出了对心对中调节机构、外缘大倾角内缘线接触的行波定子、以及微调定子外缘倾角的调谐方法。研制样机的球转子直径为45mm,定子直径为30mm,实现的堵转力矩为119mNm,空转转速12r/min,且各方向运转平稳,输出性能比较一致,为多自由度行波型超声波电机的优化设计、性能提高和控制等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航天用系列行波型超声波电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超声波电机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情况,并介绍了所研制的系列行波型超声波电机(直径分别为80mm、60mm、45mm和30mm)的结构形式、摩擦材料、粘结工艺、温度特性、机械特性和瞬态特性,提出了神经元自适应PID算法实现高精度的速度和位置控制。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特性,适用于空间机器人、登月车、太阳能帆板、CCD等空间机构的驱动,并结合航天领域的应用要求,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空间用二自由度球形行波型超声波电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吉丰  胡锡幸  傅平 《宇航学报》2009,30(1):362-366
介绍了一种超声振动驱动的二自由度行波型超声波球电机的结构和机理,给出了其研制过程中若干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阐述了实现其运动位姿控制采用的结构及控制方式,最后探讨了此类电机在空间机构的若干应用及所需解决的一些问题。研制样机的球转子直径为45mm,定子直径为30mm,实现的堵转力矩为120 mNm,空转转速12 r/min,且各方向运转平稳,输出性能比较一致。该电机可用于各类空间机构。
  相似文献   

7.
固体材料的空间环境摩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展在模拟空间环境下材料摩擦学性能的研究,利用自行研制的空间环境摩擦试验装置,进行了几种固体材料在超高真空、交变温度和辐照(原子氧、紫外)等环境下的摩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大气环境下相比,PTFE、PI、MoS2/PI粘结涂层和离子镀Ag薄膜在≤5×10-4 Pa真空环境中的摩擦系数发生了明显变化;高低温对离子镀Ag薄膜在真空中的摩擦系数有显著影响,而对溅射MoS2薄膜的摩擦系数影响不明显;原子氧和紫外辐照导致PI、Kapton、PTFE和MoS2/PI粘结涂层等的真空摩擦系数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功能摩擦磨损Plint TE-92试验机对镍基高温合金GH4169、F6NM和A不锈钢以不同配副方式组成的4组摩擦副在不同载荷和转速下的摩擦系数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F6NM/F6NM、F6NM/A不锈钢摩擦副的摩擦系数随载荷增加而减小,随转速增加先减小后增大;GH4169/F6NM摩擦副的摩擦系数随载荷、转速增加先减小后增大;GH4169/A不锈钢摩擦副的摩擦系数随载荷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转速增加缓慢减小。随着载荷速度(PV)值的增加,GH4169/F6NM,F6NM/F6NM两组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GH4169/A不锈钢和F6NM/A不锈钢两组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呈逐渐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9.
小型柔性接头力矩特性数值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柔性接头在固定燃烧室压强下的各个力矩特性,设计了弹性件材料为硅橡胶的小型柔性接头,测试了一系列9 MPa燃烧室压强条件下接头在正弦激励下的动态特性,获得不同振幅、不同频率正弦激励下柔性接头的摆角力矩曲线,根据接头在0°摆角的力矩获得摩擦力矩,根据摆角力矩曲线的近线性部分获得弹性比力矩,通过最大角度差和力矩差获得总比力矩,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摆动频率和振幅对各个力矩的影响。结果表明,库仑摩擦力矩随着振幅增大而增大,粘滞摩擦力矩随着摆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弹性比力矩随着振幅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随着摆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总比力矩随着振幅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Milbond、EC2216和SE-14-80三种环氧胶常用于空间光学遥感器光学件与金属结构件粘接。不同环氧胶对粘接后的反射镜面形差别较大,环氧胶的选择是反射镜组件研制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胶的弹性模量、线胀系数、泊松比和固化收缩率等物理特性参数对粘接后面形影响较大。有些环氧胶的物理特性参数厂家提供不全,一些胶的性能参数测试困难,同时空间光学遥感器需要经历研制过程中各种环境条件考验,胶在经历不同环境条件下物理特性参数测试对比测试相对难度较大。文章针对空间光学遥感器在研制过程中环氧胶将经历的环境试验条件,设计一个考核Milbond、EC2216和SE-14-80三种环氧胶对面形影响的综合试验,通过固化前后面形的变化,以及热真空试验前后面形的变化的对比结果,优选确定了采用EC2216作为空间光学遥感器反射镜粘接用胶。  相似文献   

11.
补燃循环火箭发动机气液同轴式喷嘴声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基于经典声学和振动理论,运用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描述燃气通道内气体的波动现象,建立了双组元同轴直流离心式气液喷嘴声学特性分析的物理、数学模型,采用四端网络方法进行了计算。对单喷嘴声学模拟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建声学特性分析模型用于分析喷嘴波动过程是可行的;合适的通道长度和节流嘴直径对液氧/煤油补燃循环发动机高频燃烧不稳定性有明显的阻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液滴发生器生成均匀液滴的稳定性,研究了液滴生成过程的动态特性。在传统射流表面波不稳定性理论的基础上,考虑液滴发生器动态特性的影响,建立了组合动力学模型,确定了传递函数与传递矩阵,并就Re数与We数等对射流表面波增长率的影响以及喷嘴长径比对液滴生成过程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采用丙二醇作为液体工质进行了计算与试验校验,结果表明当生成的液滴速度大于19m/s时,组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最优无量纲波数较射流表面波不稳定性模型结果偏差超过6%;而对于液滴速度30m/s设计工况,两种模型计算结果偏差近10%,此时液滴发生器动态特性的影响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管路系统由振动引起的故障/事故及振动产生的原因。针对某型发动机试车过程中长悬臂管路发生泄漏的情况,开展了管路系统试车状态下模态测试试验及其动特性分析,发现部分管路的固有频率位于泵的工作频率范围内,导致管路与泵发生共振;部分管路存在较低的低频频率。通过对管路的优化设计,显著地提高了管路的固有频率,避开了泵的工作频率;相同的激励下,管路的响应大大减小,有效改善了管路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超音速气流中正规反射波加一正激波结构下的参数优化特性,给出了求解这种优化结构的方法,通过计算得到了优化条件存在的区域和优化解的特性,它用可于指导超音速飞行器的进气道及相关装置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红外诱饵等空间特定目标是对抗红外探测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双色制导技术的发展,红外探测灵敏度不断提升,目标识别能力不断增强,这对空间特定目标表面的双波段红外辐射的逼真性提出了要求。通过改变空间特定目标表面发射率控制其红外辐射强度的大小,使用数值仿真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提出了对空间特定目标表面红外辐射特性的调控方法。此外根据所确定的表面发射率、可见光吸收及红外发射比例以及内热源功率,选择合适的表面材料以及热功率施加方法,在保证空间特定目标表面机械性能的同时,使空间特定目标满足光照及阴影区的双波段红外辐射特性要求,并进行模型的制作以及热真空实验,证明了理论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星载雷达发射微波功率合成的关键部件,巴特勒矩阵的微放电性能直接决定了雷达载荷的功率容量。因此,有必要对其微放电特性进行分析与验证。针对该需求,提出了一种用于大功率动态合成网络的星载巴特勒矩阵,并对其在真空条件下的微放电特性进行了分析与验证。第一,提出了一款用于星载雷达的大功率巴特勒矩阵,对其功率合成性能进行了分析。第二,为了对巴特勒矩阵微放电性能进行详细研究,对提出的巴特勒矩阵进行了微放电功率阈值仿真和自由电子分布分析。第三,为了验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对该巴特勒矩阵进行了峰值功率14kW的真空微放电试验,验证了其在大功率真空环境下的微波传输功率容量。提出的巴特勒矩阵性能优良,为未来的星载雷达大功率微波部件提供了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夏喜旺  荆武兴 《上海航天》2011,28(3):17-22,72
针对大气层外拦截器(EKV)轨控发动机垂直于体轴且导引头视场角极窄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采用固定推力发动机沿视线法向方向调整拦截弹速度矢量实施轨控的脉冲制导(PG)方法。制导开始时制导系统确定制导脉冲的施加时刻及制导脉宽,并引导制导系统选择轨控发动机执行;用施加修正制导脉冲的方式修正拦截双方地球引力加速度差对拦截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修正脉冲的施加时刻;选择修正制导脉冲施加时刻通过实施的脉冲修正方案消除末制导段的零控脱靶量。仿真结果表明:与修正的真比例导引制导相比,脉冲制导的能耗少、实施易,拦截过程中拦截双方的高度差越小,其拦截代价也越小。  相似文献   

18.
沈珠兰 《上海航天》2002,19(6):33-36
阐述了电容近炸引信启动特性的模拟试验方法和模拟试验系统。利用自动采集存储与微机处理系统,通过推导出的脱靶量及作用距离等计算关系式,将弹目交会过程中电容引信启动瞬间的各参量实时采集,迅速传输并准确地计算显示,该试验系统可用于超近距离作用引信的试验研究,具有先进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