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晓崔 《国际太空》2006,(4):27-28
1 最大教训是不能只依赖陆基通信 □□2005年9月22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凯文·马丁在参议院商业、科学和运输分委会作证时说,在卡特里娜飓风毁坏地面通信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卫星通信在救灾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说,此次飓风所到之处,地面电话和广播网均遭到严重破坏,只有卫星还能正常工作.卡特里娜飓风留给美国的最大教训是,不能只依靠地面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2.
新一代「天眼」——GOES-N气象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春 《太空探索》2006,(7):4-11
自从全球气象卫星观测网建成以来的30多年中,人类从未漏报过袭击各国的台风。从去年肆虐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到今年袭击我国的1号“珍珠”台风,人们对气象卫星也许可能不太了解,但对它们为人类防灾减灾所做的重大贡献却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3.
李鉴 《太空探索》2005,(1):21-25
2004年11月20日,美国航宇局一个最新的太空科学探测器在美国佛罗里达的卡纳维拉尔角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一探测器被命名为“雨燕”,其英文名字Swift还具有“迅速”、“敏捷”的意思,因为它是迄今为止最灵敏、反应最迅速的空间天文观测台。因袭击美国东部的飓风和发射火箭的自身故障,探测器的发射时间被一再推迟,  相似文献   

4.
2014年4月3日,美国空军从范登堡空军基地用宇宙神-5(Atlas-5)火箭成功发射一颗新型军用气象卫星——国防气象卫星计划-F19(DMSP—F19)。该卫星由洛马公司建造,价值5.18亿美元,质量1233.8kg,运行在高度约847km的极轨道上,能够获取可见光和红外云层覆盖,测量降雨量,以及采集特定的气象信息。它是2009年以来美国发射的首颗“国防气象卫星计划”卫星,可向地面连续发送图像监测全球天气状况,为美国军方在全球范围识别和确定雷暴、飓风和台风强度。此外,它还承担了民事用途,将会通过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为公众提供广泛的气象信息。  相似文献   

5.
美国总统卡特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从1979年3月1日起开始建立一个联邦紧急情况管理署。这个机构将把联邦的一些处理天灾和核灾害的执行机构合并起来,旨在消除政府内部一些零星计划的复杂性和混乱性。它将协调在发生水灾、飓风和一些暴风雪后要进行的救灾工作,并作好准备以应付可能遭到的核进攻。五十八岁的  相似文献   

6.
人力限制 前苏联由于在二战中被纳粹德国人慢,因此对德国的动态相当注意,即使德国是一个战败国仍对其存有戒心,柏林围墙倒塌后,除了以CFF条约限制德国的武器装备外,前苏联人对德国的军队数量也颇为担心,虽然前苏联的军队人数大过德国甚多,比较朋趣的是美国人对德国也有某种程序的戒心。  相似文献   

7.
常言道,在天上过着神仙般的生活。其实不然,天上生活并不都如神仙。刚刚荣获美国“国会太空荣誉奖章”的美国女航天员香农·露西德的亲身经历便能说明这点。 香农·露西德在俄罗斯“和平”号太空站上生活了6个多月后,追不及待地打电话给休斯顿飞行任务控制中心,要中心为她播放一首60年代轰动一时的歌曲“救救我”。这首歌正代表了她当时的心情。 她是1996年3月搭乘“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的,原计划8月份就返回,由于助推火箭故障和两次飓风导致航天飞机发射推迟,  相似文献   

8.
在2000年之后的美国,有不少电视台专门播放美国记者拍摄的严肃的专题纪录片,一般很长。其中有一部纪录片是讲美国军方长期研制飞碟,据说从坠毁或迫降的外星飞碟的装置上得到启发后,终获成功。里面的证人大多是有名有姓的美国老人,都是有美国政府或军队背景的。在纪录片中,证人说“那是一个你从未见过的飞行器,可以慢速或急速飞行,可以悬停,但会忽然消失,也可突然出现……”  相似文献   

9.
美国海洋大气局的诺阿-2气象卫星对经过加勒比海直至美国东海岸的戴维飓风进行了跟踪。美国海洋大气局的国家环境卫星服务中心负责接收卫星拍摄的图象,图象的分辨率是两公里。这些图象是用来确定风暴发展和预报其路线的主要手段。八月三十一日,戴维飓风经过多米尼加,致使九百多人死亡。九月二日,戴维飓风沿古巴向佛罗里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开展标准化最早的国家之一。二十世纪初美国标准化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开始发展,1918年成立了美国国家标准学会简称 ANSI。在美国,标准化首先是为军事化服务的。1918年美国国家标准学会成立,一开始就(?)军队代表参加。从1947年美国国防部开始统一考虑军工标准化工作,由国防部制定“国防标准化计划”,逐步建立了国防部门的标准化机构。  相似文献   

11.
美国总统布什在今年年初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提出“星球大战”,即战略防御计划(SDI)的目标应从“对付苏联的全面进攻”改为“防御来自任何方面的有限的进攻”。布什总统说:“SDI计划应能抗击未来对美国,对我们在海外的军队,对我们的朋友和盟国的任何威胁。”一位政府高级官员称SDI从遏制苏联的全面进攻转变到防御意外发射和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2月21日,俄罗斯联盟FG型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联盟TMA03M载人飞船。飞船两天后同国际空间站对接。船上乘有美国、俄罗斯和欧空局航天员各一人,将加入第30宇航组组,使站上机组人数恢复到6人的满额水平。他们将在站上生活和工作约5个月,2012年返航。他们驻站期间,由太空探索公司研制的“龙”商业货运飞船将在一项验证任务下首次停靠到站上。  相似文献   

13.
<正>1引言自2022年爆发俄乌军事冲突以来,军用卫星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当乌克兰军队手持美国援助的“星链”(Starlink)系统,对俄罗斯军队发起了一场又一场猛烈的进攻,迫使俄罗斯开始不断加快卫星系统的研制步伐。2018年,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公司(ROSCOSMOS)提出了“球体”(Sphere)卫星项目,并将其列入了国家计划。如今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4.
宗河 《国际太空》2002,(11):4-5
1 恢复飞行 2002年10月7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是最近3个多月来美国航天飞机的首次飞行。自2002年6月底以来,由于先后在现役的4架航天飞机主发动机推进剂管路上都查出有微小裂缝,美国航宇局一度作出了让所有航天飞机停飞的决定。 阿特兰蒂斯号的这次升空原定于10月2日,但恶劣的天气状况使美国航宇局多次推迟发射。由于担心飓风“莉莉”会途经位于休斯敦的飞行控制中心,美航宇局甚至一度关闭了这家中心,将国际空间站的控制工作暂时转交俄罗斯方面。 阿特兰蒂斯号7日的发射有一点新意。它的外部…  相似文献   

15.
1973年1月27日南越当局在美国的压力下与北越代表在巴黎签署了“巴黎和平协议”,同时达成“停火协议”2月17日协议正式生效。依照协议规定所有美国和其它驻南越的外国军队和军事人员必须在同年3月底前全部撤出南越,台湾驻越“军事顾问团”自然也不例外。不过在南越要求下,台湾当局仍以“驻越建设顾问团”名义继续秘密派驻军事顾问。由于此事在当时属于机密,加上很多资料在“建设团“撤离越南时被焚毁.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外界对于该“建设团”曾在南越的存在并不知晓。  相似文献   

16.
大陆人民解放军的军队建设自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开始军队现代化以来,经历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国际形势变化,加上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发展为主体的世界“新军事革命”浪潮涌现,特别是90年代期间海湾战争和科索活战争的启示,使解放军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更体验到应付未来战争准备的国防政策和军队建设必需放在“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基点上,因而订定科技强军和走精兵之路的军队建设方针,观察近10年来的解放军建军的方向和规模除了法、海、空三军和二炮的传统建制军种之外,尚有所谓的“高科技部队”,兵种包括天军、网军和心理战部队。  相似文献   

17.
太空新航线     
<正>美国美轨道公司发射8颗小卫星2016年12月15日,轨道ATK公司的“飞马座”XL空射型运载火箭由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起飞的L-1011载机携带到高空,发射了美航宇局“旋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CYGNSS)的8颗卫星。该系统将在热带风暴和飓风的全寿命期内开展海面  相似文献   

18.
李帆 《飞碟探索》2014,(10):12-13
在所有UFO目击者中,有一位身份特殊,他是戈登·库柏,美国最优秀的宇航员之一,曾经在“水星9”号和“双子座5”号飞船上执行任务。对一位曾经两度进入太空的宇航员的证言,民众自然深信不疑,而少数批评者也担心自己的批评会被看成对一位美国英雄的诽谤,甚至要承担不爱国的骂名。  相似文献   

19.
3月11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一枚“阿特拉斯-5”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火箭上搭载着一颗Inmarsat 4-F1型移动宽带通信卫星,这是“阿特拉斯-5”型运载,火箭到目前为止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的最重的一颗商业通信卫星,因此火箭上增加了三个固体燃料助推器。  相似文献   

20.
江山 《太空探索》2006,(9):12-12
6月30日,美国航宇局正式宣布了其的名称,其中载人火箭被命名为“战神”1,运送重型货物的火箭则被命名为“战神”5。“战神”的英文是“Ares”,中文直译为“阿瑞斯”。阿瑞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战神,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Mars,即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