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般的橡胶是以碳-碳键为主链的结构,而硅橡胶则是以硅氧键为主链的结构。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具有耐高温、耐低温、耐臭氧老化、耐大气老化性能以及优良的介电性能,对滑油等介质表现出优异的化学惰性以及其他橡胶所不具备的性能,因此在航空工业和军事装备等...  相似文献   

2.
氟弹性体是一类主链或侧链上含有氟原子的高分子材料。国产氟弹性体23—11、23—21、26—41、26D和246等就是属于这一类。它具有很好的耐高温、耐油、耐化学药品、耐有机溶剂、耐酸碱等优异性能。但  相似文献   

3.
Reso1型酚醛树脂热解特征的TG—M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了一种低醛/酚摩尔比(1.3:1)的Resol型酚醛预聚物。利用TG-MS详细研究了热交联固化后树脂的热分解特征。低于350℃时,主要表现为分子内醚键断裂和脱端羟甲基,并逸出H20、CO2和CH30H等产物及它们的碎片。在350℃—750℃范围内,大分子主链在不同位置发生主链断裂而形成一甲基苯酚、二甲基苯酚和三甲基苯酚等产物及它们的碎片。说明了大分子主链热稳定性的提高是减少和防止Resol型酚醛树脂前驱体C/C复合材料缺陷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氰特工程材料公司(CytecEngineered Materials)作为全球先进技术材料的供应商,主要致力于复合材料预浸料和胶黏剂材料,高温耐烧蚀材料和碳-碳材料、高温硅基密封材料、各种特殊热塑性材料、聚丙烯晴基和沥青基碳纤维.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49号光学玻璃防雾剂的化学名称是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化学式为 C_(12)H_(25)Si(OCH_3)_3,另一代号为 G_(12)。它在保护玻璃方面,具有良好的防雾效果。光学玻璃镀化学增透膜(TiO_2—SiO_2)可以增进透光率。化学增透膜易受潮,膜层亦易破坏。本试验着重于49号防雾剂对化学增透膜的保护作用的研究,并且在一些试验中与3204防雾剂进行了对比。49号具有较好的玻璃防雾能力的化学结构,它能与玻璃表面紧密连附,光学玻璃表面存在着硅醇基团,与49号中的甲氧基形成硅—氧—硅化学键  相似文献   

6.
张莉 《宇航材料工艺》2012,42(3):38-41,53
分别用浓度为0.8wt%和1.0wt%的KH550硅烷偶联剂处理玄武岩纤维布,并制作成玄武岩纤维增强酚醛树脂(PF-BFRP)。经过力学检测和SEM的分析结果表明:0.8wt%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略高于1.0%组,且该组纤维表面的树脂附着层较厚且分布均匀,单根纤维表面的树脂附着量较多。根据FTIR结果的分析,推测出复合界面新形成的化学键为C—N—C和C—O—Si。树脂中苯酚与纤维表面的氨基、硅醇基分别形成了C—N—C键、C—O—Si键。XPS测试证实了0.8wt%组C—O—Si键的峰面积比大于1.0wt%组,说明0.8wt%组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界面性能。  相似文献   

7.
原子氧环境对硅凝胶材料的侵蚀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DC93-500和GN511硅凝胶材料原子氧环境试验过程,分析和考察了DC93-500和GN511硅凝胶材料在原子氧环境作用下的侵蚀效应,探索了原子氧环境对硅凝胶材料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原子氧环境作用下,DC93-500和GN511硅凝胶材料样品的可见光透射率明显下降;样品表面被氧化并出现龟裂裂纹和凸起的小岛;随着原子氧作用累积通量的进一步增加,样品表面会由于小岛被剥落而发生质损现象;相对于GN511而言,DC93-500硅凝胶材料在原子氧环境下的结构和性质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分析了酚醛树脂固化过程的光谱变化,发现高硅氧/酚醛预浸料的近红外光谱经一阶导数处理后,被树脂信息掩盖的挥发份(乙醇)的光谱信息显露出来,由此采用处理后的光谱定量分析挥发份能取得更精确的结果。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高硅氧/酚醛预浸料树脂含量、挥发份含量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预浸料的第一主成分在树脂含量上有极高的正载荷。用主成分回归所建立的模型对未知样品预测,树脂含量和挥发份含量平均标准偏差分别为0.6114和0.1885。  相似文献   

9.
Resol型酚醛树脂热解特征的TG-MS 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了一种低醛 /酚摩尔比 (1.3∶1)的Resol型酚醛预聚物。利用TG -MS详细研究了热交联固化后树脂的热分解特征。低于 35 0℃时 ,主要表现为分子内醚键断裂和脱端羟甲基 ,并逸出H2 O、CO2 和CH3 OH等产物及它们的碎片。在 35 0℃~ 75 0℃范围内 ,大分子主链在不同位置发生主链断裂而形成一甲基苯酚、二甲基苯酚和三甲基苯酚等产物及它们的碎片。说明了大分子主链热稳定性的提高是减少和防止Resol型酚醛树脂前驱体C/C复合材料缺陷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以高硅氧短切纤维毡为增强体,分别以酚醛树脂和酚醛泡沫为基体,制备了高硅氧/酚醛与高硅氧/酚醛泡沫两种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热失重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材料具有相似的基体化学结构和相近的固化反应温度,均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基体由酚醛树脂变成酚醛泡沫后,力学性能明显降低,同时,密度由1.65 g/cm3降低至0.5 g/cm3,热导率由0.5 W/(m·K)降低至0.09 W/(m·K)。  相似文献   

11.
颗粒冲刷条件下硅橡胶绝热材料烧蚀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洋  关轶文  吴育飞  李江  陈剑  王敏 《推进技术》2017,38(1):227-234
为了研究颗粒冲刷条件下硅橡胶绝热材料的烧蚀规律和特性,采用一种颗粒冲刷状态可调的实验发动机,以添加有短切碳纤维和高硅氧玻璃纤维的硅橡胶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颗粒聚集浓度范围为34.5~75.3kg/m3,冲刷速度为9.4~35.9m/s,角度为19.3°~55.5°条件下的13次热试车实验,获得了颗粒冲刷状态参数和炭化烧蚀率之间的宏观影响规律,通过对试验后试件的宏观形貌和微观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硅橡胶绝热材料的烧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和EPDM绝热材料的烧蚀规律和特性不同,实验条件下硅橡胶炭化层更厚且致密,硅橡胶材料的最大烧蚀率随颗粒聚集浓度变化较为敏感,当超过50kg/m3临界浓度值时,烧蚀率随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大。最大烧蚀率随颗粒冲刷速度增加而增大,并呈现出先急剧增加后缓慢增加的趋势;(2)在颗粒冲刷速度较低条件下,硅橡胶材料烧蚀率要高于EPDM的,在颗粒冲刷速度较高条件下,硅橡胶耐冲刷性能要略优于EPDM的;(3)硅橡胶的热分解温度区间约为623~989K,在烧蚀过程中,高硅氧纤维和硅橡胶分解产生的Si O2会渗透到炭化层骨架中,进一步和C反应形成Si C,从而使炭化层致密化,具备耐冲刷特性;(4)通过分析烧蚀形貌和微观特征,初步提出了三层一面(基体层,热解层,炭化层,冲刷面)的烧蚀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固体NMR和FTIR为主要测试手段对聚硼硅氮烷(PSNB)热解过程中形成的无定型中间体结构进行表征。结合不同温度处理后产物结构的变化将SiBCN前驱体的热解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在400℃以下前驱体主要发生转氨基化反应以及Si—H键和N—H键的脱氢耦合反应释放出NH_3和H_2;在400~800℃时,体系中的S—CH_3及其他烃类基团开始发生分子重排并释放出甲烷气体;800~1 000℃,产物进一步发生结构重排形成无定形网络结构。在温度达到1 000℃时体系基本完成陶瓷化转变,此时无定型陶瓷主要由三种成分组成:(1)无定形碳(石墨状);(2)平面BN相;(3)Si—C—N基体(SiC_xN_(4-x)单元,x=0,1,2,3)。  相似文献   

13.
高浓度颗粒冲刷条件下高硅氧酚醛烧蚀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江  何国强  刘洋  陈剑  娄永春 《推进技术》2005,26(4):381-384
利用高过载模拟烧蚀实验发动机,开展了高浓度颗粒流冲刷条件下高硅氧酚醛材料烧蚀机理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高浓度颗粒流冲刷条件下高硅氧酚醛材料的烧蚀比常规条件下要严重的多,其机理主要是高浓度颗粒流冲刷对炭化层具有强烈的剥蚀效应;相同条件下高硅氧酚醛材料抗颗粒流冲刷的性能明显比石棉酚醛模压材料差;增强绝热材料炭化层的致密性和韧性是提高绝热材料抗颗粒冲刷能力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建立高浓度颗粒冲刷条件下绝热层烧蚀建模的思路,为高过载条件下热防护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原子氧暴露地面模拟实验装置,分别对碳/酚醛复合材料、碳纤维和酚醛树脂进行了20h原子氧辐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衰减全反射(ATR-FTIR)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分析了原子氧对碳/酚醛复合材料的侵蚀行为。结果表明,在原子氧环境中,酚醛树脂和碳纤维及碳/酚醛复合材料均发生质量损失,且碳/酚醛复合材料的质量损失率大于酚醛树脂与碳纤维之和。究其机理可知:复合材料中的孔隙和界面增大了原子氧的剥蚀面积,碳/酚醛树脂和碳纤维与原子氧的作用符合"掏蚀"模型,树脂表面出现孔洞,酚醛树脂中亚甲基和醚键易被原子氧氧化,碳纤维表面的上浆剂在原子氧环境中首先被剥蚀,而后裸露的碳纤维本体与原子氧作用导致纤维截面不再呈圆形,且尺寸减小,表面出现浅而宽的沟槽,最终纤维被氧化生成了大量的—O—CO和—CO基团。  相似文献   

15.
交联聚硅氧烷的热降解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TGA-IR研究了交联聚二甲基硅氧烷以及含10%、16%苯基硅氧烷链段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热降解行为,并用FTIR分析了聚硅氧烷的热分解产物。结果表明,在300℃以上,交联聚硅氧烷热降解的主要产物为环三硅氧烷和环四硅氧烷,裂解反应既在分子链内发生也在分子链间发生。在惰性气氛下,苯基硅氧链段的引入未能提高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原子氧暴露地面模拟实验装置,分别对碳/酚醛复合材料、碳纤维和酚醛树脂进行了20h原子氧辐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傅立叶红外衰减全反射(ATR-FTIR)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分析了原子氧对碳/酚醛复合材料的侵蚀行为.结果表明,在原子氧环境中,酚醛树脂和碳纤维及碳/酚醛复合材料均发生质量损失,且碳/酚醛复合材料的质量损失率大于酚醛树脂与碳纤维之和.究其机理可知:复合材料中的孔隙和界面增大了原子氧的剥蚀面积,碳/酚醛树脂和碳纤维与原子氧的作用符合“掏蚀”模型,树脂表面出现孔洞,酚醛树脂中亚甲基和醚键易被原子氧氧化,碳纤维表面的上浆剂在原子氧环境中首先被剥蚀,而后裸露的碳纤维本体与原子氧作用导致纤维截面不再呈圆形,且尺寸减小,表面出现浅而宽的沟槽,最终纤维被氧化生成了大量的—0—C=0和—C =0基团.  相似文献   

17.
硅氧氮陶瓷的先驱体法合成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 Si Cl4为原料 ,通过水解和氨解的方法 ,制备了不同含氮量的硅氧氮先驱体。先驱体通过脱氨基原位聚合 ,再经过无机化转变成为成分均匀的硅氧氮粉体 ,用所得粉体热压烧结制备了硅氧氮材料。测试分析结果表明 ,氮的引入使氧化硅的析晶温度提高了 1 5 0℃ ;适量析晶显著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烧结温度为 1 4 0 0℃时 ,氮的质量分数为 2 4 .3%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最大 ,分别达到 1 5 6 MPa和 1 .8MPa· m1 / 2 ,比 Si O2 基体的强度和韧性提高了 4 .5 8倍和 2 .2 5倍。  相似文献   

18.
正主要产品1 THC系列热固性耐高温耐烧蚀洁净阻燃特种酚醛树脂2 RFB增韧且可调型热固性多功能树脂3 D系列低黏度多功能热固性特种树脂,用于复合材料的RTM成型工艺,灌封浇注等4 R.RB.RBB系列耐高温、耐烧蚀、阻燃、增韧多功能环氧固化剂5多功能溶液酚醛树脂6室温固化、中温固化三元体系耐高温、耐烧蚀、阻火、增韧技术,用于轻质、隔热、耐烧蚀领域主要性能主链分解温度550℃左右,900℃残碳率最高可达77%。线烧蚀率为负值,氧指数49,基本无烟无毒。具有强大的吸收中子射线功能,并对碳纤维等炭素材料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19.
聚碳硅烷是以硅碳键为主链的有机硅聚合物。它在非氧化性的气氛中经高温处理可转变成碳化硅,是制备连续碳化硅纤维及其他碳化硅材料的先驱体。本文对聚碳硅烷的合成方法,结构性能及其应用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前言C—103铌合金(Hf9.00—11.0%、Ti0.7—1.3%、Zr<0.7%、Nb余量)是一种高塑性低(中)强度材料。该合金可焊性、加工成型性良好,低温条件下强度不变,常温下耐无机酸浸蚀。鉴于C—103铌合金具有以上优点,因而,它在宇航事业上得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