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了在支线飞机设计中利用非常规布局的优势提高其性能,同时避免其所带来的问题,提出基于飞翼的非常规/常规融合布局。首先介绍运输类飞机非常规气动布局飞翼的突出优势和面临的问题,然后提出非常规/常规融合布局,最后通过设计方案的逐步迭代改进和优化,得到气动性能优于新一代支线飞机的非常规/常规融合外形布局方案,其中巡航升阻比提高了约7.5%、阻力发散马赫数提高了约2.5%、巡航效率因子提高了约7.5%,同时确保了飞机具有良好的机场适应性。基于飞翼的非常规/常规融合布局方案具有进一步提升性能的潜力,同时避免飞翼的其他一些不利方面,为未来非常规布局运输飞机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军用航空     
一种非常规复合无人机角逐美海军新无人机计划图示这种非常规复合式旋翼/机翼飞机改型的无人机设计方案已获准参加海军的多任务增强无人机计划的竞争投标。这项计划的提出旨在为美海军研制一种能够执行情报搜集、空中侦察及压制敌空防系统等多种任务的无人机。尽管目前各方的投标竞争尚无结果,但至少这种非常规布局的无人机方案目前已经引起了海军的注意。美国诺斯罗谱。格鲁门公司继其在施韦策直升机基础上改装的无人机最近赢得了美海军垂直起飞无人机计划的竞争之后,又对、将这种非常规设计飞机改装为无人机,继续参加海军新计划的竞争…  相似文献   

3.
美国在2000年将航空技术列入国防关键技术,其中航空推进系统有10项技术被列入。另外,美国还在实施两项国家级涡轮发动机技术计划和为高速航空器研究两种非常规发动机  相似文献   

4.
载人登月航天器完成近月制动和着陆下降等空间任务,需要装载大量推进剂,推进系统方案选择是航天器总体方案设计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了推进系统关键组件设计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推进系统质量和干重系数随推进剂装载量的变化规律,并对比了20 t级载人登月航天器挤压和泵压推进系统方案.结果表明:推进系统方案质量与推进剂装载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过去,工程师的精神与梦想就是能够采用新技术研制新型的飞机。这种新技术可以产生新的飞行器方案,同时每一个新的方案与它的竞争的飞行器相比,至少提高了10%的经济效益。在过去的20年当中,技术的进步似乎放慢了速度,或者换句话说,飞机制造工业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技术标准,成为一个成熟的工业。然而,有大量新的技术概念像飞翼、串列式机翼、三翼面飞行器概念等等。发明家声称,这些飞机设计的新概念与当今各航线上的飞机相比较,具有很大的优点。但是,市场真的需要这些新型的飞行器吗? 在慕尼黑工业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学生和来自企业的专家开始了一项方案论证,制定并且分析了用于2030年的一系列运输机方案,从中选定可能用于未来民用运输机市场的可能性。在所有的方案中,大多数市场要求均可以由常规布局来满足。但是,有时候由于缺乏资金以及降低噪音的要求,便产生了对非常规的布局的需求。文章根据这些非常规布局在新技术、发展方法和工具以及使用要求等其他方面的需求进行了研究,简述了一种既清楚又稳固的技术策略,并对此方案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相似文献   

6.
随着复合材料在飞机中应用比重的不断扩大,以及飞机应用领域和部件的发展,复合材料的低成本维修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随之高新的非常规固化技术也将不断拓展。因此,可以预见,未来的复合材料的胶结固化修理研究将以非常规固化技术为核心展开。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电推进在静止轨道空间碎片减缓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通过分析电推进中离子推进的技术特点、发展和应用,阐明了用电推进将静止轨道卫星在寿命末期移高到“垃圾轨道”是可行的。提出了电推进采用沿飞行方向的常值推力,以多次双脉冲变轨方式工作的方案,并通过仿真计算,得出了该方案中推力大小、工作时间、特征速度、燃料消耗量等参数的确定方法和量化性指标,验证了电推进应用在空间碎片减缓中的作用和效果。探讨了电推进以脉冲方式工作的工程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8.
从飞行剖面上特性、高度 -速度特性、部件工况三方面 ,数值模拟并分析了一种非常规结构的系统—超音通流风扇变涵道比循环推进系统的总体性能 ,并与常规系统的性能作了某些对比。  相似文献   

9.
田钧  解玉范  龙飞  刘琴 《航空动力学报》2022,37(9):1793-1806
针对一种可重复出水的两栖无人飞行器(UAV)总体方案及任务需求,提出一种水下采用泵喷水推进、出水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空中巡航采用涡扇发动机推进的多循环推进系统方案。根据推进系统技术发展现状、趋势,不同发动机循环特点、各阶段推力需求及多循环任务需求,开展了多循环方案设计方法研究,并计算出典型推进系统方案尺寸、质量、任务剖面燃油消耗质量等参数,验证了推进系统多循环方案及其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综合未来飞行器及推进系统技术发展水平,所设计的多循环推进系统方案,能够实现无人飞行器可重复出水需求,其中能源需求占全机总质量的比例为26%左右。  相似文献   

10.
单鹏  马继华 《航空动力学报》1995,10(2):179-182,203
探讨了一种非常规结构的推进系统-超音通流风扇推进系统的总体性能的特征。得到:(1)其必为变涵道比循环系统, 由可变几何内、外涵通道提供对涵道比的主动控制;(2)一般的变涵道比循环推进系统超音速飞行时可获较常规系统更高的风扇增压比或风扇功率;(3)该推进系统高空单位流量推力与高度无关。简介了有关算例以说明诸点。   相似文献   

11.
美国航空推进系统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美国的国防关键技术计划中,航空推进技术受到重视。通过对美国国家级计划--高性能涡轮发动机综合技术计划、脉冲式爆震波产生推力的新概念发动机计划、燃烧室内气流过渡为超声速的冲压发动机计划的研究,对美国选择推进系统的理由作了分析,并对各国在航空推进系统的研究和发展工作进行了评估。可以看出,日本、德国继美、英、法、俄后在航空航天的推进系统方面已完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日本斥巨资建立发动机模拟高空试验台。最后详细列出了燃气涡轮发动机,其它航空动力和燃料三类中的10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In recent years, the lunar explorer programs, suspended for a long time, have resumed agai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ow cost and high-level technologies. As a result, several nations have made a success of lunar exploration programs with their own orbiters. Unlike a satellite orbiting the earth, the optimal design of an onboard propulsion system of a lunar orbiter is a major issue because it is not simple to make the orbiter arrive accurately at another planet far from the earth. Hence, a close attention is required to select and develop an appropriate type of the onboard propulsion system based on given mission requirements of a lunar orbiter. To do this, this study first surveys several lunar orbiters launched since 1990 and their major mission requirements. Then, it summarizes the technical trends of the onboard propulsion systems of the recent lunar orbiters and their key design and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s through trade-off studies. By comparing these features,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which lunar mission requirements are critically important, and how they can effect on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an onboard propulsion system. Based on these investigations the major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intends ultimately to set up a fundamental baseline in selecting and developing an appropriate type of onboard propulsion system of a lunar orbiter.  相似文献   

13.
戴耀松 《推进技术》1988,9(1):44-48,53,93
吸气式推进技术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来,为了提高运输系统的性能,降低研制成本,国内外进行了一系列吸气式/火箭组合循环发动机的概念研究和基础研究。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最近的研制活动,以及火箭-冲压组合方案的各种协同设计方面的进展。最后,提出了建立“组合循环推进系统”概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高超声速推进系统中,涡轮基组合动力装置凭借宽广的飞行范围和良好的比冲性能,成为临近空间飞行器的主要候选动力装置。历经几十年发展,其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目前正向着工程研制方向迈进。通过对国外TBCC动力技术的发展路径、技术特点、研制经验进行系统分析,认为TBCC动力技术研究主要围绕高速涡轮发动机、冲压发动机以及组合循环发动机的技术验证开展。用于TBCC动力的涡轮发动机首选是现有发动机的改进,未来可能在继承涡轮发动机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针对高马赫数任务场景等特点进行适应性设计,发展高速涡轮发动机;冲压发动机技术进展显著,但还需向大尺寸方向发展;模态转换技术虽然取得一定突破,但还需深入验证。基于未来临近空间飞行器的需求,立足于现有技术基础和可预见的技术方向,分析提出了TBCC动力技术发展建议:提前开展关键技术预研、基于现有资源发展演示验证平台及进行基于技术发展需求的飞发协同设计。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前苏联N-1火箭,美国土星系列,航天飞机以及法尔肯9运载火箭动力冗余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N-1火箭四次发射失利以及最终的事故原因,从现役运载火箭可靠性评估结果、运载火箭飞行故障统计结果和运载火箭动力冗余和非冗余可靠性的关系三个方面论证了动力冗余的必要性;提出了变推力方式和发动机贮备方式两种动力冗余方式,并分析了它们对运载火箭整体性能以及各系统的影响,最后梳理出实现动力冗余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航空动力跨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是推动飞机的整个航空工业蓬勃发展的源动力。我国航空动力相对落后,已成为制约航空工业发展和军民用飞机更新换代的“瓶颈”技术之一。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值得我们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虽然我国至今尚没有一台发动机走完自行研制的全过程并装备部队,但通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具备了一定的研制新机能力和快速发展的技术基础。面对新世纪,挑战和机遇并存,我们必须因势利导,抓住机遇,实现航空动力的跨越发展。本文对此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S/VTOL 战斗机及其推进系统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斗机集固定翼和旋翼飞机的优势于一身,由于其出色的性能一直广受关注,但由于技术难度大,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仅有3型战斗机真正装备部队使用,分别是英国"鹞式"战斗机、前苏联雅克-38战斗机和美国F-35B战斗机。按照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斗机推进系统提供升力和推力的方式,将其推进系统分为共用型、组合型和复合型3种类型。介绍了3种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斗机推进系统的工作原理、应用和发展,并分析了其优缺点,给出了推进系统研制发展的启示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洪延姬  李修乾  窦志国 《推进技术》2009,30(4):490-494,499
激光推进作为一种利用激光能量与工质相互作用产生推力的新概念推进技术,以其比冲高、成本低、快速机动等优点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国家都掀起了激光推进研究工作的热潮。这种新概念推进技术在微小卫星的近地轨道发射和卫星姿轨控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总结了近年来国外在激光推进领域的主要研究计划,讨论了国外研究计划的进展情况及发展趋势。对激光推进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德雄 《推进技术》1989,10(6):1-7,69
卅年来,固体火箭发动机一直是航天推进领域的支柱之一.由于它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现实性强等特点,在各种航天推进系统,特别是运载火箭助推器、空间发动机和分离、逃逸发动机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详述国外航天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应用背景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分布式电推进飞机电力系统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孔祥浩  张卓然  陆嘉伟  李进才  于立 《航空学报》2018,39(1):21651-021651
继飞机二次能源逐步统一为电能形成多电/全电飞机之后,电推进技术成为飞机动力系统电气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有望进一步提高飞机动力系统能量转换效率、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代表了航空电气化的高级阶段。飞机电力系统及相关技术是支撑电推进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系统总结了电推进飞机的类型与发展现状,论述了飞机混合动力系统及分布式电推进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与意义。阐述了航空电推进系统的基本结构,比较了适用于分布式电推进系统的电力系统架构,系统分析了实现电推进技术所需的高效高功率密度电机、高效大容量功率变换器和综合热管理等关键技术。小型纯电动飞机正在逐步迈向实用化,而分布式混合电推进技术是中大型飞机电气化的重要方向,仍然需要航空机电和动力系统等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