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淋 《空间科学学报》2019,39(5):570-570
<正>2019年6月11日,美国众议院科学、空间与技术委员会空间与航空小组委员会召开"发现空间前沿:探讨NASA科学任务"听证会,听取了关于美国国家科学院系列空间科学十年调查报告的情况。美国国家科学院约每十年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十年调查,针对NASA的空间科学计划,形成天体物理学、行星科学、空间地球科学与应用、太阳和空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最受欢迎的年度十大科学发现已经新鲜出炉。在2009年的十大科学发现排行榜上,巨蟒、长着透明脑袋的鱼、“幽灵船”残骸以及一些最终被我们吃掉的稀有动物纷纷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3.
2008年的科技突破对生物学家来说是个丰收年,但全球的物理学家、材料学家、能源专家也给了大家不少惊喜.太阳系外那颗被探测到的行星绝对是颗幸运星,继入选2008年十大科学发现后,又荣登2008年十大科学突破的榜单.  相似文献   

4.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10年十大科学发现,榜单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4月13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的"2020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出炉。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荣膺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CT让近1300岁的印章获得"重生"对于文物,尤其是古代陵墓,断代和确定墓主人身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热水墓群乃至青藏高原上发现的布局最完整、结构最清晰、形制最复杂的高等级墓葬之一,2018血渭一号墓经过3年的抢救性发掘,除了发现出土的墓室结构、壁画、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家科学院2021年11月4日正式发布题为《21世纪20年代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发现之路》的十年调查报告(简称"十年调查"),确定了2022—2032年美国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领域的科学主题、科学愿景以及优先资助建议①②.在NASA、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能源部(DOE)等机构的资助下,美国国家科学院2...  相似文献   

7.
《国际太空》2023,(1):4-10
<正>2022年12月30日,由空间瞭望智库、《国际太空》《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卫星应用》期刊联合组织的2022年全球十大航天新闻和中国十大航天新闻评选揭晓。本次评选邀请了戚发轫、范本尧、杨孟飞、杨宏、李得天等院士及其他数十位著名航天专家投票。综合参考院士、专家的投票结果,最终确定了入选的十大新闻。2022年,我国航天事业谱写了新的辉煌篇章。双星逐日,中国探日工程成果显著;中国探月工程科学成果丰富,对月球认识不断深化;载人航天取得多项突破,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完成。它们同时入选2022年全球十大航天新闻和中国十大航天新闻。  相似文献   

8.
2019年空间科学在黑洞拍照、月球探测、小行星采样等科学前沿和热点领域取得多项引起全球关注的进展。结合美国Astronomy杂志发布的2019年度空间科学十大进展,对相关研究的科学成果、实现途径及其未来影响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1月6日,由《国际太空》、《卫星应用》杂志和"中国载人航天"官方微信联合发起组织的2016年全球十大航天新闻和中国十大航天新闻评选揭晓。本次评选通过"国际太空"官方微信进行了公众投票,并组织了王希季、戚发轫、叶培建、范本尧等院士及其他数十位著名航天专家投票。综合参考公众和院士、专家投票结果,最终确定了入选的十大航天新闻。  相似文献   

10.
<正>从第一代恒星和星系到暗物质和暗能量,哈勃空间望远镜揭开了许多的宇宙奥秘。鲜有科学实验能在25年的时间里不停歇地做出发现、源源不断地产出成果。然而,这仅仅是哈勃空间望远镜(简称为"哈勃")卓著的成就之一。"哈勃"的观测不仅改变了我们几乎所有的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观念,与之有关的航天飞机维修升级任务以及它对世俗文化的影响也使得"哈勃"在科学史上具有独有的地位。"哈勃"的科学成就是如此之多,要列出其中的所有大发现并非易事。因此,在下面所列出的条目仅代表个  相似文献   

11.
雨水 《太空探索》2013,(3):64-65
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十大集团公司于1999年6月在北京挂牌成立,这是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促进我国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纪念封一套11枚,以资纪念。纪念封规格:210mm×110mm;印量:19996套;封销"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十大集团公司成立纪念1999.6.23北京"纪念邮戳和"中国国防科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12月28日,由空间瞭望智库、《国际太空》和《卫星应用》杂志,以及"中国太空网"联合组织的2017年全球十大航天新闻和中国十大航天新闻评选揭晓。本次评选通过"中国太空网"官方微信进行了公众投票,并邀请了王希季、闵桂荣、戚发轫、叶培建等院士及其他数十位著名航天专家投票。综合参考院士、专家和公众的投票结果,最终确定了入选的十大新闻。"天舟-1飞行任务圆满成功,中国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全面胜利"和"北斗-3双星首发成功,中国‘北  相似文献   

13.
<正>搜寻和发现射电脉冲星是FAST的核心科学目标。银河系中有大量脉冲星,但由于其信号暗弱,易被人造电磁干扰淹没,目前只观测到一小部分。中国科学院网站2017年10月10日报道,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次发现脉冲星。FAST研究团组利用位于贵州师范大学的FAST早期科学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发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经国际合作,利用澳大利亚64 m Parkes望远镜进行随后观测认证。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国际空间站项目科学家朱莉·鲁滨逊博士在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的报告整理。在国际空间站运行十几年来,科学家们从这座"天宫"里经过大量创造性的劳动,取得了令世人为之惊叹的成果。下面是国际空间站项目科学家和项目合作各方共同选出的十大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15.
徐菁 《国际太空》2015,(1):7-12
<正>2015年1月7日,由《国际太空》、《卫星应用》杂志发起组织的2014年全球航天十大新闻和中国航天十大新闻评选揭晓。本次评选得到了戚发轫、叶培建、范本尧、龙乐豪等院士及数十位航天专家的大力支持与参与。来自新华社、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环球时报、京华时报、北京晨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中国网、人民网、环球网、新浪网、腾讯网、太空探索、北斗网、航天期刊网等媒体从事科技报道的资深记者参加了发布会,同时,发布会还得到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中国通信学会、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协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时代》杂志日前评选出200年"50项最佳发明",美国新一代载人火箭"战神"荣登榜首。下面是本刊在"50项最佳发明"中节选出的最具特点的十大发明。  相似文献   

17.
正1引言早在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飞船就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接下来又有5艘飞船成功登月。这些载人登月活动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已被归纳为"10大科学发现"。但今天看来,"阿波罗"计划在科学上取得的这些成果,其实也只是对月球的初步认识,而且有些内容还只是猜想。半个世纪后人类重返月球,从科学方面来说,仍是大有可为的。人类重返月球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重新对月球进行全球性、  相似文献   

18.
<正>"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2015年4月,河南一位中学女教师仅有十个字的辞职信瞬间红遍网络。它触动了人们内心普遍存在的一种渴望:走向远方,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这里的"世界"所指还是地球范围之内,如果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呢?北京时间2015年7月23日下午,美国航宇局(NASA)宣布,将对外发布有关外行星搜寻方面"令人兴奋"的新消息,并声称"天文学家们已经接近几千年来我们所梦想的目标:发现另外一个地球"。  相似文献   

19.
据英国媒体报道,科学家在2007年发现了18516个对科学而言全新的物种,它们当中包括体长10.4厘米的小蛇,贝壳可向四面旋转的蜗牛以及开花即死的棕榈树。现在,参与新物种命名工作的康涅狄格州大学教授贾尼尼·凯拉领导的一个国际专家委员会根据最新发现评选出“十大新物种”,用以展现令人惊叹而又十分奇异的地球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正>在嫦娥三号落月成功的喜悦与长征四号乙发射失利的遗憾中,中国航天告别2013年,迎来2014年。回首2013,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载人航天工程再次奏凯。2013年6月11日,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乘神舟十号飞船升空,执行我国第二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其间,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组合体联合飞行12天,完成三次交会、两次对接、一次绕飞,王亚平进行了太空授课,在轨飞行15天后,三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这是神舟载人飞船首次执行应用任务,是神舟飞船从研制飞行试验型过渡到实用型的飞跃,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探月工程又迈新步。肩负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任务,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并开始执行科学探测任务。嫦娥三号任务攻克的关键技术多、技术跨度大、实施风险高,创造并实现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