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舱外航天服技术要求减小周围的压力,以方便航天员进行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仅为30-40kpa(根据所用航天服的种类),这可能导致航天员出现减压病(DCS),这主要是由于航天员在标准大气压下呼吸正常空气而使氮气溶解到他的器官中而造成的。相对于航天服压力来讲,过量的氮气会在体液或组织中形成气泡,由此造成潜在的危险结果,即减压病的综合症状。  相似文献   

3.
4.
要求实现航天员营养最佳化的一个关键是,在飞行的最重要阶段和在舱外活动期间航天员食品结构状况。舱外活动包括各种形式在空间站表面上的工作,从科学试验到各种装置和设备的维修与安装。除了舱外活动期间微重力的影响,出舱活动的乘员还受到低压减压和航天服环境内氧分压增高的影响。舱外活动严重的医学问题是身体应激和情绪应激。除了作业量的增加而要多消耗能量外,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发展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俄罗斯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发展概述张万周俄罗斯星科研生产企业副总设计师阿布拉莫夫撰文系统地介绍了1996年10月以前俄罗斯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发展过程和所取得的成就,现概述如下。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打开上升2号宇宙飞船,走出舱外数米远,...  相似文献   

6.
对已装配好的各舱段的安装和维修,是由舱外活动(EVA)乘组人员进行的,这是国际空间站建造活动的重要部分,而且已经开始进行了。至2002年7月1日为止,使用俄罗斯“Orlan-M”航天服(SS)从国际空间站进行了7次EVA,使用美国舱外航天服装备(EMIU)(从通用气闸舱)进行了1次EVA。  相似文献   

7.
8.
1977年以来,半硬型的舱外活动(EVA)航天服就用于俄罗斯航天站的出舱活动任务中。目前,在和平(MIR)航天站计划中,航天员使用了奥兰-MDA-是奥兰半硬型EVA航天服的最新改进型。在使用奥兰型航天服的过程中,俄罗斯人获得了大量的经验,证明了半硬型结构的EVA航天服的各种优点,其特点是穿脱均通过航天服背包上的一个铰链门,背包里装有生命保障系统(LSS)。航天员使用后,对外壳设计和LSS组件提出了  相似文献   

9.
美国宇航局阿姆斯研究中心根据阿姆斯AX-5型硬式舱外航天服研制了航天服穿脱舱,作为改进的航天服气闸舱支持空间站的舱外眼,大部分参考者提议在月球或火星上由穿脱舱自行变化。最近发现这种服装穿脱舱在地面上第一次实际应用,用来清除有毒和有害物品。NASA-Ames有毒清除车的尾部设计了穿脱舱。在实际清毒应用中,穿脱舱有明显的改进:一般防毒服需要脱衣前清除,而使用穿脱舱后就避免了脱衣前的清洗,体现了服装穿脱  相似文献   

10.
前言让航天员身着航天服在中性浮力水槽中进行训练是航天员出舱活动(EVA)训练中的重要内容。早在2002年,NASA就注意到身着航天服在中性浮力水槽中进行训练的损伤明显增多。虽然很多损伤没有报告或没有被完全记录,但是在为准备国际空间站任务进行训练时,这些损伤的大量增加就必须引起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空间站建设和载人航天计划的进一步实施,航天员舱外活动将成为实现复杂空间操作的重要任务。为了确保航天员在轨维护空间机械臂的任务规划切实可行与工作效率,需要将航天员在轨维护流程、工具装置操作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与地面试验验证。航天员在轨维护空间机械臂的任务是系统性工程,涉及维修流程设计、备件转移、航天员操作空间分析和操作能力分析等多方面内容。以航天员舱外维护空间机械臂为背景,建立空间站运营中航天员在轨维护机械臂的任务规划与验证系统,验证航天员可达性及维修过程可操作性分析,评估航天员在轨维护梦天舱机械臂任务设计的合理性,为后续开展航天员舱外活动训练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1965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首次出舱以来,航天员出舱活动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这40年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65至1980年为第一阶段,即试验阶段;1981至2010年为第二阶段,即成熟阶段;2010年以后出舱活动将继续发展和提高,并进入出舱活动发展的第三阶段,即提高阶段。文章对出舱活动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了概述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舱外航天服热试验外热流模拟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出舱行走所必需的舱外航天服具有复杂外表面形状,其空间外热流极其复杂。文章对舱外航天服在热试验中所采用的外热流模拟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合航天服的特点对热试验中外热流模拟的方式进行了探讨, 论证了用接触式电加热片及红外加热笼两种外热流施加方式的可行性,并通过分析的手段对不同热试验方法中施加的热流和太空中的热流大小及分布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
文章提出了一种舱外航天服冷热电一体化(Combined Cooling-Heating-Power,CCHP)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组件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驱制冷装置、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和辐射器等.在冷热电一体化系统的冷电匹配方法上提出了“以电定冷”方案,按照该方案计算了一组典型工况下系统的工作状态,分析了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工作电流密度和工作压力对系统质量和消耗性工质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舱外航天服冷热电一体化系统在质量大小方面可以接受,在消耗性工质损失方面比水升华器冷源/蓄电池电源方案小得多;且降低燃料电池工作温度和压力、增大燃料电池工作电流密度,均能够减小系统质量、降低系统消耗性工质损失.  相似文献   

15.
KM6水平舱改造测控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宇航员出舱活动是我国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空间实验室工程的一项基本任务。为满足完成“SZ-7人-船-服”出舱活动联合试验任务的需要,必须需要对原有KM6水平舱进行适应性的功能改造。为了确保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必须尽可能的提高整个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测控系统在总体结构上采用SIEMENS PCS7冗余集散控制系统的方式,对所有关键测控环节(包括控制计算机、CPU、电源、网络、I/O模块等)都进行了冗余备份,以确保宇航员出舱活动试验流程的顺利进行,并对重要操作中关键参数互联、互锁,杜绝误操作,确保有完善的系统监控和故障报警功能,。改造后通过多次调试和多种试验模式演练,各分系统和总控系统测控功能均达到设计指标要求。为人-舱-服联合试验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

The current U.S. extravehicular activity (EVA) suit in space includes liquid cooling and ventilation garment (LCVG) to control thermal condition. Tubes knitted in LCVG for flowing water interrupt evaporation of perspiration, and astronauts feel discomfort.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hypothesized that a self-perspiration garment would effectively lower the skin temperature without raising humidity in the garment. Thus, we developed and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the garment.

Methods

Eight healthy subjects were studied with a cyclic ergometer of 30, 60 90 and 120 W loading for 3 min each. Ski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n the back were measured continuously. Subjects wore and tested three types of garments i.e., a spandex wear without any cooling device (Normal), a simulated LCVG (s-LCVG) or the spandex wear knitted a vinyl tube for flowing water, and the spandex wear with a tube, which flows water and self-perspiration with oozing water for evaporative cooling (SPEC).

Results

All measurements were reached to steady state 2–3 min after the setting. The s-LCVG decreased skin temperature 0.39±0.14 °C during 12 min of cooling. With SPEC, skin temperature did not decrease significantly until 6–9 min after starting the cooling. However, the temperature decreased rapidly and significantly after that, and finally decreased 1.59±0.32 °C. Humidity in the SPEC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s-LCVG.

Discussion

SPEC was effective for lowering skin temperature without raising humidity in the garment. The concept is expected to use as a better cooling system during EVA.  相似文献   

17.
载人航天器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机械臂在载人航天活动中有着迫切的应用需求。航天器尺寸、质量等因素的限制使得空间机械臂具有大柔性的特点。文章结合空间机械臂应用环境的特殊性,论述了空间柔性机械臂多体动力学和关节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分析比较了不同建模方法的特点。为了满足未来空间机械臂在航天器工程应用的要求,文章指出,空间柔性机械臂宜采用混合坐标法描述臂杆刚性运动与柔性变形的耦合;开展关节精细动力学研究,宜将重点放在齿轮传动系统的低速级上。  相似文献   

18.
载人航天器出舱活动期间氧气分压控制是保证航天员安全和完成出舱任务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出舱过程中引起氧气分压变化的因素分析,进行了出舱活动低压情况下的氧气分压安全限的试验验证研究,建立了出舱活动氧气分压变化趋势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出舱活动阶段舱压和氧气分压的调控方案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中性浮力模拟器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性浮力地面模拟试验不仅可以用来训练航天员,对大型空间结构的设计及在轨组装与维修技术研究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对美国的三台大型中性浮力模拟器的性能、规模和配置及几次典型的大型空间结构的中性浮力模拟试验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视觉系统是空间机械臂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机械臂除开环控制外的所有工作模式都不能离开视觉系统的引导和辅助而独立实现。文章以建立满足空间机械臂实际应用需求的视觉系统为目标,提出通过分布在不同空间位置的多个相机的协同工作扩展并增强视觉系统的监视和测量能力,并从系统组成、工作模式、测量方式等多方面完成空间机械臂视觉系统方案设计。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目标三维位姿的测量误差与视觉标记点检测结果的误差近似成线性关系,视觉标记点检测的准确性对目标位姿测量的精度具有重要影响。室内环境试验结果表明,在视觉系统的引导下机械臂能够自主完成对目标的定位和捕获,视觉系统满足空间机械臂大范围运动和精准操作任务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